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课件(共21张PPT)-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课件(共21张PPT)-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简介

(共21张PPT)
“ 民 族 区 域
自 治 制 度 ”
第六课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目录
01
初识怒江州,探民族格局
02
观怒江巨变,解蝶变密码
03
唱响民族歌,中华一家亲

初识怒江州
探民族格局
云南怒江州境内居住着傈僳、怒、独龙、普米、白、纳西、藏、景颇等22个民族,独龙族和怒族是怒江特有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3.94%,是全国民族族别成分最多和人口较少民族最多的民族自治州。
在怒江,各民族形成了多元的风土人情和民族特色,成为民族文化大观园。彼此间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在分布上大杂居与小聚居交错杂居、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民族大家庭。
结合材料,思考云南怒江州的民族格局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议学任务
议学情境一
多元
一体
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另一方面
一方面
各民族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
各民族又都凝聚在一个统一的命运共同体中。
1. 我国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点: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多元一体是我国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 我国的行政区划:

观怒江巨变
解蝶变密码
议学情境二
新中国成立前,怒江各民族,大多还处在原始社会、奴隶社会状态中。农耕生产极为落后,刀耕火种,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加上自然灾害频发,民族争斗,社会不安宁,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领导下,怒江州打破了旧时代压迫性的等级制,实现民族平等,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长期以来,怒江各民族手牵手、心连心,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团结和睦,从来没有发生过大的纷争。2020年,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铸牢。民族地区基础设施越来越好,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独龙族、怒族、傈僳族、普米族等“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实现了整族脱贫。
怒江州自1954年建州以来,全面正确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仅使全州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 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业,而且因地制宜地促进了怒江的发展。再在社会各界的大力帮助和怒江各族人民的艰苦奋斗下,怒江实现了一跃千年的历史性跨越。
怒江,有原始宗教、藏传佛教、基督教、天主教等多种宗教信仰,是典型多宗教并存的地方。一个家庭由多个民族组成,家庭成员有多种不同信仰。置身怒江州,你会感到,多个民族、多元文化、多种宗教处同一区域和谐相生的景象,党的宗教方针政策得到充分体现。
议学任务:
1.结合教材,思考新中国成立以来,怒江州民族宗教事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2.怒江州民族宗教事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彰显了我国怎样的制度优势?
新中国成立前,怒江各民族,大多还处在原始社会、奴隶社会状态中。农耕生产极为落后,刀耕火种,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加上自然灾害频发,民族争斗,社会不安宁,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领导下,怒江州打破了旧时代压迫性的等级制,实现民族平等,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1. 我国形成了新型民族关系: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0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国共产党高举民族平等的旗帜,致力于铲除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赢得了各族人民的信赖。
02
新中国成立后
全国各族人民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真正掌握了自己的命运,为建设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定了坚实基础。
新中国成立前,怒江各民族,大多还处在原始社会、奴隶社会状态中。农耕生产极为落后,刀耕火种,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加上自然灾害频发,民族争斗,社会不安宁,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领导下,怒江州打破了旧时代压迫性的等级制,实现民族平等,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长期以来,怒江各民族手牵手、心连心,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团结和睦,从来没有发生过大的纷争。2020年,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铸牢。民族地区基础设施越来越好,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独龙族、怒族、傈僳族、普米族等“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实现了整族脱贫。
原因2: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
政治
基础
民族
平等
民族
团结
各民族共同繁荣
前提条件
物质保障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
怒江州自1954年建州以来,全面正确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仅使全州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业,而且因地制宜地促进了怒江的发展。再在社会各界的大力帮助和怒江各族人民的艰苦奋斗下,怒江实现了一跃千年的历史性跨越。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怒江发展
原因3: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非“居住区”
前提和基础
核心内容
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
怒江,有原始宗教、藏传佛教、基督教、天主教等多种宗教信仰,是典型多宗教并存的地方。一个家庭由多个民族组成,家庭成员有多种不同信仰。置身怒江州,你会感到,多个民族、多元文化、多种宗教处同一区域和谐相生的景象,党的宗教方针政策得到充分体现。
实行正确的宗教政策
原因4:
我国宗教方针
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01
02
03
04
归纳总结:
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怒江民族宗教事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原因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的民族关系
我国的民族方针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我国的宗教方针
党的领导 + 各族人民艰苦奋斗 + 社会各界的大力帮助……
中华民族共同体
地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一个重要制度保障。
优势:
①保证了国家团结统一,各民族共同当家作主;
②符合我国国情,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
③加强民族平等团结、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等。
坚定制度自信
(2)思考:怒江州民族宗教事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彰显了我国怎样的制度优势?

唱响民族歌
中华一家亲
议学情境三
“公路弯弯绕雪山,汽车进来喜洋洋,独龙人民笑开颜。党的政策就是好,幸福不忘共产党……”
——独龙族歌曲《幸福不忘共产党》
“高黎贡山高,独龙江水长,共产党的恩情比山高来比水深。”
——独龙族自编歌曲《感恩歌》
“共产党阿克几(非常好),社会主义阿克几”“盐巴不吃不得,共产党不要不得!”
——傈僳族《颂党恩》
怒江各族群众以升国旗、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的形式,表达爱国爱党的朴素情感。怒江少数民族很多家里都飘扬着国旗,张贴习近平总书记接见怒江少数民族干部群众代表的图片。各族群众还创作了歌曲,用以表达摆脱贫困过上幸福生活的喜悦和对党的感谢。
个人分享:云南怒江各族人民的“感恩之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和认同?
对我们有何启示?
个人分享:
云南怒江各族人民的“感恩之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和认同?
对我们有何启示?
①学习——
②意识——
③义务——
④交流——
⑤抵制——
民族知识、民族方针制度
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义务
平等、尊重、团结、互助
抵制错误言论……
我们要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做民族团结进步的建设者和促进者
课堂小结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格局
各族人民贡献
行政区域类型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
我国宗教政策与法律
新型民族关系
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重视宗教问题的原因
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古蔺县要办一场“古蔺75年变迁”摄影展活动,分小组搜集古蔺75年民族发展照片,并阐述照片中的时代背景。
作业布置
“ 谢 谢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