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六年级阶段性检测科学时间:30分钟 满分:50分第I卷(共20分)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1. 在观察物体时,下列说法正确是( )。A. 我们通过一种感觉器官就能获得详细的信息B. 用多种感觉器官和用一种感觉器官所获得信息是一样的C. 用多种感觉器官获得的信息会更全面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我们能够看见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B. 我们能看到书上精美的插图,是因为眼睛发出的光射到了书上C. 直视手电筒发出的光对眼睛有害,我们要避免这样做3. 汽车司机看见红灯就会停车,红灯的光线进入眼球的顺序是( )。①视网膜 ②晶状体 ③瞳孔A. ①②③ B. ③②① C. ②③①4. 医生用听诊器给病人检查身体,这是因为听诊器口杯能( )。A. 改变声音 B. 减少声音分散 C. 加强振动5. 下列物品中用眼睛可以直接区分开来的是( )。A. 水和白醋 B. 水和盐水 C. 白醋和酱油6. 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一书中记载:野外宿营的士兵会枕着生皮制作的管筒睡在地上,以便及时地听到敌人夜袭的马蹄声。请问士兵们感知声音的途径是( )。A. 空气-头骨-听觉神经 B. 大地-耳膜-听觉神经 C. 大地-头骨-听觉神经7. 下列做法不属于更好的利用资源的是( )。A. 淘米、洗菜的水留着用来浇花 B. 过度捕捞池塘里的鱼虾 C. 有节制的开采矿产资源8. 有关动物行为和环境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雨后蚯蚓爬出土壤是因为缺少氧气B. 动物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他们会主动适应环境的变化C. 青蛙冬眠是对温度变化一种不适应的表现9. 有关植物分类说法,正确的是( )。A. 所有的植物都可以用二歧分类法进行分类B. 植物形态各异,没有共同特征C. 海带没有茎叶,种子等结构,所以海带不是植物10. 有关资源分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类似秸秆这样的植物资源,属于自然资源B. 矿产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C. 将废弃的书本重复利用,可以节约资源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1. 捂起一只眼睛后用指尖去触碰课桌上的笔,不如睁开两眼去触碰准确。( )12. 常掏耳朵是一种不良的行为。( )13. 晶状体的凸度是靠牵引晶状体的肌肉调节的。( )14. 给桃树、西瓜、凤仙花分类时,可以按照茎的不同分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15. 很多环境变化是由于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的。( )16. 海洋中的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所以人们可以随意开采和利用。( )17. 能源的形成不需要经过多长时间。( )18. 纸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所以一定要放回到回收箱中,以节约资源。( )19. 保护海洋环境与我无关,应让有能力的人去做。( )20.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0分)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21. 人体依靠各种器官感知环境,例如眼睛是人体的_________器官,可以看到优美的风景,瞳孔的特点是能够自动调节,以控制进人眼睛里的光线,保护眼睛不受伤害。遵守交规,人人有责。小明看到了红灯,停在了斑马线前。是因为红灯发出的光通过瞳孔、晶状体后,在_________上成像,然后与视觉有关的神经把信号传给了脑。22. 耳是人体的_________器官。上课铃声响起,欢声笑语充满校园。各种声波通过外耳道后,引起_________振动,振动又通过听小骨等传给耳蜗,连接耳蜗的听神经把信号传给脑,我们就听到声音了。23. 新冠“阳”了之后,有些人出现了“食不知味”的症状,这是因为这些人失去了_________。24. 万物生长靠太阳,请问同学们,经过复杂、漫长的过程形成的煤、石油、天然气,其的形成与_________有关。25. 惊蛰已过,大地回春,草木萌发,蛰虫初醒。这是由于大地_________回升导致的。26. 请同学们用_________方法将特征不同的植物,用一分为二的方法逐步对比排列。例如:按照________,可以将花生、葫芦藓、海带、松树分为两大类:花生、松树。葫芦藓、海带。以此类推,再根据其他特征继续分类。四、科学探究(每空1分,共10分)27. 中新网2022年8月27日报道,目前我国近视人口超4.5亿,几乎平均每三人中就有一个是近视眼。其中近视的重灾区是10-18岁的青少年年龄段全国小、初、高、大学生的视力不良率分别为45.71%、74.36%、83.28%和86.36%,课堂上的“小眼镜”越来越多。下面是眼睛近视成因的模拟实验,请小朋友们根据所学知识和图片完成下列题目。本实验中,透镜和纸屏相当于人的眼睛,透镜相当于眼睛中的_________部分,纸屏相当于眼睛中的视网膜部分。实验材料:两个凸度不同的透镜、纸屏、蜡烛、火柴实验步骤:(1)将点燃的蜡烛、凸度较大的透镜、纸屏依次摆放在桌面上,使它们的中心在一条线上,调整距离,直至在纸屏上形成清晰的像。(2)把蜡烛挪到______(选填“远”或“近”)的位置,纸屏上的像变得模糊。换用凸度较小的透镜后,在纸屏上又形成了清晰的像。实验现象:透镜凸度_________,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透镜凸度_________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选填“变大”或“变小”)实验结论:近视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造成的。《产品说明书》:助听器是一种供听障者使用的、补偿听力损失的小型扩音设备,其发展历史可以分为以下七个时代:手掌集音时代、炭精时代、真空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微处理器和数字助听器时代。人类最早、最实用的“助听器”可能是听障者自己的手掌。将手掌放在耳朵边形成半圆形喇叭状,可以很好地收集声音。28. 下图的仪器名称是助听器,它是一种辅助仪器,用以改善患者的听力。下列情况中,不能使用该仪器的是( )。A. 小文单侧耳聋,且另一侧听力减退情况尚不明确B. 小丽双耳均存在听力减退C. 小刚的双耳并没有全聋,但是很影响生活,他希望改善交流能力29. 小明耳朵最近听的不是很清楚,去人民医院看医生,医生给他出示了一张耳朵的结构器官图,请你根据图片填写以下内容。随后,医生告诉小明,外界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会通过①______收集,由外耳道传播,随后引起③________振动,振动又通过②_______等传给耳蜗,随后由连接的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至_______,才会有听觉。并嘱咐小明平日要保持外耳道清洁干燥,防止引起炎症,影响听力。五、科学与社会(每空1分,共10分)水是生命之源,小科在爸爸的带领下一起对小区周边的水域进行了考察,并带回水样准备对水质情况做进一步地观察研究。30. 通过观察河流周边的环境,小科分析水污染主要是由( )。A. 动物活动 B. 植物因素 C. 人类活动31. 小科通过爸爸了解了水污染的来源,以下污染属于农业污染的是( )。A. 洗澡、洗衣 B. 工业废水 C. 化肥、农药32. 小科的爸爸告诉小科,原本市区内的这些水被严重污染了,后来经过长期的治理才恢复了最初的清澈,这一事例告诉我们( )。A. 面对污染的河流,我们不能坐视不管,应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及时治理B. 人们可以随意污染河流,只要后期加强治理就行了C. 治理污染只要有政府参与就能成功33. 冬季易起雾霾,春季又来了沙尘暴……这些环境问题已经刻不容缓。习主席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生,请给出几条保护我们生存环境的建议或做法。(至少3条)34. 人们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能源,除了保护环境之外,还得珍惜自然资源。太阳能是生活中可利用的,清洁、可再生资源,我们还能开发哪些新能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应对能源有限问题。(请同学们说出至少4个例子)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六年级阶段性检测科学时间:30分钟 满分:50分第I卷(共20分)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1. 在观察物体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我们通过一种感觉器官就能获得详细的信息B. 用多种感觉器官和用一种感觉器官所获得的信息是一样的C. 用多种感觉器官获得的信息会更全面【答案】C【解析】【详解】A.通过一种感觉器官只能获取物体片面的信息,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用多种感觉器官和一种感觉器官获取的信息是不同的,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多种感觉器官同时应用获取的信息才更全面,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我们能够看见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B. 我们能看到书上精美的插图,是因为眼睛发出的光射到了书上C. 直视手电筒发出的光对眼睛有害,我们要避免这样做【答案】B【解析】【详解】A.我们能够看见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正确;B.我们能看到书上精美的插图,是因为眼睛发出的光射到了书上,错误;我们能看到书上精美的插图,是因为书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C.直视手电筒发出的光对眼睛有害,我们要避免这样做,正确。3. 汽车司机看见红灯就会停车,红灯的光线进入眼球的顺序是( )。①视网膜 ②晶状体 ③瞳孔A. ①②③ B. ③②① C. ②③①【答案】B【解析】【详解】眼睛的主要部分是眼球,它是由瞳孔、晶状体、视神经、视网膜构成的。来自物体的光通过瞳孔、晶状体进入眼睛后,会在视网膜上形成这些物体的像,连接视网膜的视神经立即把这些光的信号报告给大脑我们就看到这些物体了。所以汽车司机看见红灯就会停车,红灯的光线进入眼球的顺序是瞳孔、晶状体、视网膜 。4. 医生用听诊器给病人检查身体,这因为听诊器口杯能( )。A. 改变声音 B. 减少声音分散 C. 加强振动【答案】B【解析】【详解】听诊器的工作原理就是利用声音在管内空气中集中传播,减小声音的分散,提高声音的响度,从而可以听到更清楚的声音,然后根据经验判断是否有病症。5. 下列物品中用眼睛可以直接区分开来的是( )。A. 水和白醋 B. 水和盐水 C. 白醋和酱油【答案】C【解析】【详解】A.水和白醋颜色相同,不可以直接区分开来。B.水和盐水颜色相同,不可以直接区分开来。C.白醋和酱油颜色不同,前者白后者是黑,可以直接区分开来。故C符合题意。6. 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一书中记载:野外宿营的士兵会枕着生皮制作的管筒睡在地上,以便及时地听到敌人夜袭的马蹄声。请问士兵们感知声音的途径是( )。A. 空气-头骨-听觉神经 B. 大地-耳膜-听觉神经 C. 大地-头骨-听觉神经【答案】C【解析】【详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马蹄声通过地面传给箭筒,箭筒的振动引起头骨的振动,头骨的振动传给听觉神经,士兵利用声音在固体传播速度比在气体中快的特点,可以提前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做好准备,故士兵们感知声音的途径是:大地-头骨-听觉神经,故C正确。7. 下列做法不属于更好的利用资源的是( )。A. 淘米、洗菜的水留着用来浇花 B. 过度捕捞池塘里的鱼虾 C. 有节制的开采矿产资源【答案】B【解析】【详解】绿色生活方式:减少浪费,节约资源;环保选购,绿色消费;重复使用,多次利用;A.洗菜淘米的水留着,用来浇花,减少浪费,节约资源,正确;B.渔业资源是可再生资源,但是要科学利用,如果过度捕捞会导致资源匮乏,最后无鱼可捕捞;符合题意,不正确;C.人类必须科学有节制地开采利用岩石资源,绝不能乱开乱采,破坏浪费岩石资源,正确故选B。8. 有关动物行为和环境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雨后蚯蚓爬出土壤是因为缺少氧气B. 动物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他们会主动适应环境的变化C. 青蛙冬眠是对温度变化的一种不适应的表现【答案】C【解析】【详解】A.雨后蚯蚓爬出土壤是因为缺少氧气,正确;B.动物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他们会主动适应环境的变化,正确;C.青蛙冬眠是对温度变化的一种不适应的表现,错误;青蛙冬眠是对温度变化也是一种适应的表现,冬眠使青蛙能够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保护自己。故选C。9. 有关植物分类说法,正确的是( )。A. 所有的植物都可以用二歧分类法进行分类B. 植物形态各异,没有共同特征C. 海带没有茎叶,种子等结构,所以海带不是植物【答案】A【解析】【详解】A.所有的植物都可以用二歧分类法进行分类,说法正确。B.植物形态各异,没有共同特征,说法错误,植物的形态各异,但却有着许多的共同点,都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部分。C.海带没有茎叶,种子等结构,所以海带不是植物,说法错误,海带不是种子植物,属于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没有根、茎、叶分化。10. 有关资源分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类似秸秆这样的植物资源,属于自然资源B. 矿产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C. 将废弃的书本重复利用,可以节约资源【答案】B【解析】【详解】A.类似秸秆这样的植物资源,属于自然资源,说法正确。B.矿产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说法错误,矿产资源非可再生资源,我们要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C.将废弃的书本重复利用,可以节约资源,说法正确。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1. 捂起一只眼睛后用指尖去触碰课桌上的笔,不如睁开两眼去触碰准确。( )【答案】√【解析】【详解】人的感官一般说有五个,即眼、耳、鼻、舌、皮肤。眼睛是人体的视觉器官,能够帮助人们看到物体。捂起一只眼睛后用指尖去触碰课桌上的笔,不如睁开两眼去触碰准确,因为两眼都睁开的话,可以相互校正位置,有利于我们更加准确地触碰课桌上的笔。12. 常掏耳朵是一种不良的行为。( )【答案】√【解析】【详解】预防耳病的方法:(1)平日要保持外耳道清洁干燥。(2)不随便掏耳朵。(3)游泳时戴耳塞,不到有噪音的地方玩耍或学习,不对着同学的耳朵大声说话。(4)清理耳朵要去正规医院。为了保护我们的听力,不要经常掏耳朵。13. 晶状体的凸度是靠牵引晶状体的肌肉调节的。( )【答案】√【解析】【详解】晶状体的凸度是靠牵引晶状体的肌肉调节的。肌肉收缩,晶状体凸度变大,眼睛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肌肉舒张,晶状体凸度变小,眼睛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14. 给桃树、西瓜、凤仙花分类时,可以按照茎的不同分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答案】√【解析】【详解】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最显著的区别在于他们茎的结构,草本植物的茎为“草质茎”,茎中密布很多相对细小的维管束,充斥维管束之间的是大量的薄壁细胞,在茎的最外层是坚韧的机械组织。给桃树、西瓜、凤仙花分类时,可以按照茎的不同分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15. 很多环境变化是由于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的。( )【答案】√【解析】【详解】当我们生活的环境发生了不利于人类生存的变化时,就成为威胁人类的环境问题。这种变化可能是自然发生的,也可能是由于人的活动所引起的。当前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现象。16. 海洋中的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所以人们可以随意开采和利用。( )【答案】×【解析】【详解】海洋资源的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对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重要的作用。保护海洋资源,合理利用海洋资源,开发海洋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17. 能源的形成不需要经过多长时间。( )【答案】×【解析】【详解】能源是能够提供能量的资源,通常指热能、电能、光能、机械能、化学能等。能源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成千上年的时间,所以我们要节约能源。18. 纸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所以一定要放回到回收箱中,以节约资源。( )【答案】√【解析】【详解】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些垃圾,我们要养成对生活垃圾进行科学的分类和分装,改变混装的坏习惯,既能减轻环境污染,又能节约资源,使垃圾能得到有效回收,这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的义务。比如纸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所以一定要放回到回收箱中,以节约资源。19. 保护海洋环境与我无关,应让有能力的人去做。( )【答案】×【解析】【详解】海洋资源的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对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重要的作用。如何有效的利用和保护宝贵的海洋资源,是当前人类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保护海洋环境人人有责,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尽自己的力量去保护海洋环境。20.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 )【答案】√【解析】【详解】人们常说,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实行垃圾分类,关乎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能源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0分)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21. 人体依靠各种器官感知环境,例如眼睛是人体的_________器官,可以看到优美的风景,瞳孔的特点是能够自动调节,以控制进人眼睛里的光线,保护眼睛不受伤害。遵守交规,人人有责。小明看到了红灯,停在了斑马线前。是因为红灯发出的光通过瞳孔、晶状体后,在_________上成像,然后与视觉有关的神经把信号传给了脑。【答案】 ①. 视觉 ②. 视网膜【解析】【详解】人的感官一般说有五个,即眼、耳、鼻、舌、皮肤。眼睛是人体的视觉器官,研究表示90%的知觉入来自眼睛。瞳孔位于虹膜的中央,能够控制进入眼球的光线的多少。遇强光时瞳孔会缩小;到黑暗环境里瞳孔就会扩大。所以在光线暗淡的环境中看书,瞳孔会放大。眼睛的主要部分是眼球,它是由瞳孔、晶状体、视神经、视网膜构成的。来自物体的光通过瞳孔、晶状体进入眼睛后,会在视网膜上形成这些物体的像,连接视网膜的视神经立即把这些光的信号报告给大脑我们就看到这些物体了。22. 耳是人体的_________器官。上课铃声响起,欢声笑语充满校园。各种声波通过外耳道后,引起_________振动,振动又通过听小骨等传给耳蜗,连接耳蜗的听神经把信号传给脑,我们就听到声音了。【答案】 ①. 听觉 ②. 鼓膜【解析】【详解】耳是人体的听觉器官。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23. 新冠“阳”了之后,有些人出现了“食不知味”的症状,这是因为这些人失去了_________。【答案】味觉【解析】【详解】人体从外界获取信息主要靠人的感觉器官,感觉器官可以帮助我们感知周围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例如:眼是视觉器官,用来看物体的大小、形状、颜色、远近等;耳是听觉器官,用来听声音的大小、高低、强弱;鼻是嗅觉器官,用来闻物体的气味;舌是味觉器官,感受酸、甜、苦、咸、辣等味道;皮肤是触觉器官,感受物体的冷热、轻重、粗细。新冠“阳”了之后,有些人出现了“食不知味”的症状,这是因为这些人失去了味觉。24. 万物生长靠太阳,请问同学们,经过复杂、漫长的过程形成的煤、石油、天然气,其的形成与_________有关。【答案】太阳能【解析】【详解】煤,石油,天然气是储存了亿万年前低等生物的遗体,而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太阳,所以归根结底也可以说成它们是储存了亿万年的太阳能。25. 惊蛰已过,大地回春,草木萌发,蛰虫初醒。这是由于大地_________回升导致的。【答案】气温【解析】【详解】生物圈中动物、植物等所有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一样的,它们都需要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惊蛰已过,大地回春,草木萌发,蛰虫初醒。这是因为春天到了,气温逐渐回升,导致万物复苏。26. 请同学们用_________的方法将特征不同的植物,用一分为二的方法逐步对比排列。例如:按照________,可以将花生、葫芦藓、海带、松树分为两大类:花生、松树。葫芦藓、海带。以此类推,再根据其他特征继续分类。【答案】 ①. 二歧分类 ②. 繁殖方式【解析】【详解】二歧分类法是一种科学的分类法,它确定一个标准,将不同种类的生物按这个标准分成两类,在每一类下,再确定新的标准,将其分为两类,继续确定新的分类标准,直到不能再分为止。按照繁殖方式来分,花生、松树为种子植物,葫芦藓、海带为孢子植物。四、科学探究(每空1分,共10分)27. 中新网2022年8月27日报道,目前我国近视人口超4.5亿,几乎平均每三人中就有一个是近视眼。其中近视的重灾区是10-18岁的青少年年龄段全国小、初、高、大学生的视力不良率分别为45.71%、74.36%、83.28%和86.36%,课堂上的“小眼镜”越来越多。下面是眼睛近视成因的模拟实验,请小朋友们根据所学知识和图片完成下列题目。本实验中,透镜和纸屏相当于人的眼睛,透镜相当于眼睛中的_________部分,纸屏相当于眼睛中的视网膜部分。实验材料:两个凸度不同的透镜、纸屏、蜡烛、火柴实验步骤:(1)将点燃的蜡烛、凸度较大的透镜、纸屏依次摆放在桌面上,使它们的中心在一条线上,调整距离,直至在纸屏上形成清晰的像。(2)把蜡烛挪到______(选填“远”或“近”)的位置,纸屏上的像变得模糊。换用凸度较小的透镜后,在纸屏上又形成了清晰的像。实验现象:透镜凸度_________,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透镜凸度_________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选填“变大”或“变小”)实验结论:近视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造成的。【答案】 ①. 晶状体 ②. 远 ③. 变大 ④. 变小 ⑤. 晶状体过度变凸【解析】【分析】近视眼能看清近处的物体,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是因为晶状体太厚,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近视眼戴凹透镜使光线发散一些,使像成在视网膜上。【详解】本实验中,看见物体了。凸透镜相当于眼睛中的晶状体部分,纸屏相当于眼睛中的视网膜部分。所以实验中,凸透镜、纸屏相当于人的眼睛。将蜡烛放在适当的位置可在纸屏上形成清晰的像。实验步骤: (2) 将蜡烛、凸透镜、纸屏依次摆放在桌面上,在纸屏上形成清晰的像。将蜡烛离放大镜远一些, 在纸屏上不能形成清晰的像,因为光源太远。换成凸度小的凸透镜再实验,在纸屏上能形成清晰的像。实验现象:透镜凸度变大,“眼睛”就能看清近处的物体,透镜凸度变小,就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实验结论:近视是由晶状体凸度变大或晶状体调节能力减弱造成。如:如果长时间看近处的物体,引晶状体的肌肉总是处于紧张状态,就会疲劳,失去调节能力,看远处的物体就会模糊,这就是近视。《产品说明书》:助听器是一种供听障者使用的、补偿听力损失的小型扩音设备,其发展历史可以分为以下七个时代:手掌集音时代、炭精时代、真空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微处理器和数字助听器时代。人类最早、最实用的“助听器”可能是听障者自己的手掌。将手掌放在耳朵边形成半圆形喇叭状,可以很好地收集声音。28. 下图的仪器名称是助听器,它是一种辅助仪器,用以改善患者的听力。下列情况中,不能使用该仪器的是( )。A. 小文单侧耳聋,且另一侧听力减退情况尚不明确B. 小丽的双耳均存在听力减退C. 小刚的双耳并没有全聋,但是很影响生活,他希望改善交流能力29. 小明耳朵最近听的不是很清楚,去人民医院看医生,医生给他出示了一张耳朵的结构器官图,请你根据图片填写以下内容。随后,医生告诉小明,外界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会通过①______收集,由外耳道传播,随后引起③________振动,振动又通过②_______等传给耳蜗,随后由连接的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至_______,才会有听觉。并嘱咐小明平日要保持外耳道清洁干燥,防止引起炎症,影响听力。【答案】28. A 29. ①. 耳廓 ②. 鼓膜 ③. 听小骨 ④. 大脑【解析】【分析】助听器是一种辅助仪器,用以改善患者的听力。【28题详解】小文单侧耳聋,且另一侧听力减退情况尚不明确的情况下,不能使用助听器,因为另一侧听力减退情况尚不明确,如果使用助听器,很有可能会加重另一侧的听力减退,应该先去医院检查并听取医生的建议,故选A。【29题详解】人的听觉器官复杂精密,当外界因为物体震动而发出声音时人的外耳郭会对声音进行收集,引起鼓膜震动,再通过听小骨传给耳蜗最后经过听觉神经传达至大脑,经过这样一系列的流程最后才能听到声音。五、科学与社会(每空1分,共10分)水是生命之源,小科在爸爸的带领下一起对小区周边的水域进行了考察,并带回水样准备对水质情况做进一步地观察研究。30. 通过观察河流周边的环境,小科分析水污染主要是由( )。A. 动物活动 B. 植物因素 C. 人类活动31. 小科通过爸爸了解了水污染的来源,以下污染属于农业污染的是( )。A. 洗澡、洗衣 B. 工业废水 C. 化肥、农药32. 小科的爸爸告诉小科,原本市区内的这些水被严重污染了,后来经过长期的治理才恢复了最初的清澈,这一事例告诉我们( )。A. 面对污染的河流,我们不能坐视不管,应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及时治理B. 人们可以随意污染河流,只要后期加强治理就行了C. 治理污染只要有政府参与就能成功【答案】30 C 31. A 32. A【解析】【分析】水污染的发生是由于各种污染源排出的污染物进入水体而造成的。水污染主要由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而造成的,它包括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三大部分。【30题详解】水污染的发生是由于各种污染源排出的污染物进入水体而造成的。水污染主要由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而造成的。【31题详解】水污染主要由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而造成的,它包括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三大部分。根据对水污染的认识,农业污水主要由过量施用化肥和喷洒农药引起的;工业废水中的重金属能导致人畜中毒,是水污染中危害最大的;生产生活中的生活污水富含营养物质,容易滋生细菌和藻类,对人类和环境造成危害。【32题详解】A.面对污染的河流,我们不能坐视不管,应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及时治理,正确;B.人们可以随意污染河流,只要后期加强治理就行了,错误;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保护环境;C.治理污染只要有政府参与就能成功,错误;治理污染需要全民参与。33. 冬季易起雾霾,春季又来了沙尘暴……这些环境问题已经刻不容缓。习主席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生,请给出几条保护我们生存环境的建议或做法。(至少3条)【答案】净化污水;节约用电;绿色出行。【解析】【详解】环境保护一般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保护环境的做法有: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宣传具体的保护环境知识;参加捡拾垃圾、保护母亲河等公益活动;节约水电等能源;不乱扔垃圾,学会垃圾分类。34. 人们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能源,除了保护环境之外,还得珍惜自然资源。太阳能是生活中可利用的,清洁、可再生资源,我们还能开发哪些新能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应对能源有限问题。(请同学们说出至少4个例子)【答案】 ① 核能 ②. 地热 ③. 太阳能 ④. 风能【解析】【详解】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氢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新能源因其发展潜力大、环境污染低、可永续利用等诸多优点,得到了各国的普遍重视与大力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