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课推动认识发展课件(共34张PPT)-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十课推动认识发展课件(共34张PPT)-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简介

(共34张PPT)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
——2025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第十课 推动认识发展
目 录
CONTENTS
课外
作业
课前
预习
学习
目标
课堂
小结
考点
突破
Part.01
课前预习
请结合教材和一轮备考资料的自主学习内容开展课前预习。
Part.02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考什么 怎么考 怎么备考
1.辨析简单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的危害; 2.解析认识经由“感性具体—思维抽象—思维具体”的途径; 3.了解辩证否定观的实质; 4.体会认识不断深化的历程。 1.肯定与否定的辩证关系 2.辩证否定观 3.认识发展的历程 选择题、主观题 结合生活情境,重点考查辩证否定观和认识发展的历程。
Part.03
考点突破
议学情境: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具生活情感与生活理想的节日。人们在辞年、团年、拜年的礼俗中交往交流,在与亲友家人春节团圆、新年拜贺中获得情感滋养,在回望中体味国与家的发展与进步,让家国情怀在春节文化中得到更牢固的培植。通过春节民俗活动与迎春仪式激发生命的活力,尊重自然、善待自然、感恩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深入人心。
从每年的腊八到正月十五,人们喝腊八粥、祭灶神、扫尘、贴春联、贴年画、贴福字、除夕守岁、吃饺子、压岁钱、拜年、逛庙会等。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一些年俗演变出了新的形式。张贴年画的或许少了,但贴“福”字依然是家家户户都有的;祭灶的仪式很难见到了,但灶王爷的形象被做成了冰箱贴,直接“坐镇”厨房了。
探究:
有人认为,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年味儿越来越淡了,过不过春节无所谓。结合材料运用辩证思维方法的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提示:
①辩证思维就是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辩证思维具有整体性和动态性,我们要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待传统年俗的变化。
②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与否定两个方面,民俗的形式虽然在变,但仍积淀着民族精神与家国情感。我们要用全面的观点看待春节的“变”与“不变”,不作简单肯定或简单否定。
一、不作简单肯定或否定
1.简单肯定或否定的危害
辩证关系 肯定方面 否定方面
对立性 功能
作用
统一性 错误倾向 维持事物的质的规定性
促使事物灭亡
当肯定方面处于优势时,事物就会保持原有的性质和自身的存在
当否定方面在事物发展中取得支配地位时,事物就会改变自己的根本性质,实现对自己的否定
①肯定中包含着否定
②否定中包含着肯定
简单地肯定一切,简单地否定一切。主观极端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
2.坚持辩证的否定观
辩证否定的特点
坚持辩证否定观的要求
具有肯定与
否定的双重性
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相对于肯定阶段来说,否定阶段是较后也是较高的环节。它包含着肯定,同时又具有比肯定更为丰富的内容,更能体现事物发展的辩证法。
要深刻把握肯定与否定之间的辩证关系
①否定:是对旧事物整体、旧矛盾统一体的否定。没有对这一整体、统一体的否定,旧事物就不能灭亡,新事物就不能产生。
②否定中所包含的肯定:绝不是对旧事物整体、旧矛盾统一体的肯定与保留,而是对旧事物整体、旧矛盾统一体中合理因素的肯定与保留;即使对合理因素的保留,也不是原封不动地将它照搬到新事物之中,而是经过改造,把它们包含在新事物之中。
发展的环节
联系的环节
辩证否定观 形而上学否定观
否定的动力
否定与肯定的关系
否定同联系发展的关系
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并通过自身的否定实现自身的发展。
认为否定是外力强加给事物的,是外力作用的结果,是主观任意的否定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是既克服又保留(既肯定又否定),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
把否定与肯定绝对地割裂,主张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
辩证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和发展的环节
否定是发展的中断
辩证否定观与形而上学否定观
拓展深化
1.(2022全国乙卷)某市滨江5.5公里的江岸线是中国近代工业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曾经工厂林立,机器轰鸣。随着城市功能的调整,传统工业被逐步淘汰,昔日的工业辉煌变成了斑斑遗迹。如今,经过对工业遗存的创新改造,原先的工业带转变为生活带、生态带和景观带。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蕴含的辩证法道理是( )
①在事物发展中,肯定比否定更重要
②否定不是徒然的,而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③事物经过“扬弃”,才能推陈出新、吐故纳新
④发展本质上是后来事物对以前事物的辩证否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针对性限时训练
2.(2024·广东佛山·二模)2023年11月17日至1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相关部门主办的2023中国医药工业发展大会在北京举行。回望历史,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打破了自《神农本草经》以来沿袭1000多年的上、中、下三品分类法,建立了三界十六部分类法,据其经济用途与体态、习性和内含物的不同,把药物分为16部,包括60类,使分类体系更为科学化,丰富了本草学知识。这表明( )
①肯定比否定包含着更丰富的内容,是较高的环节
②要坚持辩证否定的观点,对旧事物既肯定又否定
③否定中所包含的肯定是对旧矛盾统一体的肯定与保留
④在分析与综合的对立统一中推动了本草学知识的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C
针对性限时训练
3.2023年下半年到2024年初,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等与经济、科技、社科、教育、文化艺术、农业等不同方面的人士座谈、交流,获得关于国家发展的多方面认识,在此基础上经过不断讨论、优化,形成关于国家整体发展的认识,为2024年国家整体发展定了基调。上述认识( )
①立足于分析与综合的对立统一,不断向前发展
②在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中实现发展
③在坚持适度原则的前提下保持不偏不倚的状态
④在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合力”推动下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针对性限时训练
议学情境:
初到我们学校,看到它的教室、宿舍、食堂、操场、花草树木,接触一些老师和同学,于是在头脑中形成了关于这所学校的一个最初的印象。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经过两年多的校园生活,我们更加体会到了学校的校风,深刻认识到了学校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也知道了某个教师的授课风格。
经过两年的校园生活,我们不仅熟悉了校风校貌,也发现了校园有许多不足的地方。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自觉加入维护美丽校园的志愿活动,自觉做文明校园的维护者和建设者,我们校园变得越来越有品味。
探究:
分析自身的高中经历,体会认识是如何发展的。
提示:
感性认识校园——发现校园的不知——自觉做文明校园的维护者和建设者,校园变得越来越有品味。
含义
局限性
要求
感性具体的认识,是一种直观的整体表象,是事物多种多样的现象和外部联系在头脑中的反映。
感性具体虽然是对事物整体的认识,但它只停留在事物的外部形象上,还没有揭示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本质,没有把握本质与现象相统一的事物整体,因而它对事物的认识还不完全。
二、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
1.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
(1)感性具体
(因此有正确错误之分)
认识不能停留在感性具体阶段,要向前发展,要发展到思维抽象阶段。
第一印象主要为感性具体,是对事物外部现象的反映,不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反映,因而不一定具有可靠性。
含义
环节
局限性
要求
思维抽象是指从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质规定,或者从其个性中抽取共性的思维活动。(多样→一面;部分→整体;个性→共性)
思维抽象形成的是对事物零散、片面的认识,还不能把握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是对事物的某一方面、某一部分的本质和规律或某种共性的反映,还不是对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的反映。)
(2)思维抽象
分离、提纯、简略化和理想化是科学的思维抽象的重要环节。
认识不能停留在思维抽象阶段。要在思想中再现活生生的、内容丰富的具体事物,认识必须发展到思维具体(形成关于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3)科学的思维抽象的重要环节
环节 分离 提纯 简略化 理想化
含义 是暂时不考虑研究对象与其他对象之间可能存在的各式各样的联系,将其与其他对象分割开来、从与其他对象的联系中抽离出来(抽出、找原因、抓重点) 是在思想中排除那些干扰人们认识的因素,以便在某种单一的状态下研究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质和规律。(排干扰) 是对单一状态下的认识事物的结果进行简要化处理,或对认识结果的一种简略表述。(简要概括) 是在思维中对认识对象存在状态的纯然构想。(现实中不存在)
特点 起始环节 关键环节 表达结果的环节 特殊形式
联系 是科学的思维抽象的四个环节,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1.含义不同:
思维抽象是指从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质规定,或者从其个性中抽取共性的思维活动。
抽象思维是借助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反映认识对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侧重点不同:
思维抽象是从认识的发展历程角度分析,与感性具体、思维具体相对。
抽象思维是从思维形态的角度分析,与形象思维相对(根据思维运行的基本单元不同分类)。
思维抽象就是抽象思维吗?
拓展深化
(1)思维具体(表现为科学概念)
含义
表现
地位
是指在理性认识的层次上反映事物具体整体的认识,是人们在思维中把事物各个方面的本质规定按照其内在联系综合起来,形成关于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它是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在思维中的再现,表现为具有丰富内涵的科学概念。
思维具体是思维活动的结果,而不是起点。
2.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
(2)从思维抽象正确上升到思维具体的环节
起点 (基本概念)
桥梁 (矛盾)
终点 (整体本质和规律)
要选择一个合适的上升起点。
①这样的起点应是某一认识领域里最简单、最基本的概念,是对研究对象的基本单位的反映。它包含着研究对象整个发展过程中的一切矛盾。
②上升的起点,往往是某一认识对象的矛盾焦点。随着认识的发展,起点中所包含的种种矛盾会逐一展现出来。
这些一一展现出来的矛盾是认识发展的环节,也是思维从抽象逐步走向具体的桥梁。
思维从最一般的抽象规定开始,通过各个上升环节,达到再现事物多样性的统一。最终完成的思维具体是飞跃的终点,它是对认识对象整体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2.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
比较 感性具体 思维抽象 思维具体
区别 含义不同 是一种直观的整体表象,是事物多种多样的现象和外部联系在头脑中的反映 是从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质规定,或者从其个性中抽取共性的思维 是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在思维中的再现,
水平不同 属于感性认识。是对事物整体的认识,但没有揭示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本质 属于理性认识,但不能把握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 属于理性认识,是关于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地位不同 是认识的起点 是认识发展的中间环节 是思维活动的结果,是认识飞跃的终点
联系 意义 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思维过程的这两个阶段相互依赖、不可分割。
理解肯定与否定、抽象与具体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掌握这种辩证思维方法,对于我们获得对事物全面而具体的认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比较认识的发展历程
拓展深化
拓展深化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区别 内容 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 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
局限性 感性具体只停留在事物的外部形象上,还没有揭示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本质,没有把握本质与现象相统一的事物整体,因而它对事物的认识还不完全。 人们通过思维抽象形成的是对事物零散的、片面的认识,还不能把握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
环节 分离、提纯、简略化、理想化 起点、桥梁、结果
结果 思维抽象是对事物某一方面、某一部分或某种共性的认识 思维具体是飞跃的终点,是对认识对象整体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是思维活动的结果
联系 目的在于把握客观对象的整体及其发展规律。思维过程的这两个阶段相互依赖、不可分割 把握思维过程的两个阶段
区分感性具体、思维抽象和思维具体
感性具体→ 外部表象+整体
思维抽象→ 零散、片面的局部+本质(某一方面的本质)
思维具体→ 整体的本质规律
拓展深化
1.(2022高考真题)习近平深刻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生动实践,对人民民主的性质、内涵、目的、特色、评价主体和评价标准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系统阐释,创造性地提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明确民主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材料体现了( )
①感性认识以理性认识为基础和指导
②理性认识是对感性认识的概括和提炼
③从思维具体到思维抽象的认识过程
④感性认识是达到理性认识的必经阶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针对性限时训练
2.(2024·珠海模拟预测)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理想信念的确立,是一种理性的选择,而不是一时的冲动,光有朴素的感情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深厚的理论作支撑,否则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发生动摇。《共产党宣言》是一个内容丰富的理论宝库,作出的理论贡献是多方面的,值得我们反复学习、深入研究,不断从中汲取思想营养,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这启示我们( )
①只有不断深化理论学习,才能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②只要不断深化理论学习,就能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③感性具体的认识,无法真正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
④要以思维具体为起点,形成对马克思主义的具体整体的认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针对性限时训练
3.党中央指出,只有努力加强理论学习,了解各项方针政策,在思想上重视,提高认识,掌握政策的实质,才能在实际工作中服务好群众。提高认识必须发展到思维具体,是因为(  )
①人们通过思维抽象形成的是对事物零散的、片面的认识
②人们通过思维抽象形成的认识不能把握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 
③思维抽象还只是一种对事物的直观的整体表象 
④思维抽象是感性认识,是认识的起点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A
针对性限时训练
Part.04
课堂小结
知识网络
推动认识发展
不作简单
肯定或否定
体会认识
发展的历程
简单肯定或否定的危害
坚持辩证的
否定观
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
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
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含义
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辩证关系
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辩证关系的要求
简单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的危害
辩证的否定的特点
辩证的否定观的要求
感性具体:含义、局限性
思维抽象
含义
目的和内容
环节:分离、提纯、简略化、理想化
局限性
思维具体
含义
表现
环节
感性具体、思维抽象与思维具体之间的关系
Part.05
课外作业
整理课堂笔记
完成配套训练题
熟记必背知识
预习下节课内容
感谢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