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浙教版八上科学§2.1大气层(1)教学设计课题 2.1大气层(1) 单元 二 学科 科学 年级 八上教材分析 《大气层》为浙教版八上第二章第1节内容。主要内容包括大气的气温、大气的分层和对流层三个重要知识点。此前学生已有涉及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的相关内容,已对地球、月球的相关知识有所了解,后续还将继续学习气温、气候、大气压等相关知识,本节内容既是已学知识的拓展和延续,也是为后续学习做好内容的铺垫。所以本节内容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和地位。 本节内容拟用2课时完成教学,其中第1课时为大气的温度及大气的分层情况,主要了解大气层的重要性、大气层及气温分布规律;第2课时主要介绍对流层,对流层与天气变化的关系及对人类的影响。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了解大气层的重要性;知道大气层分层情况;知道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特点; 科学思维: 运用空间想象与发散思维,提升总结、归纳与整理能力;探究实践: 通过读图等方式,了解大气层的垂直分布及各层气温特点;态度责任:树立人与地球共命运的观念,形成共同保护大气层的意识。重点 大气的分层及各层的特点;难点 分析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特点。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地球上的大气像一件外衣一样保护着地球。它抵挡着来自太空的侵袭,形成了复杂多变的天气现象,让生命感受着阳光雨露。它每时每刻都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生产。 导入新课讲授新课 讨论交流:请你想一想:能证明大气存在的现象? 1)可以用塑料袋装一袋空气; 2)打开电风扇,就有风吹出来; 3)风的存在; 4)杯内放一张纸巾,然后将杯子倒扣在水中,纸巾不会被打湿;(附视频)…… 一、大气的存在及作用 1、大气的存在 (1)大气的厚度: 大气主要集中在地表以上1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与地球的半径相比,大气显得很薄。 (2)大气的组成: 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臭氧、水汽和固体杂质等。 2、大气的主要作用: (1)保护地球: 使地球免受其他天体的,撞击物与大气摩擦,燃烧或消耗能量。 (2)提供生物生存的条件: 生物的呼吸需要充足的氧气,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大气层是生命的物质基础;同时,大气层的存在,使得地球表面的昼夜温度差比较小;大气层还阻挡了很大一部分可能对地球生物造成危害的紫外线辐射。大气层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之一。 (3)调节温度: 大气层的存在,使地球上昼夜温差较小,也是成云致雨的基础。 (4)大气层提供资源: 讨论交流: 1)展开你想象的翅膀,假如没有了大气…… 2)地球上不同高度的大气温度一样吗? 参考:越高的地方气温越低 追问:是不是随着高度的增加温度都是逐渐降低的呢? 二、大气的温度 1、大气温度变化范围: 大气温度的变化范围约在-84℃~2500℃之间。 2、大气温度垂直变化规律: 0~12千米,气温逐渐降低; 12~55千米,气温逐渐升高; 55~85千米,气温逐渐降低; 85千米以上,气温逐渐升高。(附视频)讨论交流: 1)为什么我们去登山时要注意保暖 参考:人类生活在0~12千米的区域内,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海拔升高1000米下降摄氏6 ℃左右。在登山时,人登得越高,大气温度越低,所以要注意保暖。2)处于约600千米高空的哈勃望远镜,为什么镜身外面要用银白色的材料?参考:在600千米高空,大气的温度很高,银白色可以反射更多的太阳光,从而使望远镜免受损伤。三、大气的分层: 1、依据: 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是我们对大气进行分层的主要依据。 2、大气分层: 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等特点,可以把地球大气层分为五层,即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外层。 3、大气各层的主要特点: (附视频) 活动,体验大气的存在从而了解大气的作用大气温度是本课时的重点大气温度的垂直变化是难点通过图片与解说来加强学生的记忆通过讨论交流,与生活联系来突出重点、巩固知识大气分层也是本课时的重点之一,各层的特点是难点之一;通过图片、视频加强认识与记忆课堂练习 1、我国神舟十八号载人航天飞船于2024年4月25日20时59分发射成功,它穿过 、 、和中间层,最后与天宫空间站对接成功,与十七号乘组宇航员会师。 [答案:对流层;平流层]2、地球大气层分层的依据主要是( A ) A.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 B.大气密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C.大气组成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 D.大气运动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3、飞机在大气层中飞行主要是在平流层而不是在对流层是因为( B ) A.平流层距地面最低,有利于飞机的飞行B.平流层没有强的对流运动,而且空气流动平稳C.对流层的温度太高了,飞机承受不了D.对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但不会影响飞机的飞行4、下列有关地球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 对流层上暖下冷,有利于空气对流B. 臭氧不吸收太阳辐射C. 中间层由于上暖下冷,因而对流强烈,雨雪等天气变化复杂D. 水汽和尘埃是成云致雨的必备条件5、读气温的垂直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①②③三层中,①为高层大气;②为 层;③为 层。 (2)用图中数字填空: 天气现象发生在 层,臭氧主要集中在 层。(3)③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说明了________。 A.空气越稀薄,保温作用越差 B.该层顶部是臭氧层C.地面是该层的主要直接热源 D.该层热量直接来自于太阳辐射[答案:(1)平流;对流(2)③;②(3)C] 及时训练,有利于巩固刚刚学习的新知识。同时还有发现学生理解所学知识中存在的问题,便于及时纠正、修补。课堂小结 1、大气层 大气即地球周围空气,主要集中在地表以上1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2、大气层的存在意义 ①保护地球 ②存在生命 ③天气变化 ④隔绝了部分紫外线辐射 ⑤使得地球表面的昼夜温度差比较小3、大气的温度(“W”形状) (1)对流层:地表~12千米→温度随高度的上升而降低 (2)平流层:12千米~55千米→温度随高度的上升而升高 (3)中间层:55千米~85千米→温度随高度的上升而降低 (4)暖层、外层:85千米以上→温度随高度的上升而升高 帮助学生掌握重点,更加容易的学习。板书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共24张PPT)第二章 天气与气候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大 气 层(1)--- 大气的温度、大气的分层教学目标科学观念:了解大气层的重要性;知道大气层分层情况;知道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特点;科学思维:运用空间想象与发散思维,提升总结、归纳与整理能力;探究实践:通过读图等方式,了解大气层的垂直分布及各层气温特点;态度责任:树立人与地球共命运的观念,形成共同保护大气层的意识。新知导入大气层地球上的大气像一件外衣一样保护着地球。它抵挡着来自太空的侵袭,形成了复杂多变的天气现象,让生命感受着阳光雨露。它每时每刻都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生产。1)可以用塑料袋装一袋空气;2)打开电风扇,就有风吹出来;3)风的存在;4)杯内放一张纸巾,然后将杯子倒扣在水中,纸巾不会被打湿;……讨论交流请你想一想:能证明大气存在的现象?(点击图片播放)新知讲解一、大气的存在及作用1、大气的存在(1)大气的厚度:大气主要集中在地表以上1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与地球的半径相比,大气显得很薄。(2)大气的组成: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臭氧、水汽和固体杂质等。新知讲解2、大气的主要作用:(1)保护地球:使地球免受其他天体的,撞击物与大气摩擦,燃烧或消耗能量。(2)提供生物生存的条件:生物的呼吸需要充足的氧气,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大气层是生命的物质基础;同时,大气层的存在,使得地球表面的昼夜温度差比较小;大气层还阻挡了很大一部分可能对地球生物造成危害的紫外线辐射。大气层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之一。新知讲解(3)调节温度:大气层的存在,使地球上昼夜温差较小,也是成云致雨的基础。(4)大气层提供资源:讨论交流1)展开你想象的翅膀,假如没有了大气……没有大气,地球无液态水;没有大气,地球上将无生命;没有大气,地球上不会下雨、下雪等天气变化;没有大气,地球上昼夜温差很大,太阳照射到时,气温剧升,太阳下山后,气温骤降……讨论:2)思考:地球上不同高度的大气温度一样吗?越高的地方气温越低日本富士山珠穆朗玛峰是不是随着高度的增加温度都是逐渐降低的呢?新知讲解二、大气的温度1、大气温度变化范围:大气温度的变化范围约在-84℃~2500℃之间。2、大气温度垂直变化规律:0~12千米,气温逐渐降低;12~55千米,气温逐渐升高;55~85千米,气温逐渐降低;85千米以上,气温逐渐升高。(点击图片播放)讨论交流1)为什么我们去登山时要注意保暖 2)处于约600千米高空的哈勃望远镜,为什么镜身外面要用银白色的材料?人类生活在0~12千米的区域内,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海拔升高1000米下降摄氏6 ℃左右。在登山时,人登得越高,大气温度越低,所以要注意保暖。在600千米高空,大气的温度很高,银白色可以反射更多的太阳光,从而使望远镜免受损伤。新知讲解三、大气的分层:1、依据: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是我们对大气进行分层的主要依据。2、大气分层: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等特点,可以把地球大气层分为五层,即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外层。新知讲解3、大气各层的主要特点: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外层云、雨、雪、雷电等主要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下部的臭氧层吸收紫外线使温度升高,且天气现象少,适合高空飞行。流星体大部分在这燃尽,是气象研究的上界。又称电离层,完成远距离无线电通讯。电话信息和电视图象通过卫星来传送。视频:大气层的垂直分布(点击图片播放)随堂练习1、我国神舟十八号载人航天飞船于2024年4月25日20时59分发射成功,它穿过 、 、和中间层,最后与天宫空间站对接成功,与十七号乘组宇航员会师。对流层平流层随堂练习2、地球大气层分层的依据主要是( )A.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B.大气密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C.大气组成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D.大气运动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A随堂练习3、飞机在大气层中飞行主要是在平流层而不是在对流层是因为( )A.平流层距地面最低,有利于飞机的飞行B.平流层没有强的对流运动,而且空气流动平稳C.对流层的温度太高了,飞机承受不了D.对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但不会影响飞机的飞行B随堂练习4、下列有关地球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对流层上暖下冷,有利于空气对流B. 臭氧不吸收太阳辐射C. 中间层由于上暖下冷,因而对流强烈,雨雪等天气变化复杂D. 水汽和尘埃是成云致雨的必备条件D随堂练习5、读气温的垂直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1)在①②③三层中,①为高层大气;②为 ;③为 层。(2)用图中数字填空:天气现象发生在 层,臭氧主要集中在 层。(3)③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说明了________。A.空气越稀薄,保温作用越差B.该层顶部是臭氧层C.地面是该层的主要直接热源D.该层热量直接来自于太阳辐射平流 对流③ ②C课堂总结1、大气层大气即地球周围空气,主要集中在地表以上1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2、大气层的存在意义①保护地球 ②存在生命 ③天气变化④隔绝了部分紫外线辐射 ⑤使得地球表面的昼夜温度差比较小3、大气的温度(“W”形状)(1)对流层:地表~12千米→温度随高度的上升而降低(2)平流层:12千米~55千米→温度随高度的上升而升高(3)中间层:55千米~85千米→温度随高度的上升而降低(4)暖层、外层:85千米以上→温度随高度的上升而升高板书设计2.1 大气层(1)1、大气层:空气,地表~1000千米2、大气层的存在意义①保护地球 ②存在生命 ③天气变化④隔绝部分紫外线 ⑤地表昼夜温度差小3、大气分层及各层温度变化规律:对流层: H↑ T↓平流层: H↑ T↑中间层: H↑ T↓暖层、外层: H↑ T↑作业布置1、复习本课时主要内容;2、完成作业本中相应练习;3、完成学案中“课后巩固”;4、预习下1课时“对流层”的相关内容。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兼职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浙教版八上§2.1大气层(1)学案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大气层的重要性; 2、知道大气层分层情况3、了解大气的分层情况; 4、知道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特点。一、知识点梳理:知识点1、大气层的重要性1、大气层是指包围 的一层空气;2、大气主要集中在地表以上 的高度内,虽然很薄但对地球很重要;3、大气层是地球上存在 的条件之一:(1)大气层的存在使各种复杂的 得以发生;(2)大气层使得地球表面的 比较小。(3)大气层还像一件外衣,阻挡了很大一部分可能对地球生物造成危害的 和小天体的撞击。知识点2、大气的温度1、一般地,气温会随着海拔的升高而 ;如爬山时,常会感到越爬到高处,气温 。2、大气层气温是呈 变化的:(1)从地表上升到约12千米,大气温度随高度上升而 ;(2)从 12千米上升到 55千米,大气温度随高度上升而 ;(3)从 55千米上升到 85千米,大气温度随高度上升而 ;(4)85千米以上,大气温度又呈逐渐 的趋势。知识点3、大气的分层1、大气温度在 的变化是我们对大气进行分层的主要依据。2、根据大气的 、 和 等特点,可以把地球大气层分为五层,即 层、 层、中间层、暖层和外层;3、随着高度上升,大气逐渐变得 ,因此,大气没有明显的 :(1)在 1000千米以上的高度, 大气密度已变得非常 。(2)到距地表 5000千米处,已接近 。(3)外层就是地球大气与 的过渡层,其层底距地表约500千米。二、例题讲解例题1、亚轨道一般是指距离地面20至100千米的空域,处于现有飞机的最高飞行高和卫星最低轨道高度之间,也称为天空过渡区。某飞行器自地面进入亚轨道时,其气温变化( )A.一直下降 B.一直上升 C.先上升后下降 D.先下降后升高例题2、地球外部的大气有起保护的作用,若一旦地球外部的大气消失,下列仍然存在的情况是( )A. 流星雨现象 B. 蔚蓝色的天空 C. 阳光普照大地 D. 建造风力发电站例题3、气球作为探空的工具已经被广泛使用。如图所示,一探空气球由地面上升至100km处。探空气球记录的随高度升高气温变化的规律可能是( )A. 递减→递增→递减→递增 B.一直递增C. 一直递减 D.递增→递减→递增→递减(例题3图) (例题4图) (例题5图)例题4、如图所示为大气温度垂直分布图,图中 (填“A”或“B”)曲线能正确表示大气温度的垂直变化情况;在载人飞船探测器外面有一测量大气温度的仪器,当其位于平流层时,它的示数随高度的增加而 。例题5、杭州西湖龙井茶基地为了防止茶树受霜害,引进了“防冻风扇”(如图所示),安装在离地6m高当气温下降到3℃时,防冻风扇会自动启动,将高空相对较暖的空气吹向茶树从。当防冻风扇自动启动时,该基地( )A. 近地面大气对流运动显著 B. 太阳辐射强烈,近地面升温明显C. 大气逆辐射强,近地面迅速降温 D. 近地面气温比防冻风扇处气温低三、随堂练习:1、在大气成分中既有保温作用,又是植物光合作用重要原料的是(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臭氧2、地球大气层分层的依据主要是( )A. 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 B. 大气密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C. 大气组成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 D. 大气运动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3、以下有关大气层特点或作用的说法中你最认可的是( )A. 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B. 臭氧层——反射无线电波C. 暖层——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D. 平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4、下列关于地球大气层中平流层、对流层、中间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自近地面向上,依次为对流层-中间层-平流层B. 气温随高度增加发生的变化,依次表现为递减-递增-再递增C. 大气运动的主要形式,自下而上依次为对流运动-水平运动-对流运动D. 天气变化状况,自下而上依次表现为显著-不显著-显著5、关于大气层的气温特点,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6、下列有关大气作用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 阻碍太阳热辐射 B. 阻碍夜间地球热量散失C. 抵挡来自天体的侵袭 D. 不断提供臭氧,满足生物生命所需7、若大气层上部的臭氧层被完全破坏掉,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太阳辐射的紫外线到达地面的量会减少B. 地球上各物种将逐渐消失C. 地球上的细菌都被消灭,更利于地球上的植物和动物生存D. 人类患皮肤癌的可能性将大大降低四、课后练习:1、地球大气层分层的依据是( )A.大气的厚度 B.大气的质量 C.大气的比热 D.大气的温度、密度等2、地球是个适宜生命繁衍的星球,原因之一是( )A.地球是个球体 B.只有月球一颗卫星 C.存在大气圈 D.存在南极和北极3、飞船升空时首先经过的大气层是( )A.对流 B.平流层 C.中间层 D.暖层4、地球上的大气层像一件外衣一样保护着地球,如果没有大气层,地球将会( )A. 出现晴天、下雨等非常复杂的天气现象 B. 仍然听到讲话的声音C. 频繁地受“天外来客”的袭击 D. 没有白天和黑夜5、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说明了( )A. 空气越稀薄,保温作用越差 B. 该层顶部是臭氧层C. 地面是该层的主要直接热源 D. 该层热量直接来自于太阳辐射6、运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的知识,可判断出下列说法中可信的是( )A. 在太空中工作的人造卫星表面温度总是特别低,一般都是在零下几十度B. 月球上看到的天空总是特别蓝C. 一般说来,在远日点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于在近日点时D. 早晨与傍晚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于中午7、小科从湖州坐飞机到北京旅游,在空中他感觉飞机颠簸得很厉害,此时飞机处于大气层中的( )A.对流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 D.暖层8、以下关于地球大气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外层是地球大气与宇宙空间的过渡层B. 随着高度的上升,大气逐渐变得稀薄C. 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是大气层分层的主要依据D. 嫦娥五号返回器返回地球时依次经过外层→暖层→平流层→中间层→对流层9、臭氧能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使地球上的人和动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臭氧存在于大气的( )A. 对流层 B. 平流层 C. 中间层 D. 电离层10、2020年5月27日11时,中国再次登顶珠峰。为其测量了“身高”,体现了现代测绘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的求真与探索精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珠峰的峰顶常年被冰雪覆盖,这是因为在对流层,海拔越高,气温越低B. 从山脚到山顶植物种类显著变化,其主要原因是海陆位置的不同C. 珠峰南坡降水较多,植物种类更丰富,由此推测南坡是背风坡D. 在攀登珠峰的过程中,人体出现高原反应,是因为气温过低、气压过高的缘故11、下列关于大气层叙述正确的是( )A. 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等特点,将大气层分为四层B. 从地表开始,随着高度的增加,气温逐渐降低C. 从地表开始,随着高度的增加,气压先减小后变大,呈周期变化D. 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是有强烈的对流运动12、2020年8月2日,我国首次高空大型无人机台风探测试验成功,圆满完成对台风“森拉克”外围云系综合气象观测任务,对台风探测和预警预报具有重要意义。(1)无人机在升空过程中,依次会穿过大气层中的________、平流层、中间层等。(2)台风在东海生成,水蒸气在空中通过水循环的________环节,达到我们杭州地区上空,给我们带来丰富的降水。(3)无人机可探测大气温度等气象指标。一天中气温的最高值一般出现在________左右。(第12题图) (第13题图)13、读气温的垂直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1)在①②③三层中,①为中间层;②为________层;③为________层。(2)用图中序号填空:天气现象发生在________,臭氧主要集中在________,空气垂直运动强烈的是________,有利于高空飞行的是________。(3)③层的厚度不均,一般来说,________地区最厚,________地区最薄,其原因是________。(4)③中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说明了__________(填字母)。A. 空气越稀薄,保温作用越差 B. 该层顶部是臭氧层C. 地面是该层的主要直接热源 D. 该层热量直接来自于太阳辐射参考答案:一、知识点梳理:知识点1、1、在地球表面 2、1000千米左右3、生命 (1)天气变化 (2)昼夜温度差 (3)紫外线辐射知识点2、1、降低 越低2、规律性 (1)下降 (2)升高 (3)降低 (4)升高知识点3、1、垂直方向上 2、温度 密度 物质组成 对流 平流3、稀薄 上界 (1)小 (2)真空 (3)宇宙空间二、例题讲解:例题1、C解析:亚轨道一般是指距离地面20至100千米的空域,距离地面20千米为对流层,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再往上就是平流层,平流层特点是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因此飞行器自地面进入亚轨道气温变化是先下降后升高。例题2、C解析:A、流星雨是陨石或小天气与大气摩擦燃烧形成的一种现象,没有大气层,不会出现流星雨的现象;故A错误; B、蔚蓝色的天空,是大气对太阳光中蓝光的散射形成,没有大气,不会有散射;故B错误; C、阳光普照大地,与大气的存在与否无关;故C正确; D、风是大气的水平流动导致的,没有大气,不存在风;故D错误;故C符合题意。例题3、A解析:探空气球记录的高度至100km范围,因此经过了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对流层中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平流层中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升高,在高处大气中气温先降低再升高。根据题意。故A符合题意。例题4、A; 增加解析:(1)大气分层从低往高的顺序为第一层为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第二层为平流层:温度随高度增加由等温分布变逆温分布。气温又随高度增加而显著升高,出现逆温层;第三层为中间层:从平流层顶到85公里高度为中间层,气温随高度增高而迅速降低;第四层为暖层:随高度的增高,气温迅速升高。因此A曲线能够正确表示大气温度的垂直变化情况。(2)平流层的温度是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大,出现逆温层。例题5、D解析:大气的受热过程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包括大气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6米高的风扇会将高空相对较暖的空气吹向茶丛,则近地面气温比防冻风扇处气温低。故D符合题意。三、随堂练习:1、C 2、A 3、D 4、C 5、C 6、D 7、B四、课后练习:1、D 2、C 3、A 4、C 5、C 6、D 7、A 8、D 9、B 10、A 11、D12、(1)对流层(2)水汽输送(3)下午2点13、(1)平流;对流 (2)③;②;③;②(3)赤道;两极;赤道地区热量多、温度高,对流强烈,达到的高度就高 (4)C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4浙教版八上科学 2.1大气层(1).pptx 2024浙教版八上科学2.1大气层(1)学案.doc 2024浙教版八上科学2.1大气层(1)教学设计(表格式).doc 大气层的垂直分布.mp4 大气的温度.mp4 证明大气的存在.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