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狐假虎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17个字,读准多音字“转、闷”,会写8个字及10个词语。(重点)2.能分角色表演这个故事,理解“神气活现”等词语。(难点)3.理解成语“狐假虎威”。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识字解题,猜测“假”1.写“虎”,指生认读,组词,说话。2.写“威”,指生认读后标注拼音,正音。生写音节两遍。课件出示金文,标出武器部分,引导学生发现:“威”就是让人感到一种被压服的力量。3.理解:虎威。4.写“狐”,认读。“狐”有“威”吗?5.写“假”,认读整个词语。引导:狐狸没有“威”,于是假虎之威,猜猜“假”的意思。二、初读识字,理解“假”1.师生合作,通读全文:学生在老师的提示下接读动物的语言。两组扮虎,两组扮狐。2.自由读文,把字音读正确,句子读顺畅。3.检测:逐段读。读的过程中随文分组用字卡检测生字:第一组:转(多音区分)、扯、嗓。第二组;兽、违、抗、爪。第三组:趟、神、猪、纳、闷(多音区分练习)。第四组:受、骗、借。(认读完毕后,集中出示这三个字:如果用这里的一个字来替换课题中的“假”字,你挑哪一个?说说理由。)4.独立地再读文:稍微加快速度,把故事读顺畅。把生字条里的字多读几遍,盖住音节挑战读。5.同桌互测。6.师测:游戏一:哪只狐狸跑过来?(检测:假、威、爪、神、猪、受、借)游戏二:哪只老虎跑过来?(检测:转、扯、嗓、兽、趟)游戏三:词语过关:违抗、纳闷、受骗。7.小组再读生字条:准备开火车。(组内互教方法)8.小组挑战:一遍过关。9.终极挑战:单人挑战认读所有本课要求会认的字。10.找找读读:“狐假虎威”的意思就在课文中,找到这个句子并用横线划出来。第二课时一、复习生字,回顾“假”1.开火车,温习生字。2.文中有个原句子很好地解释了“狐假虎威”,谁记得?(指名读,齐读。)二、角色体悟,品味“假”1.课件出示句子: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强调:“假”的意思就是“借”。)来看看这些词语:哪些词语在读的时候,我们要“威风”一些。2.出示: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大摇大摆。分组贴并引导读第7自然段:老虎跟着狐狸朝森林深处走去。狐狸神气活现,摇头摆尾;老虎半信半疑,东张西望。引导:你有什么有趣的发现吗?预设至少两个发现:1)老虎和狐狸的表现反了。2)两个角色的“走位顺序”不对。3.启发:同步投影标红句子:老虎跟着狐狸朝森林深处走去。可不可以换成:狐狸跟着老虎朝森林深处走去?(注意:此前是酝酿,此后是结果,这里就是“假”的核心操作部分,既可以在整体文本上实现“瞻前顾后”,又可以强化语感,还可以升级思维,一石三鸟。)发现与交流:划出第8自然段中,能体现出这个排队顺序的语句。同步投影:(1)森林里的野猪啦,小鹿啦,兔子啦,看见狐狸大摇大摆地走过来,跟往常很不一样,都很纳闷。(拓展:往常什么样?心里怎么想?)(2)再往狐狸身后一看,呀,一只大老虎!(读好)(3)于是结果:大大小小的野兽吓得撒腿就跑。(读出场面)4.思维爬升:难道狐狸“假虎威”的目的就是为了把百兽吓跑?(1)分角色表演1-6自然段。点拨:老虎扑过去,把狐狸逮住了——狐狸只是为了逃生。(2)补充说话:后来…………5.这个故事选自《战国策 楚策一》,是一个叫江一的官员回答给荆宣王的故事。想知道这个故事的产生过程,还得去找书来读。语文百科推荐《<狐假虎威>的出处》,和伙伴课外读:制宣王问群臣说:“我听说北方地区的诸侯都惧怕昭奚恤,果真是这样吗 ”群臣没有能回答上来的江一回答说:“老虎寻找各种野兽来吃。捉到一只狐狸,狐狸对老虎说:'你不敢吃我,上天派我做各种野兽的首领,如果你吃掉我,就违背了天帝的命令你如果不相信我说的话,我在你前面走,你跟在我的后面,看看群善见了我,有哪一个敢不逃跑的呢 ’老虎觉得狐狸的话有道理,于是就和狐狸同行,群兽见了它们,都纷纷逃跑,老虎不知道群兽圣害怕自己才逃跑的,以为是害怕狐狸。现在大王的国土方圆五千里,大军百万,却由昭奚恤独揽大权。所以,北方诸侯害怕奚恤,其实是害怕是害怕大王的军队,这就像群兽害怕老虎一样啊。”三、写字1.认读要求会写的字,核准音节。2.师生同步书写:食:燕不双飞。物:左窄右宽。神:示字旁。就:左右平分。3.优秀书写投影展示,全员批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