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8:《阿房宫赋》《六国论》学案(含答案)+课件(共43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8:《阿房宫赋》《六国论》学案(含答案)+课件(共43张PPT)

资源简介

(共43张PPT)
学案8 《阿房宫赋》《六国论》
《阿房宫赋》
1
一、课文再读 挖空落实
请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或用法,并补写横线上相关的词句。
答案 毕(完结,此指为秦国所灭) 一(统一) 兀(光秃。这里形容山上树木已被砍伐殆尽) 出(出现,意思是建成) 覆压(覆盖) 骊 北(向北) 西(向西) 走(通达) 二川溶溶 缦(萦绕) 回(曲折) 檐牙高啄 抱 钩心斗角(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致工巧) 盘盘(盘旋的样子) 囷囷(曲折回旋的样子) 水涡(像水涡) 矗 落(座) 龙(出现龙) 复道行空 霁(雨后天晴) 虹(出现彩虹) 高低冥迷 响(音响,这里指歌声) 融融 凄凄 气候(天气) 妃嫔媵嫱 辞(辞别) 辇(乘辇车) 朝(在早上) 歌(唱歌) 夜(在夜里) 弦(弹琴) 明星荧荧 开妆镜也(判断句) 梳晓鬟也 腻 霆 辘辘 之(到) 态(姿态) 妍(美丽) 缦立(久立) 收藏(收藏的金玉珍宝等物) 剽(抢劫,掠夺) 人(人民,百姓) 倚叠(堆叠) 旦 鼎铛玉石 块(土块) 砾(石子) 弃掷逦迤 之(它们,指宝物) 
答案 心(心思,心意,意愿) 爱(喜欢) 其(自己的) 奈何取之尽锱铢 于(比) 之(的) 椽 钉头磷磷 庾 瓦缝参差 直栏横槛 管弦呕哑 独夫(残暴无道、失去人心的统治者。这里指秦始皇) 日(一天天) 固(顽固) 戍 举(被攻占) 炬 可怜(可惜) 焦土(变成焦土) 族(灭族) 则足以拒秦 递(依次传递) 谁得而族灭也 暇(来得及) 自哀(为自己哀叹,宾语前置句) 鉴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二、归纳整理 夯实考点
(一)古今异义
答案 1.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致工巧。
2.指金玉珠宝等物。
3.指金玉珠宝等物。
答案 ①通达 ②逃跑 ③古代指疾行,即跑 ④使之逃跑 ⑤仆人 ⑥谦称,我
(二)一词多义
1.走
答案 ①灭族 ②种族,民族 ③类 ④筋骨交错的地方 ⑤一般
2.族
答案 ①爱护 ②喜欢,喜好 ③怜惜,同情 ④吝惜,舍不得 ⑤吝啬 ⑥爱慕,欣赏
3.爱
答案 ①作词尾,相当于“然”“……的样子” ②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 ③语气助词,用于句末 ④疑问代词,“哪里,怎么” ⑤相当于“之” ⑥语气助词,用于句中,表示停顿,无义
4.焉
答案 (1)①出现虹 ②出现龙 ③唱歌;弹琴 ④灭族
(三)词类活用
1.名词的活用
答案 (2)①向北;向西 ②在早晨;在夜晚 ③坐辇车 ④像人腰一样 ⑤一天比一天 (3)以……为鉴
答案 2.指收藏的金玉珍宝等物
3.统一
2.动词的活用
3.数词用作动词
答案 1~2判断句 3.被动句 4.状语后置句
(四)文言句式
1.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________________
2.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________________
3.戍卒叫,函谷举。________________
4.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覆压三百余里 隔离天日
2.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谁得而族灭也
3.一肌一容 尽态极妍
(五)名句默写
1.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阿房宫占地极广且极为高大,以表现其雄壮之美。
2.杜牧在《阿房宫赋》的结尾处感叹道,如果六国爱护自己的百姓,就足以抵抗秦国,紧接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牧《阿房宫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阿房宫宫人的美丽,她们伫立远眺,盼望皇帝临幸。
答案 4.二川溶溶 流入宫墙
5.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6.明星荧荧 开妆镜也
4.杜牧《阿房宫赋》描写渭水、樊川水流平缓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不吸取教训就会重蹈覆辙。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借秦的灭亡向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倒置式的暗喻,以璀璨晶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既贴切又形象。
答案 7.廊腰缦回 檐牙高啄
8.复道行空 不霁何虹
9.辘辘远听 杳不知其所之也
7.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描绘了阿房宫楼阁众多、不计其数的情形,其中展示出“走廊”和“屋檐”的特点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杜牧的《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复道横越空中,曲折绵延,极言其构筑精巧。
9.杜牧的《阿房宫赋》中描写皇帝的车队仪仗远去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0.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11.鼎铛玉石 金块珠砾
12.戍卒叫 函谷举 楚人一炬 可怜焦土
10.《阿房宫赋》中将反问与对比融为一体,批判秦人挥霍他人点滴积累起来的财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杜牧《阿房宫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秦统治者把珍宝、美玉当作石头、土块一样不加珍惜的奢靡生活。
12.《阿房宫赋》中,写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国论》
2
一、课文再读 挖空落实
请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或用法,并补写横线上相关的词句。
答案 兵(兵器) 而(表顺承) 破灭之道也(判断句) 或(不定指代词,有人) 率(全都,一概) 以(介词,因为) 盖(因为) 完(保全) 以(介词,用) 小(小的方面) 大(大的方面) 其实(它的实际数目) 则(表顺承) 厥(代词,他们的) 祖父(泛指祖辈与父辈) 暴(同“曝”,冒着) 以(连词,才) 举以予人(省略句) 厌(同“餍”,满足) 至于(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情况,引出下文的结果,相当于“以致”“以至于”) 固(本来) 抱薪救火(厝火积薪) 终继五国迁灭 与(亲附、亲近) 嬴 燕赵之君 义(坚持正义) 是故(因此) 而(连词,表转折) 斯(这) 用兵之效也(判断句) 至丹以荆卿为计 始速(才招致) 赵尝五战于秦(状语后置句) 再(两次) 却(使……退却) 洎(及,等到) 牧以谗诛(被动句)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智力(智谋力量) 诚(确实,实在) 向使(假使) 齐人勿附于秦 不行(不前行) 当(同“倘”,如果) 事(侍奉) 礼(礼待) 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为(表被动) 日(每天) 月(每月)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其势弱于秦(状语后置句) 犹 苟以天下之大(定语后置句)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是(这)
答案 1.厌 餍 满足
2.当 倘 如果
二、归纳整理 夯实考点
(一)通假字
答案 1.它的实际数目。
2.泛指祖辈和父辈。
(二)古今异义
答案 3.这样以后。
4.智谋和力量。
答案 ①全都,一概 ②率领,带领 ③遵循,沿着 ④大约、大概 ⑤轻率,草率
(三)一词多义
1.率
答案 ①好 ②善良的,美好的 ③好事,好的行为 ④交好,亲善,对……好 ⑤好好地,友善地 ⑥善于,擅长
2.善
答案 ①更加,越发 ②满,遍 ③弥留:多指病重将死 ④经、终
3.弥
答案 ①轻易,容易 ②换,交换 ③改变,更换 ④轻视 ⑤地势平坦,平易
4.易
(四)词类活用
1.名词的活用
答案 1.(1)①坚持正义 ②侍奉;礼待 (2)①按道理,从道理上讲 ②在……之后 ③向西 ④一天天地;一月月地
答案 使……退却,击退
2.动词的活用
答案  (1)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2)保全
3.形容词的活用
答案 1.判断句 2.被动句 3~5状语后置句
(五)文言句式
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________________
2.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________________
3.赵尝五战于秦。________________
4.后秦击赵者再。________________
5.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至丹以荆卿为计 始速祸焉
2.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六)名句默写
1.苏洵《六国论》评论六国败亡的历史,其中说明燕国灭亡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苏洵《六国论》中“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____________________”,用六国破灭的教训讽刺北宋赂辽。
答案 3.灭六国者六国也 族秦者秦也 弊在赂秦
4.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3.史论贵在立论精警,如唐代杜牧的《阿房宫赋》“呜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秦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天下也”,宋代苏洵的《六国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____________________”,皆借古讽今,发人深省。
4.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寄寓了作者对所叙对象充满情感的句子,如《六国论》中“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苏洵对六国以地事秦的遗憾之情。
答案 5.是又在六国下矣
6.至丹以荆卿为计 始速祸焉
7.洎牧以谗诛 邯郸为郡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5.古代诗文中有许多今昔对比而感慨横生的名句,如苏洵《六国论》“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
6.关于荆轲刺秦王,历来颇多赞语,古人也有对此非议的,如宋朝的苏洵在《六国论》中就这样评论刺秦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六国论》中作者批评赵国杀害良将,不能用武力抗秦坚持到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节内容结束
THANKS学案8 《阿房宫赋》《六国论》
《阿房宫赋》
一、课文再读 挖空落实
请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或用法,并补写横线上相关的词句。
六王毕[__________],四海一[__________],蜀山兀[__________],阿房出[__________]。覆压[________]三百余里,隔离天日。____山北[________]构而西[________]折,直走[____________]咸阳。____________,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__________]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各____地势,钩心斗角[______________]。盘盘[______________]焉,囷囷[______________]焉,蜂房水涡[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知其几千万落[____________]。长桥卧波,未云何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霁[______________]何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知西东。歌台暖响[______________],春光________;舞殿冷袖,风雨________。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__________]不齐。
  ________________,王子皇孙,辞[__________]楼下殿,辇[____________]来于秦。朝[____________]歌[______________]夜[______________]弦[______________],为秦宫人。____________________,开妆镜也(句式:    );绿云扰扰,____________;渭流涨____,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____乍惊,宫车过也;________远听,杳不知其所之[____________]也。一肌一容,尽态[____________]极妍[____________],缦立[____________]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____________],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____________]掠其人[____________],倚叠[____________]如山。一____不能有,输来其间。______________,金块[____________]珠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秦人视之[________],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____________],千万人之心也。秦爱[____________]纷奢,人亦念其[____________]家。____________,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____________]南亩之[________]农夫;架梁之____,多于机上之工女;________,多于在____________之粟粒;____________,多于周身之帛缕;________________,多于九土之城郭;________________,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__________]之心,日[__________]益骄固[__________]。____卒叫,函谷举[________],楚人一____,可怜[______________]焦土[____________]!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__________________]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__________;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__________]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________?秦人不暇[__________]自哀[__________],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____之,____________。
二、归纳整理 夯实考点
(一)古今异义
1.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比喻各用心机,互相排挤。
2.韩魏之经营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筹划并管理;泛指计划和组织。
3.齐楚之精英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精华;出类拔萃的人。
(二)一词多义
1.走
①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________________
②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________________
③双兔傍地走________________
④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________________
⑤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________________
⑥走虽为敏________________
2.族
①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________________
②我黄帝子孙,聚族而居________________
③士大夫之族________________
④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____________
⑤族庖月更刀,折也________________
3.爱
①使六国各爱其人________________
②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________________
③爱其二毛,则如服焉________________
④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________________
⑤百姓皆以王为爱也________________
⑥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
4.焉
①盘盘焉,囷囷焉________________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________________
③寒暑易节,始一反焉________________
④复驾言兮焉求________________
⑤犹且从师而问焉________________
⑥或师焉,或不焉________________
(三)词类活用
1.名词的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
①复道行空,不霁何虹________________
②长桥卧波,未云何龙________________
③朝歌夜弦,为秦宫人________________
④族秦者秦也________________
(2)名词作状语
①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________________
②朝歌夜弦,为秦宫人________________
③辇来于秦________________
④廊腰缦回________________
⑤日益骄固________________
(3)名词的意动用法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________________
2.动词的活用
动词用作名词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________________
3.数词用作动词
六王毕,四海一________________
(四)文言句式
1.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________________
2.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________________
3.戍卒叫,函谷举。________________
4.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________________
(五)名句默写
1.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阿房宫占地极广且极为高大,以表现其雄壮之美。
2.杜牧在《阿房宫赋》的结尾处感叹道,如果六国爱护自己的百姓,就足以抵抗秦国,紧接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牧《阿房宫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阿房宫宫人的美丽,她们伫立远眺,盼望皇帝临幸。
4.杜牧《阿房宫赋》描写渭水、樊川水流平缓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不吸取教训就会重蹈覆辙。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借秦的灭亡向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倒置式的暗喻,以璀璨晶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既贴切又形象。
7.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描绘了阿房宫楼阁众多、不计其数的情形,其中展示出“走廊”和“屋檐”的特点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杜牧的《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复道横越空中,曲折绵延,极言其构筑精巧。
9.杜牧的《阿房宫赋》中描写皇帝的车队仪仗远去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阿房宫赋》中将反问与对比融为一体,批判秦人挥霍他人点滴积累起来的财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杜牧《阿房宫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秦统治者把珍宝、美玉当作石头、土块一样不加珍惜的奢靡生活。
12.《阿房宫赋》中,写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国论》
一、课文再读 挖空落实
请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或用法,并补写横线上相关的词句。
六国破灭,非兵[____________]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____________]力亏,破灭之道也(句式:    )。或[____________]曰:六国互丧,率[____________]赂秦耶?曰:不赂者以[____________]赂者丧。盖[____________]失强援,不能独完[____________]。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____________]攻取之外,小[____________]则获邑,大[____________]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____________]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____________]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____________]先祖父[____________],暴[____________]霜露,斩荆棘,以[____________]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____________(句式:      ),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________________],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________________]颠覆,理固[____________]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________(成语:    ),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________,何哉?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________,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__________]不赂秦。是故[__________]燕虽小国而[__________]后亡,斯[____________]用兵之效也(句式:      )。__________,始速[__________]祸焉。__________(句式:       ),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________],李牧连却[________]之。洎[____________]________(句式:    ),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__________________,可谓智力[________________]孤危,战败而亡,诚[________________]不得已。向使[________]三国各爱其地,________________,刺客不行[____________],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____________]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____________]秦之心礼[____________]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________。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____________]秦人积威之所劫,日[________]削月[________]割,以趋于亡。________!
  ____________,其势弱于秦(句式:        ),而____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________________(句式:    ),____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又在六国下矣。
二、归纳整理 夯实考点
(一)通假字
1.暴秦之欲无厌 ____同____,____________
2.当与秦相较 ____同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厌 餍 满足
2.当 倘 如果
(二)古今异义
1.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多含转折意)。
2.思厥先祖父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父亲的父亲。
3.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连词,表示一件事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
4.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一词多义
1.率
①六国互丧,率赂秦耶________________
②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________________
③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________________
④大率用根者,若有宿根,须取无茎叶时采________________
⑤子路率尔而对________________
2.善
①非兵不利,战不善________________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________________
③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________________
④素善留侯张良________________
⑤不如因善遇之________________
⑥衡少善属文________________
3.弥
①奉之弥繁,侵之愈急________________
②夜雪初霁,荠麦弥望________________
③病日至秦,既弥留________________
④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________________
4.易
①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________________
②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________________
③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________________
④是以古之易财,非仁者,财多也________________
⑤由是贼中险易远近虚实尽知________________
(四)词类活用
1.名词的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
①能守其土,义不赂秦________________
②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________________
(2)名词作状语
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________________
②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________________
③并力西向________________
④日削月割,以趋于亡________________
2.动词的活用
动词的使动用法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________________
3.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用作名词
小则获邑,大则得城________________
(2)形容词用作动词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________________
(五)文言句式
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________________
2.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________________
3.赵尝五战于秦。________________
4.后秦击赵者再。________________
5.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________________
(六)名句默写
1.苏洵《六国论》评论六国败亡的历史,其中说明燕国灭亡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苏洵《六国论》中“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____________________”,用六国破灭的教训讽刺北宋赂辽。
3.史论贵在立论精警,如唐代杜牧的《阿房宫赋》“呜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秦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天下也”,宋代苏洵的《六国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____________________”,皆借古讽今,发人深省。
4.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寄寓了作者对所叙对象充满情感的句子,如《六国论》中“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苏洵对六国以地事秦的遗憾之情。
5.古代诗文中有许多今昔对比而感慨横生的名句,如苏洵《六国论》“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
6.关于荆轲刺秦王,历来颇多赞语,古人也有对此非议的,如宋朝的苏洵在《六国论》中就这样评论刺秦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六国论》中作者批评赵国杀害良将,不能用武力抗秦坚持到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案8 《阿房宫赋》《六国论》
《阿房宫赋》
一、课文再读 挖空落实
毕(完结,此指为秦国所灭) 一(统一) 兀(光秃。这里形容山上树木已被砍伐殆尽) 出(出现,意思是建成) 覆压(覆盖) 骊 北(向北) 西(向西) 走(通达) 二川溶溶 缦(萦绕) 回(曲折) 檐牙高啄 抱 钩心斗角(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致工巧) 盘盘(盘旋的样子) 囷囷(曲折回旋的样子) 水涡(像水涡) 矗
落(座) 龙(出现龙) 复道行空 霁(雨后天晴) 虹(出现彩虹) 高低冥迷 响(音响,这里指歌声) 融融 凄凄 气候(天气) 妃嫔媵嫱 辞(辞别) 辇(乘辇车) 朝(在早上) 歌(唱歌) 夜(在夜里) 弦(弹琴) 明星荧荧 开妆镜也(判断句) 梳晓鬟也 腻 霆 辘辘 之(到) 态(姿态) 妍(美丽) 缦立(久立) 收藏(收藏的金玉珍宝等物) 剽(抢劫,掠夺) 人(人民,百姓) 倚叠(堆叠) 旦 鼎铛玉石 块(土块) 砾(石子) 弃掷逦迤 之(它们,指宝物) 心(心思,心意,意愿) 爱(喜欢) 其(自己的) 奈何取之尽锱铢 于(比) 之(的) 椽 钉头磷磷 庾 瓦缝参差 直栏横槛 管弦呕哑 独夫(残暴无道、失去人心的统治者。这里指秦始皇) 日(一天天) 固(顽固) 戍 举(被攻占) 炬 可怜(可惜) 焦土(变成焦土) 族(灭族) 则足以拒秦 递(依次传递) 谁得而族灭也 暇(来得及) 自哀(为自己哀叹,宾语前置句) 鉴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二、归纳整理 夯实考点
(一)1.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致工巧。
2.指金玉珠宝等物。
3.指金玉珠宝等物。
(二)1.①通达 ②逃跑 ③古代指疾行,即跑 ④使之逃跑
⑤仆人 ⑥谦称,我
2.①灭族 ②种族,民族 ③类 ④筋骨交错的地方 ⑤一般
3.①爱护 ②喜欢,喜好 ③怜惜,同情 ④吝惜,舍不得
⑤吝啬 ⑥爱慕,欣赏
4.①作词尾,相当于“然”“……的样子” ②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 ③语气助词,用于句末 ④疑问代词,“哪里,怎么” ⑤相当于“之” ⑥语气助词,用于句中,表示停顿,无义
(三)1.(1)①出现虹 ②出现龙 ③唱歌;弹琴 ④灭族
(2)①向北;向西 ②在早晨;在夜晚 ③坐辇车 ④像人腰一样
⑤一天比一天 (3)以……为鉴
2.指收藏的金玉珍宝等物
3.统一
(四)1~2判断句 3.被动句 4.状语后置句
(五)1.覆压三百余里 隔离天日
2.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谁得而族灭也
3.一肌一容 尽态极妍
4.二川溶溶 流入宫墙
5.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6.明星荧荧 开妆镜也
7.廊腰缦回 檐牙高啄
8.复道行空 不霁何虹
9.辘辘远听 杳不知其所之也
10.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11.鼎铛玉石 金块珠砾
12.戍卒叫 函谷举 楚人一炬 可怜焦土
《六国论》
一、课文再读 挖空落实
兵(兵器) 而(表顺承) 破灭之道也(判断句) 或(不定指代词,有人) 率(全都,一概) 以(介词,因为) 盖(因为) 完(保全) 以(介词,用) 小(小的方面) 大(大的方面) 其实(它的实际数目) 则(表顺承) 厥(代词,他们的) 祖父(泛指祖辈与父辈) 暴(同“曝”,冒着) 以(连词,才) 举以予人(省略句) 厌(同“餍”,满足) 至于(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情况,引出下文的结果,相当于“以致”“以至于”) 固(本来) 抱薪救火(厝火积薪) 终继五国迁灭 与(亲附、亲近) 嬴 燕赵之君 义(坚持正义) 是故(因此) 而(连词,表转折) 斯(这) 用兵之效也(判断句) 至丹以荆卿为计 始速(才招致) 赵尝五战于秦(状语后置句) 再(两次) 却(使……退却) 洎(及,等到) 牧以谗诛(被动句)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智力(智谋力量) 诚(确实,实在) 向使(假使) 齐人勿附于秦 不行(不前行) 当(同“倘”,如果) 事(侍奉) 礼(礼待) 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为(表被动) 日(每天) 月(每月)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其势弱于秦(状语后置句) 犹 苟以天下之大(定语后置句)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是(这)
二、归纳整理 夯实考点
(一)1.厌 餍 满足
2.当 倘 如果
(二)1.它的实际数目。
2.泛指祖辈和父辈。
3.这样以后。
4.智谋和力量。
(三)1.①全都,一概 ②率领,带领 ③遵循,沿着 ④大约、大概
⑤轻率,草率
2.①好 ②善良的,美好的 ③好事,好的行为 ④交好,亲善,对……好 ⑤好好地,友善地 ⑥善于,擅长
3.①更加,越发 ②满,遍 ③弥留:多指病重将死 ④经、终
4.①轻易,容易 ②换,交换 ③改变,更换 ④轻视
⑤地势平坦,平易
(四)1.(1)①坚持正义 ②侍奉;礼待 (2)①按道理,从道理上讲
②在……之后 ③向西 ④一天天地;一月月地
2.使……退却,击退
3.(1)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2)保全
(五)1.判断句 2.被动句 3~5状语后置句
(六)1.至丹以荆卿为计 始速祸焉
2.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3.灭六国者六国也 族秦者秦也 弊在赂秦
4.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5.是又在六国下矣
6.至丹以荆卿为计 始速祸焉
7.洎牧以谗诛 邯郸为郡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