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4年江西省中考历史试题(共8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1. 下图是甲骨文中的“史”字:“一个人手里拿一块用来记录的板,两只脚叉开站着”,指负责记录事情的人。“史”字的造字方法是( )A. 象形 B. 指事 C. 形声 D. 假借【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下图是甲骨文中的‘史’字:‘一个人手里拿一块用来记录的板,两只脚叉开站着”,指负责记录事情的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象形是指用图形和线条把物体外形特征勾画出来,所以“史”字的造字方法是象形,A项正确;指事是手指某事或阐明事理,叙述事物,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形声最为进步,用声符来注音,用一个字表示类别,组成新字,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假借是用一个字借为另一个字,结合图片内容,“史”字采取的造字法是象形,与题干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2. 下面是七年级同学编写的历史剧本《朝会》。该剧本中始皇认同的制度是( )丞相王绾:今陛下一统天下,疆域辽阔,请分封诸子以拱卫王室。 廷尉李斯:武王分封子弟甚众,诸侯互相攻击,而天子不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置诸侯不便。 始皇嬴政:廷尉所言甚是。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刺史制 D. 行省制【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廷尉李斯:武王分封子弟甚众,诸侯互相攻击,而天子不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置诸侯不便。”结合所学可知,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县的长官均由朝廷直接任免,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B项正确;秦统一六国后,废除了分封制,排除A项;汉武帝时期建立了刺史制度,排除C项;行省制建立于元朝,排除D项。故选B项。3. 今天日本的邮政地址,还是沿袭唐制,以町、番、目为单位。这从侧面反映了唐朝( )A. 严格的坊市界限 B. 丰富的都市生活 C. 开放的社会风气 D. 先进的典章制度【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今天日本的邮政地址,还是沿袭唐制,以町、番、目为单位。”可知,唐朝时期的典章制度传入日本后,至今仍在使用,这从侧面说明了唐朝制度的先进性,D项正确;严格的坊市界限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A项;题干反映的是日本沿袭了唐朝的典章制度,与丰富的都市生活无关,排除B项;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体现在学习和包容外来文化,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4. 不论以魏正统,或以蜀为正统,从来没有人把另外两国排斥在中国之外;当宋、辽、西夏或宋、金、西夏并存时,虽互为敌国,但也并不把对方排除在中国之外。这一观点意在强调( )A. 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B. 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C. 儒家思想的正统性 D. 民族隔阂完全消失【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不论以魏为正统,或以蜀为正统,从来没有人把另外两国排斥在中国之外;当宋、辽、西夏或宋、金、西夏并存时,虽互为敌国,但也并不把对方排除在中国之外。”可知,历史上不同时期的政权并立时代,各政权之间并未将对方排除在中国之外,体现了各政权之间中华民族的认同感,A项正确;题干反映不同政权,无法体现中央集权,排除B项;题干信息与儒家思想无关,排除C项;民族隔阂完全消失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A项。5. 元朝设立宣政院,掌管全国佛教事务,同时兼管地方,设置三路宣慰司,管理军务、民事或兼管军民。宣政院兼管的地方是( )A. 新疆 B. 西藏 C. 云南 D. 台湾【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元朝建立后,对西藏行使行政管理权,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军民事务,B项正确;新疆归北庭都元帅府管辖,排除A项;云南归云南行省管辖,排除C项;台湾归澎湖巡检司管辖,排除D项。故选B项。6. 作品曲文流丽,人物内心描写细致,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的故事,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强烈要求个性自由,堪称明朝戏曲之冠。该作品是( )A. 《窦娥冤》 B. 《长生殿》 C. 《牡丹亭》 D. 《红楼梦》【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的故事,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并结合所学可知,明代戏曲家汤显祖的名作《牡丹亭》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神奇的爱情故事,显示了要求个性解放的思想倾向和浪漫夸张的艺术手法,有力地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C项正确;《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的代表作品,窦娥在法场上对天地鬼神发出了惊心动魄的控诉,实际是对黑暗社会现实的否定,突出地表现了她不可征服的反抗精神,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A项;《长生殿》是清初剧作家洪昇创作的传奇(戏剧),描写了唐朝天宝年间皇帝昏庸、政治腐败给国家带来的巨大灾难,导致王朝几乎覆灭,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B项;《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些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可以说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以及中国古代社会百态的史诗性著作,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7. 下图是清朝中期的人口数量和人均耕地面积对比图。这反映了清朝中期( )A. 人地矛盾突出 B. 农业生产恢复 C. 阶级矛盾激化 D. 土地兼并严重【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清朝中期的人口数量和人均耕地面积对比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中期1753年至1851年人口数量逐年增长,人均耕地面积不断下降,说明清朝中期人口增长使人地矛盾突出,A项正确;人多地少并不能说明农业生产恢复,排除B项;题干反映的是人地矛盾,不是阶级矛盾,排除C项;人均耕地减少是因为人口增长,不是土地兼并,排除D项。故选A项。8. 19世纪60年代,李鸿章与一批官僚开始“察吏、整军、筹饷、辑夷”各事,《清史稿》将他看作“中兴之臣”。与“中兴之臣”评价相符的是( )A. 领导禁烟运动 B. 倡导自强求富 C. 签订《马关条约》 D. 发起公车上书【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19世纪60年代,李鸿章与一批官僚开始‘察吏、整军、筹饷、辑夷’各事”结合所学可知,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李鸿章、曾国藩等封建地主阶级发起了洋务运动,洋务运动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学习西方的技术,创办了近代军事、民用等工业,B项正确;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排除A项;签订《马关条约》在1895年,时间不符,排除C项;康有为、梁启超发起公车上书,排除D项。故选B项。9. 1923年1月,孙中山和苏联代表越飞达成一项联合宣言:苏维埃政府再次确认有关放弃在华的特权与利益。这一宣言( )A. 确立了三民主义 B.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C. 促进了国共合作 D. 表明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1923年1月,孙中山和苏联代表越飞达成一项联合宣言:苏维埃政府再次确认有关放弃在华的特权与利益。”结合所学可知,苏联放弃在华的特权,有利于推动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第一次合作,C项正确;确立了三民主义与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的创刊有关,排除A项;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排除B项;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标志着社会主义阵营正式形成,排除D项。故选C项。10. 下图是江西民歌《请茶歌》的部分内容。由歌词可判断当时中国革命的方向是( )A. 走实业救国道路 B. 领导工人运动 C. 夺取中心城市 D. “工农武装割据”【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歌词“当年领袖毛委员啊,带领红军上井冈啊!”和所学可知,1927年,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转兵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地,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体现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形势,由歌词可判断当时中国革命的方向是“工农武装割据”,D项正确;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中,走“实业救国”道路的状元实业家是张謇,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领导工人运动”与材料“带领红军上井冈啊!”不符,排除B项;材料主旨反映当时中国革命的方向是“工农武装割据”,不是夺取中心城市,排除C项。故选D项。11. 下图是1934年创作的漫画《枕戈待旦——蓄志复国仇,岂分男女性》。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 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 B. 护国战争,反对复辟帝制C. 团结抗日,抵御外来侵略 D. 避免内战,争取国内和平【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1934年创作的漫画《枕戈待旦——蓄志复国仇,岂分男女性》”结合所学可知,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发动了侵华战争,题干漫画反映了国人团结反抗日本侵略的史实,C项正确;辛亥革命发生在1911年,排除A项;护国战争爆发于1915年,排除B项;避免内战,争取国内和平出现在抗日战争结束后,排除D项。故选C项。12. 基于各主要的解放区相继连成一片,为了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反动政府,人民解放军就必须攻击敌人坚固设防的大城市,必须同敌人的强大机动兵团作战。于是发起( )A. 湘江战役 B. 淞沪会战 C. 百团大战 D. 三大战役【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为了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反动政府,人民解放军就必须攻击敌人坚固设防的大城市,必须同敌人的强大机动兵团作战”和所学可知,材料信息反映出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开始发起战略决战,以图消灭国民党主力,D项正确;湘江战役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红军长征途中,在广西北部湘江地区突破国民党军第4道封锁线的战役,与材料“人民解放军”不符,排除A项;淞沪会战发生在抗战时期,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的一次大规模进攻和反“扫荡”的战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13. 以下是某同学整理的历史笔记,他学习的主题是( )1953年 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5年 中国代表团参加亚非会议 1964年 中法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971年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A.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B. “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C. 睦邻友好的外交政策 D. 全方位多层次的外交布局【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代表团参加亚非会议”“中法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结合所学可知,题干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后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A项正确;“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只与亚非会议有关,排除B项;我国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是睦领友好,排除C项;全方位多层次的外交布局出现在改革开放后,排除D项。故选A项。14. 图是1978年和1987年的国有企业留利(政府留给国有企业的利润)占比变化示意图。这一变化有利于( )A. 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 B. 完善平均分配方式C. 确立社会主义公有制 D. 建立计划经济体制【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题干“1978年和1987年的国有企业留利(政府留给国有企业的利润)占比变化示意图”分析可知,国有企业留利占比提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1983年1月起,国家规定凡有盈利的国营企业,其利润按一定的比例税率缴纳所得税,所得税后利润,一部分上交国家,一部分按国家核定的留利水平留给企业自行支配,主要是增强企业活力,A项正确;题干材料是“1978年和1987年的国有企业留利占比变化示意图”,没有提及“分配方式”,排除B项;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排除C项;题干材料不能体现“建立计划经济体制”,排除D项。故选A项。15. 柏拉图认为,古埃及人的激情更多是追求物质的富饶,他们没有希腊人这种对知识的热爱。能佐证该观点的是( )A. 埃及建立种姓制度 B. 埃及法学系统完整C. 希腊发展海外贸易 D. 希腊哲学成就突出【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柏拉图认为,古埃及人的激情更多是追求物质的富饶,他们没有希腊人这种对知识的热爱。”结合所学可知,古埃及文明的杰出成就是金字塔,古希腊时期涌现出了众多哲学家,如德谟克利特、柏拉图、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等,他们对哲学领域的贡献巨大,D项正确;古印度建立了种姓制度,排除A项;罗马法学体系完备,排除B项;希腊发展海外贸易与知识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6. 穿越时空来到中世纪欧洲的大学,你可能看到( )A. 庄园法庭处理内部纠纷 B. 学生学习天文知识C. 学生公开宣扬异端言论 D. 师生讨论《进化论》【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也叫“中古时期”,指的是西欧的封建社会时期。中世纪欧洲的大学中的基础课程主要有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所以可能看到学生学习天文知识,B项正确;封建庄园设有庄园法庭,庄园法庭一向以司法审判中心和行政管理中心的角色在乡村社会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会在大学中看到,排除A项;中世纪大学开有神学专业课程,不允许学生公开宣扬异端言论,排除C项;英国近代生物学家达尔文提出《进化论》,与材料“中世纪”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7. 1688年,英国结束了长期危机,在这一危机中英国人经过不懈斗争,获得了自由政治。材料中的“斗争”指英国( )A. 对外殖民扩张 B. 争夺欧洲霸权 C. 资产阶级革命 D. 爆发宪章运动【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光荣革命使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的推翻詹姆士二世的统治、防止天主教复辟的非暴力政变。这场革命没有发生流血冲突,因此历史学家将其称之为“光荣革命”。该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C项正确;对外殖民扩张开始于16世纪,排除A项;争夺欧洲霸权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无关,排除B项;宪章运动是1836—1848年英国工人们为得到自己应有的权利而掀起的工人运动,排除D项。故选C项。18. 1930年,印度甘地号召向“食盐进军”,带领民众到丹迪海边自取海水制盐,反对英国殖民当局垄断食盐生产。与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 印度民族大起义 B. 华夫脱运动 C.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D. 不结盟运动【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30年,甘地再次发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这次运动主要采取不服从形式,所以又被称为"文明不服从运动"。甘地向殖民政府提出了降低田赋、释放政治犯、废除食盐专卖法等要求。遭到拒绝后,甘地以反对食盐专卖法为突破口,带领数十名追随者步行到海边,自取海水制盐。几个月间,印度城乡掀起反对殖民政府的运动,一些地方发生武装暴动,C项正确;印度民族大起义的领导人有章西女王,排除A项;华夫脱运动的领导人是扎格鲁尔,排除B项;不结盟运动成立于1961年,排除D项。故选C项。19. 1940年,斯大林迫切地敦促人民缩小与西方在生产力方面的差距,“放慢速度意味着落后,落后意味着挨打!”斯大林如此迫切是为了( )A. 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应对法西斯的扩张 C. 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 D. 推动东欧各国改革【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940年”“放慢速度意味着落后,落后意味着挨打!”和所学可知,德军于1939年9月1日向波兰发动进攻,随后英、法对德宣战,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0年时,正处于二战进行中,“放慢速度意味着落后,落后意味着挨打!”表明苏联在加紧生产,以应对法西斯的扩张,B项正确;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时间是1918—1921年,与材料时间“1940年”不符,排除A项;苏联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间是1932,与材料时间“1940年”不符,排除C项;推动东欧各国改革的时间是二战后,与材料时间“1940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20. 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初,法国、联邦德国和意大利等经历了“经济奇迹”,发展为稳固的中产阶级福利国家。“经济奇迹”缘于( )A. 非军事化的实行 B. 欧洲的联合 C. “经互会”的成立 D. 欧盟的建立【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初,法国、联邦德国和意大利等经历了“经济奇迹”,发展为稳固的中产阶级福利国家。”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50年代初,法国和联邦德国等六国组建欧洲煤钢共同体。1958年,六国又建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这三个组织合并为欧洲共同体。欧洲的联合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B项正确;非军事化的实行与二战的战败国有关,法国不是战败国,排除A项;“经互会”援助的是东欧国家,排除C项;欧盟成立于1993年,排除D项。故选B项。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21. “洛邑从来天地中”,某中学历史社团制作了宣传洛阳的网页,共有四大栏目。浏览栏目内容,回答问题。栏目一 佛教圣地 东汉明帝时佛经被运载到洛阳,佛教得到上层统治阶级扶持,洛阳成为佛教文化圣地,相关历史遗迹有①。 栏目二 富盛古都 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 ——[东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栏目三 运河中心 洛阳“控以三河,固以四塞”,成为大运河的交通中心,经济日益繁荣。 栏目四 丝路洛阳 洛阳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之一,洛阳“丝路电商”对接会成为2024郑州跨境电商大会的亮点。(1)浏览栏目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填写①处内容。(2)浏览栏目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洛阳成为“衣冠士族”之地的原因。(3)浏览栏目三,概括大运河对洛阳产生的影响。(4)浏览栏目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为丝路洛阳的经济发展提出合理建议。【答案】(1)内容:洛阳白马寺或龙门石窟。(2)原因:北魏孝文帝改革(迁都洛阳);民族交融;经济的恢复和发展。(3)影响:洛阳成为南北交通枢纽;促进洛阳经济繁荣。(4)建议:挖掘丝路洛阳的历史资源;继续发挥“丝路电商”平台的优势。【解析】【小问1详解】内容:根据栏目一“东汉明帝时,佛经被运载到洛阳,佛教得到上层统治阶级扶持,洛阳成为佛教文化圣地”和所学可知,东汉明帝时,在洛阳兴建了白马寺,是中国佛教的发源地,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影响深远;根据所学可知,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际开凿的龙门石窟,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位居中国各大石窟之首。【小问2详解】原因:根据栏目二“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和所学可知,洛阳成为“衣冠士族”之地的原因主要是政治上北魏孝文帝改革(迁都洛阳);民族交往上是民族交融;经济上是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小问3详解】影响:根据栏目三“洛阳,控以三河,固以四塞”,成为大运河的交通中心,经济日益繁荣”可知,洛阳是隋朝大运河的中心,所以洛阳成为南北交通枢纽;大运河的开通,促进南北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也促进洛阳经济繁荣。小问4详解】建议:根据栏目四“洛阳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之一”和所学可知建议是挖掘丝路洛阳的历史资源;根据栏目四“洛阳‘丝路电商’对接会成为2024郑州跨境电商大会的亮点”和所学可知建议是继续发挥“丝路电商”平台的优势。22. “名片”是文明的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时代信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图 宋朝的中国名片(1)根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整体分析宋朝的中国名片对欧洲的影响。材料二(2)从图1和图2中各选一张有关联的时代名片,结合所学自定一个观点,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答案】(1)影响:推动欧洲社会变革;促使欧洲社会转型或走向近代社会。(2)示例一:名片:自行车和“复兴号”动车观点:从自行车到动车,见证了现代中国交通的发展。阐述:改革开放前,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自行车是人们重要的交通工具;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迅速发展,交通工具多样化,人们出行更加方便快捷,乘坐动车成为重要的出行方式。总之,人们的出行越来越便捷,现代中国交通事业取得巨大成就。示例二:名片:粮票和扫码支付观点:从凭票购买到扫码支付,说明中国民众支付方式的现代化。阐述:改革开放前,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们凭票购买商品;改革开放以后,经济迅速发展,居民收入增加,消费水平提高,消费方式现代化,扫码支付备受欢迎。总之,随着社会发展,民众支付方式更加便捷和现代化。【解析】【小问1详解】影响:根据材料一“宋朝的中国名片”结合所学可知,活字印刷术、罗盘、火药传到欧洲,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推动欧洲的社会变革;促使欧洲社会转型或走向近代社会。【小问2详解】阐述: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根据题干要求选择相关图片,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史论结合,逻辑清楚,言之有理即可。如选择自行车和“复兴号”动车;二者反映了交通的变迁,故可拟定观点为:从自行车到动车,见证了现代中国交通的发展。论述时可根据改革开放前后交通工具的变化进行说明。具体为:改革开放前,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自行车是人们重要的交通工具;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迅速发展,交通工具多样化,人们出行更加方便快捷,乘坐动车成为重要的出行方式。总之,人们的出行越来越便捷,现代中国交通事业取得巨大成就。如选择粮票和扫码支付,二者反映的是支付方式的变化,故可拟定观点为:凭票购买到扫码支付,说明中国民众支付方式的现代化。论述时可根据改革开放前后支付方式的变化进行说明。具体为:改革开放前,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们凭票购买商品;改革开放以后,经济迅速发展,居民收入增加,消费水平提高,消费方式现代化,扫码支付备受欢迎。总之,随着社会发展,民众支付方式更加便捷和现代化。23. 人类不断向未知世界探索,世界大了,世界也小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529年,里贝罗绘制的《世界地图》,囊括迄今所知一切地方,翔实绘制了欧洲、非洲、中南美洲的海岸线和岛屿,首次展现了太平洋的真实跨度和连续的北美洲海岸线。——摘编自席会东《皇家秘图的帝国掠影》(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地图绘制范围的扩大源于哪一历史事件。请从世界联系的角度评价这一事件。材料二 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驾驶员迈克尔·柯林斯基说道:“我在1969年飞向月球,当我看到眼前小到可以用大拇指盖住的地球,不禁笑了起来。”——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丛书》(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69年美国飞船飞向月球的背景。材料三 21世纪初,电子通信等技术极大消除了时空隔阂,资本、技术、信息、劳动力等跨国流动成为常态,各国成为全球共同利益链条上的一环,世界变成一个小小的“地球村”。——摘编自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地球村”所呈现的世界经济发展趋势。(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人们对地球认知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答案】(1)事件:新航路开辟评价:加强了世界的直接商业联系;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逐步确立起来。(2)背景:第三次科技革命;美苏冷战对峙局面;二战后美国经济的繁荣。(3)趋势:经济全球化。(4)主要因素:生产力发展或者科技的进步。【解析】【小问1详解】事件:根据材料一“翔实绘制了欧洲、非洲、中南美洲的海岸线和岛屿,首次展现了太平洋的真实跨度和连续的北美洲海岸线。”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人们的区域认知范围从亚欧非扩展到了美洲。评价: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亚洲、非洲、美洲建立起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密切;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促进了世界物种的交流与人口的迁移,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小问2详解】背景:根据材料二“我在1969年飞向月球,当我看到眼前小到可以用大拇指盖住的地球,不禁笑了起来。”结合所学可知,1969年美国飞船飞向月球的背景有,第三次科技革命全面开展,为其提供技术支持;这一时期正处于美苏冷战时期,双方在各领域竞争激烈;二战后美国经济快速发展。【小问3详解】趋势:根据材料三“21世纪初,电子通信等技术极大消除了时空隔阂,资本、技术、信息、劳动力等跨国流动成为常态,各国成为全球共同利益链条上的一环,世界变成一个小小的‘地球村’。”结合所学可知,随着经济、科技等的发展,世界经济呈现全球化趋势。【小问4详解】因素:根据材料一《世界地图》、材料二美国登月、材料三地球村可知,生产力的发展或者科技的进步影响着人们对地球的认知。24. 光是人类生存之源,是人类前行的向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生命之光】材料一 半坡人的房屋主要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图是半坡人建造过程中“烧烤地面,做防潮处理”的想象图。——张礼智《被唤醒的史前村庄——半坡寻遗》(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火的使用对人类发展的意义。【理性之光】材料二 新文化的倡导者们高举科学与民主两面大旗,用近代科学理性反对传统的实用理性,用近代人文主义反对传统的仁礼禁忌,力图建立以自我为价值主体的宇宙观和人生观,并以之取代以家庭为本位的传统观念。——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庶民之光】材料三时间 法律文献 部分内容1949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由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地区、人民解放军、各少数民族、国外华侨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的代表们所组成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就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195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198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3)指出材料三所体现的民主政治制度。【命运之光】材料四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洞察世界大势、汲取历史教训的重大创见。只有尊重世界的多样性和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真正实现人类的共同理想。——摘自杨洁篪《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光”内涵的认识。【答案】(1)意义: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2)内容:提倡民主与科学;抨击旧道德;倡导文学革命;建立新的宇宙观和人生观。(3)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4)认识:光是人类社会前进的向导,随着时代发展其内涵也不断丰富;“生命之光”——火的使用,促使人类不断演变和进化;“理性之光”——人类独立思考,思想解放,与时俱进;“庶民之光”——民主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彰显庶民的胜利;“命运之光”——人类命运共同体着眼于世界大势,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解析】【小问1详解】意义:根据材料一“烧烤地面,做防潮处理”结合所学可知,早期人类用火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从而改善了生存条件。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小问2详解】内容:根据材料二“新文化的倡导者们高举科学与民主两面大旗”可知,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根据材料二“用近代科学理性反对传统的实用理性,用近代人文主义反对传统的仁礼禁忌”结合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抨击旧道德;倡导文学革命;根据材料二“力图建立以自我为价值主体的宇宙观和人生观,并以之取代以家庭为本位的传统观念。”可知,新文化运动主张建立新的宇宙观和人生观。【小问3详解】制度:根据材料三“由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地区、人民解放军、各少数民族、国外华侨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的代表们所组成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就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结合所学可知,这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根据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结合所学可知,这体现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据材料三“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结合所学可知,这体现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小问4详解】认识: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可从不同“光”的作用方面进行简要说明,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光是人类社会前进的向导,随着时代发展其内涵也不断丰富;“生命之光”——火的使用,促使人类不断演变和进化;“理性之光”——人类独立思考,思想解放,与时俱进;“庶民之光”——民主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彰显庶民的胜利;“命运之光”——人类命运共同体着眼于世界大势,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4年江西省中考历史试题(共8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1. 下图是甲骨文中的“史”字:“一个人手里拿一块用来记录的板,两只脚叉开站着”,指负责记录事情的人。“史”字的造字方法是( )A. 象形 B. 指事 C. 形声 D. 假借2. 下面是七年级同学编写的历史剧本《朝会》。该剧本中始皇认同的制度是( )丞相王绾:今陛下一统天下,疆域辽阔,请分封诸子以拱卫王室。 廷尉李斯:武王分封子弟甚众,诸侯互相攻击,而天子不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置诸侯不便。 始皇嬴政:廷尉所言甚是。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刺史制 D. 行省制3. 今天日本的邮政地址,还是沿袭唐制,以町、番、目为单位。这从侧面反映了唐朝( )A. 严格的坊市界限 B. 丰富的都市生活 C. 开放的社会风气 D. 先进的典章制度4. 不论以魏为正统,或以蜀为正统,从来没有人把另外两国排斥在中国之外;当宋、辽、西夏或宋、金、西夏并存时,虽互为敌国,但也并不把对方排除在中国之外。这一观点意在强调( )A. 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B. 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C. 儒家思想的正统性 D. 民族隔阂完全消失5. 元朝设立宣政院,掌管全国佛教事务,同时兼管地方,设置三路宣慰司,管理军务、民事或兼管军民。宣政院兼管的地方是( )A. 新疆 B. 西藏 C. 云南 D. 台湾6. 作品曲文流丽,人物内心描写细致,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的故事,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强烈要求个性自由,堪称明朝戏曲之冠。该作品是( )A. 《窦娥冤》 B. 《长生殿》 C. 《牡丹亭》 D. 《红楼梦》7. 下图是清朝中期的人口数量和人均耕地面积对比图。这反映了清朝中期( )A 人地矛盾突出 B. 农业生产恢复 C. 阶级矛盾激化 D. 土地兼并严重8. 19世纪60年代,李鸿章与一批官僚开始“察吏、整军、筹饷、辑夷”各事,《清史稿》将他看作“中兴之臣”。与“中兴之臣”评价相符的是( )A 领导禁烟运动 B. 倡导自强求富 C. 签订《马关条约》 D. 发起公车上书9. 1923年1月,孙中山和苏联代表越飞达成一项联合宣言:苏维埃政府再次确认有关放弃在华的特权与利益。这一宣言( )A. 确立了三民主义 B.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C. 促进了国共合作 D. 表明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10. 下图是江西民歌《请茶歌》的部分内容。由歌词可判断当时中国革命的方向是( )A 走实业救国道路 B. 领导工人运动 C. 夺取中心城市 D. “工农武装割据”11. 下图是1934年创作的漫画《枕戈待旦——蓄志复国仇,岂分男女性》。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 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 B. 护国战争,反对复辟帝制C. 团结抗日,抵御外来侵略 D. 避免内战,争取国内和平12. 基于各主要的解放区相继连成一片,为了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反动政府,人民解放军就必须攻击敌人坚固设防的大城市,必须同敌人的强大机动兵团作战。于是发起( )A. 湘江战役 B. 淞沪会战 C. 百团大战 D. 三大战役13. 以下是某同学整理的历史笔记,他学习的主题是( )1953年 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5年 中国代表团参加亚非会议 1964年 中法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971年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A.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B. “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C. 睦邻友好的外交政策 D. 全方位多层次的外交布局14. 图是1978年和1987年的国有企业留利(政府留给国有企业的利润)占比变化示意图。这一变化有利于( )A. 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 B. 完善平均分配方式C. 确立社会主义公有制 D. 建立计划经济体制15. 柏拉图认为,古埃及人的激情更多是追求物质的富饶,他们没有希腊人这种对知识的热爱。能佐证该观点的是( )A. 埃及建立种姓制度 B. 埃及法学系统完整C. 希腊发展海外贸易 D. 希腊哲学成就突出16. 穿越时空来到中世纪欧洲的大学,你可能看到( )A. 庄园法庭处理内部纠纷 B. 学生学习天文知识C. 学生公开宣扬异端言论 D. 师生讨论《进化论》17. 1688年,英国结束了长期危机,在这一危机中英国人经过不懈斗争,获得了自由政治。材料中的“斗争”指英国( )A. 对外殖民扩张 B. 争夺欧洲霸权 C. 资产阶级革命 D. 爆发宪章运动18. 1930年,印度甘地号召向“食盐进军”,带领民众到丹迪海边自取海水制盐,反对英国殖民当局垄断食盐生产。与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 印度民族大起义 B. 华夫脱运动 C.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D. 不结盟运动19. 1940年,斯大林迫切地敦促人民缩小与西方在生产力方面的差距,“放慢速度意味着落后,落后意味着挨打!”斯大林如此迫切是为了( )A. 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应对法西斯扩张 C. 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 D. 推动东欧各国改革20. 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初,法国、联邦德国和意大利等经历了“经济奇迹”,发展为稳固的中产阶级福利国家。“经济奇迹”缘于( )A. 非军事化的实行 B. 欧洲的联合 C. “经互会”的成立 D. 欧盟的建立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21. “洛邑从来天地中”,某中学历史社团制作了宣传洛阳的网页,共有四大栏目。浏览栏目内容,回答问题。栏目一 佛教圣地 东汉明帝时,佛经被运载到洛阳,佛教得到上层统治阶级扶持,洛阳成为佛教文化圣地,相关历史遗迹有①。 栏目二 富盛古都 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 ——[东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栏目三 运河中心 洛阳“控以三河,固以四塞”,成为大运河的交通中心,经济日益繁荣。 栏目四 丝路洛阳 洛阳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之一,洛阳“丝路电商”对接会成为2024郑州跨境电商大会的亮点。(1)浏览栏目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填写①处内容。(2)浏览栏目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洛阳成为“衣冠士族”之地的原因。(3)浏览栏目三,概括大运河对洛阳产生的影响。(4)浏览栏目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为丝路洛阳的经济发展提出合理建议。22. “名片”是文明的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时代信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图 宋朝的中国名片(1)根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整体分析宋朝的中国名片对欧洲的影响。材料二(2)从图1和图2中各选一张有关联的时代名片,结合所学自定一个观点,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23. 人类不断向未知世界探索,世界大了,世界也小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529年,里贝罗绘制的《世界地图》,囊括迄今所知一切地方,翔实绘制了欧洲、非洲、中南美洲的海岸线和岛屿,首次展现了太平洋的真实跨度和连续的北美洲海岸线。——摘编自席会东《皇家秘图的帝国掠影》(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地图绘制范围的扩大源于哪一历史事件。请从世界联系的角度评价这一事件。材料二 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驾驶员迈克尔·柯林斯基说道:“我在1969年飞向月球,当我看到眼前小到可以用大拇指盖住的地球,不禁笑了起来。”——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丛书》(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69年美国飞船飞向月球的背景。材料三 21世纪初,电子通信等技术极大消除了时空隔阂,资本、技术、信息、劳动力等跨国流动成为常态,各国成为全球共同利益链条上的一环,世界变成一个小小的“地球村”。——摘编自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地球村”所呈现的世界经济发展趋势。(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人们对地球认知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24. 光是人类生存之源,是人类前行的向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生命之光】材料一 半坡人的房屋主要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图是半坡人建造过程中“烧烤地面,做防潮处理”的想象图。——张礼智《被唤醒的史前村庄——半坡寻遗》(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火的使用对人类发展的意义。【理性之光】材料二 新文化的倡导者们高举科学与民主两面大旗,用近代科学理性反对传统的实用理性,用近代人文主义反对传统的仁礼禁忌,力图建立以自我为价值主体的宇宙观和人生观,并以之取代以家庭为本位的传统观念。——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庶民之光】材料三时间 法律文献 部分内容1949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由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地区、人民解放军、各少数民族、国外华侨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的代表们所组成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就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195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198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3)指出材料三所体现的民主政治制度。【命运之光】材料四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洞察世界大势、汲取历史教训的重大创见。只有尊重世界的多样性和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真正实现人类的共同理想。——摘自杨洁篪《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光”内涵的认识。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4年江西省中考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 2024年江西省中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