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10.2 我们与法律同行 课件(共19张PPT)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10.2 我们与法律同行 课件(共19张PPT)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共19张PPT)
第四单元 走进法治天地
第十课 第二框
我们与法律同行
1.政治认同:认同宪法法律,树立宪法权威。
2.法治意识:树立法治意识,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
3.社会责任:敢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做到见义勇为,见义智为。学会依法办事。
核心素养目标
教学重点:树立法治意识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依法办事的要求
1.法治意识的含义?
2.树立法治意识的重要性?(重点)
3.为什么要学会依法办事?
4.怎样做到依法办事?(重点)
树立法治意识
◆10岁的小明每天早上骑共享单车去上学,违法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
◆初中生小程经常不按时完成作业,违法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偷拍同学丑照,转发到班级群里,违法吗?
——《民法典》
◆儿子长期只给赡养费而不回家看看,违法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护法》
法律意识大调查
如果你能够辨别以上是违法行为,并在日常生活中遵守法律,说明你已经具有较强的法治意识
笔记1:法治意识的含义
法治意识是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
卢梭的话对你有什么启示?
当法律真正铭刻在我们的内心时,才会充分体现其自身的价值,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探究合作:为什么要树立法治意识?即树立法治意识的意义
对人民:
对青少年:
对法律:
对社会:
对国家:
通过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约束行为,人权得到保障,有利于提升幸福感、安全感
有助于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
有利于让法律成为人们自发尊重、遵守的行为规范
社会乱象少,有利于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有利于推动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进程
探究合作:为什么要树立法治意识?
思考:建设法治中国要靠谁 靠领导人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就可以了吗?
中国人民
建设法
治中国
受益者
践行者
①对人民:建设法治中国是中国人民的共同事业,人民既是法治的践行者,又是法治的受益者。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
主体
力量源泉
共同事业
积极性
主动性
探究合作:为什么要树立法治意识?
对国家: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习近平宪法宣誓》
思考: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公开进行宪法宣誓有什么意义?
①有利于增强国家工作人员的法治意识;
②有利于维护宪法的权威;
③有利于全社会成员形成尊从宪法、拥护宪法、践行宪法的氛围;
④有利于推进依宪治国和依法治国的进程。
笔记2:树立法治意识的重要性(why)?P101-102
①对人民:建设法治中国是中国人民的共同事业,人民既是法治的践行者,又是法治的受益者。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
②对国家:有助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对青少年:树立法治意识,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青少年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受益者、参与者和推动者
③对法律:当法律真正铭刻在我们内心时,才能充分体现其自身的价值,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学会依法办事
探究合作:为什么要学会依法办事?
我是国家的根本法
我是惩治犯罪、保护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我是守护消费者权益的小卫士
我是保护未成年人的专门法律
法律保障人们的幸福生活
发挥法律的作用需要我们
尊崇和遵守
笔记3:为什么要学会依法办事
①法律保障人们的幸福生活。
②法律保障功能的实现靠我们每个人对法律的尊崇和遵守。
法律
人们
保障
尊崇、遵守
探究合作:如何学会依法办事?
在放学路上,中学生小闽被两名男生堵截,并收“保护费”,小闽不给。一男生说:“给我找块砖,看他给不给。”接着另一男生又威胁说:“到底给不给?不给就让你好看”。随后便开始搜小闽的口袋, 掏出所有的钱,还往小闽头上拍了一巴掌说:“你要是告诉别人,小心点儿!”
(1)请点评两名男生的行为,启发我们怎么做?
点评:他们涉嫌敲诈勒索、恐吓威胁,缺乏法治意识。
启发:心中有法律,尊重法律。明确可以、不可以做什么,违法的后果。
把钱给他们,息事宁人,默不作声,自认倒霉,委曲求全。
集结一部分同学,找他们报仇,把钱要回来。
记住他们的相貌特征和去向,等他们走后立即求助家长、老师或者报警。
忍气吞声
以牙还牙
求助、报警
(2)面对这种情况,小闵该怎么做呢?有什么启发?

忍气吞声
助长嚣张气焰
以暴制暴
受害者变成违法者
依法办事
惩治违法者,维护权益
启发:依法办事,就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
A.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
B.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
预防校园欺凌,多方共行动,养成习惯
家庭
学校
社会
家庭教育——加强家庭教育和沟通,及时关注孩子情绪,主动关心孩子,疏导情绪,正向引导。
学校教育——进行校园欺凌和法治相关宣传和教育、心理辅导工作等。尊重、支持、关爱学生、教育学生遵规守纪、文明向上、勤学好问、加强防御、应对机制。
社会宣传——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积极进行相关宣传教育,积极开展法治和预防欺凌等专题活动。
多方共行动的目的是什么?
帮助青少年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笔记4:学会依法办事的要求
①依法办事,要树立法律意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经常想一想,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如果违背了法律,会有什么后果)
②依法办事,就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
A.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B.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
③依法办事,就要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推动法治中国建设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我们要努力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学习法律方面,我打算:
在遵守法律方面,我打算:
在依法维权方面,我打算:
拓展空间P103
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了解法律基本内容,增强法律意识。
遵守各种法律法规,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做,法律提倡做的积极去做,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学会依法办事,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诉求和愿望,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




我们与法律同行
树立法治意识
学会依法办事
做法
原因
人民既是法治的践行者,又是法治的受益者。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才能充分体现法律其自身的价值,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
做人
思想上——尊
做事
行动上——遵
①树立法治意识——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违法的后果
②遵守各种法律法规——用法治方式,维护自身、他人、集体合法权益
③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崇尚者、遵守者、捍卫者
法治意识的含义
法治意识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