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期末要点复习第二章1-3节要点一 人的感觉1.人有各种不同的 ,它们是人类了解和认识世界的“窗口”。人的 和 感受到环境的刺激时会发出信息,信息沿着神经传到大脑,大脑作出分析,产生 视 觉、 听 觉、 味觉、 和 感觉等相应的感觉。2.皮肤是人体 的器官,皮肤内的不同感受器能分别感受 觉、 觉和 觉等。各个部位的皮肤对各种刺激的敏感程度是 的。3.皮肤除了作为感觉器官感受外界的刺激外,还有很多重要的功能,如防止身体 、 、保护身体免受 等。例1 手指不小心被刀片划破后感到疼痛,其感受器和痛觉形成的部位 ( )A.均在手指受伤处 B.分别在手指受伤处和大脑皮层C.分别在手指受伤处的真皮和表皮 D.分别在手指受伤处和伤处附近【跟踪练习1】 一杯用口可以喝的热水,用手触摸不太热,但不小心洒在腿上,却感到烫,这种现象说明 ( )A.口腔内有保护层B.不同部位对同样的刺激的敏感程度不同C.手部皮肤较厚D.不同的人对同样的刺激的敏感程度不同要点二 嗅觉和味觉1.嗅觉的产生。以人闻到蛋糕香味为例:蛋糕中的 扩散到空气中,当人呼吸的时候,这些 进入鼻腔,并 鼻腔内的黏液中,刺激 (嗅觉感受器)产生信息,信息通过 传到大脑,产生蛋糕香味的感觉。2.在充斥着某种气味的环境中时间久了,就闻不出该种气味,这种特点叫做嗅觉的 。年龄越小,嗅觉越 。不同的动物嗅觉的灵敏度 。同一动物对不同气味的灵敏度 。3.舌的表面的小凸点里有许多 ,味蕾里有许多 ,能感受各种 的刺激,尤其对 的刺激特别敏感。4.味觉主要可以分为 味、 味、 味、 味、 味等。舌能够感受这些味觉。麻、辣、涩等味觉是人对 后产生的感觉。例2 一个正常人吃大蒜时,周围的人会闻到一股蒜味,但他自己却闻不到。这是因为 ( )A.嗅觉细胞暂时失去感觉功能B.大脑的嗅觉中枢适应的缘故C.不同的人嗅觉敏感程度差异很大D.嗅觉细胞接收到的信息无法传到大脑【跟踪练习2】 (2022·台州仙居)2022年全国高考继续为盲人考生专门制作了盲文试卷,考生用手触摸获取信息,与下列哪幅图体现的方式相同 ( )要点三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 产生的。我们把 的物体叫做声源。2.声音的传播: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但不能在 中传播。3.声波:声音在空气中是以 的方式向远处传播的。当喇叭的振动面向外侧运动时,压缩邻近的空气,使这部分空气 ;当喇叭的振动面向内侧运动时,这部分空气 。振动面的不断振动,空气中就形成 向远处传播,我们把它叫做 。例3 (2023·杭州上城)如图是学习声音知识时所用的几个探究实验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逐渐抽出罩内空气,声音的响度逐渐减小,该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B.正在发声的音叉,使吊着的乒乓球反复弹起,该实验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C.击鼓时用力不同,观察纸屑被弹起的高度,探究声音的响度与频率有关D.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拨动钢尺观察振动快慢,探究声音的音调与振幅的关系【跟踪练习3】 (2022·金华武义、磐安)2022年3月 23 日,“天宫课堂”第二课开讲,在空间站进行授课的航天员相互之间可以不借助无线电进行直接交流;但若是在空间站外航天员则需要借助宇航服中的无线电进行交流的原因是 ( )A.太空中噪声太大,听不到声音 B.外大零是真空,不能传播声音C.宇航员在外太空,音调会变低 D.宇航员详满声带振动幅度太小要点四 声音传播的速度声音传播的快慢:声音在不同的介质和温度下,传播的快慢是不同的。声音在 中传播最慢,在 中传播最快。例4 有一段长为18米的装满水的铁管,将耳朵贴在装满水的铁管一端,在另一端敲一下,能听到声音的次数是(已知声音在铁、水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依次为5200米/秒、1500米/秒和340米/秒,人耳能分清前后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大于0.1秒) ( )A.1次 B.2次 C.3次 D.4次要点五 耳的结构和听觉的形成1.人耳的结构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2.外界传来的声音经过 收集,进入外耳道后便会撞击 ,使其产生振动。鼓膜的振动带动鼓室内的 振动, 把声音 后再传入耳蜗。耳蜗里面充满了液体和 ,当声音传至内耳时,耳蜗内的液体也会产生振动, 把信息沿听神经传到脑部,形成 。3.咽鼓管连通 和 ,使鼓膜内外 保持平衡,从而使鼓膜能正常 振动 。4.耳还有保持 的作用,因为内耳中有感受头部 的感受器。感受器过于 的人,在受到 或 的刺激时,会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出汗、流涎等症状,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晕车、晕船和航空病。例5 3月 3 日是全国爱耳日。结合如图判断,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听觉的形成部位是3B.鼻咽部感染时,病菌可通过4进入5,引起中耳炎C.长时间戴耳机听音乐,会对6造成损伤D.1和2 能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情况【跟踪练习4】 (2023·金华东阳)迎龙灯是东阳新春最盛大的民俗文化活动之一。东阳独具特色的板凳龙是由一节节的板凳钻孔连接而成的,伴随着敲锣打鼓声,热闹非常。(1)观赏龙灯时听到的锣声是 (填“锣”或“空气”)振动产生的。如图所示是耳的结构示意图,人耳听到锣声的过程。外耳道→鼓膜→听小骨→ →听神经→听觉中枢。(2)用力打鼓,鼓声越响,这表明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 有关。正在家中学习的你为了避免被外界的噪声所影响,请写出一条合理的措施: 。要点六 声音的特性1.声音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 有关,物体振动得 ,发出的音调就 。频率是描述物体 的量,它决定着声音 的高低。频率的单位是2.我们把高于 赫的声音叫做 ,低于 赫的声音叫做 。蝙蝠在飞翔时会发出 ,来辨别猎物的方位及距离,大象可以利用 进行交流。3.对于同一声源发出的声音,其响度与声源的 有关,跟人距离声源的 有关。声源的 越大,声音的响度越 ;距离声源越远,声音越 ,声音的响度也就越 。但不同的人对声音的感觉是 的。4.我们能够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 不同。 反映了声音的 与 。5.自然界中有各种声音,我们把使人感觉轻松愉快的声音叫做 ;使人烦躁不安的声音叫做 。例6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 B.甲、丙的音调和音色相同C.乙、丁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D.丙、丁的音色和响度相同【跟踪练习5】 (2023·杭州西湖)学校组织“班班有歌声”活动,一起为亚运喝彩。如图为某班合唱的演出现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学们合唱时歌声响彻全场,说明声音的音调高B.同学们合唱发出的歌声是由嘴唇振动产生的C.美妙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入观众的耳中的D.合唱时分为低声部和高声部,这是根据音色来区分的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期末要点复习第二章1-3节要点一 人的感觉1.人有各种不同的 感觉器官 ,它们是人类了解和认识世界的“窗口”。人的 感觉器官 和 感受器 感受到环境的刺激时会发出信息,信息沿着神经传到大脑,大脑作出分析,产生 视 觉、 听 觉、 味觉、 和 皮肤 感觉等相应的感觉。2.皮肤是人体 最大 的器官,皮肤内的不同感受器能分别感受 触 觉、 痛 觉和 冷热 觉等。各个部位的皮肤对各种刺激的敏感程度是 不同 的。3.皮肤除了作为感觉器官感受外界的刺激外,还有很多重要的功能,如防止身体 水分散失 、 排汗散热 、保护身体免受 细菌入侵 等。例1 手指不小心被刀片划破后感到疼痛,其感受器和痛觉形成的部位 (B)A.均在手指受伤处 B.分别在手指受伤处和大脑皮层C.分别在手指受伤处的真皮和表皮 D.分别在手指受伤处和伤处附近【跟踪练习1】 一杯用口可以喝的热水,用手触摸不太热,但不小心洒在腿上,却感到烫,这种现象说明 (B)A.口腔内有保护层B.不同部位对同样的刺激的敏感程度不同C.手部皮肤较厚D.不同的人对同样的刺激的敏感程度不同要点二 嗅觉和味觉1.嗅觉的产生。以人闻到蛋糕香味为例:蛋糕中的 化学物质 扩散到空气中,当人呼吸的时候,这些 化学物质 进入鼻腔,并 溶于 鼻腔内的黏液中,刺激 嗅觉神经末梢 (嗅觉感受器)产生信息,信息通过 嗅神经 传到大脑,产生蛋糕香味的感觉。2.在充斥着某种气味的环境中时间久了,就闻不出该种气味,这种特点叫做嗅觉的 适应性 。年龄越小,嗅觉越 灵敏 。不同的动物嗅觉的灵敏度 不同 。同一动物对不同气味的灵敏度 不同 。3.舌的表面的小凸点里有许多 味蕾 ,味蕾里有许多 味觉细胞 ,能感受各种 不同物质 的刺激,尤其对 液态物质 的刺激特别敏感。4.味觉主要可以分为 酸 味、 甜 味、 咸 味、 苦 味、 鲜 味等。舌能够感受这些味觉。麻、辣、涩等味觉是人对 多种刺激综合 后产生的感觉。例2 一个正常人吃大蒜时,周围的人会闻到一股蒜味,但他自己却闻不到。这是因为 (B)A.嗅觉细胞暂时失去感觉功能B.大脑的嗅觉中枢适应的缘故C.不同的人嗅觉敏感程度差异很大D.嗅觉细胞接收到的信息无法传到大脑【跟踪练习2】 (2022·台州仙居)2022年全国高考继续为盲人考生专门制作了盲文试卷,考生用手触摸获取信息,与下列哪幅图体现的方式相同 (C)要点三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 物体的振动 产生的。我们把 正在发声 的物体叫做声源。2.声音的传播:声音可以在 固体、液体、气体 中传播,但不能在 真空 中传播。3.声波:声音在空气中是以 波 的方式向远处传播的。当喇叭的振动面向外侧运动时,压缩邻近的空气,使这部分空气 变密 ;当喇叭的振动面向内侧运动时,这部分空气 变疏 。振动面的不断振动,空气中就形成 疏密相间的波 向远处传播,我们把它叫做 声波 。例3 (2023·杭州上城)如图是学习声音知识时所用的几个探究实验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A.逐渐抽出罩内空气,声音的响度逐渐减小,该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B.正在发声的音叉,使吊着的乒乓球反复弹起,该实验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C.击鼓时用力不同,观察纸屑被弹起的高度,探究声音的响度与频率有关D.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拨动钢尺观察振动快慢,探究声音的音调与振幅的关系【跟踪练习3】 (2022·金华武义、磐安)2022年3月 23 日,“天宫课堂”第二课开讲,在空间站进行授课的航天员相互之间可以不借助无线电进行直接交流;但若是在空间站外航天员则需要借助宇航服中的无线电进行交流的原因是 (B)A.太空中噪声太大,听不到声音 B.外大零是真空,不能传播声音C.宇航员在外太空,音调会变低 D.宇航员详满声带振动幅度太小要点四 声音传播的速度声音传播的快慢:声音在不同的介质和温度下,传播的快慢是不同的。声音在 气体 中传播最慢,在 固体 中传播最快。例4 有一段长为18米的装满水的铁管,将耳朵贴在装满水的铁管一端,在另一端敲一下,能听到声音的次数是(已知声音在铁、水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依次为5200米/秒、1500米/秒和340米/秒,人耳能分清前后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大于0.1秒) (A)A.1次 B.2次 C.3次 D.4次要点五 耳的结构和听觉的形成1.人耳的结构① 耳廓 ;② 外耳道 ;③ 鼓膜 ;④ 听小骨 ;⑤ 半规管 ;⑥ 耳蜗 ;⑦ 前庭 ;⑧ 咽鼓管 。2.外界传来的声音经过 耳廓 收集,进入外耳道后便会撞击 鼓膜 ,使其产生振动。鼓膜的振动带动鼓室内的 听小骨 振动, 听小骨 把声音 放大 后再传入耳蜗。耳蜗里面充满了液体和 听觉感受器 ,当声音传至内耳时,耳蜗内的液体也会产生振动, 听觉感受器 把信息沿听神经传到脑部,形成 听觉 。3.咽鼓管连通 鼓室 和 咽部 ,使鼓膜内外 空气压力 保持平衡,从而使鼓膜能正常 振动 。4.耳还有保持 身体平衡 的作用,因为内耳中有感受头部 位置变动 的感受器。感受器过于 敏感 的人,在受到 过长 或 过强 的刺激时,会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出汗、流涎等症状,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晕车、晕船和航空病。例5 3月 3 日是全国爱耳日。结合如图判断,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A.听觉的形成部位是3B.鼻咽部感染时,病菌可通过4进入5,引起中耳炎C.长时间戴耳机听音乐,会对6造成损伤D.1和2 能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情况【跟踪练习4】 (2023·金华东阳)迎龙灯是东阳新春最盛大的民俗文化活动之一。东阳独具特色的板凳龙是由一节节的板凳钻孔连接而成的,伴随着敲锣打鼓声,热闹非常。(1)观赏龙灯时听到的锣声是 锣 (填“锣”或“空气”)振动产生的。如图所示是耳的结构示意图,人耳听到锣声的过程。外耳道→鼓膜→听小骨→ 耳蜗 →听神经→听觉中枢。(2)用力打鼓,鼓声越响,这表明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 振幅 有关。正在家中学习的你为了避免被外界的噪声所影响,请写出一条合理的措施: 关窗(合理即可) 。要点六 声音的特性1.声音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 振动的快慢 有关,物体振动得 越快 ,发出的音调就 越高 。频率是描述物体 振动快慢 的量,它决定着声音 音调 的高低。频率的单位是 赫兹 ,简称 赫 。2.我们把高于 20000 赫的声音叫做 超声 ,低于 20 赫的声音叫做 次声 。蝙蝠在飞翔时会发出 超声波 ,来辨别猎物的方位及距离,大象可以利用 次声波 进行交流。3.对于同一声源发出的声音,其响度与声源的 振动幅度 有关,跟人距离声源的 远近 有关。声源的 振动幅度 越大,声音的响度越 大 ;距离声源越远,声音越 分散 ,声音的响度也就越 小 。但不同的人对声音的感觉是 不同 的。4.我们能够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 音色 不同。 音色 反映了声音的 品质 与 特色 。5.自然界中有各种声音,我们把使人感觉轻松愉快的声音叫做 乐音 ;使人烦躁不安的声音叫做 噪声 。例6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 B.甲、丙的音调和音色相同C.乙、丁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D.丙、丁的音色和响度相同【跟踪练习5】 (2023·杭州西湖)学校组织“班班有歌声”活动,一起为亚运喝彩。如图为某班合唱的演出现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A.同学们合唱时歌声响彻全场,说明声音的音调高B.同学们合唱发出的歌声是由嘴唇振动产生的C.美妙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入观众的耳中的D.合唱时分为低声部和高声部,这是根据音色来区分的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期末要点复习第二章1-3节学生.docx 期末要点复习第二章1-3节教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