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9.父爱之舟【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感受父母的爱,体会平凡生活中不寻常的“爱”,并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语言运用:默读课文能说出“我”梦中出现的难忘的场景。并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思维能力:把握课文内容,体会“爱”的内涵,理解课文题目和句子的含义,体会深切的父爱,善于通过生活小事发现不寻常的“爱”。审美创造:体会平凡生活中不寻常的“爱”,能结合生活实际叙述,字里行间蕴含着真挚的情感。【课前解析】关注课文:《父爱之舟》是一篇回忆性散文。课文以梦的形式呈现往事,描写了作者和父亲在一起的一个个生活场景,父亲对儿子殷切的期望和无微不至的爱都蕴含在一个个场景和细节中,令作者记忆深刻,永难磨灭,并且随着时间的流逝,对父亲的爱和思念愈加浓厚,即使多年以后,父亲仍频来入梦。表现了父亲对作者无微不至的深沉的爱,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父亲的无限思念。关注梦境中的场景描写:作者对父亲的思念之情全都藏在记忆里的一个个场景中,而这些场景又与作者的梦境交织在一起。学习课文时要在理清文章脉络的基础上,真正走进那些饱含着浓浓父爱以及作者的思念之情的场景,充分地读,联系生活想想画面,以感悟场景描写对表达情感和烘托人物的作用。【教学目标】1.认读“茧、栈”等16个生字,会写“蚕、考”等12个字,会写“渔船、报考”等19个词语。2.默读课文,能说出“我”梦中出现的难忘的场景。(重点)3.理解课文题目和句子的含义,体会深切的父爱。(难点)【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读“茧、栈”等16个生字,会写“蚕、考”等12个字,会写“渔船、报考”等19个词语。2.默读课文,能说出“我”梦中出现的难忘的场景。【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介绍作者吴冠中,江苏宜兴人,当代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他一生特别喜欢画小渔船,他不仅把小渔船画在他的画中,还写进了他的文章里。作者为什么对小渔船情有独钟呢?这节课,我们就走进《父爱之舟》去寻找答案。板书课题(19 父爱之舟)。学生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借助已有经验自学生字词。2.指名读词语,教师相机指导。3.重点指导“冤枉”“扎”“糊”的读音。4.文中有一些事物离我们的生活较远,借助图片来认识 “乌篷船”“泥灶”“摇橹”。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读一读文章开头和结尾两个自然段,你发现了什么?点拨:文章开头和结尾都写了“梦醒”,首尾呼应。中间部分都是在回忆自己和父亲在一起的历历往事。(板书:梦境回忆 难忘的场景)2.读第2-9自然段,作者回忆了哪些难忘的生活场景?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结合关键词用自己的话来概括,然后小组交流补充。汇报交流,用小标题的方式概括场景:买枇杷吃;花钱住旅店;逛庙会;背“我”上学;凑钱缴学费,为“我”铺床;送考无锡;入学途中缝被。3.这七个场景,如果按一定的顺序摆放,你会如何摆放?说说理由。示例:①按作者回忆的顺序摆放。②摆成两排,前三个场景和生活有关,后四个场景和作者上学有关。③摆成心形,因为每个场景都围绕父爱来写,渗透着父亲对“我”的爱。④把七个场景按照顺序从低到高摆成“阶梯”状,因为是父爱陪伴作者一步步成长的,父爱是成长的“阶梯”。4.父爱与舟有什么关系?课文为什么以“父爱之舟”为题?这条小渔船是文章的线索。父亲摇着姑爹的小渔船把“我”带到一个个人生的驿站,这条船承载了父亲的爱与无尽的期望。以“父爱之舟”为题,紧扣主题,突出了父爱的伟大。四、课堂小结,巩固练习,布置作业1.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受到文中父亲的爱。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课堂演练。第二课时【课时目标】品味印象深刻的场景,体会深切的父爱。理解课文题目和句子的含义【教学过程】复习导入回忆:课文写了哪几个场景?过渡:这一幕幕回忆里都饱含着浓浓的父爱,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父爱之舟》,感受这份深沉的爱。二、品味场景,体会父爱1.小组活动:假如你是摄影师,要把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拍下来,你最想拍哪些镜头?拍的时候要注意什么?2.小组汇报:(1)“凑钱缴学费”的场景①镜头1:父亲粜稻、卖猪、四处凑钱借钱的动态画面。②镜头2:我站在校园里,看着父亲远去的背影,偷偷地哭了。(2)“逛庙会”的场景①镜头1:庙会热闹的景象。②镜头2:父亲回家后用几片玻璃和彩色纸屑等给“我”糊万花筒。③如果你是父亲,会有怎样的内心独白?如果你是作者,又会有怎样的话对父亲说?(3)“添桑叶、买枇杷”的场景①镜头1:父母半夜起来添桑叶和父亲卖了茧子给“我”买枇杷吃的镜头。3.追问:如果你是作者,拿着家里粜稻、卖猪凑来的学费,看到父亲为自己铺床,会怎样想?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感受作者的内心活动。4.带着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朗读课文。三、总结升华,感悟父子之情。1.朗读第9自然段,思考:通过“我什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这句话,作者想表达什么?预设:(1)“什么时候”“能……画出来就好了”这些语句说明作者感到非常遗憾,即使他是享誉世界的画家,也画不出那载着父爱的小船。(2)作者内心充满了悲伤。他想报答父亲的养育之恩,可父亲已经去世,真是“子欲养而亲不待”。(3)作者表面上是在说画小船,实际上是在表达对父亲的怀念和感恩之情。“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深沉的父爱是报答不完的。2.作者写这篇文章时,父亲已经永远离开了他,只留下一幕幕难忘的生活场景,只留下深切的怀念。板书(深切怀念)四、课堂小结,巩固练习,布置作业1.主题概括。2.小结:这节课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父亲无微不至的爱和作者对父亲的无限思念。3.拓展延伸关于父爱的句子。4.课堂演练。5.课后作业:完成一封《写给父亲的信》,表达你对父亲的爱。【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父爱之舟》这篇散文平白如话的语言里蕴含着深厚的父子之情,令人感动不已。所以在教学中我主张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体会这“润物细无声”的父爱。另外,我尝试着抓住课文重点,让学生品读交流体会。如对课文标题的理解,进而拓展指出文章标题的一些特点和作用。如找出文中围绕小渔船所写的场景、细节和所叙的事件,从中体会作者对父亲形象的刻画和对父爱一步步的揭示。对于文中涉及的一些写法,因为比较特别,在文中起到的作用也很重要,但就学生现阶段的知识水平难以掌握,所以只是提到,让学生了解一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