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念奴娇·过洞庭》课件 (共20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古诗词诵读《念奴娇·过洞庭》课件 (共20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资源简介

(共20张PPT)
何以抒己怀,借月夜洞庭
《念奴娇·过洞庭》
张孝祥
壹·初读感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念奴娇·过洞庭
整体感知
词的上阙下阙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上阙写景 心情:
下阙抒情
悠然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齐读上阙
【思考】前三句交代了什么内容?有什么特点?
“洞庭青草”
“近中秋”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点明地点
照应题目“过洞庭”
点明时间
营造了天高气爽,风平浪静,玉宇澄清的环境氛围。
风有没有色彩,只知风有强弱风向,有时清风徐徐有小小的和声,犹如鸟鸣叽喳;长风呼呼有大大的响声,犹如湍急流水,但从未听说过风有颜色。所以这里是在说广阔的水域连一点风的感觉、影子都没有,突出了湖面平静无波,像什么一样?
为何是“风色”
风是没有颜色的。词人用“一点”来形容风色之“无”,说明洞庭湖上一丝风也没有,一个“更”字又强调了这种极度的平静,描绘出洞庭湖风烟俱净、平静无波的图景。
突出了洞庭湖的什么特点?
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
比喻 “玉鉴”“琼田” 湖水清澈透明之美。
夸张 秋月下浩浩汤汤、一碧万顷的湖水。
对比 万顷湖水和一叶扁舟,一大一小的对比中,更见扁舟的轻盈与渺小。展示出洞庭的浩淼和开阔。
诗人此时的心情?
愉悦、高兴、悠然自得。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思考】“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堪称千古名句,请分析这几句写了什么?你读出了什么情感?
①“明月光辉四射,月光将自己的光辉分给了湖水,银河与明月一同映入湖水之中,上下全都清亮明洁。”
②抒发了诗人对眼前美景的陶醉之情和豪迈之情。
③词人巧妙地将星月辉映,波光粼粼、洁净清朗的洞庭月夜景色,与作者的内心世界有机结合。
词人的内心是如秋月秋水一般,是光明磊落,坦坦荡荡,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大丈夫。
秋月秋水的澄澈之美
①妙处:
②难与君说: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作者心会的是什么?为什么难与君说?(2min)
眼前的美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自身赏景的体验感。这么美的景象,和他自身的高洁内心是融为一体的。
所思所感。联想到官场几经沉浮复杂坎坷的经历,这其中的心酸苦楚,所得所感,也很难与人说。
上阙写景:
词的上阙,作者描绘了一幅澄澈的洞庭秋色图画。又并非只立意于歌颂自然,而是借此自比高洁品格,为下片蓄势。
总结上阙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
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齐读下阙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张孝祥,南宋著名词人。字安国,号于湖居士。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张孝祥状元及第,授承事郎,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由于上书为岳飞辩冤,为权相秦桧所忌,诬陷其父张祁有反谋,并将其父下狱。次年,秦桧死,授秘书省正字。
张孝祥善诗文,著有《于湖居士文集》和《于湖词》。词风豪放爽朗,风格颇近苏轼。
应念岭海经年
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①用典:“孤光”用了苏轼《西江月》“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这一典故。
②“孤光自照”,表面指月亮在天空中孤独地照耀着;另一方面词人回忆起在岭外一年左右的为官生涯中,自己不同流合污,始终保持高洁的情怀,有所感怀。
这句运用了什么手法?
肝肺皆冰雪 隐含了什么情感?
①“一片冰心在玉壶”
冰雪洁白晶莹,体现了诗人高洁的品格。
②“皆”虽非实词,却能够将满怀的问心无愧喷薄而出,更有十分的自信,展示了诗人表里如一、光明磊落、肝胆照人的品性
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
①一语双关,既是词人从岭表炎热之地而来的客观表述。
②也是内心寒冷。官场人情冷暖,怀才不遇的心冷和遭遇贬谪的心寒,不免有萧条冷落之感。
可见诗人心神无一丝动摇,安然泛舟洞庭湖之上,也泛舟宦海浮沉。
心境:
襟袖冷:
“稳”:
更显得坚定、洒脱,心胸开阔。
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①夸张,想象。“尽挹”为夸张,“万象为宾客”为想象。词人化身为万物之神,把西江水比作美酒,把北斗星比作酒器,以天下万物为宾客。
②“尽”和“细”体现了诗人的从容不迫,自信沉稳,
塑造了一个胸怀宽广,超越了名利荣辱得失,有着纵情自然的潇洒精神的诗人形象。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手法?体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①“扣舷而歌之”:一个“扣舷”与“独啸”的动作、声音配合,“扣弦独啸”也表达了自己对志向的坚守,人格的独立。
②“不知今夕何夕”:结构上也呼应前面的“近中秋”。
情感
内心喜悦、陶醉、豪迈、豁达、坚定
为何会不知
今夕何夕?
沉浸在洞庭月色。作者此时已经完全沉醉在这湖光山色中,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内心平静。
上片:自然之美→ 静 开阔 澄澈 (外)(天)
下片:人格高洁→ 平静 心胸宽阔 肝胆冰雪(内)(人)
心会
表里俱澄澈(天人合一)
念奴娇·过洞庭
总结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念奴娇·过洞庭
再 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