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绘本阅读 教学设计 《大大行,我也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小学绘本阅读 教学设计 《大大行,我也行》

资源简介

小学绘本阅读 教学设计 | 《大大行,我也行》
教学目标:
1.借助绘本,运用预测的阅读方法,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将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所学的“预测”阅读策略运用到实际阅读中,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能够体会出小熊对大大的微妙感情,从而懂得朋友间相处要接受和包容彼此之间的差异才能快乐和谐共处的道理。
3.分享交流图画创作,联系生活,画出自己和“大大”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创作绘本的兴趣。
教学重点:借助绘本,一边读一边预测,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激发学生创作绘本的兴趣。
教学难点:能够体会出小熊对大大的微妙感情,从而懂得朋友间相处要接受和包容彼此之间的差异才能快乐和谐共处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
身体打击乐小游戏
二、谈话导入,引发期待
1.同学们,猜测与推想,使我们的阅读之旅充满了乐趣。接下来请同学们带着你们神奇的想象力来开启我们今天的绘本故事吧。
2.今天我们要走进的绘本故事是《大大行,我也行》。同学们,我们在第四单元学习了预测的阅读方法,看到绘本的名称,谁能来预测一下,这个绘本会讲述一个什么故事呢?
你认为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应该带着怎样的语气呢?请你带着这样的语气来读一读这句话吧。
3.刚刚同学们根据绘本的名称对绘本故事进行了预测,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个绘本的主人公到底是谁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绘本的封面,结合封面上的图画和文字,说说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预设:
a.你关注到了图画,你来猜一猜,大大是谁呢?谁能根据封面上的图画继续预测一下这个绘本会讲述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b.你关注到了绘本荣获的奖章,你拥有一双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哦。这个绘本荣获2006年英国图书信托基金会幼儿读物金奖。
c.你关注到了绘本的作者,文字作者是来自英国的贝斯·苏珊,图画作者是来自英国的皮卡·布朗,这个绘本是林昕翻译的。
d.你关注到了绘本的归属系列,它属于生命教育系列,是一本教我们学会关爱与自信的绘本。
e.你还关注到了右角下的绿色徽章,海豚绘本花园致力于翻译和引进世界最优秀的经典绘本、绘本大师的杰出作品、获得国际大奖的绘本作品以及适合亲子阅读的优秀绘本。推荐同学们多多阅读海豚绘本花园的绘本哦。
f.你关注了绘本的出版社:湖北美术出版社。
4.同学们不仅从绘本的封面上获得了很多的信息,而且还对绘本故事进行了很多的预测。你们的表现真让老师高兴。这是绘本的扉页,瞧!谁能根据绘本的扉页继续对这个绘本故事进行预测呢?这可真是两只有趣的熊呀!让我们带着对绘本的预测,走入绘本中一探究竟吧!
三、读中交流,画面阅读
(一)因为差异,所以自卑
1.请同学们打开绘本,阅读到屏幕显示的这一页为止,回答以下两个问题。①你在阅读中有什么发现吗?②在小熊的心里大大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呢?
2.谁能来说一说你的发现?是啊,大大做什么,小熊就跟着做什么。在小熊的心里大大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呢?老师也有这种感觉,我们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啊!
3.为什么小熊要学着大大的动作呢?让我们一起来关注绘本的第一页。
a.看,仔细观察上面的图画,谁能来形容一下奔跑中的大大?大大怎样的跑着?你们的词汇量可真丰富呀,如果能用上比喻的修辞手法就更棒了。我发现三年级的同学们不仅词汇量非常丰富,还有惊人的想象力,真是太厉害了!
b.小熊是怎样跑的呢?他放弃了吗?他是怎么说的?(大大能跑,我也能跑)
c.我们再仔细观察这一页,书上出现了两种字体哦,有谁关注到了?为什么会出现两种字体呢?是的,这是小熊心里想的话,仔细观察此时小熊的表情,你认为小熊的心情怎么样?为什么呢?请你带着这样的心情读一读这句话?
是啊,我发现你们真是小熊的知音啊。小熊的心情很复杂,他一方面想要追赶上大大的脚步,一方面又对自己的能力不足而着急。
4.关注第二页,继续交流
a.我们再看到绘本的这一页。你们看,大大跳得怎么样?谁能用前面的方式来形容一下大大的跳跃呢?从你们的形容中,老师感受到了大大仿佛是一名世界级的优秀跳跃运动员。
b.仔细观察小熊,谁来形容一下小熊的跳跃呢?
此时的小熊可着急了,不论自己怎么努力,就是赶不上大大。如果你是小熊,这时你会对大大说什么呢?
5.小熊还学着大大做了什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请男生读小熊说的话,女生读小熊心里想的话。
6.他们一起做了那么多的事情,你们猜猜接下来他们还有可能做些什么呢? 你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仿佛你们就是小熊,和大大一起经历过这些事情一样。
7.看到同学们手舞足蹈地讲述着小熊和大大的经历,老师心里痒痒的,特别想和你们一起来演一演。谁愿意来当我的小熊呢?
看到老师的演出,你们也跃跃欲试了吧?那请同桌的两位同学相互演一演吧。注意:一人扮演大大做动作,一人扮演小熊一边跟着大大做动作一边说出“大大能( ),我也能( )”。
谁愿意上台来展示一下?
谢谢你们的展示。
8.同学们,小熊和大大在一起做了那么多的事情,你们认为小熊开心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为什么小熊不开心呢?
是的,在小熊心里,大大是无所不能的,他虽然极力的跟随着大大的脚步,却总是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小熊有点自卑了。
(二)因为孤独,所以想念
1.终于,小熊离开了大大,找到了一个只属于自己的地方,你们看,这是哪里?为什么这个地方只有小熊能去,大大去不了呢?
2.接下来又发生来什么故事呢?让我们继续在阅读中寻找答案吧。
请同学们继续阅读绘本,然后四人小组合作,根据绘本中的图画和文字,加上自己的想象力,编撰小熊在自己王国里的故事,可以一边讲一边演哦,然后全班交流交流。
哪一组愿意来分享你们一起编撰的小熊的故事呢?
你们可真是一群快乐又可爱的小熊呀!
3.小熊在它的王国里玩得开心吗?那小熊还会感到自卑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呢?是的,小熊在他的王国里找到了自信和骄傲。
4.大大不能去,所以大大只能看着小熊在那里乐不思蜀的玩着。谁能说说大大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5.小熊在他的王国里还能找到什么?或者还会做什么呢?谁能发挥自己神奇的想象来说一说?
6.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一页,联系前面阅读到的情节,你有什么发现?
是啊,我们发现小熊在这里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大大曾经做过的,小熊开始思念和大大在一起的日子了。可是大大不在身边,此时,小熊心情怎么样?小熊说:我一个人玩,一点也不快乐。
是的,没有了大大陪伴,即使能成为国王,即使能做到第一,小熊还是不快乐。你们观察现在的小熊,你觉得小熊这时候会想些什么呢?
是啊,因为孤单,所以小熊十分想念他的大大,真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啊。小熊又不开心了。
(三)接受差异,快乐相伴
1.小熊还能找回自己的快乐吗?你觉得小熊的快乐在哪里呢?
2.这一次和大大在一起之后的小熊还会感到自卑吗?还会觉得和大熊在一起压力大吗?为什么呢?
同学们说得真好,虽然大大是小熊的模仿对象,但是大大也不是无所不能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都是独一无二的,要接受彼此的差异,永远快乐和谐的相处。
3.如果你是小熊,你会对大大说什么呢?
4.齐读“我们永远在一起”,故事到这里结束了,同学们,让我们通过一个小视频来总结今天在绘本故事中学到的交朋友的小窍门吧。
四、联系实际,体现创意
1.孩子们,你们觉得大大就像我们生活中的什么人呢?
预设:哥哥、姐姐、爸爸、妈妈、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同学
2.你们肯定有许多和你们的“大大”在一起的故事,请你们用施了魔法的水彩笔画下你和“大大”的故事吧!
五、教学反思
《大大行,我也行》是一本教学生学会自信,学会与朋友相处之道的绘本。这个绘本讲述了一只大熊和一只小树袋熊的故事。大熊因为体型上的优势,所以似乎是无所不能的;而小树袋熊呢,虽然极力地跟随着大熊的脚步,却总是显得力不从心,自卑之感油然而生。后来小树袋熊找到了一个大熊去不了的乐园,发现了大熊其实也没有那么神通广大,小树袋熊在属于自己的王国里玩久了,感受到这个乐园虽然很好,但是没有了大熊的陪伴,也就没有了百分百的快乐。于是,小树袋熊还是决定跟随着大熊永远快乐的在一起。
1.想一想、说一说,发现预测的乐
课堂伊始,我让学生从绘本的名称来展开对绘本故事内容的预测,然后展示绘本的封面,当学生发现和自己的预测有出入时,阅读的兴趣就被激发了出来。趁热打铁,我继续让学生通过观察封面和扉页,运用所学的预测阅读策略,继续对绘本故事进行预测,学生通过观察、想象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感知故事情节,参与度极高,在丰富想象力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2.读一读、演一演,感受阅读的趣
在这堂课中,学生最感兴趣的是扮演大熊和小树袋熊这个环节。我采用了师生演、同桌演、汇报演三种不同的形式,让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让学生通过自身体验去感受小树袋熊复杂的心情变化,体会出小树袋熊对大熊产生的微妙的情感。每位学生都参与其中,达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3. 讲一讲、画一画,发挥想象的美
绘本中简短的语言留给了学生发挥想象的空间,于是我设计了讲述小熊在乐园中的故事的环节,让学生慢慢观察、读图、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探索,与此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这一环节,我惊喜的发现有的学生找到了小树袋熊潜藏在深处的优点,学生说结合图画和文字信息认为这是一只具有丰富想象力的小树袋熊,并讲出了小树袋熊在想象王国中的故事。课堂的最后,我设计了画一画生活中与“大大”的故事这个环节,初步培养学生创作绘本的兴趣和能力。
当然,在这堂课中,我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评价语上,没有给予每一位回答问题和表演的学生具体的有指导意义的评价。另外,留给学生展示和发挥创作的时间过于简短。希望在以后的绘本教学中,我能改进上述问题,并且更充分、更仔细的思考如何借助绘本落实统编教材中的语文要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