资源简介 2024中考地理 | 时事热点专题【新疆海鲜陆养】考点+试题【热考角度】1、新疆海鲜养殖区的分布特点;2、新疆海鲜养殖区的优势条件;3、新疆海鲜产品品质高的原因;4、新疆发展海鲜养殖的有利影响。【内容解读】(一)“海鲜陆养”模式是什么 “海鲜陆养”模式,指在陆地营造类似于海洋的生态环境,人工养殖鱼类、虾蟹类、贝类等海产品。营造类似于海洋的生态环境,有多种方法。1、采用“海虾淡养”方式。水是来自天山的雪水,虾苗是从海南引进的,养殖方式是“海虾淡养”“海虾淡养”指的是把海虾放在淡水里养殖,最大的技术难点在于让海虾适应新疆的淡水环境。2、巧用资源“造海”,将盐碱水变成“人造海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红旗农场地处帕米尔高原东部,因地势低洼,周边地下盐碱水都往这里汇集,地下水位比较高,而且水质含盐碱量大,大量的盐碱水不能够被农业等其他产业再回收利用,对当地土壤、作物生产带来了不利影响。当地因地制宜,从现有资源找出路,利用现有盐碱水资源优势,探索一条适合农场盐碱水水质养殖的产业发展之路。(二)为什么采取“海鲜陆养”模式 1、采取“海鲜陆养”模式,丰富了人们的餐桌,也提供了物美价廉的产品。2、采取“海鲜陆养”模式,为解决我国盐碱地的治理难题提供一种可行性方案。3、采取“海鲜陆养”模式,提供了一条“致富路”,也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三)为什么新疆能养殖海鲜 1、新疆盐碱地广布盐碱土地常年缺水,土层中的含盐量极高,而这种含盐环境恰好适合养殖多种海产品。2、冷水环境的优质自然条件三文鱼主要产区的尼勒克县基本没有酷暑,环绕天山的喀什河流淌着天山冰川雪水,水深6米以下的水温常年保持在10 C以下,这为冷水鱼的生长创造了优质的自然条件。3、污染少新疆地广人稀、大部分区域远离城市,污染少。4、先进的科学技术支持技术支撑-新疆的海产养殖基地利用科学技术,利用(特有的)盐碱地特质,对水过滤、杀菌、去氯等生产预处理技术,再往水里添加微量元素和益生菌,将盐碱水改良处理成与天然海水相似的“人造海水”,再根据不同海鲜的生长环境进行养殖。5、政府扶持新疆地方政府还从基础建设入手,升级了区域降盐、排盐、淡化等处理能力,给盐碱地养殖产业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三)新疆发展海鲜生产的意义1、生态①保护海洋资源;②提高土地利用率。2、社会①保障粮食安全,确保了国内海鲜市场的稳定供应;②促进就业。3、经济①降低运输成本;②带动产业发展,带动当地养殖业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试题练习】【一】2023年8月以来,新疆利用盐碱地、盐碱湖泊,采用先进的饲养技术并遵循科学的养殖方式,养出了优质的南美白对虾、三文鱼、大螃蟹等海鲜。被冰川雪水长年滋养的新疆海鲜,口感极佳,已在国内多家大型超市及线上平台上架销售,并出口到俄罗斯、马来西亚、日本等地。目前,新疆使用的海产种苗绝大部分来自沿海地区,受航运能力限制明显。图为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尼勒克县的冷水鱼养殖基地景观图。据此完成1~3题。1、新疆能够量产优质海鲜的有利条件包括( A )①盐碱地广布;②水质纯净;③养殖方式先进;④距海较近.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新疆出产的海鲜能快速在国内外上市,得益于( B )A.庞大的需求 B.发达的物流 C.稳定的产量 D.低廉的价格3、新疆发展海鲜生产的意义有( D )①改变当地的气候条件;②提高土地利用率;③保障国内海鲜市场供应稳定;④带动相关产业发展.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二】清朝,新疆以捕捞野生资源为主的渔业生产空前发展,文献记载当时“新疆有水之处,大半有鱼。鱼之大小,视水之大小也”。近年来,特色冷水渔业、休闲渔业、设施渔业、水库渔业和水产品加工业等蓬勃发展,鲑鳟鱼类、河鲈、河蟹等名优品种产量达到水产品总量的35%,“绿色新疆、品质渔业”的品牌形象逐步确立。读清代新疆渔业地理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下列叙述能体现清朝新疆渔业生产分布特点的是( C )A.产鱼地北疆较南疆多 B. 产鱼地集中在湖泊C.产鱼地多分布于盆地边缘 D. 产鱼地东多西少2、与现代相比,清朝新疆渔业生产空前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D )A.市场需求旺盛 B. 冷藏保鲜技术先进C.渔业资源丰富 D. 水网密布,水量充沛3、有利于新疆渔业品牌形象确立的主要条件是( A )A.水质好,品种优 B. 饵料充足,人工饲料投放少C.交通便利,市场广 D. 渔获量高,输出量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