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古诗两首》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莺、拂、堤”等11个生字,会写“诗、村”等8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课文。3.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练习说话。【教学重难点】通过朗读感悟想象诗中描绘的诗中生机勃勃的景象。【教学过程】一、导入古诗,了解作者1.板书课题,讲解示范“诗、村”。2.介绍诗人:高鼎,清代诗人,浙江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村居》是高鼎居住在乡村时,看到了乡村 动人的景色写下的一首诗。3.过渡:究竟是怎样的乡村美景打动了诗人 ,让他诗兴勃发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村居》这首诗。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生字,读对停顿,读出节奏。2.学生接龙朗读古诗。3.提问:(1)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春天)(2)你从哪里看出是春天的?做上记号。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想象画面,体悟美好1.草长莺飞二月天(1)二月天:农历二月 ,大概是阳历三月份,正是早春时节。(2)草长莺飞:“莺”是指黄莺 ,又叫黄鹂,叫声清脆、悦耳。 想象一下黄莺是怎样飞的,一边飞一边做什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把话说完整。)嫩嫩的小草从泥土里探出头来,感受春天的气息,然后自由自在地生长。(3)想象:看着村子周围的山野渐渐变绿,耳边回响着清脆的鸟鸣,诗人会有怎样的感受呢?拂堤杨柳醉春烟(1)诗人的目光由远及近,近处看到了什么?(2)拂堤杨柳:“拂堤杨柳”是什么样子 的?模仿柳枝随风摆动的样子,做一做“拂堤”的动作。发挥想象说一说“拂堤杨柳的画面”:长长的柳枝随风摆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3)醉:了解“醉”的演变过程。金文中的“醉”左边像个酒杯,表示“酒”;右边像个站立不稳的人,表示酒喝多了。后来这个字慢慢地演变成今天看到的“醉”。猜猜在这首诗中的醉是什么意思。(陶醉)(4)春烟:指的是春天水边草木中散发出来的雾气。谁能连起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3.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1)过渡:在这大好的春光里,因为有了一群孩子的加入,乡村变得更加富有朝气和情趣了。(2)散学:放学。【机动:散的多音字教学】第三声:没有约束、松开(散架、散乱、披散、一盘散沙)第四声:分开,分离(散开、散落、散心、披头散发)东风:指春风。纸鸢:圈一圈,和插图中的风筝连一连。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纸鸢了。后来,因为有人在纸鸢上加上了竹笛,风一吹,就发出像古筝那样的声音,于是就有了“风筝”的叫法。大概到了宋代,放风筝已是一项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并一直延续至今。启发想象:那群儿童是怎样放风筝的?他们可能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他们是什么样的表情?指导朗读:根据想象,带着欢快的心情读诗句。有感情地背诵诗句1. 根据 提示背诵。草长莺飞( ),拂堤杨柳( )。儿童散学( ),忙趁东风( )。2. 看课文插图背诵。完成作业1. 朗读词语:河堤、堤岸、杨柳、柳条、吹拂、春风拂面。2. 书写生字:诗、村、童童:第10笔是“竖”;“里”的最后一横要写得短一些。《咏柳》【教学目标】1. 会认“咏、妆、丝、绦、裁、剪”六个字,会写“碧、妆、绿、丝、剪”五个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咏柳》,背诵《咏柳》。3.能抓住“碧玉、妆成、丝绦”等关键词语,想象画面,感受柳树的美丽,以及春天的美好。【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句,感受柳树的美丽,以及春天的美好。【教学难点】通过关键词,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春天的勃勃生机。【教学过程】一、导入古诗,了解作者1.板书课题,讲解示范“咏、柳”。2.咏:用语言 去赞美、歌颂 ,就是 “咏”的意思,我们 还学过 《咏鹅》。3.作者介绍:贺知章,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区)人。唐代诗人、书法家。还写过脍炙人口的《回乡偶书》。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生字,读对停顿,读出节奏。2.学生接龙朗读古诗。3.提问:这首诗描绘的柳树,哪里让你觉得特别美?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交流反馈,精读诗句1.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 绿丝绦。在贺知章眼中柳树美在哪里呢?(1)碧玉:把什么 比做了碧绿的玉石?(柳叶)(2)妆:“妆”的右边为什么是一个“女”?(化妆)(3)一树高:“一”是指全部、整棵树的意思。把柳树说得像玉石一样绿,仿佛是碧玉装扮的美女,谁来读读这句,你有什么感受?(4)绿丝绦:绿色的丝带,把什么比作了绿丝带?(柳枝)(5)万条:许多条万条真是有一万条吗?把什么比作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婀娜多姿多姿的柳条在和煦的春风中摇曳)(6)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高高的柳树长出了翠绿的叶子,看起来就像被碧玉打扮过似的。从树上垂下来的无数条细细的柳枝,就像一条条美丽的绿丝带。【鼓励学生用自己话说清楚】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1)裁、剪:找到一组近义词。“裁”与衣服有关,所以里面是“衣”,“剪”要用刀,所以下面是“刀”。辨析:裁、载、栽。(2)把什么比作剪刀?(二月春风)(3)注意指导“似”的读音。(4)语言拓展:春风像剪刀,剪细了柳树的叶子,还剪出了什么 形状,什么东西呢?(桃花、小燕子的尾巴……)春风还像一个魔法师,吹绿了……吹红了……吹黄了……3. 小结:作者的想象多么丰富,从满树的新叶想到“碧玉”,从随风飘荡的柳条想到“绿丝绦”,多么贴切而生动呀,更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他大胆而巧妙的想象,把“二月春风”想象成手执剪刀的能工巧匠,把春风写“活”了,也把柳树写“活”了。四、背诵古诗1.看插图背诵。2.吟唱古诗。五、书写指导:碧、妆、绿、似、剪碧:左上角 “王”的最后一笔是提。妆:第一笔是点。 绿:最后一笔是捺。 似:最后一笔是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