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抒写多彩四季 整体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单元 抒写多彩四季 整体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资源简介

抒写多彩四季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选编了一组抒写四季美景的散文和四首写景抒情的古诗词,人文主题是“亲近自然,热爱生活”,单元提示要求学习本单元时要重视朗读课文,注意揣摩和品味语言,体会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借此领略景物之美,感受大自然的生生不息和四季景物的美不胜收,从而引领学生亲近自然、热爱生活。其中,《春》讴歌了大自然的蓬勃生机;《济南的冬天》抒发对“理想的境界”的眷怀;《雨的四季》充溢着作者对雨的无限爱恋之情;其他四首古代诗歌均为“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借景抒情佳篇。
本单元整体设计的核心任务是“撰写一篇描绘学生所在地(以北京为例)四季之景抒发自己独特之情的小散文”。这一核心任务虽是写作,但和本单元的课文对应性很强。学生可以模仿《春》和《济南的冬天》选择不同时地的不同景物写作,也可以模仿《雨的四季》选择不同时间的同一景物写作;可以模仿《春》《雨的四季》的时间顺序写作,也可以模仿《济南的冬天》的空间顺序写作;可以运用此三篇课文都运用到的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北京的四季画面;可以学习《春》和《雨的四季》的直抒胸臆,也可以学习《济南的冬天》的含蓄传情……总之,要以本单元课文为样例,通过求同存异的分析,总结写景抒情散文景物选取、写作顺序、修辞使用、情感抒发等方面的基本规律,并转化为对学生写作写景抒情小散文的指导。
本单元整体设计的学习流程共分四个课段。第一课段是通过朗读初步感受课文的景物特点和感情基调,提取并梳理描写对象;第二课段是通过对比阅读和变式写作对写景抒情散文写作顺序的安排、画面描写的品味、景物特征的概括、作者情感的理解进行单元学习和总结;第三课段通过自读总结写景抒情类文章的阅读规律和写作方法;第四课段通过拓展阅读给学生灵感启发,并引导学生拟写写作提纲,完成写景抒情小散文写作。四个课段之间为层进关系,需要逐步推进完成。
学习目标:
【语言目标】
1.流畅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准确提取文中景物,分析作者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和调动多种感官来描写景物画面,并从用字、用词、用句角度概括作者直接或含蓄表达的感情。
2.选取一个季节中的典型景物,安排写作顺序,运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描绘景物的典型特征,突出季节的独特气质,写一篇写景抒情小散文。
【思维目标】
1.归纳、概括出写景抒情类文章中选择描写景物、安排写作顺序、运用修辞方法、抒发作者感情的规律和方法,并将其迁移到写作中去,提升创造性思维能力。
2.对文中描写景色的关键语句展开联想和想象,增强形象思维能力。
【价值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感受并记录身边景物的习惯,引导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
2.在阅读、观察和写作中,体会自然景物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核心任务】撰写一篇描绘学生所在地四季之景、抒发自己独特之情的小散文。
第一课段 朗读两篇课文,初品四季情韵
核心任务:分别为两篇课文设计朗读脚本,提交朗读音频。
一、学习任务
1. 自读《春》《济南的冬天》,分别梳理文中描绘了哪些画面,并为其命名,再挑选你最喜欢的一幅画面,说明理由。
2. 分别为两篇课文设计朗读脚本,提交朗读音频。
二、课时安排:2课时
三、学习资源: 《春》《济南的冬天》
四、完成任务
1. 阅读两篇课文后,完成下面任务。
《春》描绘的画面有 ______;《济南的冬天》描绘的画面有 _______。我最喜欢的是 ______ 中的______ 图 ,因为 ______ 。
2. 认真阅读两篇课文后设计朗读脚本,按照下面三个步骤完成朗读任务,提交朗读音频。
(1)开头语。
大家好,我是 XX 学校初一 X 班 XXX,我把朱自清的《春》读给你听。
(2)朗读。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时要考虑重音、停连、节奏、语气和感情基调,可以配乐。
(1)重音,是对一句话中需要强调的词语加以重读,以引起听者的注意。一般用着重号“·”标示在词语下面。
(2)停连,指朗读语流的停顿和连接。停顿,用“∨”标示在词语之间的上方,不限于标点处,句中有时也有小停顿;连接,用“∧”标示在词语之间的上方,表明为了表达的需要,在此处要一口气连贯地读下来,有标点也不停顿。
(3)结束语。
在这篇文章里,我读到了( )幅画面,它们是( )图、( )图、( )图、( )图,我感受到作者对春有着( )的感情。
五、学习评价
根据课上学习心得以及听读其他同学的朗读音频,修改朗读脚本,再次朗读两篇课文,制作音频,比较两版朗读脚本和朗读音频的差异。
第二课段 梳理写景方法,细品景中之情
核心任务:归纳课文写景抒情的方法,总结其写作规律。
一、学习任务
1. 绘景顺序,有何不同。梳理课文描绘景色的顺序,通过比较分析,总结写景顺序和表达情感之间的关系。
2. 层次构图,修辞绘景。分析画面的内部层次和描写方法,结合作者情感分析层次安排和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3. 歌以咏景,文我共鸣。把课文改编为歌曲,在情感上与作者共鸣。
二、课时安排:6课时
三、学习资源:《春》《济南的冬天》《古代诗歌四首》
四、完成任务
1. 比较分析《春》和《济南的冬天》,完成学习任务单一。
学习任务单一:绘景顺序,有何不同
《春》依次描写了“春草报春图”“春花争春图”“春风抚春图”“春雨润春图”四幅画面,采用的是(   )顺序,作者如此安排的原因是___________。
《济南的冬天》依次描写了“小城酣眠图”“小山秀雪图”“远山卧雪图”“水天一色图”四幅画面,采用的是( )顺序,作者如此安排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
2. 阅读《春》和《济南的冬天》,完成学习任务单二。
学习任务单二:层次构图,修辞绘景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
教师指定画面 春花争春图 《春》第4段 小山秀雪图 《济南的冬天》第4段
画面内部层次概括及效果分析
比喻、拟人的使用及效果分析(举两例分析即可)
学生自主课后完成
学生自选画面 ( )图 《春》第 段 ( )图 《济南的冬天》第 段
画面内部层次概括及效果分析
比喻、拟人的使用及效果分析(举两例分析即可)
3. 综合《春》和《济南的冬天》的学习心得,完成学习任务单三。
学习任务单三:歌以咏景,文我共鸣
请从本单元挑选一篇课文,将其改编为歌曲。
要求:
(1)题目:可以是课文题目,也可以另拟题目。
(2)作词:不改变课文描写对象、写景顺序、感情基调,在充分尊重原文的基础上再创作,可以借用或化用课文原文中的词句。
(3)作曲:配乐可以来自现有歌曲,也可以自创,请写明作曲者姓名。
(4)分享:配乐演唱,可以用伴奏文件,也可以用乐器伴奏;可以作者自己唱,也可以找人代唱;可以现场唱,也可以录音频或视频播放;可以制作PPT 等艺术背景,也可以有其他助演方式。
五、学习评价
自主学习《古代诗歌四首》,充分理解诗歌的诗意和情感,从中挑选一首诗,将其扩写成散文。
提示:
1. 涉及景物画面的部分,请注意用合理的写作顺序、恰当的修辞方法扩展描写,而不是简单地翻译诗句。
2. 聚焦表现四首诗歌主要画面的诗句。
3. 扩展描写示例。
枯藤老树昏鸦:干枯的树藤无精打采地盘绕在老树之上,黄昏时分,几只乌鸦在瑟瑟的秋风中发出凄切而空远的哀号。
4. 简单翻译示例。
枯藤老树昏鸦:在枯藤缠绕着的老树的枝干上栖息着黄昏归巢的乌鸦。
第三课段 以读导写迁移,景情方法概括
核心任务:归纳写景抒情类散文的阅读规律,总结把阅读经验转化为写作方法的启示。
一、学习任务
1. 略读课文《雨的四季》,核通文意。
2. 将《雨的四季》和《春》《济南的冬天》进行比较,尝试从景物选择、写作顺序、修辞手法、情感抒发四个方面,从比较中总结出写景抒情散文的阅读规律,并把阅读经验迁移转化为写作方法,归纳写景抒情散文的写作方法。
二、课时安排:1课时
三、学习资源:《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
四、完成任务
1. 通读《雨的四季》,结合上一课段所学方法与思路,完成学习任务单四。
学习任务单四:横向比读课文,归纳读写共性
课文阅读经验总结 写作构思能力迁移
描写对象如何选择 1.《雨的四季》和《春》《济南的冬天》在景物选取上有何不同? 2.《雨的四季》和《春》《济南的冬天》在选取景物方面有哪些共同点? 1. 我想写北京的四季,还是某一季节?如果是某一个季节,我想写哪一个季节? 2.为了突出这个季节的特点,我想选取的景物是什么?为什么?
描写顺序如何安排 1.《雨的四季》《春》《济南的冬天》的写作顺序可以分为几类? 2. 作者如此安排写作顺序的原因是什么? 1. 我打算按照什么顺序来写作? 2. 我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写作顺序?
描写方法如何运用 1.《雨的四季》和《春》《济南的冬天》共同使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 2. 这些修辞的使用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1. 我想用哪些修辞手法增强表达效果? 2. 我想用这些修辞来达到怎样的表达效果?
作者情感如何抒发 1.三篇课文结尾的感情抒发,哪些是直抒胸臆,哪些是委婉含蓄? 2.这两种方式各有哪些优点? 1. 在文章结尾,我想用什么方式抒发感情? 2. 我为什么选择这种抒情方式?
2. 小组交流。小组成员互相传看和讨论彼此的学习任务单,互相补充修正,最后总结并整合一份小组的最终学习任务单交给老师。
3. 教师整理所有的小组学习任务单,依照如下内容罗列出写抒情类散文的基本写法,以及向写作迁移的借鉴点。
示例:
描写对象如何选择:
(1)用不同的景物体现不同季节(某一季节)的特点。
(2)用相同的景物体现不同季节(某一季节)的特点。
描写顺序如何安排:
(1)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展开。
(2)按照地点变换顺序展开。
描写方法如何运用:
(1)使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描写景物特点。
(2)调动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写出景物特点。
作者情感如何抒发:
(1)直接抒情。
(2)间接抒情。
4. 班级交流,继续深化补充。
五、学习评价
1. 本单元学习所涉及的篇目中有春天、冬天,还有一个是四季,其中还缺少秋天和夏天。课下搜集关于夏天和秋天的文章,看看是否符合课上所总结出的写景抒情类文章的特点。同学之间互相交流所找到的资料,再次交流补充“写景抒情类散文的写作”这个知识点。
2. 找出自己曾经写过的写景抒情类散文,对照所学的知识点,看看自己的作文采取了哪些写作策略,又忽视了哪些写作策略。尝试运用新学到的策略修改自己的作文。
第四课段 绘北京四季景,抒四季北京情
核心任务:围绕自己的生长地北京,撰写一篇描绘北京四季之景、抒发自己独特之情的小散文。
一、学习任务
1. 扩展阅读,激发灵感。阅读一组描写北京四季的散文,结合孙绍振的赏析文章,从景物选取、写作顺序、画面描写、思想感情等角度构思作文。
2. 迁移所学,构思提纲。结合你成长中的观察经验,借助本单元所学读写心得,在阅读推荐资源进一步启发下,拟写写作提纲。
3. 文章写作,抒写北京。结合单元所学以及拟写的写作提纲,进行写作。
4. 讨论分享,推荐作品。小组讨论,向班级推荐代表性作品;班级讨论,推选收入班级作文集的作品。
二、课时安排:3课时
三、学习资源:
1. 推荐资源:林斤澜《春风》;郁达夫《故都的秋》;梁衡《冬日香山》;史铁生《我与地坛(节选)》;孙绍振《春天的两种不同的散文美——读朱自清的〈春〉和林斤澜的〈春风〉》
2. 助读材料:第三课段整理出的学习笔记;学生自己积累的写作素材
四、完成任务
1. 阅读一组抒写北京四季的散文——《春风》《故都的秋》《冬日香山》《我与地坛(节选)》,完成学习任务单五。
学习任务单五:扩展阅读,激发灵感
(1)在抒写北京四季的散文中:
我最喜欢《 》的描写对象选取,因为 ________
我最喜欢《 》的写作顺序安排,因为 ________
我最欣赏《 》的景物画面描写,因为 ________
我最欣赏《 》抒发的思想情感,因为 ________
(2)孙绍振先生的《春天的两种不同的散文美——读朱自清的〈春〉和林斤澜的〈春风〉》,对我写作写景抒情小散文的启发有:________     
2. 结合自己的观察体验、单元课文的学习心得、推荐资源的启发,完成学习任务单六(“抒写‘北京单季’(北京四季)的写作提纲”)。
学习任务单六:迁移所学,构思提纲
所写季节 景物选取与顺序 画面特点概括 重点突出的画面描写以及打算采用的方法 我的感情抒发
景物1( 季) 感情为何:___ ____________如何抒发:___ _____________
景物2( 季)
……
景物N( 季)
3. 借鉴《春》和《济南的冬天》两篇课文,撰写一篇描绘北京四季之景、抒发自己独特之情的小散文。
要求:
(1)选择北京的一个季节,选择该季节的典型景物,安排好写作顺序,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展现景物特色,抒发对北京的深情。
(2)题目自拟,字迹工整,卷面整洁,600字以上,当堂完成。
4. 借鉴《雨的四季》,撰写一篇描绘北京四季之景、抒发自己独特之情的小散文。
要求:
(1)选择同一景物的四季变化,安排好写作顺序,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展现景物的四季变化,抒发对北京的深情。
(2)题目自拟,字迹工整,卷面整洁,600字以上,当堂完成。
五、学习评价
根据散文写作评价量表,评价小组内的作文,再推荐小组优秀作文参与班级评选。
等级 描述
一类文 通过典型景物的选取、合理写作顺序的安排、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生动传神地描绘出景物画面,表现季节特点,表达自己的深情。在选材、语言和立意等方面有突出的亮点。
二类文 选取恰当的景物,写作顺序清晰,画面描写手法比较丰富,景物特点比较突出,自然表达自己的感情。
三类文 选取比较恰当的景物,安排比较合理的写作顺序,画面描写比较单薄,季节特征不够鲜明,情感抒发不太自然。
四类文 缺乏画面描写,景物描述不能体现季节特征,文章思路混乱,抒发感情生硬,字数不够,没能完成。
单元整体评价
一、单元设计反思
掌握写景抒情类文章的阅读规律,学会通过景物选取、写作顺序、画面描写、感情抒发等分析文章和构思写作的能力,是本单元的主要学习任务。学习本单元,学生首先要通过比较阅读课文,进行改编和扩写,归纳出阅读写景抒情文章的方法,并由此迁移总结出写作方法,接着通过拓展阅读,品析文字中的北京四季,在构思写作方面受到比较直接的启发,动笔写作之前用写作提纲固化学习成果和提示写作思路,最终完成写作。此学习过程环环相扣,以读导写实现迁移转化。
在本单元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有三个问题值得思考。
(一)关于第一课段的朗读和朗读脚本设计。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的单元提示都强调朗读的重要性,并明确列出重音、停连、节奏、语气四个朗读技巧,但实际教学中学生的表现各不相同:有的学生技巧设计过多,反而读得很不自然;有的学生技巧设计过少,跟没有设计一样;有的学生虽然设计了朗读脚本,读的时候却依然故我;有的学生没有设计朗读脚本,读的时候却声情并茂。朗读脚本只是辅助,不是束缚,建议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朗读,大胆抒发自己的情感。
(二)关于第二课段的歌以咏景。这个课段设计了歌以咏景的任务,让学生把《春》和《济南的冬天》改编成歌曲。这是变式写作,充分体现了读写一体、以读导写的理念;也是跨学科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活动,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育人的思想。单元测试反馈环节安排的选做项目,让学生把自己的作文制作成集朗读、配乐、插图一体的视频,呈现笔下的北京四季和对四季北京的深情。这些设计都体现了教学的包容度和开放度,能有力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关于第四课段的课外拓展阅读。在第四课段学生拟写写作提纲之前,给学生提供了几篇抒写北京四季的散文。这样做的目的是对课文作补充,以便和学生生活对接。朱自清笔下的《春》,比北京的春早,比北京的春润;老舍笔下的《济南的冬天》,展现的是北京没有的温晴;刘湛秋笔下的《雨的四季》,也是学生难以体会的,因为北京少雨。这些课文与学生的生活环境和成长体验有一些隔膜和疏离,让学生阅读与北京四季有关的散文,能够使学生对写景抒情有更切近的感受和共鸣。这一设计体现了在专题教学中适当加入拓展阅读文本的重要性。
二、测评反馈
(一)必做
1. 伙伴作文推荐。择你最欣赏的一篇伙伴作文,从景物选择、写作顺序、画面描写(侧重修辞的运用)、情感抒发等角度,评价其突出亮点,供其他同学学习借鉴。
提示:评价不必面面俱到,择最突出的方面来谈。
2. 个人作文认真修改。从景物选择、写作顺序、画面描写(侧重修辞的运用)、情感抒发等角度,重点选择一个角度,修改自己的作文。
(二)选做
1. 作文合集志愿编辑。汇集集体推选的有代表性的作品,邀请有美术特长的同学协助作画,编撰班级作文集——《北京四季绘本》。
2. 个人作文视频制作。把自己的作文制作成集朗读、配乐、插图一体的视频,呈现笔下的北京四季和对四季北京的深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