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导学案(表格式,无答案)--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3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导学案(表格式,无答案)--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资源简介

第13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姓名: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 编制: 编号:3-13 评价: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了解两次世界大战对世界殖民体系的影响;
2.认识两次世界大战推动了不同文化的碰撞。
【基础知识】
知识点1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1.欧洲、西亚和北非民族民主意识觉醒
(1)一战客观上将 、 与 进一步传播到欧洲、西亚和北非。
(2)一战后期,俄罗斯帝国、奥匈帝国、德意志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纷纷解体,诞生了一系列民族独立国家,改变了欧洲、西亚和北非的政治版图。
2.20世纪第一次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潮
① 成为理论武器
一战期间,英、法将殖民地的士兵大量投入战场,但是殖民地人民认识到,白人不是天命所注定的应当统治有色人种的种族。 成为指导当地人民为独立、民主而斗争的武器。
②亚洲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斗争
中国:在 和 的影响下,五四运动爆发,先进的知识分子接受马列主义,成立中国共产党。
法属印度支那:胡志明在法国参加 ,以民族解放斗争来争取国家独立。
印度:甘地领导的 运动持续开展。
③非洲、拉丁美洲争取独立、民主的运动
非洲的 ,拉丁美洲的 等地出现了争取民族独立和推进民主的进步运动。
知识点2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1.瓦解的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对 的致命打击
(1)战争期间,反法西斯联盟通过一系列声明、宣言等,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独立要求。
(2)战争结束后, 的急速衰落、亚非拉地区经济的发展和 广泛的传播。
2.瓦解的标志——20世纪第二次民族民主革命的浪潮
(1)日本战败, 。
(2)二战结束后,英国 。
(3)二战结束后,法国 。
知识点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
1.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一系列新兴民族国家,形成了当地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新文化。
2.内容
①印度的现代文化呈现多样化特征:

②以新加坡、韩国为代表创造现代的东方文化:

③现代埃及文化是有 特点的阿拉伯文化,并带有欧洲和西亚等地的文化元素:二战后,埃及成立共和国,进一步消除 影响,复兴民族文化。 为官方宗教。 为官方语言,英语和法语也广泛使用。古埃及留下的诸多名胜古迹成为文化遗产,对现代埃及的建筑和艺术等也有很大影响。
【巩固检测】
1、(2022·丹东期中)当欧洲“革命圈”闪闪发光之时,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亚非拉也奏响了“民族曲”,并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震撼了帝国主义的后方。这场运动(  )
A.促进亚非拉民族民主意识觉醒 B.都是在俄国十月革命的感召下发生
C.导致了殖民体系最终土崩瓦解 D.无产阶级成为了各国运动的领导者
2、(2022·浙江联考)1960年,英国首相麦克米伦访问非洲,他不无感慨的说:“变革之风已经吹遍这个大陆,不管我们喜不喜欢,民族意识的这种增长是个政治事实。我们大家都必须承认这是事实,并且在制订国家政策时把它考虑进去。”材料中反映的历史趋势是(  )
A.经济全球化开始 B.不结盟运动兴起 C.区域集团化加强 D.民族的解放运动
3、(2022·山东联考)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整个欧洲都笼罩在“没落”“衰败”的悲凉气氛中,许多学人对自身文明的前途怀抱忧患意识,甚至掀起了一股“东方文化救世论”思潮。研究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学术组织机构也大量涌现,形成了19世纪以来中学西播的一次高潮。当时西方学者的做法意在(  )
A.弘扬中国优秀文化 B.揭露欧洲文明的弊端
C.维护世界和平发展 D.反省重建欧洲的文明
4、(2022·扬州期末)1982年春,一场国民性的“东方价值观教育运动”在新加坡开展起来,该运动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增强国民对新加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培养出“新加坡人”,让每个新加坡国民将自己归属于新加境,把新加坡看作扎根于斯的乡土。这场运动的开展(  )
A.植根于华人为主体的人口结构 B.造就了新加坡国际化都市的地位
C.增强了东南亚地区的文化认同 D.形成了和谐共处的多元文化局面
5、(2022·苏州期末)在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东道主通常会为与会领导人提供定制的当地传统服装,在宣传介绍东道主传统文化的同时,也体现“亚太大家庭”的理念。在每次会议上,“穿什么”总成为媒体津津乐道的话题。这反映出(  )
A.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精神深入人心 B.文化借助特定的载体得到了传播
C.文化活动促进了世界的和平发展 D.贸易往来推动了文化交融和认同
6、(2017·北京高考·23)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认为,争取权利的最佳方式“不是对罪恶的消极的不抵抗”,而是“对罪恶的积极的非暴力抵抗”。下列历史人物与他有类似主张的是(  )
华盛顿 B.孙中山 C.凯末尔 D.甘地
7、(2022·山东13)1913年,列宁在《马克思学说的历史命运》中说:“极大的世界风暴的新的发源地已在亚洲出现。……八亿人民的亚洲投入了为实现和欧洲相同的理想的斗争。”“相同的理想”指的是(  )
A.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 B.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C.摧毁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D.实现全世界无产阶级的联合
8、(2022·山东14)一战初期,英国对法国只进行了象征性的有限军事援助。随着法国和平主义运动和反战运动的高涨,以及法国政府有可能单独与德国缔结和平条约以走出战争,英国转而全力与法国合作以赢得胜利。英国转变态度是为了(  )
A.尽快恢复欧洲和平 B.保持战后欧洲均势
C.避免单独对德作战 D.联合法国控制欧洲
9、【材料】 尊重各民族自由选择其所赖以生存的政府形式的权利。各民族中的主权和自治权有横遭剥夺者,两国俱欲设法予以恢复。 ——1941年8月英、美两国首脑签订的《大西洋宪章》
致力于全人类的和平、安全、自由与普遍的福利,要按照民主的原则解决获得解放的各国人民的迫切的政治与经济问题。 ——摘编自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在雅尔塔会议上通过的《关于被解放的欧洲的宣言》
材料中处理战后民族问题的原则是什么?结合所学说明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的原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