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设计第 二 册 第 二 单元 课题:我多想去看看 日期: 月 日教学目标 1.认识“想、告”等12个生字和足字旁1个偏旁;会写“会、北”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短句,读好带有感叹号的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想去看外面世界的强烈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认识“想、告”等12个生字和足字旁1个偏旁;会写“会、北”等6个字。 教学目标设计依据 1.教材分析 《我多想去看看》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讲述新疆的孩子想到遥远的北京城去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北京的孩子想去遥远的新疆看天山的雪莲,抒发了少年儿童向往了解外面世界的美好心愿。 全文有两个自然段,分别借两个孩子之口讲述。第1自然段是身处新疆的“我”从妈妈口中了解了北京,渴望去看看北京。第2自然段是身处北京的“我”从爸爸口中了解了新疆,产生了去看看新疆的愿望。课文配有两幅插图,分别对应文中的两个自然段。 我国幅员辽阔,作者选取了“北京”和“新疆”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地域,旨在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向往和热爱之情。 学生分析 根据常州学生实际情况,他们对北京的天安门比较熟悉,对新疆比较陌生。借助地图,帮助学生了解北京和新疆在中国版图中的位置;出示相关风景图片,请了解这两个地区的学生介绍,增进学生对北京和新疆的认识,文中的个别词句,对学生而言有理解上的难度,要重点化解、落实。尽可能采用直观的手段,让学生了解意思。如“遥远”可结合生活体验来理解,告诉学生走出天山,坐火车到北京需要几天时间,路途非常远。可让学生观看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录像片,了解“壮观”的意思。第一课时时间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交流预设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二、初读课文,认识字词。 1、同学们,学校举行的升旗仪式,你能谈谈感受吗? 同学们,北京每天都有升旗仪式,你想去看看吗?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多想去看看》出示课题《我多想去看看》,指读,齐读。 出示“想”字,学生字“想”。 1、大声的朗读课文,不会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学习情况。(出示带拼音生字。)谁能来当当小老师教一教大家呀? 3、词语检查。 学生说一说升旗仪式的感受 学生看题目,认识“想”字。 学生拼读生字。 学生再次认读生字。 学生认读词语 齐读 预设:升旗仪式非常庄重,我们向着国旗,立正敬礼。 预设: 加一加,相加上心就是想。 组词:想念 思想 心想事成 猜谜:相思在心上时间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交流预设三、朗读课文,了解大意。 四、指导写字 1、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 2、这位妈妈告诉小朋友,北京城里有什么? 出示地图,设计情境理解“遥远、壮观、雄伟” 出示北京天安门的图片,介绍北京天安门。 教学生字“京”。 同学们,北京城里有一座雄伟的天安门,你们想看看吗? 出示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的视频。 出示句子:遥远的北京城,有一座雄伟的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非常壮观。 指导朗读:同学们,多么壮观的升旗仪式啊,谁来读一读呢? 出示北京景点图片。 3、这一小节就是讲了住在新疆的小朋友——(想去北京看升旗仪式。) 同学们,这样壮观的升旗仪式,真让人激动啊!新疆的小朋友好想去看看,你能把他的心情读出来吗? 4、那他要怎么走出天山呢?出示弯弯的小路图片,教“路”。听了妈妈的话,我是怎样对妈妈说的?为什么一样的话要说两遍呢? 出示会写的6个生字,识记他们的读音:北、京、会、门、广、走。 教师范写生字。 同桌互相指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思考:北京城里有什么? 了解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升旗仪式在天安门举行。 欣赏天安门升旗仪式的视频,说一说感想。 学生多次朗读,读出那种激动、渴望去看看的心情。 学生找到句子:沿着弯弯的小路。 欣赏北京景点图片,感受北京的美景。 学生学习“路”,认识足字旁。 学生说句子 弯弯的( ) 小溪、香蕉、小船 观察每个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学生临写生字。 预设: 1.天安门广场 天安门广场位于北京城的中心,南北长880米,东西宽500米,总面积440,000平方米,可容纳100万人集会。整个广场宏伟壮观,整齐对称,浑然一体,气势磅礴。 生:我觉得非常壮观,好想去看看。 预设: 北:右边起笔较高,第一笔竖。第三笔不是横而是提。 京:第二笔横稍长,“口”写得扁小,第六笔竖钩。 会:上面笔画舒展,盖下。 门:整个字写得稍宽一点。 广:第一笔点写在竖中线上,第三笔撇舒展。 走:第二笔是竖,第三笔横稍长写在横中线上。板书设计: 2、我多想去看看 京:北京 走:出走、走开 路:足字旁第二课时时间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交流预设一、复习导入 二、朗读课文,体会感情 三、拓展延伸,培养感情 1、出示苹果树,小朋友们,谁想来摘摘苹果呢?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这些生字,现在请你们把自己认识的苹果宝宝摘下来吧! 1、小朋友,你们看,这是我们中国的地图,你能在地图上找到两位小朋友的家吗? 2、这两位小朋友的家隔得好远啊!住在新疆的小朋友想去北京看看,那住在北京的小朋友也想去新疆看看,让我们跟着他一起去看看新疆美丽的风光吧! 出示课文第二段。 请小朋友自由朗读。 3、这位小朋友的心情又是怎么样的? 谁来读一读? 这位小朋友要怎么走出北京去新疆呢? 学生找到句子:沿着宽宽的公路 4、让我们跟着这位小朋友一起去欣赏一下新疆的美景吧! 5、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想呢? 那你们来观察这两句话有什么区别呢? 出示句子: 我多想去看看! 我想去看看。 你们能把这两句分别读一读吗? 谁再来把带有感叹号的那一句读一读? 读了这篇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这两位小朋友想去新疆和北京看看,那你想去哪里看一看呢? 出示地图,让学生对着地图说一说自己想去的地方。 小朋友们,你们除了想去别的地方看看,你们还多想做什么呢? 让学生用“我多想……”说一句话。 学生读词语。 开火车读。 学生看地图,在地图上找到北京和新疆。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二段。 学生多次读句子: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体会感情。 学生欣赏图片。 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感想。 学生体会两个句子的区别。 多名学生读句子,体会文中小朋友的心情。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齐读全文。 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感想。 学生说说自己想去的地方。 学生尝试用“我多想……”说一句话。 预设: 学生到讲台指出找到的新疆和北京。 生1:新疆有美丽的天山。 生2:雪山上有洁白的雪莲。 生:沿着宽宽的公路,就会走出北京。 生:美丽的天山,洁白的雪莲。 生1:洁白的羽毛 生2:洁白的云朵 生3:洁白的梨花 生1:一个是感叹号,一个是句号。 生2:一个感觉心情很着急,特别想去看,一个感觉没有那么想去看。 有感叹号的句子,说明小朋友多么迫切的想去看看这些美景呀!学生读。 预设: 我读懂了这两位小朋友想去新疆和北京看看,他们想去外面看看大世界的美好愿望。 预设: 我多想跟鸟儿一样学会飞翔。 我多想去北京,看看那雄伟的万里长城。板书设计: 我多想去看看 我多想去看看! 我想去看看。 我多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