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班级 姓名第三讲: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BC 221-AD220 )【课标要求】1、了解秦朝的统一历程,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的重大历史意义;了解秦朝的暴政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的原因;了解汉朝采取的具体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巩固的重大历史意义;了解汉朝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两汉衰亡的各自原因。2、了解秦汉时期主要经济制度、措施以及秦汉经济发展的状况。3、了解两汉文化的成就。【阶段特征】政治:封建大一统局面出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郡县制成为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汉承秦制”,汉武帝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经济:秦汉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等均获得了进一步发展,以农业为主导的封建经济获得发展。开通了陆上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加强了中外贸易的发展。文化:从风行法家思想到尊崇儒术,使儒家思想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科技成就突出。民族关系:加强了对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的有效管辖,拓展了疆域。 知识点一 秦汉时期的政治一、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1.统一的条件(1)各诸侯国力图通过 争统一天下。(2)人民经受长期分裂和混战后,渴望 。(3)秦国经过 ,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日益强大。2.统一的过程(1)灭六国:公元前230~前221年,采取 的策略,灭六国,建立第一个统一王朝。(2)完成统一:征服南方越族地区,加强对 的控制;在北方,击退 的进攻;在原有旧长城基础上,修筑了西起 、东至 的万里长城。3.秦巩固中央集权和统一的措施主要措施 作用(意义)和影响政治 最早确立 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1)建立了一整套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被以后的王朝长期沿用,影响深远 (2)空前统一的封建国家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皇帝之下设在地方彻底废除分封制,将 在全国推广,其主要官员由 任免和考核。县以下设 、里和亭,分别负责管理民众和治安经济 统一车轨,修 、统一货币和颁行法律,编制户籍,迁徙文化 统一 ;整顿社会风俗等[补充] 秦朝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1)官僚政治:主要官员由皇帝任免,无封土,食 。(2)皇权独尊:皇位世袭、皇权至上、皇帝称号和使用物品名称具有 。(3)高度集权:地方绝对服从 ,中央绝对服从 。(4)讲究效率:通过文书制度和强化法家选官提高行政效率。(5)两对矛盾: ;中央 与地方 。4.秦朝的暴政(1)主要表现:穷奢极欲;大兴土木;征发繁重;刑法严苛;“ ”;等等。(2)影响:加重人民负担,致使 尖锐激化,一场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终于爆发。5.秦末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1)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发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陈胜自立为王,号为“ ”。(2)秦朝灭亡:项羽、刘邦等领导的反秦势力日益壮大。公元前207年, 的军队进占咸阳,秦朝灭亡。6.楚汉战争(1)时间:公元前206~前202年。(2)成败原因:刘邦 “ ”,废秦苛法,善于用人,听取谏言,指挥得当项羽 ,不善用人,赏罚不明,烧杀掳掠,分封政策失当,缺乏稳固的根据地(3)性质:楚汉之争是二、两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1.汉初的统治(1)西汉的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2)“ ”: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尊奉 思想,采取“ ”政策。经济得到了明显恢复,社会稳定。(3)西汉初年政治①“ ”:西汉初年的各种制度基本沿袭秦朝。②地方体制: ,对中央集权构成严重威胁,为王朝的统治和稳定埋下了隐患,汉景帝在位时平定七国叛乱。2.西汉的强盛(汉武帝)措施 目的和作用政治 颁布“ ” 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设立直接为皇帝所掌控的 加强皇权,削弱 权力确立以 为代表的新的官吏选拔制度 选拔范围广,为真正优秀的人提供机会设 ,负责对辖区内郡级官员及子弟和豪强势力进行巡视监察 促进地方监察,强化地方管理,加强中央集权任用 治理地方经济 改革币制, ; 实行 ;推行均输平准 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增加政府收入思想 接受董仲舒的建议, 儒学独尊地位确立开拓疆域 平定 :任用卫青、霍去病为将,夺取了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河西四郡:在河西走廊设立 四郡张骞出使西域,开通设置 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加强对东南沿海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3.东汉的兴衰(1)王莽改制①建立:9年,外戚王莽夺取皇位,改国号为 ,西汉灭亡。②改制: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但措施 ,激化了社会矛盾。③灭亡:23年,绿林军击败王莽军队主力,攻入长安,王莽政权被推翻。(2)光武中兴①东汉建立:25年,刘秀重建汉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②内容政治 ;严格控制外戚干政;裁并郡县,裁减官吏,节省开支;整顿吏治,惩处贪污腐败经济 清查全国垦田、户口数量; ,社会经济重新发展起来思想 重视儒学,继承了西汉时期独尊儒术的传统③结果:社会经济在稳定的政局下重新发展起来,史称“ ”。(3)东汉的衰落①背景:东汉末年, ,他们各谋私利,相互争斗,致使东汉后期政治腐朽黑暗。A.“清议”:一些正直官员和士人不满现实, , ,称为“清议”。B.“党锢之祸”:发起“清议”的官员和士人触犯了 ,被诬陷为“党人”,遭到严厉镇压,史称“党锢之祸”。②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A.豪强地主是 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早在西汉后期即有很大发展。B.东汉时期,“累世公卿”的豪族把持着东汉 的政权,豪强地主成为一种地方 。③东汉农民起义:184年,张角创立的民间秘密宗教“ ”发动起义,起义军裹黄巾,称“ ”。在镇压起义军过程中,地方长官趁机拥兵自重, 局面出现,东汉政权名存实亡。【选择性必修1】秦汉的政治制度秦朝的制度:①文书制度:各级官僚机构以文书行政,还建立 为中心的文书传送系统,以保障皇帝和中央的政令能传送到全国各地。②官员选拔:主要是“ ”“ ”制度,即向官吏学习律令而为官。汉代察举制:①选拔方式:先考察而后推举,重点考察被举者在乡里的舆论评价和为官能力,然后推荐为官或提拔任用。 推荐人才为官。②内容:为岁举,有人数规定,有具体标准有具体标准,但无固定时间秦汉官员的考核与监察:① :秦汉时期考核官员的主要办法。每年岁末,各县、侯国将一年来的户口垦田、钱谷入出、盗贼多少等情况汇集到郡国,再由郡国汇总,制成计薄,上报中央。②监察制度:中央:秦汉建立了以 为首的中央监察体系。b.地方—— :汉武帝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设刺史一人。刺史品级不高,但权力很大,代表皇帝巡行郡国,依朝廷规定的监察法规纠举豪强和郡国守、相的不法行为。知识点二 秦汉的经济与社会生活1.农业秦汉 耕作方式 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比如东汉牛耕图画像石拓片水利灌溉 西汉修建龙首渠、东汉末期出现技术体系 逐渐形成北方 和南方 两种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体系2.手工业表现汉朝 纺织业 ①汉朝画像石出现了人们使用 的情景。 ②人们使用构造复杂的 织出带有精美花纹的丝织品。 ③四川老官山汉墓 模型:堪称迄今为止世界最早的提花机模型,填补了中国乃至世界纺织史和科技史的空白,成为汉朝成都纺织业的重要见证陶瓷业 东汉时期制瓷技术渐趋成熟,烧制出釉层较厚而有光泽的青瓷冶炼业 ①汉武帝在南阳设铁官。 ②南阳有多处冶铁和铸造作坊,冶铁工匠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 ③南阳太守杜诗发明了水力风箱—— ,以水力为动力,装置皮橐鼓风,将空气送入冶铁炉,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3.商业秦朝 货币 在圜钱基础上将各国货币统一为度量衡 统一了度量衡汉朝 市场 市场繁荣(描绘集市的东汉画像砖)货币 汉武帝开始铸造“ ”铜钱,这一形制一直使用到唐朝初年信贷 契约 凡是涉及买卖、租佃、借贷等财产关系和收养、雇佣、立嗣等人身关系的事宜,当事人之间几乎都要4.赋役制度(1)田赋:秦朝税率极高;汉朝税率 。(2)人头税:秦朝有口赋或户赋;汉代按不同年龄人口,征收口赋和算赋,商人和奴婢加倍。(3)财产税:(汉代)车船税、商人“ ”、财产“税民资”、牲畜税等。(4)徭役:有更卒、正卒、戍卒三种。①更卒:丁男每年一个月,在本郡或本县承担 等劳动。②正卒: 。③戍卒: 。5.户籍制度(1)秦朝:实行 制度。(2)汉朝:丞相主管全国户籍工作,户是政府征派赋役的单位,百姓编户入籍,形成了封建国家的“ ”。6.社会救济汉朝设常平仓制度,调节粮价。秦汉政府优抚高龄老人。7.水陆交通(1)秦朝:开凿连接湘水和离水的 。修筑 、 和 ,构成了以 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2)汉代:丝绸之路贯通,海上丝绸之路初步形成东、南两条航线,东线通向朝鲜半岛和 ,南线通向 。8.对外交往(1)97年,甘英奉西域都护班超之命出使大秦,抵达 一带。(2)东汉时期,倭国派使臣来朝,光武帝刘秀赐“汉委(倭)奴国王”金印。(3)两汉之际,来自 的佛教传入中国。4世纪以后,佛教经中国传入朝鲜、日本等国。(4)公元前4世纪—公元3世纪,汉字传入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和东南亚地区。在汉字基础上,朝鲜创造出谚文,日本创造出 ,越南创造出喃字。(5)3—5世纪,儒学在东亚和 等地区流行。隋唐以后,朝鲜、日本等国的各级学校把 作为教科书,儒学成为官学。知识点三 秦汉的思想文化1.思想和教育(1)尊崇儒术: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确立儒学独尊地位。(2)汉代教育:汉武帝时期,朝廷设 ,中央设 (晋以后设国子监),地方设立 。2.史学(1)《史记》:西汉 撰写,叙述了上起 、下至 年间的历史,首创 体裁。(2)《汉书》:东汉班固撰写,是我国第一部纪 。3.文学(1)汉赋:一种介于韵文和散文之间的文体,铺陈排比,辞藻华丽。司马相如的 是其代表作。(2) :国家音乐机构乐府,采集民歌修改成诗。(3) :东汉民间流行。4.书法(1) :创始于秦国。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2) :始于秦朝,成熟并通行于汉魏时代。字体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5.科技学科 时期 主要成就中医 药学 西汉 ① :隔离患者,注意公共卫生 ② :总结早期医家经验,奠定中医理论的基础东汉 ① :我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 ②华佗:创制麻醉药“麻沸散”、健身方法“ ” ③张仲景:提出辨证施治原则, 奠定中医临床学基础造纸术 东汉 105年,东汉 造纸术;促进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数学 两汉 在世界数学史上占重要地位农学 西汉 是农学著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