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散文鉴赏类微写作——语言表达(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初中语文 散文鉴赏类微写作——语言表达(素材)

资源简介

初中语文 散文鉴赏类微写作——语言表达
课标要求:
在“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中,“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的知识,要避免围绕相关知识的概念,脱离实际运用进行机械训练。在教学中应根据语言文字运用的实际需要,从遇到的具体语言实例出发进行指导”;
在“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中要求:阅读表现人与社会、人与他人古今优秀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学习欣赏、品味作品的语言、形象等,交流审美感受,体会作品的情感和思想内涵;
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提示中要求:引导学生客观、全面、冷静地思考问题,识别文本隐含的情感、观点、立场,体会作者运用的思维方法,如比较、分析、概括、推理等,尝试对文本进行评价。
学情分析:
从学生答题情况看,学生对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文学体裁有了基本认识,但对散文具体的文体知识理解不是很透彻,也无法深入理解作者在散文中所传达的深层情感和主题思想,因此学生阅读散文的方法需要强化;学生在赏读品评散文上,基本能明确赏析角度,能结合文本进行分析,但还存在表达不畅,逻辑不清,论述不充分,挖掘不深入等问题,亟须强化解决。
学习目标:
1.通过比较不同文体,可以明确说出散文的概念;能根据散文独特文体特征,熟练运用阅读散文的具体方法,挖掘作品的深层内涵。
2.结合等级赋分表,能客观正确地评价例文;通过赏读、修改例文,归纳出散文鉴赏类微写作在语言表达方面品评的方法技巧,能在10分钟内正确写出一篇7-8分的微写作。
3.通过读—评—写微写作,引导学生关注散文语言美的特质,激发对散文阅读兴趣,爱上读书。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比较不同文体,可以明确说出散文的概念;能根据散文独特文体特征,熟练运用阅读散文的具体方法,挖掘作品的深层内涵。
2.结合等级赋分表,能客观正确地评价例文;通过赏读、修改例文,归纳出散文鉴赏类微写作在语言表达方面品评的方法技巧,能在10分钟内正确写出一篇7-8分的微写作。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一:明确概念,链接中考
导入:一个人平平常常走在路上——就像散文;一个人忽然被推到水里——就成了小说;一个人把大地弹射到月亮里——那是诗歌。小说是想出来的,诗歌是蹦出来,散文呢?它是悟出来的。图片在阅读散文时,理出线索,理解了作者的情感,主题也就明确了,基本就读懂散文了。比如我们模考卷上的《小事引》,通过快递小哥在大风天随手替作者关上门这个小小的举动,让作者感受到温暖,面包店卖面包的姑娘用手指放在唇上示意作者小声不要打扰其他顾客。这样的小事中,作者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和人与人之间的善良和关怀。《猎笋人》通过写猎笋人的生活和工作,表现出大自然的美妙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过渡语:这是写人叙事类的散文。散文还有写景状物类,哲理类等。结合几次模考和近几年中考真题看,去年中考考题就是写人记事类散文《母亲的厨房》我们说散文最大的特点就是美,因此散文又称为美文,那如何更好地读出散文之美呢?图片目前大家在赏析散文之美,尤其是语言之美时,还有一些问题:比如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混淆;只关注某句话而不能通览全篇;对作者情感把握不到位等。
二:深入文本,修改例文
回顾二模阅读题《延安交响》,概括出文章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生:他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延安,看到延安的巨大变化,感慨万千。作者通过描写延安的历史遗迹、自然风光以及延安的城市建设和人民的精神面貌,他通过今昔对比,展现了延安的发展和变化,表达了对延安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对新时代的歌颂与赞美。同时也传达了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思考和感悟。
作者笔下的延安熠熠,那作者是如何把这些美给描述出来的呢?现在请大家仔细阅读12题(2)认真审题。
例文2:
文章运用了丰富多样的修辞。“包心菜似的……紧抱着延安”,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用包心菜相喻,生动形象;“而母亲延安,也绝不只是换了一件新衣”“总会碰到一座座大山……挡住你的路”,用拟人将延安大山人格化,体现作者对延安的喜爱;而金属悬崖;“汽车快如银箭……隧道风光”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写出了汽车之快,隧道之亮。本文语言优美,值得借鉴。
三:学以致用,妙笔生花
大家试卷上的答案基本上都是从修辞手法上分析的,现在请大家再读文章,从准确传神的用词,富于变化的句式这两个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写一段赏析性的文字。不少于150字,(10分)
学生们完成后结合赋分等级表及归纳的方法进行打分点评。
四:课堂小结,作业布置
语言表达角度的鉴赏微写作方法,同样也适用于人物形象,主题思想,写作手法,选材特点,阅读提示等角度。课下请同学们完成《故乡的雨》阅读题。
读美文,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写美文,衣带渐宽终不悔;
评美文,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愿我们能多读,多写,多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定将会走得更远!
教学反思:
“吾日三省吾身”在反思中收获,在反思中成长。本节课的导入环节轻松有趣,以趣说方式说明小说,诗歌,散文三种文体的特点,帮助学生回顾概念知识;修改例文环节,让学生在品评三个档次例文的过程中,学会散文微写作鉴赏的基本方法,通过对比两个8-9分和满分例文,让学生学会给文章再升格的具体方法;在练笔环节,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写,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中,最后结合等级赋分表进行点评,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语文课堂教学以课标为指导,中考以课标为命题方向,课堂教学应注重分析课标,分析考题,研读教材,备考复习应兼顾课标对语文教学的要求和中考命题方向,才能保证复习课的有效。在今后的实际教学中,要重视对教材的研读,尤其是教材中的阅读提示和课后习题,帮助学生分析设题意图与关键句之间的联系,分析教材课后习题与中考题之间的关联,复习课的特点会更突出,教学效果也更显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