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年辽宁省辽阳市新中考最后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2024年辽宁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化学(八)本试卷共14道题 满分50分 时间共60分钟考生注意: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纸指定区域内作答,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可能用到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C—12 O—16 Ca—40 Ba—137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10分)(本部分包括10道小题,每小题1分。下列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1.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古诗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B.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D.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2. 下列客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A. 打开浓氨水试剂瓶,能闻到刺激性气味——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 向气球内吹气,气球体积变大——分子间间隔变大C. 室外的电线在冬天变短夏天变长——分子的体积在冬天变小,夏天变大D. 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过氧化氢比水多了一个氧原子3. 图中是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钠的中子数为11 B. 化学反应中,钠原子易得电子C. 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g D. 钠原子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三周期4. 化学在生活中有重要价值,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地球上水储量丰富,但淡水使用仍需节约B. 塑料是容易自然分解的高分子材料,不会形成污染C. 不吃霉变食物,因为食物霉变产生的黄曲霉毒素有毒D. 寻找合适的催化剂光照使水分解是理想的制氢方法5. 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化学物质无处不在,但如果不正确使用或处理,可能会带来安全隐患。因此,了解一些基本的化学生活安全常识是非常有必要的,下列化学安全常识说法正确的是A. 启用闲置的沼气池前,应用燃着的蜡烛进行灯火试验B. 人员被火势围困在高层建筑时应乘坐楼内电梯迅速撤退C. 实验室不能用鼻子直接去闻化学药品的气味,应该用手轻轻扇动,让少量气体飘入鼻孔D. 家中电器着火,应立即用水扑灭6. 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下列性质和用途说法正确的是A. 氢氧化钠可以与油脂反应,生活中可以用来除油污B. 氢气具有可燃性,故用来冶炼金属C. 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所以可以用来作装饰品D. 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作燃料7. 健康的生活离不开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淀粉酶属于糖类,可为人体提供能量,属于主要能源B 可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症C. 人体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可大量食用海带来补充碘D. 向火腿肠中添加工业用盐亚硝酸钠,使其肉质鲜美8. 6.3g某有机物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共得到17.6g二氧化碳和10.8g水,则该化合物的组成元素是A. 一定只含有碳元素B. 一定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C. 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D 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9. 在化学实验过程中会出现很多意外的事故,下列对实验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错误的是A. 若不慎将实验试剂溅入眼睛,要先用手揉眼睛,再立即用水冲洗B. 若不慎将烧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C. 若不慎误食重金属盐,应立即服用大量豆浆或牛奶并及时就医D. 若不慎将少量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10. 溶液的配制在化学反应、生物实验、医疗救治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图是某同学配制溶液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实验操作中不需要再补充其他器材B. 操作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增大物质的溶解度C. 加入更多的水,可以加快固体物质的溶解D. 其他操作均正确,①的操作会导致最终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40分)(本部分包括4道小题)11.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回答问题。化石能源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能源,但储量有限,不可再生。随着科技进步,全球能源结构也正在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型,世界能源在近200年内的变化及预测趋势如图1所示。从图1中可以看出,天然气水合物将成为化石燃料的替代能源。天然气水合物俗称“可燃冰”,是由天然气与水在低温高压条件下结晶形成的具有笼状结构的类冰状结晶化合物,其主要分子结构见图2,主要分布于陆地永久冻土层或深达千米的海底。可燃冰具有燃烧值高、污染小、储量大等特点。标准状况下,可燃冰可释放出天然气和的水,能量密度是天然气的2~5倍、煤的10倍。单位体积的可燃冰燃烧放出的热量远远大于煤、石油和天然气。虽然可燃冰有着诱人的前景,但可燃冰非常不稳定,改变低温高压的条件就会泄漏,它比二氧化碳带来的全球升温高10~20倍,所以目前对可燃冰的开采仍处于试验阶段。2017年,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连续海上开采可燃冰时间最长、产气量最大的国家,将推动世界能源利用格局的改变。(1)化石能源包括_______;(2)可燃冰的形成条件是_______;(3)从组成上,可燃冰属于_______(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4)比较2000、2025和2050年能源结构中的化石能源,所占比例降低的是_______;(5)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6)可燃冰被视为传统能源的替代能源,其优点是_______;(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A. 可燃冰是一种理想的能源,没有任何缺点B. 可燃冰的开采技术已经非常成熟C. 开采可燃冰时,甲烷泄漏会造成温室效应D. 可燃冰就是固态甲烷12. 化学实验过程中经常会产生一定量的废液,经过无害化处理可有效防止水体污染。在一次实验课上,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完成了NaOH溶液和溶液的鉴别,并对废液成分展开探究。已知:室温下,部分物质的溶解性表(“溶”表示物质可溶于水,“不”表示不溶于水,“微”表示微溶于水)如下:项目溶 溶 溶微 溶 不溶 溶 不不 溶 微[活动一]通过小组合作,同学们完成了如图1所示的两组小实验。(1)实验中产生沉淀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2)上述四个试管中有三个试管没有明显现象,只有_______(填物质名称)不会发生化学反应,理由是_______。[活动二]小雪将实验后四支试管中的剩余物质倒入一个洁净的大烧杯中(如图2),充分搅拌、静置,观察到杯内上层是无色溶液,下层有白色沉淀。(3)由此可以确定:上层溶液中一定不含有离子是_______。小组同学对上层溶液中还可能含有的离子进行了如下探究。[提出问题]上层溶液中还可能含有什么离子?[猜想与假设]上层溶液中还可能含有、、中的一种或几种。[进行实验](4)请完善下面表格。项目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方案一 ①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②继续滴加稀盐酸 ①溶液变红 ②产生气泡 ①有 ②有、无方案二 ①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_______ ②静置,继续滴加_______(指示剂除外) ①_______; ②_______ ①有、无 ②有[反思与评价](5)小明同学对方案一提出疑问,他的理由是_______。(6)将烧杯内物质过滤,滤渣回收,需向滤液中加入适量_______进行处理后再排放。13. 学过金属后,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金属的化学性质非常感兴趣,决定自己动手探究一下金属的其他化学性质。[金属与水的反应](1)钠与水的反应实验操作:在烧杯中加入一些水,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然后把一块绿豆大小的钠放入水中。实验现象:钠会浮在水面上,熔成闪亮的小球,迅速四处游动并发出嘶嘶响声,反应后溶液显红色。实验结论:钠会与水反应,且钠的熔点较________(选填“高”或“低”),生成的物质显________(选填“酸”或“碱”)性,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实验反思:实验室中钠着火,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水来灭火。(2)铁与水的反应实验操作:小组同学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现象:肥皂液被吹起了气泡,气泡内的气体用燃着的火柴点燃时,发生了轻微的爆炸,硬质玻璃管内的固体呈黑色;实验结论:铁粉会与水蒸气反应,反应生成的黑色物质为________;实验反思:实验结束后,应先________,再________(两空均选填“撤离导管”或“熄灭酒精灯”);[金属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①大部分金属会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此类反应属于_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②镁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的黑色固体,是镁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产生的,该黑色固体应该是________,写出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③在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时,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镁条代替红磷。14. 鸡蛋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食物,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兴趣小组的同学针对家中的鸡蛋壳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实验一]蛋壳中的含量是多少?查阅资料:是一种碱,化学性质与相似;碱石灰是生石灰和烧碱的混合物。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称取12.5g蛋壳样品进行实验。[实验步骤]①按图连接好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装入药品,关闭,打开,先通入一会儿空气;③关闭,打开和分液漏斗上方的玻璃塞,向蛋壳样品中滴入过量的10%的稀盐酸;④关闭,打开,再缓缓通入一会儿空气,至装置C中不再产生沉淀止;⑤将装置C中的固液混合物进行过滤、洗涤、烘干后称量沉淀质量,经测定,沉淀的质量为19.7g。请回答:(1)A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2)步骤③中判断滴入的稀盐酸过量的现象是_______;(3)如果没有步骤④,则测定的含量会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4)经计算,蛋壳中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实验二]鸡蛋壳与醋酸的反应小刚在家里不小心将食醋洒在鸡蛋壳上,发现会产生大量气泡。于是他和同学一起进行了实验,探究鸡蛋壳与醋酸反应生成的气体是什么。查阅资料: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杂质不与醋酸反应,食醋由醋酸(化学式: CH3COOH)和水组成。[实验步骤]小组同学按照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实验结论](5)与反应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通过询问老师获知,生成物中有一种物质叫醋酸钙[],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思维延伸](6)①根据实验可推测出,食醋显_______(选填“酸”或“碱”)性,生活中可以用来_______(写出l点即可)。②碳酸钙在物质类别上属于_______(填物质类别)。③鸡蛋可以为身体补充丰富的_______(填营养物质)。2024年辽宁省辽阳市新中考最后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2024年辽宁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化学(八)本试卷共14道题 满分50分 时间共60分钟考生注意: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纸指定区域内作答,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可能用到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C—12 O—16 Ca—40 Ba—137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10分)(本部分包括10道小题,每小题1分。下列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1.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古诗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B.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D.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答案】C【解析】【详解】A、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有新物质生成,涉及化学变化;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有新物质生成,涉及化学变化;C、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学变化;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有新物质生成,涉及化学变化;故选:C。2. 下列客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A. 打开浓氨水的试剂瓶,能闻到刺激性气味——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 向气球内吹气,气球体积变大——分子间间隔变大C. 室外的电线在冬天变短夏天变长——分子的体积在冬天变小,夏天变大D. 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过氧化氢比水多了一个氧原子【答案】A【解析】【详解】A、能闻到刺激性气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该选项解释正确;B、向气球内吹气,气球体积变大,是因为气体增大,体积变大,但由于气球内压强增大,分子间间隔减小,该选项解释不正确;C、电线在冬天变短夏天变长,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在冬天变小,夏天变大,该选项解释不正确;D、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一个过氧化氢分子比一个水分子多了一个氧原子,该选项解释不正确。故选A。3. 图中是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钠的中子数为11 B. 化学反应中,钠原子易得电子C. 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g D. 钠原子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三周期【答案】D【解析】【详解】A、元素周期表单元格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最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序数=原子的质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则钠的中子数约为23-11=12,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钠为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为“1”,而不是“g“,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原子序数=原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钠的核外电子数为11,核外电子排布为2、8、1,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周期数,则钠原子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三周期,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4. 化学在生活中有重要价值,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地球上水储量丰富,但淡水使用仍需节约B. 塑料是容易自然分解的高分子材料,不会形成污染C. 不吃霉变食物,因为食物霉变产生的黄曲霉毒素有毒D. 寻找合适的催化剂光照使水分解是理想的制氢方法【答案】B【解析】【详解】A、地球上的水储量是丰富的,但人类能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仅占全球水量的0.3%,且分布不均匀,淡水使用仍需节约,说法正确;B、塑料化学性质稳定,在自然界中不易分解,对环境造成白色污染,说法错误;C、不吃霉变食物,因为食物霉变产生的黄曲霉毒素有毒,说法正确;C、氢能源作为人类理想中的能源,大量使用还需解决合适的光照条件下分解水的催化剂、运输和储存问题,最经济最理想的获得氢能源的循环体系中最重要的是光分解催化剂,说法正确;故选:B。5. 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化学物质无处不在,但如果不正确使用或处理,可能会带来安全隐患。因此,了解一些基本的化学生活安全常识是非常有必要的,下列化学安全常识说法正确的是A. 启用闲置的沼气池前,应用燃着的蜡烛进行灯火试验B. 人员被火势围困在高层建筑时应乘坐楼内电梯迅速撤退C. 实验室不能用鼻子直接去闻化学药品的气味,应该用手轻轻扇动,让少量气体飘入鼻孔D. 家中电器着火,应立即用水扑灭【答案】C【解析】【详解】A、沼气中甲烷含量过高,则不能用燃着的蜡烛进行灯火试验,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高层建筑着火时,不能乘坐电梯撤退,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在实验室中闻气体气味时,不能直接闻,应用手扇动,使极少量气体飘入鼻孔,该选项说法正确;D、水能导电,家中电器着火时,不能用水扑灭,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C。6. 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下列性质和用途说法正确的是A. 氢氧化钠可以与油脂反应,生活中可以用来除油污B. 氢气具有可燃性,故用来冶炼金属C. 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所以可以用来作装饰品D. 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作燃料【答案】A【解析】【详解】A、氢氧化钠可以与油脂反应,生活中可以用来除油污,性质和用途说法正确;B、氢气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氢气具有还原性,可用来冶炼金属,性质和用途说法不正确;C、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可用作钻头;金刚石具有无色透明正八面体结构,可用来作装饰品,性质和用途说法不正确;D、氧气具有助燃性,能支持燃烧,本身不能用作燃料,性质和用途说法不正确;故选:A。7. 健康的生活离不开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淀粉酶属于糖类,可为人体提供能量,属于主要能源B. 可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症C. 人体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可大量食用海带来补充碘D. 向火腿肠中添加工业用盐亚硝酸钠,使其肉质鲜美【答案】B【解析】【详解】A、淀粉酶属于蛋白质,可为人体提供能量,说法错误;B、胃酸主要成分是盐酸,盐酸与小苏打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可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症,说法正确;C、人体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可适当食用海带,而不是大量食用海带,说法错误;D、亚硝酸钠有毒,不能为肉质鲜美而向火腿肠中添加工业用盐亚硝酸钠,说法错误;故选:B。8. 6.3g某有机物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共得到17.6g二氧化碳和10.8g水,则该化合物的组成元素是A. 一定只含有碳元素B. 一定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C. 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D. 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及质量不变,所以可以判断在该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而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17.6g××100%=4.8g,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10.8g××100%=1.2g,所以二氧化碳和水中所含碳氢元素的总质量为:4.8g+1.2g=6.0g<6.3g,则在该物质中含有氧元素,氧元素的质量为6.3g-6.0g=0.3g,故该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故选:C。9. 在化学实验过程中会出现很多意外的事故,下列对实验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错误的是A. 若不慎将实验试剂溅入眼睛,要先用手揉眼睛,再立即用水冲洗B. 若不慎将烧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C. 若不慎误食重金属盐,应立即服用大量豆浆或牛奶并及时就医D. 若不慎将少量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答案】A【解析】【详解】A、若不慎将实验试剂溅入眼睛,不能用手揉眼睛,应立即用水冲洗,该选项方法错误;B、烧碱为氢氧化钠的俗称,具有腐蚀性,若不慎将烧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该选项方法正确;C、若不慎误食重金属盐,应立即服用大量豆浆或牛奶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并及时就医,该选项方法正确;D、浓硫酸具有腐蚀性,若不慎将少量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该选项方法正确。故选A。10. 溶液的配制在化学反应、生物实验、医疗救治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图是某同学配制溶液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实验操作中不需要再补充其他器材B. 操作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增大物质的溶解度C. 加入更多的水,可以加快固体物质的溶解D. 其他操作均正确,①的操作会导致最终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答案】D【解析】【详解】A、量取液体体积时需要用到胶头滴管,实验操作中还需要再补充其他器材,说法错误;B、操作⑤中玻璃棒的作用搅拌,加快硝酸钾溶解速率,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搅拌不能增大物质的溶解度,说法错误;C、加入更多的水,可以溶解更多的固体物质,不能加快固体物质的溶解,说法错误;D、①的操作硝酸钾和砝码放反了,且用到游码,硝酸钾的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称量硝酸钾的质量偏小,其他操作均正确,①的操作会导致最终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说法正确;故选:D。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40分)(本部分包括4道小题)11.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回答问题。化石能源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能源,但储量有限,不可再生。随着科技进步,全球能源结构也正在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型,世界能源在近200年内的变化及预测趋势如图1所示。从图1中可以看出,天然气水合物将成为化石燃料的替代能源。天然气水合物俗称“可燃冰”,是由天然气与水在低温高压条件下结晶形成的具有笼状结构的类冰状结晶化合物,其主要分子结构见图2,主要分布于陆地永久冻土层或深达千米的海底。可燃冰具有燃烧值高、污染小、储量大等特点。标准状况下,可燃冰可释放出天然气和的水,能量密度是天然气的2~5倍、煤的10倍。单位体积的可燃冰燃烧放出的热量远远大于煤、石油和天然气。虽然可燃冰有着诱人的前景,但可燃冰非常不稳定,改变低温高压的条件就会泄漏,它比二氧化碳带来的全球升温高10~20倍,所以目前对可燃冰的开采仍处于试验阶段。2017年,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连续海上开采可燃冰时间最长、产气量最大的国家,将推动世界能源利用格局的改变。(1)化石能源包括_______;(2)可燃冰的形成条件是_______;(3)从组成上,可燃冰属于_______(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4)比较2000、2025和2050年能源结构中的化石能源,所占比例降低的是_______;(5)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6)可燃冰被视为传统能源的替代能源,其优点是_______;(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A. 可燃冰是一种理想的能源,没有任何缺点B. 可燃冰的开采技术已经非常成熟C. 开采可燃冰时,甲烷泄漏会造成温室效应D. 可燃冰就是固态甲烷【答案】(1)煤、石油、天然气(2)低温、高压 (3)混合物(4)煤、石油 (5)(6)热值高、污染小、储量大 (7)ABD【解析】【小问1详解】化石能源包括煤、石油、天然气;【小问2详解】根据天然气水合物俗称“可燃冰”,是由天然气与水在低温高压条件下结晶形成的具有笼状结构的类冰状结晶化合物,则可燃冰的形成条件是低温、高压;【小问3详解】天然气水合物俗称“可燃冰”,从组成上,可燃冰属于混合物;【小问4详解】比较2000、2025和2050年能源结构中的化石能源,所占比例降低的是煤、石油;小问5详解】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小问6详解】可燃冰具有燃烧值高、污染小、储量大等特点,因此可燃冰被视为传统能源的替代能源;【小问7详解】A、虽然可燃冰有着诱人的前景,但可燃冰非常不稳定,改变低温高压的条件就会泄漏,它比二氧化碳带来的全球升温高10~20倍,所以目前对可燃冰的开采仍处于试验阶段,因此可燃冰并不是没有任何缺点,故A说法不正确;B、目前对可燃冰的开采仍处于试验阶段,故B说法不正确;C、可燃冰非常不稳定,改变低温高压的条件就会泄漏,它比二氧化碳带来的全球升温高10~20倍,即开采可燃冰时,甲烷泄漏会造成温室效应,故C说法正确;D、天然气水合物俗称“可燃冰”,故D说法不正确;故选:ABD。12. 化学实验过程中经常会产生一定量的废液,经过无害化处理可有效防止水体污染。在一次实验课上,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完成了NaOH溶液和溶液的鉴别,并对废液成分展开探究。已知:室温下,部分物质的溶解性表(“溶”表示物质可溶于水,“不”表示不溶于水,“微”表示微溶于水)如下:项目溶 溶 溶微 溶 不溶 溶 不不 溶 微[活动一]通过小组合作,同学们完成了如图1所示的两组小实验。(1)实验中产生沉淀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2)上述四个试管中有三个试管没有明显现象,只有_______(填物质名称)不会发生化学反应,理由是_______。[活动二]小雪将实验后四支试管中的剩余物质倒入一个洁净的大烧杯中(如图2),充分搅拌、静置,观察到杯内上层是无色溶液,下层有白色沉淀。(3)由此可以确定:上层溶液中一定不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小组同学对上层溶液中还可能含有的离子进行了如下探究。[提出问题]上层溶液中还可能含有什么离子?[猜想与假设]上层溶液中还可能含有、、中的一种或几种。[进行实验](4)请完善下面表格。项目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方案一 ①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②继续滴加稀盐酸 ①溶液变红 ②产生气泡 ①有 ②有、无方案二 ①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_______ ②静置,继续滴加_______(指示剂除外) ①_______; ②_______ ①有、无 ②有[反思与评价](5)小明同学对方案一提出疑问,他的理由是_______。(6)将烧杯内物质过滤,滤渣回收,需向滤液中加入适量_______进行处理后再排放。【答案】(1)(2) ①. 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②. 生成物中没有气体、沉淀或水(3)##氢离子(4) ①. 过量的氯化钙或氯化钡溶液 ②. 氯化镁溶液 ③. 有白色沉淀产生 ④. 有白色沉淀产生(5)若溶液中含有碳酸根离子,也会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不能确定是否含有氢氧根离子(6)稀盐酸(或稀硫酸)【解析】【小问1详解】实验中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 ↓+2NaOH。【小问2详解】实验中氢氧化钙和稀盐酸生成氯化钙和水、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不反应,因为生成物中没有气体、沉淀或水,这三组实验均没有明显现象。【小问3详解】将实验后四支试管中的剩余物质倒入一个洁净的大烧杯中,产生的白色沉淀是碳酸钙,则上层溶液中一定不含有氢离子,因为碳酸钙会和酸反应,不能共存。【小问4详解】由实验结论有碳酸根离子 、OH-,无 Ca2+推知,实验可为:①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钙或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有碳酸根离子,无钙离子,因为碳酸钙是沉淀;②静置,继续滴加氯化镁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含氢氧根离子。【小问5详解】小明同学对方案一提出疑问,因为若溶液中含有碳酸根离子,溶液也呈碱性,也会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故不能确定是否含有氢氧根离子。【小问6详解】由以上分析知,滤渣呈碱性,故需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稀盐酸或稀硫酸进行中和反应后再排放13. 学过金属后,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金属的化学性质非常感兴趣,决定自己动手探究一下金属的其他化学性质。[金属与水的反应](1)钠与水的反应实验操作:在烧杯中加入一些水,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然后把一块绿豆大小的钠放入水中。实验现象:钠会浮在水面上,熔成闪亮的小球,迅速四处游动并发出嘶嘶响声,反应后溶液显红色。实验结论:钠会与水反应,且钠的熔点较________(选填“高”或“低”),生成的物质显________(选填“酸”或“碱”)性,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实验反思:实验室中钠着火,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水来灭火。(2)铁与水的反应实验操作:小组同学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现象:肥皂液被吹起了气泡,气泡内的气体用燃着的火柴点燃时,发生了轻微的爆炸,硬质玻璃管内的固体呈黑色;实验结论:铁粉会与水蒸气反应,反应生成的黑色物质为________;实验反思:实验结束后,应先________,再________(两空均选填“撤离导管”或“熄灭酒精灯”);[金属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①大部分金属会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此类反应属于_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②镁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的黑色固体,是镁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产生的,该黑色固体应该是________,写出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③在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时,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镁条代替红磷。【答案】(1) ①. 低 ②. 碱 ③. ④. 不能(2) ①. 四氧化三铁##Fe3O4 ②. 撤离导管 ③. 熄灭酒精灯 ④. 化合 ⑤. 碳##C ⑥. ⑦. 不能【解析】【小问1详解】实验结论:反应过程中钠熔成小球,说明钠的熔点较低,且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最终溶液显红色,酚酞溶液遇碱变红色,说明生成的物质显碱性;氢氧化钠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可知,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实验反思:由于钠能和水反应,则钠着火时,不能用水灭火。【小问2详解】实验结论:四氧化三铁为黑色,则铁粉和水蒸气反应生成的黑色物质为四氧化三铁;实验反思:实验结束后,为了防止肥皂液倒吸入试管中,使试管炸裂,则应先撤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①大部分金属和氧气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该反应为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②镁和二氧化碳中含有镁、碳、氧三种元素,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则该黑色固体应该为碳;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可知,镁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和氧化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③由于镁能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则不能用镁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14. 鸡蛋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食物,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兴趣小组的同学针对家中的鸡蛋壳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实验一]蛋壳中的含量是多少?查阅资料:是一种碱,化学性质与相似;碱石灰是生石灰和烧碱的混合物。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称取12.5g蛋壳样品进行实验。[实验步骤]①按图连接好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装入药品,关闭,打开,先通入一会儿空气;③关闭,打开和分液漏斗上方玻璃塞,向蛋壳样品中滴入过量的10%的稀盐酸;④关闭,打开,再缓缓通入一会儿空气,至装置C中不再产生沉淀为止;⑤将装置C中的固液混合物进行过滤、洗涤、烘干后称量沉淀质量,经测定,沉淀的质量为19.7g。请回答:(1)A装置作用是_______;(2)步骤③中判断滴入的稀盐酸过量的现象是_______;(3)如果没有步骤④,则测定的含量会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4)经计算,蛋壳中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实验二]鸡蛋壳与醋酸的反应小刚在家里不小心将食醋洒在鸡蛋壳上,发现会产生大量气泡。于是他和同学一起进行了实验,探究鸡蛋壳与醋酸反应生成气体是什么。查阅资料: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杂质不与醋酸反应,食醋由醋酸(化学式: CH3COOH)和水组成。[实验步骤]小组同学按照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实验结论](5)与反应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通过询问老师获知,生成物中有一种物质叫醋酸钙[],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思维延伸](6)①根据实验可推测出,食醋显_______(选填“酸”或“碱”)性,生活中可以用来_______(写出l点即可)。②碳酸钙在物质类别上属于_______(填物质类别)。③鸡蛋可以为身体补充丰富的_______(填营养物质)。【答案】(1)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C装置,影响测量结果(2)固体表面不再产生气泡(3)偏小 (4)80%(5) ①. ##二氧化碳 ②.(6) ①. 酸 ②. 除水垢 ③. 盐 ④. 蛋白质【解析】【小问1详解】氢氧化钠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则A装置的作用为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C装置,影响测量结果。【小问2详解】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若滴入的盐酸过量,则固体表面不再产生气泡。【小问3详解】由于产生的二氧化碳会部分留在B装置中,若没有步骤④,则产生的二氧化碳没有完全吸收,会使测定的碳酸钙含量偏小。【小问4详解】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水,设12.5g蛋壳样品中含有的碳酸钙的质量为x,根据碳元素守恒,则:解得x=10g则蛋壳中的 CaCO3质量分数是。【小问5详解】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生成的气体为二氧化碳;醋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醋酸钙、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小问6详解】①由于碳酸钙能和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说明食醋显酸性;食醋能和水垢反应,则可用于除水垢。②碳酸钙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构成,属于盐。③鸡蛋中富含蛋白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