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下)姓名: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 编制: 编号:06 评价:___________【学习目标】(1)认识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政权模式,认识中国共产党政权建设的先进性。(2)认识现代中国政治制度的鲜明特色和独特优势,树立制度自信,增强国家制度认同感。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和检测【任务一:阅读教材完成问题】 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解放战争时期) 阅读教材第17页指出共产党在解放战争时期形成了哪些实践和理论,意义是什么; 【即时训练】 1、解放战争时期,由于解放区发展不平衡,加上经济交通落后等因素的影响,共产党要想直接管理省级省以下地方政府,在人力、物力等各方面都一时无法达到。因此,中央决定( ) A.大力推进经济建设 B.实行大行政区管理 C.实施农村土地改革 D.建立人民民主专政【任务二:阅读教材完成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2、结合教材18页,梳理建国以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脉络。 3、思考点①:谈谈你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越性的理解。 梳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发展脉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 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十九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特点和优势: 【即时训练】 2、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治理”强调多主体,大家都是主体。过去所讲的“国家管理”,只有“国家管理者”一个主体。从“国家管理”到“国家治理”,提法的变化体现了( ) A.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根本改变 B.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新发展 C.人民权利和义务的空前扩大 D.人民直接管理国家社会事务【巩固检测】A层题1.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年多时间中,党领导人民完成了祖国大陆的统一和各项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恢复了国民经济,同时普遍召开了各级各界人民代表大会,积累了民主生活的经验。这意味着(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建立 B.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趋于成熟C.民主政治建设有了一定基础 D.社会主义制度受到普遍欢迎2.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此后逐渐形成以宪法为核必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两部宪法的颁布( )A.初步确立我国政治制度基本框架 B.使民主法治得以重建和完善C.为社会经济建设提供了法律保障 D.推动了依法治国的全面落实3.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主要是为了( )A.加快社会主义改造的步伐 B.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各种矛盾C.保证国民经济的协调与发展 D.调动各党派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4.1949年9月7日,周恩来向政协代表作解释说:放弃联邦制,除了防止帝国主义分裂中国的考虑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考量就是中国和苏联的民族国情不同。“历史的发展使我们的民族大家庭需要采取与苏联不同的另一种形式。每个国家都有它自己的历史发展情况,不能照抄别人的。”据此可知,周恩来( )A.认为联邦制是国家分裂的根源 B.主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反对照搬照抄苏联斯大林模式 D.首倡“一国两制”伟大构想5.对于当代中国的某项政治制度,西方有评论家说它“是中共群众路线的一种延续”,有人担心它会成为一种“政治浪漫主义”,有人则认为它有望造就一批“草根”政治家。这里的“它”最可能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基层民主自治制度B层题课后探究与拓展结合课本,阅读材料,结合实际,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的认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