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大学之道》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2《大学之道》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5.2《大学之道》同步练习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一、单选题
1.对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自贼者也 仇视 譬如为山 堆积
B.要誉于乡党 求取 致知在格物 推究
C.国治而后天下平 治理 天下归仁焉 称赞
D.君子喻于义 明白 若火之始然 ……的样子
2.下列对课文中有关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A.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B.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C.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D.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3.下列各选项中,加点词语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B.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C.致知在格物 D.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君子喻于义       喻:知晓,明白
B.请事斯语矣     事:听从
C.致知在格物     格:推究
D.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端:萌芽,发端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其“恕”乎 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B.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在止于至善
C.仁以为己任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
D.知皆扩而充之矣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6.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见贤思齐焉
②见贤思齐焉
③可以群
④远之事君
⑤邻之厚,君之薄也
⑥静而后能安
⑦草菅人命
A.①⑤/②③⑦/④⑥   B.①②/③④⑦/⑤/⑥
C.①⑥/②⑤/③④/⑦ D.①④⑤/②/③/⑥⑦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节选自《礼记·大学》)
(二)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敬畏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教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口:“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节选自《礼记·大学》)
7.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明明德 彰明 B.先齐其家 使……整齐有序
C.如恶恶臭 厌恶 D.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 偏爱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B.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 夫晋,何厌之有
C.食而不知其味 人而不仁,如礼何
D.此谓诚于中,形于外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9.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B.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C.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D.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10.下列有关文章内容和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儿童八岁上“小学”,主要学习“洒扫、应对、进退”和“礼、乐、射、御、书、数”等基本礼节和知识技能。十五岁后可进入“大学”,学习“穷理、正心、修身、治人”的学问。
B.《礼记》与《周礼》《仪礼》合称为“三礼”,《周礼》在宋代以后位居“三礼”之首。
C.“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中的“天子”是古代的最高统治者。“庶人”原意是指众多的人,后来用以称谓“平民”。
D.“大学之道”的“三纲”指“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八目”以“修身”为根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摘选自《大学之道》
(二)
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菑①然必以自恶也。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故君子隆师而亲友,以致恶其贼。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诚,虽欲无进,得乎哉?小人反是,致乱而恶人之非己也,致不肖而欲人之贤己也,心如虎狼、行如禽兽而又恶人之贼己也。谄谀者亲,谏争者疏,修正为笑,至忠为贼,虽欲无灭亡,得乎哉?
以善先人者谓之教,以善和人者谓之顺;以不善先人者谓之谄,以不善和人者谓之谀。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伤良曰谗,害良曰贼。是谓是、非谓非曰直。趣舍无定谓之无常,保利弃义谓之至贼。
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内省而外物轻矣。传曰:“君于役物,小人役于物。”此之谓矣。身劳而心安为之利少而义多为之事乱君而通不如事穷君而顺焉故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②不市,士君子不为贫穷怠乎道。夫骥一日而千里,驽马十驾则亦及之矣。故跬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辍,丘山崇③成;厌④其源,开其渎,江河可竭;一进一退,一左一右,六骥不致。彼人之才性之相县⑤也,岂若跛鳖之与六骥足哉?然而跛鳖致之,六骥不致,是无它故焉,或为之,或不为尔。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其为人也多暇日者,其出人不远矣。
(选自《荀子·修身》,有删改)
【注】①菑:同“灾”,灾害。②折阅:折本,亏损。③崇:同“终”。④厌:同“压”,堵塞。⑤县:同“悬”。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身劳而心安为之/利少而义多为之/事乱君而通/不如事穷君而顺焉
B.身劳而心安/为之/利少而义多/为之/事乱君而通/不如事穷君而顺焉
C.身劳而心安/为之利少/而义多/为之事乱/君而通/不如事穷君而顺焉
D.身劳而心安/为之利少而义多/为之事乱君而通/不如事穷君而顺焉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学之道》中“格物”“致知”等于今天所说的追求知识和真理,也是修身必须具备的基本文化素养。
B.《荀子·修身》中的“小人”与儒家定义的“君子”相对,是指社会地位低的人。诸葛亮《出师表》“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中的“小人”也是这个意思。
C.江河,现在一般是大河的泛称。但在古代主要是指长江和黄河。如《鸿门宴》“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和《过秦论》“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中的“河”皆指黄河。
D.马拉车走一天的路程叫“一驾”。《荀子 劝学》“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和本文“夫骥一日而千里,驽马十驾则亦及之矣”中的“驾”含义相同。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亲近爱抚民众,在于使人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
B.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C.修身的人修炼自己的意志品质,就可因内心富贵而骄傲;重视道义轻视王公贵族;内心省却了杂念,就会觉得外物很轻。
D.在对待是非上,明智的人肯定正确的,否定错误的;愚蠢的人却否定正确的,肯定错误的。正直的人对的就说对、错的就说错。
1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
②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
15.上述两篇选文均强调了修身的重要,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三、默写
16.《大学之道》:根据提示默写相关句子。
(1)《大学之道》中,阐明为人处世的根本原则的句子是:   ,   ,   ,   。
(2)《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将加强个人品性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   ,   。
(3)《大学之道》中点明获得知识的途径的句子是:   ,   。
(4)《大学之道》中,写儒家以修、齐、治、平层层推进,由己及人,达到天下太平的句子是:   ,   ,   。
四、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从历史到现实,中华民族历来____家国大义,“小家”同“大国”同声相应、紧密相连。在中国人的精神谱系里,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都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家国,可说是华夏儿女的精神原乡。今年,我们将迎来新中国成立70周年。
(  )。从硝烟弥漫、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到一穷二白、筚路蓝缕的建设岁月,再到波澜壮阔、惊涛拍岸的改革时代,无数先锋模范在国家前行的____寻找人生价值、____成长坐标。而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也是家国情怀的根基所在。在步履匆匆的返乡途中,在“爸妈装的行李箱”中,在难改的口味与乡音中……人们感受家的温暖,体悟家的意义,真诚感叹“有家真好”。但不要忘记,国家好、民族好,家庭才能好。无论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还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中华传统文化所倡导的都有着由私而公的家国情怀。每个人孝亲敬长、安居乐业,每个家庭都为中华民族大家庭做出贡献,才能____,聚沙成塔,汇聚成同心筑梦的强大力量。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崇尚 大势中 标注 集腋成裘
B.爱好 浪潮中 标注 集腋成裘
C.爱好 大势中 标示 众擎易举
D.崇尚 浪潮中 标示 众擎易举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回望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平凡的发展历程,站在这样的历史节点,每个人都会感受到爱国的情愫在升腾
B.站在这样的历史节点,每个人都会感受到爱国的情愫在升腾,回望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平凡的发展历程
C.站在这样的历史节点,回望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平凡的发展历程,每个人都会感受到爱国的情愫在升腾
D.每个人都会感受到爱国的情愫在升腾,站在这样的历史节点,回望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平凡的发展历程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无论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还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由私而公的家国情怀,一直是中华传统文化所倡导的价值理念。
B.无论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还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由私而公的家国情怀,一直是中华传统文化所倡导的价值理念。
C.无论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还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中华传统文化所倡导的价值理念都有着由私而公的家国情怀。
D.无论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还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中华传统文化所倡导的都有着由私而公的家国情怀。
五、写作
20.怎样修身?课文《大学之道》给出的方式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然后做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新时代中国青年,对此,你有怎样的理解?请结合文化自信这一角度,写一段议论文字,谈谈你的想法,不少于200字。
答案解析
1.【答案】B
2.【答案】A
3.【答案】A
4.【答案】B
5.【答案】D
6.【答案】C
【答案】7.C
8.D
9.B
10.B
【答案】11.B
12.B
13.C
14.①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志才能端正。
②所以指责我而恰当的人,就是我的老师;赞同我而恰当的人,就是我的朋友。
15.《大学之道》着重阐述了提高个人修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与治国平天下之间的重要关系,其中心是修身可以齐家治国平天下。《荀子·修身》强调修炼自己的意志品质,就可因内心富贵而骄傲;重视道义轻视王公贵族;内心省却了杂念,就会觉得外物很轻。
16.【答案】(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2)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3)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4)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答案】17.A
18.C
19.B
20.【答案】【参考例文】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以视为对“大学之道”的概括,它也是儒家学说的精髓所在。儒家“修齐治平”之道也是自尧舜以来古圣先贤智慧的凝聚与总结。因此它才能够在历代士人的心中深深扎根。无数的志士仁人都胸怀天下,心系苍生,他们有崇高的价值信念和高尚的理想追求,如北宋儒学家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近代以来,中国落后挨打,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严重受挫,在反思传统时出现了很大偏差。孙中山先生说,“修齐治平”之道“本属于道德之范围”,有时却不得不“把它放在智识范围内来讲”。事实上,“我们祖宗对于这些道德上的功夫,从前虽然是做过了的,但是自民族精神失去了之后,这些智识的精神,当然也失去了。所以普通人读书,虽然常用那一段话做口头禅,但是,那是习而不察,莫名其妙的”。直到今日,虽然人们常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应该更加清楚它作为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丰富内涵,了解它对于中华民族数千年和睦和平的巨大意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