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小猴子下山》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认识“猴、结”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结”的字音;利用多种方法正确理解“掰、扛、扔、摘”这四个字;能够借助插图梳理故事内容。【教学重难点】利用多种方法正确理解“掰、扛、扔、摘”这四个字;能够借助插图梳理故事内容。【教学准备】课件,板贴【教学过程】揭示课题,学习“猴”字揭示课题小朋友看,谁来啦?有一天,小猴子听说山下有很多好吃好玩的,就下山来啦。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齐读课题。学习“猴”字(1)注意猴子的“子”字要读轻声。跟老师一起读——猴子。(2)猴子是兽类,所以“猴”字的偏旁是?(反犬旁)(3) 猴子又是和我们人类最像的动物,所以“猴”字的中间还有一个 (单人旁)3.再读课题让我们把猴子的轻声读准确,再把课题读一遍。情境创设,探寻真相1.介绍情境下山之前,猴妈妈嘱咐小猴子,回家的时候别忘记摘些蔬菜水果回来,小猴子拍拍自己的胸脯说,妈妈放心,我保证完成任务!小猴子开开心心去了山下,一边下山一边摘了很多吃的东西,但是等到傍晚回到家,猴妈妈却发现他两手空空,什么都没拿,妈妈以为小猴子在外面偷懒,玩了一整天,狠狠批评了他。小猴子委屈极了,想委托我们班的小朋友当小侦探,帮助他找一找他下山摘了许多东西的证据,同学们,你们有信心帮助小猴子找到证据吗?证据就藏在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里,我们赶紧找一找吧!2.任务一:初读课文,找寻踪迹(1)自由朗读,读课文的时候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边读边用“______”画出小猴子去了哪些地方?小猴子下山的路上一共走到了几个地方?有哪位小侦探上台来,按照小猴子下山的顺序摆一摆这些图片?看来大家都把小猴子这次的踪迹了解清楚了,谁来用上“先……接着……然后……再……”的句式总结一下?3.任务二:探索地点,找寻细节第一个地点:玉米地师:想要找到证据,光知道大概踪迹可不够。现在要请小侦探们集合了,我们一起去探索一下小猴子来到的第一个地点——玉米地,看看在这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默读第一自然段,请小侦探们用 “﹏﹏”画出小猴子看到了什么,用“○”圈出小猴子的动作。① 多音字:结师:很好,请坐。这位侦探读得字正腔圆,很标准,但是在自由朗读的时候,老师发现有一个字有同学读错了。大家看一看这个字读作什么?在课文中读第一声,它还有一个读音是第二声。师:当它读结的时候,表示植物长出果实。在这里,结出的果实是玉米。侦探不仅要会发现线索,还要有矫捷的身姿,帮助他更快地找到线索。现在请两位最认真的小侦探上台,比一比,谁的寻找速度最快?② 会意字:掰师:小猴子看到了又大又多的玉米,他做了什么?生:他掰了一个。师:小猴子应该是怎么掰的?哪位小侦探来分析一下?我们来看一看掰中间是一个什么字?师:这个字很有意思,表示两只手把东西给分开。③ 会认字:扛师:小猴子除了“掰”,还做了哪个动作?扛是怎么样的?谁来学学这个动作?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人扛着什么东西呢?师:扛字,你们观察到没有?同学说扛着锄头,扛着水桶,扛着大袋子,这些东西都怎么样?生:很重。师:所以重的东西要扛。如果你是小猴子,发现了这么大这么多又这么重的玉米,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带着这种感情,再读!总结线索,一起填写表格。第二个地点:桃树下师:第一个地点——玉米地我们已经成功探索完毕,请大家集合!接下来我们要出发去往第二个地点了?小侦探们,这是哪里呀?搭档合作读,一个人读,另一个用铅笔记录线索。用 “﹏﹏”画出小猴子看到了什么,用“○”圈出小猴子的动作。哪一组小搭档来说一说你们发现的线索?满小侦探们,满是什么意思呀?说不出来没关系,我们用比一比的方法来理解吧!这两幅图片哪一幅表示的是满树的桃子?哪一幅表示的是满地的西瓜?做动作理解:扔、摘小侦探们,搭档之间试着还原现场,比划一下,小猴子看到这满树的西瓜做了哪些动作呢?如果你是小猴子,摘到了又大又红的桃子,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带着这种感情,再读!总结线索,自己填写表格。核对答案。小猴子的运气可真好呀,发现的玉米是怎样的?发现的桃子又是怎样的?现在有请小侦探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又X又X”的词语藏着什么秘密吧!拓展,用拓展的词语造句。任务三:自主探索,总结方法师:我们今天我们这节课已经探索了两个地方了,还有两个地方等待着发现线索。身为一名小侦探,不会独立探索可不行,这一次我想请小侦探们自己试着探索。总结探索方法:①读。②圈画。③再读。④总结线索。三、布置课后作业看看优秀的小侦探们,你们肯定会运用已经掌握的方法自己寻找答案。请小侦探们利用课后的自由探索时间,读一读第三、四自然段,完成探索任务,填好探索单,下节课我们一起来整合线索帮助小猴子找到证据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