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测试(包含答案)一、认真思考巧填空。(18分)1. 空气污染:1损害( ),引起鼻炎、支气管炎、哮喘等疾病。 含氧量低会引发心脏病、高血压等。 日照少,影响 ( ),使人心情压抑烦躁。2.生命因 ( )而美丽,我们要让自己( ) 地生活。3. ( )是人体的控制中心,不同区域控制着我们身体的各个部位。4. 人体感官时刻接收着来自外界环境的( ) ,并做出反应。5.东东喜欢躺在床上长时间看书,并且书本离眼睛很近。到了五年级,东东的视力急剧下降。东东眼睛出现疾病的原因与 ( )有关。6. 噪声污染:1损害( ) ,造成听力下降。2影响 ( ),使人脾气暴躁,心情沉闷。③影响( )7.小脑具有( ) 和 ( )的作用。8. 饮食不均衡会导致( ) 和 ( )缺乏,影响身体的正常发育。酒精不仅直接影响( ) ( ),还会损害( )、使 ( ),影响学习。二、火眼金睛判正误。(正确的在括号里打“√”,错误的打“×”)(16分)1. 眼、耳、鼻、舌是人体重要的感觉器官,皮肤不是人体的感觉器官。 ( )2.科学家正在研制太阳能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以减少空气污染。( )3.如果环境的刺激或感官发生了变化,人体产生的感觉不会改变。 ( )4. 近视可以配眼镜矫正好,所以保不保护眼睛,没有太大差别。”( )5.脑是柔软而又脆弱的,它需要颅骨来保护。( )6.大脑和自己拳头的大小差不多。 ( )7.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免疫力。 ( )8.目前,许多国家通过立法来减少环境污染。 ( )三、正确答案我会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21分)1.人的嗅觉和( )是密切相关的。A.听觉 B.味觉 C.视觉 D.触觉2.成年人脑的质量约( )克,大脑的质量占脑重的( )。A.1400 B.1600 C.90% D.80%3.大脑的表面凹凸不平和( )的表面相似。A.花生 B.杏仁 C.核桃仁 D.松子4. 下列行为习惯中,属于良好生活习惯的是( )。A. 吴强喜欢吃肉,从来不吃蔬菜B. 王思思喜欢玩游戏,经常玩到凌晨C.张涛一有时间就睡觉,不运动D. 吴红每天10点钟睡觉,6点钟起床5.大脑接受了来自( )的刺激以后,产生了冷热、疼痛和压力等感觉。A.皮肤 B.眼睛 C.耳朵 D.鼻子6.林林家今年买了新房子,这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可是他却经常感到头晕和乏力。导致林林生病的原因可能是()A. 噪声污染 B. 氧气污染 C.水体污染 D.家庭污染7.下列( )会使人发生一氧化碳中毒。A. 通宵玩游戏 B.噪声污染 C. 煤气泄漏 D. 水污染四、科学探究。(14分)1.两个小朋友玩抓尺子游戏,尺子标注如图所示,最下端为被测试者手指停留处。下表是他们的得分记录表。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7 8小女孩 2 4 5 6 8 8 7 5小男孩 4 4 7 8 8 9 7 9(1)抓尺子的次数相同,总得分越高,说明反应越( )(2)小女孩和小男孩相比,( ) 的反应速度快。(3)经常玩抓尺子游戏,可以使我们的反应变( )。2.大脑对我们很重要,我们要好好保护我们的大脑。请分析下面几位小朋友的做法是否正确。(1)小旭是个滑板爱好者,每天都要不分时间段的滑一会儿,你认为小旭的做法是() 的(填“正确”或“错情形。)原因是---------------------------------------------------------------小轩睡觉之前喜欢趴在被窝里看手机,从对大脑的保护角度来说,你认为他的做法是的( )(填“正确”或“错误”)。原因是----------------------------------------------------------------五、学以致用。(31分)1. 感官感知环境的刺激需要哪此条件 又会做出什么反应呢 (10分)答:人体能接收某些环境刺激并做出反应,这种反应对人体有什么作用呢 (10分)答:脑是人体的重要器官,怎样才能让脑更健康 (11分)答:参考答案:一、1.呼吸器官 生长发育 2.健康 健康 3.大脑 4. 刺激 5. 不良习惯 6.听觉 神经系统 睡眠质量 7.协调运动 维持身体平衡8. 营养不良 微量元素 肝 胃 大脑 记忆力减退二、1.× 2.√ 3.×4.×5.√ 6.×7.√8.√三、1.B 2.AD 3.C 4.D 5.A 6.D 7.C四、1.快2. 小男孩 3.快2.(1)错误(2)错误 睡眠可以消除大脑的疲劳,恢复大脑的功能,小轩的做法不利于保护大脑。五、1.感官感知环境的刺激需要有接收刺激的感觉器官及物体发出刺激。感觉器官能够感受外界的各种刺激并对其做出反应,使人能够应对环境变化。2.人体对某些环境刺激的反应,可以帮助我们应对环境变化,趋向有利的刺激,避开有害的刺激,保护人体。3.(1)每天应保证8~10小时的睡眠。(2)积极参加体育锻炼。(3)补充全面、合理的营养。(4)保持愉快、积极的情绪。(5)不吸烟、不酗酒。(6)运动时要注意保护头部。(7)学习、工作时要做到劳逸结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