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7张PPT)第七章 南方地区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人教版 八年级(下)地理目录一、 教材内容二、 教学方法三、 学情学法四、 教学过程教材内容课程标准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在地形图上识别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运用地图与气候图归纳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在之前已经学习了北方地区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南方地区的区域特征。南方地区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一个重要分区,教材选取了南方地区的突出特征进行学习,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基本特征,第二部分是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特征。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借助地图描述和评价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特征。根据气温和降水图总结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了解红土地的成因。根据地形、气候的特点,分析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说出南方地区主要的农作物及其分布。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地图法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增强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加强学生对南方地区的认识,促进学生交流合作能力的提升。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南方地区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和谐发展观念,增强学生热爱自然、尊重自然的积极情感观念。通过学习加深对南方地区的认识了解,增强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情感。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特征教学难点: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条件教学方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方法地图教学法启发式问答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学情学法学情学法在八年级上学期,学生经过对中国地理总论部分内容的学习,对我们中国地理有了一定程度上的认识,具有比较好的读图分析能力,同时对南北方地区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要从学生身边的事例谈起,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起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学情分析学情学法学法小组合作法自主学习法归纳分析法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新课讲授课堂练习板书设计新课导入桂林山水甲天下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新课讲授一、 气候湿热的红土地二、 重要的水田农业区新课讲授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温度带主要河流思考一、气候湿热的红土地新课讲授地理位置: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面和南面分别濒临黄海、东海、南海。地形特点:地形复杂多样,东西差异明显。西部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有交错分布的平原、低山和丘陵,沿江有面积较大的平原和三角洲。温度带:大部分位于亚热带、小部分位于热带。主要河流:长江干支流、西江干支流、淮河、钱塘江、闽江。一、气候湿热的红土地新课讲授想一想南方地区最热月和最冷月的平均气温是多少?南方地区位于季风区还是非季风区?年降水量是多少?描述南方地区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点。南方地区的植被类型是怎么样的?土壤有什么特点?结合课本P46,阅读“我国1月份、7月份气温分布图和年降水量分布图”。新课讲授读图验证一、气候湿热的红土地新课讲授南方地区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8~30℃,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南方地区位于季风区,年平均降水量在800ml以上。南方地区属于湿润的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植被类型: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土壤特点:以红壤为主。结合课本P46,阅读“我国1月份、7月份气温分布图和年降水量分布图”。新课讲授地形特点土壤特点对农业影响一、气候湿热的红土地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新课讲授小组合作海拔高低 范围大小 地形的完整性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一、气候湿热的红土地课本P46,活动题第2题新课讲授云贵高原位于中国西南部,为中国四大高原之一,大致位于东经100°~111°,北纬22°~30°之间,西起横断山、哀牢山,东到武陵山、雪峰山、东南至越城岭,北至长江南岸的大娄山,南到桂、滇边境的山岭,东西长约1000千米,南北宽400~800千米,总面积约50万平方千米。云贵高原,是中国南北走向和东北-西南走向两组山脉的交汇处,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大致以乌蒙山为界分为云南高原和贵州高原两部分,海拔在400~3500米之间。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中国三大平原之一 ,西起巫山东麓,东到黄海、东海滨,北接桐柏山、大别山南麓及黄淮平原,南至江南丘陵及钱塘江、杭州湾以北沿江平原,东西长约1000千米,南北宽100~400千米,总面积约20万平方千米,主要由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皖苏沿江平原、里下河平原及长江三角洲平原等6块平原组成。一般海拔5~100米,多在海拔50米以下。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扬子准地台褶皱断拗带内,燕山运动产生一系列断陷盆地,后经长江切通、贯连和冲积后,而形成。受新构造运动影响,平原边缘白垩系―第三系红层和第四纪红土层微微掀升,经流水冲切,成为相对高度20~30米的红土岗丘,中部和沿江沿海地区则继续下降形成泛滥平原和滨海平原。东南丘陵是中国三大丘陵之首,世界主要地形区之一,是北至长江,南至两广(指广东、广西),东至东海,西至云贵高原的大片低山和丘陵(即雪峰山以东)的总称,东南丘陵也是中国地形地貌中,分布最广最密集、土地面积最大的丘陵。东南丘陵包含(江南丘陵、江淮丘陵、浙闽丘陵、两广丘陵等),福建省、江西省、浙江省、湖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安徽省、湖北省、江苏省的全部地区或部分地区均为丘陵地形地貌。四川盆地是中国四大盆地之一,位于亚洲大陆中南部;总面积约26万多平方千米,可明显分为边缘山地和盆地底部两大部分。四川盆地山地海拔多在1000米~3000米之间;盆底地势低矮,海拔200米~750米。地表广泛出露红色岩系,称为红色盆地。盆地西部地势低平,土质肥沃,西北部成都建有都江堰水利工程。盆地东部为低山丘陵。盆地中部为方山丘陵,占总面积的62%,主要由紫红色砂岩、页岩组成。盆地内还蕴藏煤、石油、天然气以及盐、磷灰石、硫磺等矿产。相关资料新课讲授海拔高低 范围大小 地形的完整性四川盆地 平均海拔约500米 约26万平方千米 边缘为陡峻的山脉,底部以丘陵为主,也有低山、平原,高差为500—1000米云贵高原 平均海拔1000—2000米 约30万平方千米 峰林、溶洞、暗河等喀斯特地貌广布。山岭间多小盆地,地表崎岖。长江中下游平原 平均海拔多在50米以下 约20万平方千米 多呈带状,片状分布,平原上河汊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东南丘陵 平均海拔约在200—600米 散布范围约60万平方千米 散布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南的广大地域范围。由低山、丘陵和小盆地组成,地表比较破碎。一、气候湿热的红土地课本P46,活动题第2题新课讲授二、重要的水田农业新课讲授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地形条件:平原地区, , ,条件良好,水田集中连片; 山区水田零散分布在 和 。气候条件:南方地区气候 ,发展农业的 条件优越,耕地多为 。二、重要的水田农业阅读课本P47,完成下列填空新课讲授元阳梯田形成的原因?元阳梯田的影响?二、重要的水田农业阅读课本内容和图7.6,思考以下问题新课讲授1、元阳梯田属于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热量足,溪流众多,水源充足,适合种植水稻地形以山地为主,山高谷深、修建梯田利于保持水土,发展农业生产。二、重要的水田农业阅读课本内容和图7.6,思考以下问题2、有利影响:①可以防止山坡地开垦后容易发生的水土流失;②充分利用坡地土地资源,提高农业生产率;③能方便地进行灌溉和耕作管理。不利影响:①陡坡开垦梯田成本较高;②修筑过程容易发生水土流失;③暴雨情况下,田埂容易发生崩塌,产生次生灾害影响坡下居民生产生活安全请同学们化身为“帮帮团”,结合图7.7 南方地区主要农作物和农产品的分布,帮助图例中的农产品、农作物找到它们“故乡”。新课讲授二、重要的水田农业新课讲授二、重要的水田农业主要农作物:水稻、油菜、甘蔗、茶新课讲授二、重要的水田农业主要水果:柑橘、荔枝、香蕉、菠萝等热带、亚热带水果课堂练习1、冬季,四川盆地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气候温暖,其主要原因是(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地形因素 D.洋流因素2、下列表示南方农作物的一组是:A.小麦、玉米、谷子、高粱 B.水稻、油菜、甘蔗、橡胶C.小麦、棉花、谷子、甜菜 D.青稞、小麦、棉花、葡萄3、农作物收获次数的多少,与该地区生长期的长短有关。据此判断,下列地区农作物收获次数最多的可能是( )A.华北平原 B.东北平原 C.珠江三角洲 D.长江三角洲板书设计重要的水田农业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气候湿热的红土地地理位置地形特征气候条件土壤特点河流水系农业发展条件主要农作物主要水果欢迎老师批评指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