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余姚市六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期中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15题共30分)1.(2024七下·余姚期中)了解历史时序,初步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与下图中①对应的朝代相关的史实是( )A.汉化改革,民族交融 B.开凿运河,创立科举C.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D.封邦建国,巩固统治2.(2024七下·余姚期中)“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体现了孟郊从社会下层一跃而入上层社会的喜悦。导致这种社会阶层流动的制度因素是( )A.分封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三省六部制3.(2024七下·余姚期中)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当时的人可以看到( )①各种肤色的外国人在长安城内经商②贵族使用越窑青瓷饮茶③农民在长安的坊里出售农产品④宫廷女子表演西域舞蹈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4.(2024七下·余姚期中)白居易的《长恨歌》写道: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渔阳鼙鼓”是指公元755年安禄山叛乱,该事件导致( )A.外戚宦官专权 B.唐朝由盛转衰C.唐朝灭亡 D.五代十国并立5.(2024七下·余姚期中)“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丰厚)哉。”隋朝开凿的大运河( )A.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B.促成了贞观之治C.巩固了隋朝统治, D.结束了分裂局面6.(2024七下·余姚期中)学习隋唐史后,你认为下列表述中最能准确概括这段历史基本特征的是( )A.政权分立 B.繁荣与开放的时代C.民族关系发展与社会变化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7.(2024七下·余姚期中)杜甫在《春水》中曾写道“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以下符合这句诗描述场景的是( )A. B.C. D.8.(2024七下·余姚期中)唐朝陶瓷器生产水平很高,其中以造型优美、色彩艳丽而闻名中外的是( )A.青瓷 B.白瓷 C.青花瓷 D.唐三彩9.(2024七下·余姚期中)唐朝一位高僧有感于长屋亲王的一片赤诚,毅然东渡日本,弘扬佛法,传大唐文化。这位高僧是( )A.玄奘 B.鉴真 C.蔡伦 D.毕昇10.(2024七下·余姚期中)现代史学家郭沫若所写的“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芳流剑阁,光被利州”对联,高度评价的封建帝王是( )A.唐太宗 B.唐高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11.(2024七下·余姚期中)两宋时期,在掌管军政事务的官员中具文官资历的人数占91%。这反映了宋代的治国方略是( )A.强干弱枝 B.分散军权 C.重文轻武 D.守内虚外12.(2024七下·余姚期中)“(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苏辙《栾城集》)出现该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融合加强 B.宋辽边境开设榷场C.宋辽订立澶渊之盟 D.岳家军的抵抗13.(2024七下·余姚期中)位于浙江杭州西子湖畔的岳王庙是著名景点。人们立庙纪念岳飞,主要是因为( )A.他对皇帝忠心耿耿 B.他遭到奸臣的谋害C.他保卫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D.他训练出纪律严明的岳家军14.(2024七下·余姚期中)下列搭配正确的是( )辽一契丹族 ②西夏一元昊 ③秦一鲜卑族 ④北宋一赵匡胤 ⑤隋一李渊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15.(2024七下·余姚期中)“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该诗反映的时代背景应该是( )A.宋辽对抗 B.南宋与金对峙C.宋夏和议 D.北宋与金对峙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有3小题,共40分)16.(2024七下·余姚期中)请你仔细观察右图,结合所学内容并回答问题。(1)如图描述的是 (水利工程的名称)?(2)运河两端城市的现今名称:A.涿郡指今 B.余杭指今 (3)想一想:假如你是唐朝时期的读书人,从B点出发到洛阳,可能经过哪几段运河?(写出字母+名称)(4)此河开通有什么作用?17.(2024七下·余姚期中)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至今令人神往。让我们穿越时空,梦回唐朝。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贞观之风】太宗谓侍臣曰:“为政之要,惟在得人。……今所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唐太宗的哪些措施体现了上述思想?(2)【盛世经济】唐朝经济繁荣,农业发达。唐朝在农业生产工具方面取得了哪些新成就?(3)【文化瑰宝】唐朝文化呈现出百花齐放、全面辉煌的特点。在书法和绘画方面,涌现出许多著名书法家和画家,请至少列举出其中一位,并写出其代表作品。(4)【海内知己】唐朝是当时世界上具有影响力的强大国家。伴随着对外交往的活跃,繁荣的唐朝文化传遍世界,影响着世界,至今一些国家仍称中国人为“唐人”。请列举唐朝对外交往或影响世界的史实。(至少写出两件史实)18.(2024七下·余姚期中)宋元时期,封建经济继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国家根本,仰给东南”,“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材料二 宋代时期,中外交往主要依靠海路,那时海外贸易兴盛,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收入颇丰,以至于宋高宗说:“司舶之利最厚,若措施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材料三货郎图(局部) 清明上河图(局部) 交子(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原因有哪些 (2)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行业是什么 宋朝时哪一种粮食作物是这一行业的支柱?(3)材料二中为鼓励海外贸易,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什么机构加以管理 试举一个当时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当时海外贸易得以繁荣的技术原因是什么 (4)材料三的三幅图片反映了一个什么样的主题 (5)宋代经济快速发展,给我们现在实现中国梦有什么启示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10题共20分)19.(2024七下·余姚期中)有人说:“这是个看脸的时代。”有的同学因为自己长得不好看,而觉得自己没有青春。“长的丑没青春”的观点( )A.错误,因为外在美比内在美更重要B.正确,因为只要有美好的外表就能有美好的青春C.错误,注重内在品德和文化修养,才会让青春更有魅力D.正确,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现实社会确实以貌取人20.(2024七下·余姚期中)如何看待图中的这些“不一样”( )A.每个人的体质是由基因决定的B.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每个人的生理变化不一样C.青春期的身体变化差异是不正常的D.青春期的身体变化是由于营养不良造成的21.(2024七下·余姚期中)李大钊说:“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这启示我们( )A.追求穿着标新立异B.把内心封闭起来,保护属于自己的青春秘密C.放任青春冲动,享受青春的激情D.悦纳青春期变化,学会克服青春期烦恼22.(2024七下·余姚期中)中学生往往渴望独立又难以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富有理想又容易脱离现实,勇于探索又缺乏自信,这说明( )A.中学生难以真正自立自强B.自立自强需要一个漫长过程C.青春期的情绪反应强烈D.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内心充满着矛盾23.(2024七下·余姚期中)青春的创造是多姿多彩的。创造的源泉是( )A.社会实践 B.批判精神 C.青春活力 D.独立意识24.(2024七下·余姚期中)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一些名言警句寓意深刻,经过岁月的沉淀,闪烁着时代的光芒,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启迪。下面表格中的名言警句与对青少年的启示对应正确的是( )名言警句 对青少年的启示“学贵有疑,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①要学会独立思考“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②要做到行己有耻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③要珍惜青春,自强不息低估自己,消极无为并不是美德,而是一种罪恶。 ④要培养自信的品质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25.(2024七下·余姚期中)在现实生活中,男幼师、男护士十分稀缺。在人们传统观念里,从事幼教和护理职业的应该都是女性。这种观念属于( )A.性别歧视 B.思维模式差异C.审美差异 D.性别刻板印象26.(2024七下·余姚期中)“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写这首诗之前,成都已久未下雨,杜甫心情也很烦躁。在下雨时他写下了这首《春夜喜雨》抒发了高兴的心情。杜甫“喜雨”的心情表明( )A.不同的人面对同一件事,会有相同的情绪B.同一个人面对同一件事,会有不同的情绪C.随着周围情况的变化,我们的情绪也经常变化D.人的情绪是复杂多样、难以捉摸的27.(2024七下·余姚期中)“哀民生之多艰”“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怒发冲冠”“漫卷诗书喜欲狂”所表现的情绪顺序是( )A.喜、怒、哀、惧 B.哀、怒、惧、喜C.哀、惧、怒、喜 D.惧、喜、怒、哀28.(2024七下·余姚期中)下列体现消极情绪、不利于身心健康的有( )①笑笑,十年少②气大伤身③诸葛亮三气周瑜④范进中举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四、非选择题(共10分)29.(2024七下·余姚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中学生王梅的脾气喜怒无常,只要稍有不顺心的事,她就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她在学校值日时打扫卫生,她扫得不干净却怪扫帚破了不好扫,因此拿扫帚发脾气;走路摔跤她还生路的气,怪路坑坑洼洼不平坦;家务做不好,她还会摔碗、摔杯子,甚至字写不好她也要摔铅笔、扔本子。妈妈给她买了心仪的裙子,她高兴得见谁都笑;看电视看到喜爱的节目她兴奋得一晚不睡……班上同学给她取了个外号---“脾气大王”。 为此,王梅非常苦恼。(1)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情绪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它的作用有哪些?(2)根据材料谈谈对情绪进行管理的重要性。(3)你认为应该怎样管理自己的情绪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解析】【分析】据材料图片信息“①对应时间是618-907年”可知①对应的朝代是唐朝,结合所学分析:A: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实行汉化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排除A项。B:隋朝时期,隋炀帝下令开凿运河、沟通南北,设进士科,创立科举,排除B项。C:唐朝在唐太宗统治期间,出现贞观之治,唐玄宗前期出现开元盛世,故选C项。D:西周建立,实行分封制,封邦建国,广建诸侯,拱卫王室巩固统治,排除D项。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唐朝繁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时间轴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唐朝繁盛的相关史实。2.【答案】D【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据材料“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可知,诗歌描述了孟郊科举考试中举后得意喜悦心情,结合所学可知,科举制度扩大了选官范围,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故选C项。分封制是西周的地方行政制度,排除A项。察举制是汉朝的人才选拔制度,排除B项。三省六部制是隋唐的中央官制,排除D项。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科举制。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科举制的相关历史知识。3.【答案】C【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开元盛世”,结合所学可知,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对外交往活跃,各种肤色的外国人在长安城内经商,称为胡商,越窑青瓷如冰如玉,贵族使用越窑青瓷饮茶,西北少数民族乐舞流传中原,宫廷女子表演西域舞蹈,综合上述可知,①②④描述正确,故选D项。唐朝时期市坊分离,农民不可能在长安的坊里出售农产品,故③不符合题意,排除ABD三项。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开元盛世。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熟练掌握开元盛世的相关史实。4.【答案】B【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答题关键词“公元755年安禄山叛乱”,结合所学分析:A:安史之乱后,唐朝统治更加腐朽,出现了严重的宦官专权,并非外戚专权,排除A项。B:安史之乱,极大地破坏了社会经济,导致唐朝国势由强盛转衰弱,故选B项。C:907年,节度使朱温,废除唐帝,建立后梁,唐朝灭亡,排除C项。D:唐朝灭亡后,中国出现了五代十国并立局面,排除D项。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安史之乱,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安史之乱的相关史实。5.【答案】C【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A、由所学知识可知, 隋朝开凿的大运河主要是为了隋炀帝南巡,加强政治统治,A错误;B、由所学知识可知,贞观之治在唐朝,大运河是隋朝开凿而成,B错误;C、由所学知识可知, 隋朝开凿的大运河主要是为了隋炀帝南巡,加强政治统治,C正确;D、由所学知识可知,隋朝开凿大运河,动用大量人力物力,加速了隋朝的灭亡,D错误。故答案为:C。【点评】隋朝大运河开凿主要是为了加强政权统治,也一定程度上利于沿岸经济的交流,同时也加速了隋王朝的覆灭。6.【答案】C【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隋唐历史基本特征”,结合所学分析:A: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国家分裂、政权分立时期,不合题意,排除A项。B:隋唐时期,国家统一,经济繁荣,社会开放,符合题意,故选B项。C:辽宋夏金元时期是民族关系发展与社会变化时期,排除C项。D:明清时期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时期,排除D项。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隋唐历史特征,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古代社会阶段特征的相关史实。7.【答案】D【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据材料“杜甫《春水》”“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结合所学可知,唐朝时期发明了灌溉工具筒车,杜甫的诗歌描绘的就是筒车灌溉的场景,D项图片即为筒车,故选D项。A图片为西汉时期发明的播种工具耧车,排除A项。B图片为牛耕图处,与灌溉工具筒车不符,排除B项。C图片为魏晋时期发明的灌溉工具龙骨水车,排除C项。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唐朝筒车。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唐朝筒车的相关史实。8.【答案】D【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唐朝时期唐三彩闻名中外,造型型精美,色彩亮丽,表明唐朝陶器生产水平高超,故选D项。唐朝青瓷以越窑闻名,如冰如玉,不合题意,排除A项。唐朝白瓷以邢窑闻名,类雪似银,不合题意,排除B项。青花瓷兴起于元朝,釉面青白,有玻璃质感,排除C项。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唐三彩。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唐朝陶瓷器生产的相关史实。9.【答案】B【知识点】中国古代对外文化交流中的重大事件【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唐朝高僧”“东渡日本”,结合所学分析:A:唐朝时期,玄奘西行,到达天竺,求取佛法,排除A项。B:唐朝时期,鉴真东渡,抵达日本,弘扬佛法,故选B项。C:东汉时期,宦官蔡伦,改进造纸,传播文化,排除C项。D:北宋毕昇,创制活字,革新印刷,领先世界,排除D项。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鉴真东渡日本。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鉴真东渡日本的相关史实。10.【答案】A【知识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解析】【分析】据材料信息“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并结合所学可知,意为继承发展了贞观之治的繁荣,具有贞观遗风,并且为开元盛世的鼎盛奠定了基础,指的是武则天的统治,故选C项。唐太宗贞观年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出现了“贞观之治”的治世局面,排除A项。“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评价的是武则天,与唐高宗没有关联,排除B项。唐玄宗开元年间,任用贤能,天下大治,开创了“开元盛世”的局面,排除D项。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武则天的统治。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唐朝盛世繁荣的相关史实。11.【答案】B【知识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解析】【分析】据材料“两宋时期,在掌管军政事务的官员中具文官资历的人数占91%”,结合所学可知,两宋时期,为防止武将跋扈擅权,推行了重文轻武的治国方略,故选C项。北宋政府为加强中央集权,控制地方,分化事权,强干弱枝,排除A项。材料表明宋朝时期,文官受到重用,并未涉及分散军权的信息,排除B项。北宋时期,在国防策略上实行守内虚外,禁军主力驻守东京国都,排队D项。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重文抑武。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重抑武的相关史实。12.【答案】D【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据材料“(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材料表明宋辽之间和平友好,边境平稳,主要原因是1005年,宋辽和议,订立澶渊之盟,双方维持了一百多年的相对和平时期,故选C项。材料反映的是宋辽边境安宁,和平交流,没有涉及民族融合加强,排除A项。宋辽和议,在边境开设榷场,是和好关系的表现,并不是原因,排除B项。岳飞领导的岳家军抗击的是金国,体现的是宋金对峙局面,排除D项。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宋辽和战关系。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宋辽和战的相关历史知识。13.【答案】D【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立庙纪念岳飞”,结合所学可知,岳飞是南宋时期抗金英雄,从金军手中收复了许多失地,保卫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故选C项。人们立庙纪念岳飞主要是因为岳飞捍卫了人民的利益,并非是对皇帝忠心耿耿,排除A项。人们立庙纪念岳飞主要是因为岳飞捍卫了人民的利益,并非是遭到奸臣的谋害,排除B项。人们立庙纪念岳飞主要是因为岳飞捍卫了人民的利益,不是纪律严明的岳家军,排除D项。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岳飞抗金。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岳飞抗金的相关史实。14.【答案】B【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916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辽,故①搭配正确;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西夏,故②搭配正确;4世纪中期,氐族贵族苻坚建立秦,史称前秦,故③搭配错误;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故④搭配正确;581年,杨坚建立隋朝,不是李渊,故⑤搭配错误。综上可知,①②③搭配正确,故选B项。④⑤搭配错误,排除ACD三项。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古代中国王朝更替。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古代王朝更替的相关史实。15.【答案】C【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直把杭州作汴州”,结合所学可知,北宋都城为汴州,即东京,南宋国都为杭州,所以“直把杭州作汴州”讽刺的是南宋偏安江南,不思进取,反映了南宋与金对峙,故选B项。“直把杭州作汴州”反映的是南宋与金对峙,而宋辽对抗的是北宋,排除A项。“直把杭州作汴州”反映的是南宋与金对峙,与宋夏和议没有关联,排除C项。北宋与金的对峙短暂,“直把杭州作汴州”反映的是南宋与金对峙,排除D项。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南宋与金对峙。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南宋与金对峙的相关历史知识。16.【答案】(1)隋朝大运河(2)北京;杭州(3)F江南河; E邗沟; D通济渠。(4)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促进隋朝经济繁荣。【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地图信息“洛阳”“洛口仓”“江都”,结合所学可知,该地图描绘的是隋朝大运河形势图。(2)根据所学可知,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到涿郡,即今天的北京,南达余杭,即今天的杭州。(3)据材料地图,并结合所学可知,从B地,即余杭出发到洛阳,首先经过F江南河。然后经过E邗沟,再经过D通济渠,最后经过广通渠进入洛阳。(4)根据所学可知,隋朝大运河的开通,沟通了南北交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促进隋朝经济繁荣。【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隋朝大运河。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中关于隋朝大运河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作答。17.【答案】(1)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完善科举制(或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2)发明并推广了生产工具曲辕犁、简车。(3)颜真卿:《颜氏家庙碑》;欧阳询:《九成宫醴泉碑铭》;吴道子:《送子天王图》;柳公权、阎立本等。(4)日本派遣唐使到中国;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解析】【分析】(1)据材料【贞观之风】“为政之要,惟在得人。……今所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强调了唐太宗用人思想,主要体现在唐太宗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完善科举制(或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2)根据所学可知,唐朝经济繁荣,农业发达,发明并推广了生产工具曲辕犁、简车。(3)根据所学可知,唐朝文化呈现出百花齐放、全面辉煌的特点,涌现出许多著名书法家和画家,如颜真卿:《颜氏家庙碑》;欧阳询:《九成宫醴泉碑铭》;吴道子:《送子天王图》;柳公权、阎立本等。(4)根据所学可知,日本派遣唐使到中国;鉴真东渡;玄奘西行,体现了唐朝的对外交往。【点评】(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唐太宗贞观之治。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贞观之治的相关史实。(2)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唐朝农业发展。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唐朝农业发展的相关史实。(3)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唐朝书画艺术。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唐朝书画艺术的相关史实。(4)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 唐朝对外交往 。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 唐朝对外交往 的相关史实。18.【答案】(1)经济中心南移。原因: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从东汉末开始,许多人为了躲避战乱,逃往江南地区,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南方人民的辛勤劳动,为江南地区的开发作出了巨大贡献;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采取一些有利于经济的措施。(2)农业;水稻(3)市舶司,广州,指南针的使用(4)主题:两宋时期商业的繁荣(5)要大力发展经济,坚持对外开放,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不断创新【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1)变化:据材料一“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苏湖熟,天下足”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表明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原因:根据所学可知, 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从东汉末开始,许多人为了躲避战乱,逃往江南地区,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南方人民的辛勤劳动,为江南地区的开发作出了巨大贡献;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采取一些有利于经济的措施。(2)根据所学可知, 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行业是农业。水稻成为宋朝时期的农业支柱。(3)根据所学可知,为鼓励海外贸易,宋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广州是宋朝时期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指南针的使用是宋朝时期海外贸易得以繁荣的技术原因。(4)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可知,“货郎图(局部) ”反映了走街穿巷的民间商品交换,“清明上河图(局部) ”反映东京汴河两商品经济的繁荣,“交子”反映了纸币在商业活动中的流通,所以材料三的三幅图片反映了主题是两宋时期商业的繁荣。(5)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围绕中国梦的实现阐述,言之有理即可。如要大力发展经济,坚持对外开放,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不断创新。【点评】(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经济中心南移。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经济中心南移的相关历史知识。(2)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古代农业发展。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古代农业的相关史实。(3)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两宋对外贸易。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两宋海外贸易的相关史实。(4)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宋朝商业繁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宋朝商业繁荣的相关史实。(5)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19.【答案】C【知识点】生命的独特性;正确认识自我【解析】【分析】“长的丑没青春”的观点是错误的,没有认识到注重内在品德和文化修养,才会让青春更有魅力,故C正确。内在美比外在美更重要,故A错误;题干观点是错误的,美好的外表并非能有美好的青春,故B错误;题干观点夸大了外在美的重要性,是错误的,故D错误。故答案为C。【点评】此题考查悦纳青春变化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青春的我们追求美。在追求形体、仪表等外在美的同时,我们也要提高品德和文化修养,体现青春的内在美。20.【答案】B【知识点】正确认识自我【解析】【分析】在青春期,生理变化会受遗传、营养、锻炼等因素的影响,所以每个同学生理变化是不一样的,故B正确。“每个人的体质是由基因决定的”“青春期的身体变化差异是不正常的”“青春期的身体变化是由于营养不良造成的”说法绝对,故ACD错误。故答案为B。【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受遗传、营养、锻炼等因素的影响,我们身体的发育情况各不相同:有的长得快,有的长得慢;有的先长胖,有的先长高。我们要正视身体的变化,欣然接受青春花蕾的绽放。不因自己的生理变化而自卑,是我们对自己的尊重;不嘲弄同伴的生理变化,是我们对同伴的尊重。21.【答案】D【知识点】生命的独特性【解析】【分析】“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这启示我们悦纳青春期变化,学会克服青春期烦恼,故D正确。青春的我们追求美,而不是追求穿着的标新立异,故A错误;青春的我们要学会开放自己,不能封闭自己,故B错误;青春有格,不能放任青春的冲动,故C错误。故答案为D。【点评】此题考查悦纳青春期变化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带给我们旺盛的生命力,使我们的身体充满能量。我们拥有充沛的精力、敏捷的思维,对成长充满强烈渴望,感觉生活拥有无限可能。22.【答案】D【知识点】生命的独特性【解析】【分析】中学生往往渴望独立又难以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富有理想又容易脱离现实,勇于探索又缺乏自信,这说明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内心充满着矛盾,故D正确。中学生可以真正自立自强,故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自立自强需要一个漫长过程,故B不符合题意;题干内容没有涉及青春期的情绪反应强烈,故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此题考查青春期的变化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青春期的矛盾心理有时让我们烦恼,但也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契机。积极面对和正确处理这些心理矛盾,我们才能健康成长。23.【答案】A【知识点】生命的独特性【解析】【分析】创造的源泉是社会实践,故A正确。批判精神、青春活力、独立意识是创造的重要因素,但不是源泉,故B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此题考查创造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创造离不开实践。人世间的一切成就、一切幸福都离不开劳动和创造。社会实践是创造的源泉,给了我们广阔的创造空间,激发我们创造的热情。青春的创造意味着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去尝试、探索、实践,通过劳动改变自己,影响世界,24.【答案】D【知识点】正确认识自我;塑造良好道德【解析】【分析】“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说明要做到行己有耻,故②正确;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说明要珍惜青春,自强不息,故③正确;低估自己,消极无为并不是美德,而是一种罪恶。这说明要培养自信的品质,故④正确。“学贵有疑,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强调了要具有批判精神,故①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此题考查独立思考、行己有耻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我们的行为在证明并塑造着我们自己。“行已有耻”意味着我们能真诚面对自我,闻过即改,知耻而后勇。“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坚决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25.【答案】D【知识点】生命的独特性【解析】【分析】在现实生活中,男幼师、男护士十分稀缺。在人们传统观念里,从事幼教和护理职业的应该都是女性。这属于性别刻板印象,故D正确。材料中观点不属于性别歧视、思维模式差异、审美差异,故AB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此题考查他和她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在社会中,人们对性别的认识通常会受到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有时我们也会这样认识自己,认识身边的同学朋友。26.【答案】C【知识点】情绪的多样性、复杂性【解析】【分析】杜甫“喜雨”的心情表明随着周围情况的变化,我们的情绪也经常变化,故C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不同的人面对同一件事,会有相同的情绪,故A不符合题意;题干没有强调同一个人面对同一件事,会有不同的情绪,故B不符合题意;人的情绪是复杂多样,并非难以捉摸,故D错误。故答案为C。【点评】此题考查情绪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我们的情绪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例如,个人的生理周期、对某件事情的预期、周围的舆论氛围、自然环境等。随着周围情况的变化,我们的情绪也经常变化。27.【答案】C【知识点】情绪的多样性、复杂性【解析】【分析】“哀民生之多艰”的情绪为哀,“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情绪表现为惧,“怒发冲冠"的情绪表现为怒,“漫卷诗书喜欲狂”的情绪表现为喜,故C符合题意,ABD错误。故答案为C。【点评】此题考查情绪的多样性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人的情绪是复杂多样的,除了常见的喜、怒、哀、惧等基本情绪,还有害羞、焦虑、厌恶和内疚等复杂情绪。各种各样的情绪丰富了我们的生活。28.【答案】A【知识点】情绪的多样性、复杂性【解析】【分析】气大伤身 、诸葛亮三气周瑜、范进中举,反映了消极情绪,不利于身心健康,故②③④正确。笑笑,十年少,属于积极情绪,故①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 此题考查情绪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青春期的情绪也包括烦恼和担忧。学习积极面对这些负面情绪,同同样是我们成长过程中需要经历的。29.【答案】(1)情绪受个人的生理周期、对某件事情的期许、周围的奥论氛围、自然环境等影响。情绪影响着我们的观念和行动(2)通过情绪管理,保持积极的心态,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持续地处于负面情绪状态,会危害我们的身心健康。学会合理地调节情绪,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适应环境等等。(3)①要了解自己的情绪,接受它们,并学会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②要采取正确的方法调节情绪,如改变认知评价、转移注意、合理宣泄和放松训练等。【知识点】情绪的多样性、复杂性;理解与宽容【解析】【分析】(1)此题要求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情绪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并说明它的作用有哪些。结合教材知识,可知情绪受个人的生理周期、对某件事情的期许、周围的奥论氛围、自然环境等影响。其作用为情绪影响着我们的观念和行动(2)此题要求根据材料谈谈对情绪进行管理的重要性。概括材料内容,结合教材知识,可知通过情绪管理,保持积极的心态,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持续地处于负面情绪状态,会危害我们的身心健康。学会合理地调节情绪,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适应环境等等。(3)此题要求说明应该怎样管理自己的情绪。结合教材知识,从要了解自己的情绪,采取正确的方法调节情绪等方面说明。【点评】此题考查情绪、情感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1)把握影响情绪的因素及作用说明即可。(2)解答此题应把握情绪管理的知识。(3)把握此题应回顾教材知识说明。1 / 1浙江省余姚市六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期中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15题共30分)1.(2024七下·余姚期中)了解历史时序,初步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与下图中①对应的朝代相关的史实是( )A.汉化改革,民族交融 B.开凿运河,创立科举C.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D.封邦建国,巩固统治【答案】A【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解析】【分析】据材料图片信息“①对应时间是618-907年”可知①对应的朝代是唐朝,结合所学分析:A: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实行汉化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排除A项。B:隋朝时期,隋炀帝下令开凿运河、沟通南北,设进士科,创立科举,排除B项。C:唐朝在唐太宗统治期间,出现贞观之治,唐玄宗前期出现开元盛世,故选C项。D:西周建立,实行分封制,封邦建国,广建诸侯,拱卫王室巩固统治,排除D项。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唐朝繁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时间轴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唐朝繁盛的相关史实。2.(2024七下·余姚期中)“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体现了孟郊从社会下层一跃而入上层社会的喜悦。导致这种社会阶层流动的制度因素是( )A.分封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三省六部制【答案】D【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据材料“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可知,诗歌描述了孟郊科举考试中举后得意喜悦心情,结合所学可知,科举制度扩大了选官范围,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故选C项。分封制是西周的地方行政制度,排除A项。察举制是汉朝的人才选拔制度,排除B项。三省六部制是隋唐的中央官制,排除D项。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科举制。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科举制的相关历史知识。3.(2024七下·余姚期中)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当时的人可以看到( )①各种肤色的外国人在长安城内经商②贵族使用越窑青瓷饮茶③农民在长安的坊里出售农产品④宫廷女子表演西域舞蹈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答案】C【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开元盛世”,结合所学可知,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对外交往活跃,各种肤色的外国人在长安城内经商,称为胡商,越窑青瓷如冰如玉,贵族使用越窑青瓷饮茶,西北少数民族乐舞流传中原,宫廷女子表演西域舞蹈,综合上述可知,①②④描述正确,故选D项。唐朝时期市坊分离,农民不可能在长安的坊里出售农产品,故③不符合题意,排除ABD三项。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开元盛世。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熟练掌握开元盛世的相关史实。4.(2024七下·余姚期中)白居易的《长恨歌》写道: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渔阳鼙鼓”是指公元755年安禄山叛乱,该事件导致( )A.外戚宦官专权 B.唐朝由盛转衰C.唐朝灭亡 D.五代十国并立【答案】B【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答题关键词“公元755年安禄山叛乱”,结合所学分析:A:安史之乱后,唐朝统治更加腐朽,出现了严重的宦官专权,并非外戚专权,排除A项。B:安史之乱,极大地破坏了社会经济,导致唐朝国势由强盛转衰弱,故选B项。C:907年,节度使朱温,废除唐帝,建立后梁,唐朝灭亡,排除C项。D:唐朝灭亡后,中国出现了五代十国并立局面,排除D项。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安史之乱,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安史之乱的相关史实。5.(2024七下·余姚期中)“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丰厚)哉。”隋朝开凿的大运河( )A.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B.促成了贞观之治C.巩固了隋朝统治, D.结束了分裂局面【答案】C【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A、由所学知识可知, 隋朝开凿的大运河主要是为了隋炀帝南巡,加强政治统治,A错误;B、由所学知识可知,贞观之治在唐朝,大运河是隋朝开凿而成,B错误;C、由所学知识可知, 隋朝开凿的大运河主要是为了隋炀帝南巡,加强政治统治,C正确;D、由所学知识可知,隋朝开凿大运河,动用大量人力物力,加速了隋朝的灭亡,D错误。故答案为:C。【点评】隋朝大运河开凿主要是为了加强政权统治,也一定程度上利于沿岸经济的交流,同时也加速了隋王朝的覆灭。6.(2024七下·余姚期中)学习隋唐史后,你认为下列表述中最能准确概括这段历史基本特征的是( )A.政权分立 B.繁荣与开放的时代C.民族关系发展与社会变化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答案】C【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隋唐历史基本特征”,结合所学分析:A: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国家分裂、政权分立时期,不合题意,排除A项。B:隋唐时期,国家统一,经济繁荣,社会开放,符合题意,故选B项。C:辽宋夏金元时期是民族关系发展与社会变化时期,排除C项。D:明清时期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时期,排除D项。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隋唐历史特征,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古代社会阶段特征的相关史实。7.(2024七下·余姚期中)杜甫在《春水》中曾写道“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以下符合这句诗描述场景的是( )A. B.C. D.【答案】D【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据材料“杜甫《春水》”“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结合所学可知,唐朝时期发明了灌溉工具筒车,杜甫的诗歌描绘的就是筒车灌溉的场景,D项图片即为筒车,故选D项。A图片为西汉时期发明的播种工具耧车,排除A项。B图片为牛耕图处,与灌溉工具筒车不符,排除B项。C图片为魏晋时期发明的灌溉工具龙骨水车,排除C项。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唐朝筒车。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唐朝筒车的相关史实。8.(2024七下·余姚期中)唐朝陶瓷器生产水平很高,其中以造型优美、色彩艳丽而闻名中外的是( )A.青瓷 B.白瓷 C.青花瓷 D.唐三彩【答案】D【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唐朝时期唐三彩闻名中外,造型型精美,色彩亮丽,表明唐朝陶器生产水平高超,故选D项。唐朝青瓷以越窑闻名,如冰如玉,不合题意,排除A项。唐朝白瓷以邢窑闻名,类雪似银,不合题意,排除B项。青花瓷兴起于元朝,釉面青白,有玻璃质感,排除C项。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唐三彩。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唐朝陶瓷器生产的相关史实。9.(2024七下·余姚期中)唐朝一位高僧有感于长屋亲王的一片赤诚,毅然东渡日本,弘扬佛法,传大唐文化。这位高僧是( )A.玄奘 B.鉴真 C.蔡伦 D.毕昇【答案】B【知识点】中国古代对外文化交流中的重大事件【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唐朝高僧”“东渡日本”,结合所学分析:A:唐朝时期,玄奘西行,到达天竺,求取佛法,排除A项。B:唐朝时期,鉴真东渡,抵达日本,弘扬佛法,故选B项。C:东汉时期,宦官蔡伦,改进造纸,传播文化,排除C项。D:北宋毕昇,创制活字,革新印刷,领先世界,排除D项。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鉴真东渡日本。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鉴真东渡日本的相关史实。10.(2024七下·余姚期中)现代史学家郭沫若所写的“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芳流剑阁,光被利州”对联,高度评价的封建帝王是( )A.唐太宗 B.唐高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答案】A【知识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解析】【分析】据材料信息“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并结合所学可知,意为继承发展了贞观之治的繁荣,具有贞观遗风,并且为开元盛世的鼎盛奠定了基础,指的是武则天的统治,故选C项。唐太宗贞观年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出现了“贞观之治”的治世局面,排除A项。“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评价的是武则天,与唐高宗没有关联,排除B项。唐玄宗开元年间,任用贤能,天下大治,开创了“开元盛世”的局面,排除D项。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武则天的统治。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唐朝盛世繁荣的相关史实。11.(2024七下·余姚期中)两宋时期,在掌管军政事务的官员中具文官资历的人数占91%。这反映了宋代的治国方略是( )A.强干弱枝 B.分散军权 C.重文轻武 D.守内虚外【答案】B【知识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解析】【分析】据材料“两宋时期,在掌管军政事务的官员中具文官资历的人数占91%”,结合所学可知,两宋时期,为防止武将跋扈擅权,推行了重文轻武的治国方略,故选C项。北宋政府为加强中央集权,控制地方,分化事权,强干弱枝,排除A项。材料表明宋朝时期,文官受到重用,并未涉及分散军权的信息,排除B项。北宋时期,在国防策略上实行守内虚外,禁军主力驻守东京国都,排队D项。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重文抑武。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重抑武的相关史实。12.(2024七下·余姚期中)“(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苏辙《栾城集》)出现该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融合加强 B.宋辽边境开设榷场C.宋辽订立澶渊之盟 D.岳家军的抵抗【答案】D【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据材料“(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材料表明宋辽之间和平友好,边境平稳,主要原因是1005年,宋辽和议,订立澶渊之盟,双方维持了一百多年的相对和平时期,故选C项。材料反映的是宋辽边境安宁,和平交流,没有涉及民族融合加强,排除A项。宋辽和议,在边境开设榷场,是和好关系的表现,并不是原因,排除B项。岳飞领导的岳家军抗击的是金国,体现的是宋金对峙局面,排除D项。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宋辽和战关系。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宋辽和战的相关历史知识。13.(2024七下·余姚期中)位于浙江杭州西子湖畔的岳王庙是著名景点。人们立庙纪念岳飞,主要是因为( )A.他对皇帝忠心耿耿 B.他遭到奸臣的谋害C.他保卫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D.他训练出纪律严明的岳家军【答案】D【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立庙纪念岳飞”,结合所学可知,岳飞是南宋时期抗金英雄,从金军手中收复了许多失地,保卫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故选C项。人们立庙纪念岳飞主要是因为岳飞捍卫了人民的利益,并非是对皇帝忠心耿耿,排除A项。人们立庙纪念岳飞主要是因为岳飞捍卫了人民的利益,并非是遭到奸臣的谋害,排除B项。人们立庙纪念岳飞主要是因为岳飞捍卫了人民的利益,不是纪律严明的岳家军,排除D项。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岳飞抗金。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岳飞抗金的相关史实。14.(2024七下·余姚期中)下列搭配正确的是( )辽一契丹族 ②西夏一元昊 ③秦一鲜卑族 ④北宋一赵匡胤 ⑤隋一李渊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答案】B【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916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辽,故①搭配正确;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西夏,故②搭配正确;4世纪中期,氐族贵族苻坚建立秦,史称前秦,故③搭配错误;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故④搭配正确;581年,杨坚建立隋朝,不是李渊,故⑤搭配错误。综上可知,①②③搭配正确,故选B项。④⑤搭配错误,排除ACD三项。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古代中国王朝更替。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古代王朝更替的相关史实。15.(2024七下·余姚期中)“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该诗反映的时代背景应该是( )A.宋辽对抗 B.南宋与金对峙C.宋夏和议 D.北宋与金对峙【答案】C【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直把杭州作汴州”,结合所学可知,北宋都城为汴州,即东京,南宋国都为杭州,所以“直把杭州作汴州”讽刺的是南宋偏安江南,不思进取,反映了南宋与金对峙,故选B项。“直把杭州作汴州”反映的是南宋与金对峙,而宋辽对抗的是北宋,排除A项。“直把杭州作汴州”反映的是南宋与金对峙,与宋夏和议没有关联,排除C项。北宋与金的对峙短暂,“直把杭州作汴州”反映的是南宋与金对峙,排除D项。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南宋与金对峙。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南宋与金对峙的相关历史知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有3小题,共40分)16.(2024七下·余姚期中)请你仔细观察右图,结合所学内容并回答问题。(1)如图描述的是 (水利工程的名称)?(2)运河两端城市的现今名称:A.涿郡指今 B.余杭指今 (3)想一想:假如你是唐朝时期的读书人,从B点出发到洛阳,可能经过哪几段运河?(写出字母+名称)(4)此河开通有什么作用?【答案】(1)隋朝大运河(2)北京;杭州(3)F江南河; E邗沟; D通济渠。(4)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促进隋朝经济繁荣。【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地图信息“洛阳”“洛口仓”“江都”,结合所学可知,该地图描绘的是隋朝大运河形势图。(2)根据所学可知,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到涿郡,即今天的北京,南达余杭,即今天的杭州。(3)据材料地图,并结合所学可知,从B地,即余杭出发到洛阳,首先经过F江南河。然后经过E邗沟,再经过D通济渠,最后经过广通渠进入洛阳。(4)根据所学可知,隋朝大运河的开通,沟通了南北交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促进隋朝经济繁荣。【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隋朝大运河。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中关于隋朝大运河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作答。17.(2024七下·余姚期中)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至今令人神往。让我们穿越时空,梦回唐朝。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贞观之风】太宗谓侍臣曰:“为政之要,惟在得人。……今所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唐太宗的哪些措施体现了上述思想?(2)【盛世经济】唐朝经济繁荣,农业发达。唐朝在农业生产工具方面取得了哪些新成就?(3)【文化瑰宝】唐朝文化呈现出百花齐放、全面辉煌的特点。在书法和绘画方面,涌现出许多著名书法家和画家,请至少列举出其中一位,并写出其代表作品。(4)【海内知己】唐朝是当时世界上具有影响力的强大国家。伴随着对外交往的活跃,繁荣的唐朝文化传遍世界,影响着世界,至今一些国家仍称中国人为“唐人”。请列举唐朝对外交往或影响世界的史实。(至少写出两件史实)【答案】(1)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完善科举制(或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2)发明并推广了生产工具曲辕犁、简车。(3)颜真卿:《颜氏家庙碑》;欧阳询:《九成宫醴泉碑铭》;吴道子:《送子天王图》;柳公权、阎立本等。(4)日本派遣唐使到中国;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解析】【分析】(1)据材料【贞观之风】“为政之要,惟在得人。……今所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强调了唐太宗用人思想,主要体现在唐太宗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完善科举制(或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2)根据所学可知,唐朝经济繁荣,农业发达,发明并推广了生产工具曲辕犁、简车。(3)根据所学可知,唐朝文化呈现出百花齐放、全面辉煌的特点,涌现出许多著名书法家和画家,如颜真卿:《颜氏家庙碑》;欧阳询:《九成宫醴泉碑铭》;吴道子:《送子天王图》;柳公权、阎立本等。(4)根据所学可知,日本派遣唐使到中国;鉴真东渡;玄奘西行,体现了唐朝的对外交往。【点评】(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唐太宗贞观之治。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贞观之治的相关史实。(2)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唐朝农业发展。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唐朝农业发展的相关史实。(3)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唐朝书画艺术。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唐朝书画艺术的相关史实。(4)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 唐朝对外交往 。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 唐朝对外交往 的相关史实。18.(2024七下·余姚期中)宋元时期,封建经济继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国家根本,仰给东南”,“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材料二 宋代时期,中外交往主要依靠海路,那时海外贸易兴盛,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收入颇丰,以至于宋高宗说:“司舶之利最厚,若措施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材料三货郎图(局部) 清明上河图(局部) 交子(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原因有哪些 (2)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行业是什么 宋朝时哪一种粮食作物是这一行业的支柱?(3)材料二中为鼓励海外贸易,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什么机构加以管理 试举一个当时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当时海外贸易得以繁荣的技术原因是什么 (4)材料三的三幅图片反映了一个什么样的主题 (5)宋代经济快速发展,给我们现在实现中国梦有什么启示 【答案】(1)经济中心南移。原因: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从东汉末开始,许多人为了躲避战乱,逃往江南地区,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南方人民的辛勤劳动,为江南地区的开发作出了巨大贡献;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采取一些有利于经济的措施。(2)农业;水稻(3)市舶司,广州,指南针的使用(4)主题:两宋时期商业的繁荣(5)要大力发展经济,坚持对外开放,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不断创新【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1)变化:据材料一“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苏湖熟,天下足”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表明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原因:根据所学可知, 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从东汉末开始,许多人为了躲避战乱,逃往江南地区,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南方人民的辛勤劳动,为江南地区的开发作出了巨大贡献;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采取一些有利于经济的措施。(2)根据所学可知, 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行业是农业。水稻成为宋朝时期的农业支柱。(3)根据所学可知,为鼓励海外贸易,宋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广州是宋朝时期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指南针的使用是宋朝时期海外贸易得以繁荣的技术原因。(4)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可知,“货郎图(局部) ”反映了走街穿巷的民间商品交换,“清明上河图(局部) ”反映东京汴河两商品经济的繁荣,“交子”反映了纸币在商业活动中的流通,所以材料三的三幅图片反映了主题是两宋时期商业的繁荣。(5)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围绕中国梦的实现阐述,言之有理即可。如要大力发展经济,坚持对外开放,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不断创新。【点评】(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经济中心南移。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经济中心南移的相关历史知识。(2)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古代农业发展。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古代农业的相关史实。(3)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两宋对外贸易。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两宋海外贸易的相关史实。(4)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宋朝商业繁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宋朝商业繁荣的相关史实。(5)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三、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10题共20分)19.(2024七下·余姚期中)有人说:“这是个看脸的时代。”有的同学因为自己长得不好看,而觉得自己没有青春。“长的丑没青春”的观点( )A.错误,因为外在美比内在美更重要B.正确,因为只要有美好的外表就能有美好的青春C.错误,注重内在品德和文化修养,才会让青春更有魅力D.正确,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现实社会确实以貌取人【答案】C【知识点】生命的独特性;正确认识自我【解析】【分析】“长的丑没青春”的观点是错误的,没有认识到注重内在品德和文化修养,才会让青春更有魅力,故C正确。内在美比外在美更重要,故A错误;题干观点是错误的,美好的外表并非能有美好的青春,故B错误;题干观点夸大了外在美的重要性,是错误的,故D错误。故答案为C。【点评】此题考查悦纳青春变化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青春的我们追求美。在追求形体、仪表等外在美的同时,我们也要提高品德和文化修养,体现青春的内在美。20.(2024七下·余姚期中)如何看待图中的这些“不一样”( )A.每个人的体质是由基因决定的B.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每个人的生理变化不一样C.青春期的身体变化差异是不正常的D.青春期的身体变化是由于营养不良造成的【答案】B【知识点】正确认识自我【解析】【分析】在青春期,生理变化会受遗传、营养、锻炼等因素的影响,所以每个同学生理变化是不一样的,故B正确。“每个人的体质是由基因决定的”“青春期的身体变化差异是不正常的”“青春期的身体变化是由于营养不良造成的”说法绝对,故ACD错误。故答案为B。【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受遗传、营养、锻炼等因素的影响,我们身体的发育情况各不相同:有的长得快,有的长得慢;有的先长胖,有的先长高。我们要正视身体的变化,欣然接受青春花蕾的绽放。不因自己的生理变化而自卑,是我们对自己的尊重;不嘲弄同伴的生理变化,是我们对同伴的尊重。21.(2024七下·余姚期中)李大钊说:“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这启示我们( )A.追求穿着标新立异B.把内心封闭起来,保护属于自己的青春秘密C.放任青春冲动,享受青春的激情D.悦纳青春期变化,学会克服青春期烦恼【答案】D【知识点】生命的独特性【解析】【分析】“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这启示我们悦纳青春期变化,学会克服青春期烦恼,故D正确。青春的我们追求美,而不是追求穿着的标新立异,故A错误;青春的我们要学会开放自己,不能封闭自己,故B错误;青春有格,不能放任青春的冲动,故C错误。故答案为D。【点评】此题考查悦纳青春期变化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带给我们旺盛的生命力,使我们的身体充满能量。我们拥有充沛的精力、敏捷的思维,对成长充满强烈渴望,感觉生活拥有无限可能。22.(2024七下·余姚期中)中学生往往渴望独立又难以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富有理想又容易脱离现实,勇于探索又缺乏自信,这说明( )A.中学生难以真正自立自强B.自立自强需要一个漫长过程C.青春期的情绪反应强烈D.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内心充满着矛盾【答案】D【知识点】生命的独特性【解析】【分析】中学生往往渴望独立又难以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富有理想又容易脱离现实,勇于探索又缺乏自信,这说明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内心充满着矛盾,故D正确。中学生可以真正自立自强,故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自立自强需要一个漫长过程,故B不符合题意;题干内容没有涉及青春期的情绪反应强烈,故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此题考查青春期的变化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青春期的矛盾心理有时让我们烦恼,但也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契机。积极面对和正确处理这些心理矛盾,我们才能健康成长。23.(2024七下·余姚期中)青春的创造是多姿多彩的。创造的源泉是( )A.社会实践 B.批判精神 C.青春活力 D.独立意识【答案】A【知识点】生命的独特性【解析】【分析】创造的源泉是社会实践,故A正确。批判精神、青春活力、独立意识是创造的重要因素,但不是源泉,故B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此题考查创造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创造离不开实践。人世间的一切成就、一切幸福都离不开劳动和创造。社会实践是创造的源泉,给了我们广阔的创造空间,激发我们创造的热情。青春的创造意味着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去尝试、探索、实践,通过劳动改变自己,影响世界,24.(2024七下·余姚期中)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一些名言警句寓意深刻,经过岁月的沉淀,闪烁着时代的光芒,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启迪。下面表格中的名言警句与对青少年的启示对应正确的是( )名言警句 对青少年的启示“学贵有疑,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①要学会独立思考“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②要做到行己有耻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③要珍惜青春,自强不息低估自己,消极无为并不是美德,而是一种罪恶。 ④要培养自信的品质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答案】D【知识点】正确认识自我;塑造良好道德【解析】【分析】“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说明要做到行己有耻,故②正确;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说明要珍惜青春,自强不息,故③正确;低估自己,消极无为并不是美德,而是一种罪恶。这说明要培养自信的品质,故④正确。“学贵有疑,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强调了要具有批判精神,故①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此题考查独立思考、行己有耻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我们的行为在证明并塑造着我们自己。“行已有耻”意味着我们能真诚面对自我,闻过即改,知耻而后勇。“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坚决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25.(2024七下·余姚期中)在现实生活中,男幼师、男护士十分稀缺。在人们传统观念里,从事幼教和护理职业的应该都是女性。这种观念属于( )A.性别歧视 B.思维模式差异C.审美差异 D.性别刻板印象【答案】D【知识点】生命的独特性【解析】【分析】在现实生活中,男幼师、男护士十分稀缺。在人们传统观念里,从事幼教和护理职业的应该都是女性。这属于性别刻板印象,故D正确。材料中观点不属于性别歧视、思维模式差异、审美差异,故AB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此题考查他和她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在社会中,人们对性别的认识通常会受到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有时我们也会这样认识自己,认识身边的同学朋友。26.(2024七下·余姚期中)“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写这首诗之前,成都已久未下雨,杜甫心情也很烦躁。在下雨时他写下了这首《春夜喜雨》抒发了高兴的心情。杜甫“喜雨”的心情表明( )A.不同的人面对同一件事,会有相同的情绪B.同一个人面对同一件事,会有不同的情绪C.随着周围情况的变化,我们的情绪也经常变化D.人的情绪是复杂多样、难以捉摸的【答案】C【知识点】情绪的多样性、复杂性【解析】【分析】杜甫“喜雨”的心情表明随着周围情况的变化,我们的情绪也经常变化,故C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不同的人面对同一件事,会有相同的情绪,故A不符合题意;题干没有强调同一个人面对同一件事,会有不同的情绪,故B不符合题意;人的情绪是复杂多样,并非难以捉摸,故D错误。故答案为C。【点评】此题考查情绪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我们的情绪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例如,个人的生理周期、对某件事情的预期、周围的舆论氛围、自然环境等。随着周围情况的变化,我们的情绪也经常变化。27.(2024七下·余姚期中)“哀民生之多艰”“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怒发冲冠”“漫卷诗书喜欲狂”所表现的情绪顺序是( )A.喜、怒、哀、惧 B.哀、怒、惧、喜C.哀、惧、怒、喜 D.惧、喜、怒、哀【答案】C【知识点】情绪的多样性、复杂性【解析】【分析】“哀民生之多艰”的情绪为哀,“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情绪表现为惧,“怒发冲冠"的情绪表现为怒,“漫卷诗书喜欲狂”的情绪表现为喜,故C符合题意,ABD错误。故答案为C。【点评】此题考查情绪的多样性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人的情绪是复杂多样的,除了常见的喜、怒、哀、惧等基本情绪,还有害羞、焦虑、厌恶和内疚等复杂情绪。各种各样的情绪丰富了我们的生活。28.(2024七下·余姚期中)下列体现消极情绪、不利于身心健康的有( )①笑笑,十年少②气大伤身③诸葛亮三气周瑜④范进中举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答案】A【知识点】情绪的多样性、复杂性【解析】【分析】气大伤身 、诸葛亮三气周瑜、范进中举,反映了消极情绪,不利于身心健康,故②③④正确。笑笑,十年少,属于积极情绪,故①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 此题考查情绪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青春期的情绪也包括烦恼和担忧。学习积极面对这些负面情绪,同同样是我们成长过程中需要经历的。四、非选择题(共10分)29.(2024七下·余姚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中学生王梅的脾气喜怒无常,只要稍有不顺心的事,她就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她在学校值日时打扫卫生,她扫得不干净却怪扫帚破了不好扫,因此拿扫帚发脾气;走路摔跤她还生路的气,怪路坑坑洼洼不平坦;家务做不好,她还会摔碗、摔杯子,甚至字写不好她也要摔铅笔、扔本子。妈妈给她买了心仪的裙子,她高兴得见谁都笑;看电视看到喜爱的节目她兴奋得一晚不睡……班上同学给她取了个外号---“脾气大王”。 为此,王梅非常苦恼。(1)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情绪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它的作用有哪些?(2)根据材料谈谈对情绪进行管理的重要性。(3)你认为应该怎样管理自己的情绪 【答案】(1)情绪受个人的生理周期、对某件事情的期许、周围的奥论氛围、自然环境等影响。情绪影响着我们的观念和行动(2)通过情绪管理,保持积极的心态,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持续地处于负面情绪状态,会危害我们的身心健康。学会合理地调节情绪,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适应环境等等。(3)①要了解自己的情绪,接受它们,并学会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②要采取正确的方法调节情绪,如改变认知评价、转移注意、合理宣泄和放松训练等。【知识点】情绪的多样性、复杂性;理解与宽容【解析】【分析】(1)此题要求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情绪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并说明它的作用有哪些。结合教材知识,可知情绪受个人的生理周期、对某件事情的期许、周围的奥论氛围、自然环境等影响。其作用为情绪影响着我们的观念和行动(2)此题要求根据材料谈谈对情绪进行管理的重要性。概括材料内容,结合教材知识,可知通过情绪管理,保持积极的心态,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持续地处于负面情绪状态,会危害我们的身心健康。学会合理地调节情绪,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适应环境等等。(3)此题要求说明应该怎样管理自己的情绪。结合教材知识,从要了解自己的情绪,采取正确的方法调节情绪等方面说明。【点评】此题考查情绪、情感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1)把握影响情绪的因素及作用说明即可。(2)解答此题应把握情绪管理的知识。(3)把握此题应回顾教材知识说明。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余姚市六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期中试卷(学生版).docx 浙江省余姚市六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期中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