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16:理解活用实词的意义与用法 学案(含答案)+课件(共47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16:理解活用实词的意义与用法 学案(含答案)+课件(共47张ppt)

资源简介

(共47张PPT)
学案16 理解活用实词的意义与用法
——明确词性,分辨类型
复习目标
1.掌握名词、动词、形容词活用的规律特点,形成翻译中的“词法意识”。
2.辨析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区别。
链接高考
卷别 文本中的活用实词 具体活用类型 命题特点
2023新课标Ⅰ卷 ①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翻译题中的) ②遏奸劝善  ③援圣以自贤 ①先:意动用法,以……为先,放在前面。 ②善: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好的人或事。 ③贤: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显得贤明。 ①实词的活用,既在翻译题中直接考查,也大量分布在阅读材料中,影响着考生对文本的理解把握;
②活用现象多为意动、使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名词动词形容词之间的活用。备考要熟悉类型,学会迁移,灵活判断。
2023新课标Ⅱ卷 ①古人临阵出奇(翻译题中的) ②仆与诸君缓辔而观之 ①奇: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奇兵、奇策。 ②缓: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放慢。
2022新高考Ⅰ卷 ①夜见孟尝君 ②又北见燕王曰 ①夜:名词作状语,在夜晚。 ②北:名词作状语,到北边。
卷别 文本中的活用实词 具体活用类型 命题特点
2022新高考Ⅱ卷 吾欲北发幽州突骑 名词作状语,向北边。 ①实词的活用,既在翻译题中直接考查,也大量分布在阅读材料中,影响着考生对文本的理解把握;
②活用现象多为意动、使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名词动词形容词之间的活用。备考要熟悉类型,学会迁移,灵活判断。
2021新高考Ⅰ卷 ①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翻译题中的) ②商旅野宿焉 ①忠、佞: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忠诚的人,奸伪的人。 ②野:名词作状语,在野外。
2021新高考Ⅱ卷 ①纠合骁健 ②劝课农桑,抚纳新附 ①骁健:形容词活用作名词,骁勇健壮的人。 ②附:动词活用作名词,归附的人。
名词的活用
[教考衔接] 1.指出下列各句中活用的名词,解释词义并说明其活用类型。
(1)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鸿门宴》)  
________:________。类型:________。
(2)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醉翁亭记》)
________:________。类型:________。
(3)却宾客以业诸侯。(《谏逐客书》) ________:________。类型:________。
(4)侣鱼虾而友麋鹿。(《赤壁赋》) ________:________。类型: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类型:________。
答案 (1)翼 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名词作状语 (2)名 命名 名词作动词 (3)业 使……成就霸业 名词的使动用法 (4)侣 把……当作伴侣 名词的意动用法 友 把……当作朋友 名词的意动用法
动词的活用
[教考衔接] 2.指出下列各句中活用的动词,解释词义并说明其活用类型。
(1)追亡逐北。(《过秦论》)  ________:________。类型:________。
(2)李牧连却之。(《六国论》)  ________:________。类型:________。
(3)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鸿门宴》)
________:________。类型:________。
(4)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阿房宫赋》) ________:________。类型:________。
答案 (1)亡 逃跑的人 动词作名词 (2)却 使……退却,击退 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 (3)从 使……跟从,带领 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 (4)哀 为……哀叹 动词的为动用法
形容词的活用
[教考衔接] 3.指出下列各句中活用的形容词,解释词义并说明其活用类型。
(1)而刀刃者无厚。(《庖丁解牛》)    ________:________。类型:________。
(2)善万物之得时。(《归去来兮辞并序》) ________:________。类型:________。
(3)抑王兴甲兵,危士臣。(《齐桓晋文之事》)
________:________。类型:________。
(4)单于壮其节。(《苏武传》)   ________:________。类型:________。
答案 (1)厚 厚度 形容词用作名词 (2)善 羡慕 形容词用作动词 (3)危 使……危险,危害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4)壮 认为……豪壮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模拟训练]
一、词类活用的翻译
1.(2023·新课标Ⅱ卷)太宗曰:“古人临阵出奇,攻人不意,斯亦相变之法乎?”靖曰:“前代战斗,多是以小术而胜无术,以片善而胜无善,斯安足以论兵法也?若谢玄之破苻坚,非谢玄之善也,盖苻坚之不善也。”
(节选自《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 古人临阵时出奇兵,攻击敌人意想不到之处,这也是变化的方法吗?
【词类活用】 奇:形容词用作名词,奇兵。
2.(2022·全国乙卷)景公游于寿宫,睹长年负薪而有饥色,公悲之,喟然叹曰:“令吏养之。”晏子曰:“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今君爱老而恩无不逮,治国之本也。”
(节选自《说苑·贵德》)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 齐景公在寿宫游玩,看到年长的人背着柴并且脸上有饥饿的神色,齐景公怜悯他,叹息道:“让官吏去供养他。”
【词类活用】 长年:形容词用作名词,年长的人。
3.(2023·山东济南模拟)勃海鲍宣妻者,桓氏之女也,字少君。宣尝就少君父学,父奇其清苦,故以女妻之,装送资贿甚盛。宣不悦,谓妻曰:“少君生富骄,习美饰,而吾实贫贱,不敢当礼。”妻曰:“大人以先生修德守约,故使贱妾侍执巾栉。即奉承君子,唯命是从。”宣笑曰:“能如是,是吾志也。”妻乃悉归侍御服饰,更着短布裳,与宣共挽鹿车归乡里。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 少君的父亲对他的清贫刻苦感到惊奇,因此把女儿嫁给了他,(少君出嫁时)嫁妆陪送非常丰厚。
【词类活用】 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奇。
4.(2023·浙江5月三模)晋人闻之,曰:“君臣争以过为在己,且君下其臣犹如此,所谓上下一心,三军同力,未可攻也。”乃夜还师。孔子闻之曰:“楚庄王霸其有方矣。下士以一言而敌还,以安社稷,其霸不亦宜乎?”
(节选自《新序·杂事第四》)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 说了一句对臣下表示谦恭的话就使敌人退兵,来使国家安定,他称霸诸侯不也是应该的吗?
【词类活用】 安:使动用法,使……安定。
二、情境训练
联想迁移
5.结合语境推断文中画横线的实虚词的意思。
①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辨析:亲戚畔之 畔:_________]
②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辨析: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将:____]
③逾: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辨析: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辨析:度,然后知长短 度:_____]
⑤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辨析: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_____]
⑥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辨析:舜发于畎亩之中 发:____]
⑦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辨析:诣太守 诣:____________]
⑧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辨析:敢以烦执事 烦:________]
答案 ①畔:同“叛”,违背,背叛。[畔:同“叛”,违背,背叛] ②将:带领,率领。[将:如果,表假设] ③逾:超过。[逾:越过] ④度:揣测,估量。[度:量,衡量] ⑤属:交付,委托。[提示:由“乃大发兵诣金城。遣充国将之,以击西羌”的句意推断][属:同“嘱”,请托,嘱咐] ⑥发:发动。[发:兴起,起用] ⑦诣:到……去,往。[诣:拜访] ⑧数:多次,屡次。 ⑨烦:烦劳,麻烦。[烦:烦劳,麻烦]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D
解析 D项,“下”是名词用作动词,攻占。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兵难遥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
②遂西至西部都尉府,日飨军士,士皆欲为用。
答案 ①行兵打仗之事难以在远方预测,我愿赶到金城县,绘成地图呈上作战方略。
②于是他率军向西来到西部都尉府,每天都用酒食慰劳将士,将士都愿意被他任用。
解析 得分关键点:①遥:在远方。度:预测。图:绘画,描绘。上:进献,送上。②西:向西。日:每天。飨:犒劳,慰劳。为:表被动。
【参考译文】
神爵元年三月,那些归顺的羌人以及归义羌侯杨玉等人,一起背叛汉朝,侵犯边塞,攻打城镇,杀死地方官吏。当时赵充国年已七十多岁,皇上认为他老了,派丙吉去问他:“谁可担任平定羌人的将领?”赵充国回答说:“没有比老臣更合适的了。”汉宣帝又派人去问他,说:“你估计羌人会怎样?应当派多少人?”赵充国说:“行兵打仗之事难以在远方预测,我愿赶到金城县,绘成地图呈上作战方略。请陛下交给老臣来办,不必担忧。”汉宣帝笑着说:“可以。”于是便调发大军前往金城。派赵充国率领金城部队,去攻打西羌。赵充国经常注意派侦察兵到远处巡察,行军时一定做好战斗准备,扎营时一定使营垒坚固,他特别老成持重,爱护士卒,必先制定好作战计划,然后再进行战斗。于是他率军向西来到西部都尉府,每天都用酒食慰劳将士,将士都愿意被他任用。羌敌屡次挑战,赵充国坚守不出。后来罕羌终于不用兵就平定下来。汉宣帝神爵二年秋季,羌人若零、儿库等部落首领共同将先零羌的首领杨玉斩杀。
测 评 练 案
(满分:48分)
一、专项练
(一)对点练习
把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4分,共20分)
1.(2023·长沙雅礼中学5月模拟)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
(节选自司马光《训俭示康》)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词类活用】 丰:使动用法,使……丰裕。
【译文】 普通人(平民百姓)少欲就能自我谨慎,节约费用,远离罪过,使家庭丰裕。
2.(2023·丹东二模)初见(李)希烈,欲宣诏旨,希烈养子千余人露刃争前迫真卿,将食其肉。诸将丛绕慢骂,举刃以拟之,真卿不动。希烈遽以身蔽之,麾众令退,馆真卿而礼之。
(节选自《旧唐书·颜真卿传》《资治通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词类活用】 馆:名词用作动词,安置在馆舍。
【译文】 李希烈急忙用自己的身体遮挡他,挥手命令众人退下,将颜真卿安置在馆舍,以礼待之。
3.(2023·湛江5月模拟)夫法者,末也。又加以惨毒繁难,而天下常以为急。礼者,本也。又加以和平简易,而天下常以为缓。如此而不治,则又从而尤之,曰,是法未至也。则因而急之。甚矣,人之惑也!
(节选自苏轼《礼以养人为本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词类活用】 急:意动用法,把……当作急事。
【译文】 像这样而(国家)得不到治理,就又跟着指责,说,这是刑法还不到位。因而就把使用刑法当作急事(来办)。
4.(2023·岳阳5月模拟)(李)陵军五千人,兵矢既尽,士死者过半,而所杀伤匈奴亦万余人。且引且战,连斗八日,还未到居延百余里,匈奴遮狭绝道,陵食乏而救兵不到,虏急击,招降陵。单于既得陵,素闻其家声,及战又壮,乃以其女妻陵而贵之。汉闻,族陵母妻子。
(节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词类活用】 贵:使动用法,使……显贵。
【译文】 (单于)平素听闻李陵家族的名声,等看到李陵作战时又发现他很勇敢,(单于)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李陵使他显贵。
5.(2023·银川、昆明5月联考)楚王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亲也。而韩、魏迫于秦患,不可与深谋,恐反人以入于秦,故谋未发而国已危矣。寡人自料,以楚当秦,未见胜焉。内与群臣谋,不足恃也。”
(节选自《战国策·楚策一》)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词类活用】 内:名词用作状语,在国内。
【译文】 我自己料想,(单)凭楚国来对抗秦国,未必能够取得胜利。在国内与群臣谋划,也不值得依靠。
(二)情境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按照要求完成问题。(8分)
6.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具体含义。(4分)
答案 (1)向西 (2)只是,仅仅 (3)完成,做到 (4)发生意外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语泄,是韩举国而与仲子为仇,岂不殆哉!”遂谢车骑人徒。
答案 “秘密泄露,之所以韩国全国就都是您的仇人,岂不就坏事了啊!”(聂政)于是就拒绝了车马随从。
【参考译文】
(聂政)于是往西去到了濮阳,拜见严仲子,说:“之前不应允您的原因,只是因为母亲在;现在不幸的是母亲已终天年。您所要报仇的那个人是谁呢?请您让我来解决这件事!”严仲子就告诉了(聂政)实情:“我的仇人,是韩国的相国侠累,侠累又是韩国国君的叔父。他们宗族很大,住的地方守卫特别森严。我曾派人行刺,最终没有谁能成功。眼下有幸先生您不丢弃我,请让我给您准备更多的车马壮士来帮助您。”聂政说:“韩国与卫国,相距不太远,现在想要刺杀别人的相国,相国又是国君的亲戚,这种情形不宜用很多人(去行刺)。如果人多了,不能保证不发生意外,发生意外就会泄密。秘密泄露,这样韩国全国就都是您的仇人,岂不就坏事了啊!”(聂政)于是就拒绝了车马随从。
二、综合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20分)
公子絷反,致命穆公。穆公曰:“再拜不稽首,不没为后也。起而哭,爱其父也。退而不私,不没于利也。”公子絷曰:“君若求置晋君而载之置仁不亦可乎君若求置晋君以成名于天下则不如置不仁以猾其中,且可以进退。”是故先置公子夷吾。
(节选自《国语·里克杀奚齐而秦立惠公》)
8.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君主如果追求安置晋君而成就晋国,那么置立一个仁爱的君主不是可以吗?君主如果追求通过置立晋君来成名天下,那么就不如置立一个不仁的晋君以扰乱晋国。“晋君”是“求置”的宾语,“而”是连词,连接前后两个部分,“置晋君”与“载之”是承接关系,衔接紧密,故A、B处不断开;“之”作“载”的宾语,宾语后断句,C处需断开。“置仁”是“不亦可乎”的主语,D处无须断开;“置仁不亦可乎”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乎”是句末语气词,E处需断开;“晋君”是“求置”的宾语,F处不能断开;“于天下”是状语后置,H处不能断开;“以成名于天下”是状语后置,表示求置晋君的目的,G处不能断开;“君若求置晋君以成名于天下”句子较长,和下文“则不如置不仁以猾其中”构成假设关系,I处需断开;“不仁”是“置”的宾语,J处不能断开。
9.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C
A.孺子,指幼儿、儿童,也可以指天子、诸侯、世卿的继承人,在本文中指的是后者。
B.宗庙,指古代帝王、诸侯祭祀祖宗的庙宇。庙制规定天子立七庙、庶人无庙等,以此区分亲疏贵贱。
C.疾,指忧虑、忧愁,与“天下之欲疾其君者”(《齐恒晋文之事》)中的“疾”字词义相同。
D.徒,指只、只是,与“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不辱使命》)中的“徒”字词义不相同。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和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正确。B.正确。C.错误。“疾”都是“痛恨、憎恨”的意思。句意:《春秋》憎恨他被蒙蔽的行为。/天下痛恨他们国君的人。D.正确。只、只是;裸露。句意:只说是君之子罢了。/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C
A.献公去世后,里克打算杀掉奚齐,事先去探询荀息的态度,荀息表达了自己忠诚于国君的观点,表示要为奚齐而死,不会随从作乱。
B.公子重耳接受舅父看法,认为自己逃亡在外,对国人来说谈不上仁德,不会得到人们的支持,拒绝秦公子絷发出的回国继位的邀请。
C.公子夷吾见到前来吊慰的秦公子絷后,首先主动提出回国继位,请求秦国帮忙,答应给秦国献上城池、黄金等,愿意为秦君效劳。
D.董仲舒认为三君之死的责任在骊姬身上,奚齐则是无罪的,但是奚齐受了蒙蔽,所以奚齐虽然做过国君,《春秋》中不称他为子。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C.“首先主动提出回国继位”错误。由文中“吊公子夷吾于梁,如吊公子重耳之命”可知,是秦主动提出让公子夷吾回国继位一事的。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吾言既往矣,岂能欲行吾言而又爱吾身乎?虽死,焉避之?(4分)
(2)重耳身亡,父死不得与于哭泣之位,又何敢有他志以辱君义?(4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既”,已经;“往”,说出口;“岂”,怎么;“爱”,吝惜;“虽”,即使;“焉”,怎么。(2)“亡”,流亡;“与”,参与、列;“何”,怎么;“志”,想法;“辱”,玷辱;“义”,义举。
答案 (1)我的话已经说出口了,怎么能既要践行诺言而又吝惜我的生命呢?即使是死,我又怎么能逃避践行诺言呢?
(2)我是流亡在外之人,父亲死了都不能列于哭丧的位置,又怎么敢有其他想法来玷辱秦君的义举呢?
12.在和公子奚齐、公子夷吾的比较中,可看出公子重耳有着怎样的“仁德”?请简要概括。(3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概括的能力。结合“再拜不稽首,不没为后也。起而哭,爱其父也。退而不私,不没于利也”可知,不贪图君位而辱没自己;结合“公子重耳出见使者曰:‘重耳身亡,父死不得与于哭泣之位,又何敢有他志以辱君义’”可知,爱自己的父亲;结合“子犯曰:‘不可。父死在堂而求利。人孰仁我?人实有之,我以徼幸,人孰信我?不仁不信,将何以长利’”可知,不汲汲于私利。
答案 ①不贪图君位而辱没自己;②爱自己的父亲;③不汲汲于私利。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晋献公二十六年,晋献公去世。里克打算杀掉奚齐,事先告诉荀息。荀息说:“我们的国君刚过世就要杀他的儿子,我只有一死了之,我不会随从他们一起作乱!”里克说:“你死了,奚齐被废黜,那么你的死又有什么用处呢?”荀息说:“先君以前曾问过我事奉国君的态度,我回答他忠贞二字。我的话已经说出口了,怎么能既要践行诺言而又吝惜我的生命呢?即使是死,我又怎么能逃避践行诺言呢?”杀了奚齐、卓子及骊姬,然后请求秦国帮助立一个国君。奚齐被杀以后,荀息曾打算为奚齐而死。有人劝他说:“不如立奚齐的弟弟为君主并辅佐他。”因此荀息就立了卓子为君。结果里克又杀了卓子,荀息最终为卓子而死。
秦穆公派公子絷先去狄国吊慰公子重耳,他说:“得到国家常常是由于国丧,失掉国家也常常是由于国丧。时机不可错过,国丧的期限不会太久,请公子对此要好好考虑!”重耳把他的话告诉舅舅子犯。子犯说:“不可以。你父亲刚死,灵柩还停在堂上就去图利,哪个人会认为我们仁德呢?别的公子实际上也有继承君位的权利,我们如果凭侥幸之心争先,哪个人会认为我们有诚信?倘若不仁不信,又将凭借什么而获得长久利益呢?”公子重耳出来会见使者说:“我是流亡在外之人,父亲死了都不能列于哭丧的位置,又怎么敢有其他想法来玷辱秦君的义举呢?”说完拜了两拜但没磕头,然后站起来悲伤哭泣,退下后也没再私下回访公子絷。公子絷离开狄国,又到梁国去吊慰公子夷吾,就像吊慰公子重耳一样说了同样的话。公子夷吾出来见公子絷,跪拜磕头,站起来
不哭泣,退下后又私下访问公子絷说:“流亡的我倘若能回国入主宗庙,安定社稷,还计较什么国土的施与?秦君等于增加了一些郡县,我同时再奉上黄河以西的五座城邑。我愿意心怀感恩地为您执鞭牵马,跟随在秦君的车尘之后听候差遣。另外送上黄金八百两、白玉制作的横玉饰品六双,不敢当面用此来报答公子,恳请把它们交与您左右的随从替您收纳。”
公子絷回到秦国,向秦穆公复命。穆公说:“他(重耳)只跪拜而不磕头,说明他不贪图继承君位而辱没自己。站起来哭泣,那是爱他的父亲。退下后不私自拜访,是不贪图私利。”公子絷说:“君主如果追求安置晋君而成就晋国,那么置立一个仁爱的君主不是可以吗?君主如果追求通过置立晋君来成名天下,那么就不如置立一个不仁的晋君来扰乱晋国,这样我们就可进可退改立他人。”所以秦穆公就先辅立公子夷吾为君。
材料二:
《春秋》记事的规则,即位不过一年的新君称为子。到了里克杀死奚齐,回避正式用语而称君之子。晋国,是与《春秋》记载的鲁国同姓的国家。骊姬的计谋使三名公子为之而死,是天下共同痛心的事。按照自己的愿望去做事的人,是因为只想夺取君位而看不到其中的灾难。《春秋》憎恨他被蒙蔽的行为,所以放弃应该用的称谓,只说是君之子罢了。像是对奚齐说:唉!作为大国的国君之子,财富尊贵已经很多了,为什么一定要争夺本应是兄长的君位而据为己有呢?以至于到互相残杀的地步呢?《春秋》记录下痛心的言辞。原来在痛苦中还有痛苦。没有罪过却要遭受杀戮的,申生、奚齐、卓子就是这类人。
本节内容结束
THANKS学案16 理解活用实词的意义与用法——明确词性,分辨类型
复习目标 
1.掌握名词、动词、形容词活用的规律特点,形成翻译中的“词法意识”。2.辨析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区别。
链接高考 
卷别 文本中的活用实词 具体活用类型 命题特点
2023新课标Ⅰ卷 ①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翻译题中的) ②遏奸劝善  ③援圣以自贤 ①先:意动用法,以……为先,放在前面。 ②善: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好的人或事。 ③贤: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显得贤明。 ①实词的活用,既在翻译题中直接考查,也大量分布在阅读材料中,影响着考生对文本的理解把握; ②活用现象多为意动、使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名词动词形容词之间的活用。备考要熟悉类型,学会迁移,灵活判断。
2023新课标Ⅱ卷 ①古人临阵出奇(翻译题中的) ②仆与诸君缓辔而观之 ①奇: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奇兵、奇策。 ②缓: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放慢。
2022新高考Ⅰ卷 ①夜见孟尝君 ②又北见燕王曰 ①夜:名词作状语,在夜晚。 ②北:名词作状语,到北边。
2022新高考Ⅱ卷 吾欲北发幽州突骑 名词作状语,向北边。
2021新高考Ⅰ卷 ①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翻译题中的) ②商旅野宿焉 ①忠、佞: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忠诚的人,奸伪的人。 ②野:名词作状语,在野外。
2021新高考Ⅱ卷 ①纠合骁健 ②劝课农桑,抚纳新附 ①骁健:形容词活用作名词,骁勇健壮的人。 ②附:动词活用作名词,归附的人。
名词的活用
[教考衔接] 1.指出下列各句中活用的名词,解释词义并说明其活用类型。
(1)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鸿门宴》)  
    :    。类型:    。
(2)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醉翁亭记》)     :    。类型:    。
(3)却宾客以业诸侯。(《谏逐客书》)     :    。类型:    。
(4)侣鱼虾而友麋鹿。(《赤壁赋》)     :    。类型:    。
    :    。类型:    。
动词的活用
[教考衔接] 2.指出下列各句中活用的动词,解释词义并说明其活用类型。
(1)追亡逐北。(《过秦论》)     :    。类型:    。
(2)李牧连却之。(《六国论》)     :    。类型:    。
(3)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鸿门宴》)     :    。类型:    。
(4)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阿房宫赋》)     :    。类型:    。
形容词的活用
[教考衔接] 3.指出下列各句中活用的形容词,解释词义并说明其活用类型。
(1)而刀刃者无厚。(《庖丁解牛》)     :    。类型:    。
(2)善万物之得时。(《归去来兮辞并序》)     :    。类型:    。
(3)抑王兴甲兵,危士臣。(《齐桓晋文之事》)     :    。类型:    。
(4)单于壮其节。(《苏武传》)     :    。类型:    。
[模拟训练]
一、词类活用的翻译
1.(2023·新课标Ⅱ卷)太宗曰:“古人临阵出奇,攻人不意,斯亦相变之法乎?”靖曰:“前代战斗,多是以小术而胜无术,以片善而胜无善,斯安足以论兵法也?若谢玄之破苻坚,非谢玄之善也,盖苻坚之不善也。”
(节选自《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22·全国乙卷)景公游于寿宫,睹长年负薪而有饥色,公悲之,喟然叹曰:“令吏养之。”晏子曰:“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今君爱老而恩无不逮,治国之本也。”
(节选自《说苑·贵德》)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23·山东济南模拟)勃海鲍宣妻者,桓氏之女也,字少君。宣尝就少君父学,父奇其清苦,故以女妻之,装送资贿甚盛。宣不悦,谓妻曰:“少君生富骄,习美饰,而吾实贫贱,不敢当礼。”妻曰:“大人以先生修德守约,故使贱妾侍执巾栉。即奉承君子,唯命是从。”宣笑曰:“能如是,是吾志也。”妻乃悉归侍御服饰,更着短布裳,与宣共挽鹿车归乡里。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23·浙江5月三模)晋人闻之,曰:“君臣争以过为在己,且君下其臣犹如此,所谓上下一心,三军同力,未可攻也。”乃夜还师。孔子闻之曰:“楚庄王霸其有方矣。下士以一言而敌还,以安社稷,其霸不亦宜乎?”
(节选自《新序·杂事第四》)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情境训练
 情境训练  联想迁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神爵元年三月,诸降羌及归义羌侯杨玉等,背畔①犯塞,攻城邑,杀长吏。时赵充国年七十余,上老之,使丙吉问:“谁可将②者?”充国对曰:“无逾③于老臣者矣。”上遣问焉:“将军度④羌虏何如?当用几人?”充国曰:“兵难遥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愿陛下以属⑤老臣,勿以为忧。”上笑曰:“诺。”乃大发⑥兵诣⑦金城。遣充国将之,以击西羌。充国常以远斥候为务,行必为战备,止必坚营壁,尤能持重,爱士卒,先计而后战。遂西至西部都尉府,日飨军士,士皆欲为用。虏数⑧挑战,充国坚守。后罕竟不烦⑨兵而下。二年秋,羌若零、儿库共斩先零大豪杨玉首。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赵充国破羌》) 5.结合语境推断文中画横线的实虚词的意思。 ①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辨析:亲戚畔之 畔:_________] ②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辨析: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逾: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辨析: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辨析:度,然后知长短 度:_____] ⑤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辨析: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_____] ⑥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辨析:舜发于畎亩之中 发:____] ⑦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辨析:诣太守 诣:____________] ⑧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辨析:敢以烦执事 烦:________]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时赵充国年七十余,上老之 老:认为……年老
B.止必坚营壁 坚:使……坚固
C.先计而后战 计:考虑,谋划
D.后罕竟不烦兵而下 下:使……投降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兵难遥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遂西至西部都尉府,日飨军士,士皆欲为用。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案16 理解活用实词的意义与用法
教考衔接
1.(1)翼 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名词作状语 (2)名 命名 名词作动词 (3)业 使……成就霸业 名词的使动用法 (4)侣 把……当作伴侣 名词的意动用法 友 把……当作朋友 名词的意动用法
2.(1)亡 逃跑的人 动词作名词 (2)却 使……退却,击退 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 (3)从 使……跟从,带领 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 (4)哀 为……哀叹 动词的为动用法
3.(1)厚 厚度 形容词用作名词 (2)善 羡慕 形容词用作动词 (3)危 使……危险,危害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4)壮 认为……豪壮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模拟训练
1.【词类活用】 奇:形容词用作名词,奇兵。
【译文】 古人临阵时出奇兵,攻击敌人意想不到之处,这也是变化的方法吗?
2.【词类活用】 长年:形容词用作名词,年长的人。
【译文】 齐景公在寿宫游玩,看到年长的人背着柴并且脸上有饥饿的神色,齐景公怜悯他,叹息道:“让官吏去供养他。”
3.【词类活用】 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奇。
【译文】 少君的父亲对他的清贫刻苦感到惊奇,因此把女儿嫁给了他,(少君出嫁时)嫁妆陪送非常丰厚。
4.【词类活用】 安:使动用法,使……安定。
【译文】 说了一句对臣下表示谦恭的话就使敌人退兵,来使国家安定,他称霸诸侯不也是应该的吗?
5.①畔:同“叛”,违背,背叛。[畔:同“叛”,违背,背叛] ②将:带领,率领。[将:如果,表假设] ③逾:超过。[逾:越过] ④度:揣测,估量。[度:量,衡量] ⑤属:交付,委托。[提示:由“乃大发兵诣金城。遣充国将之,以击西羌”的句意推断][属:同“嘱”,请托,嘱咐] ⑥发:发动。[发:兴起,起用] ⑦诣:到……去,往。[诣:拜访] ⑧数:多次,屡次。 ⑨烦:烦劳,麻烦。[烦:烦劳,麻烦]
6.D [D项,“下”是名词用作动词,攻占。]
7.解析 得分关键点:①遥:在远方。度:预测。图:绘画,描绘。上:进献,送上。②西:向西。日:每天。飨:犒劳,慰劳。为:表被动。
答案 ①行兵打仗之事难以在远方预测,我愿赶到金城县,绘成地图呈上作战方略。
②于是他率军向西来到西部都尉府,每天都用酒食慰劳将士,将士都愿意被他任用。
【参考译文】
神爵元年三月,那些归顺的羌人以及归义羌侯杨玉等人,一起背叛汉朝,侵犯边塞,攻打城镇,杀死地方官吏。当时赵充国年已七十多岁,皇上认为他老了,派丙吉去问他:“谁可担任平定羌人的将领?”赵充国回答说:“没有比老臣更合适的了。”汉宣帝又派人去问他,说:“你估计羌人会怎样?应当派多少人?”赵充国说:“行兵打仗之事难以在远方预测,我愿赶到金城县,绘成地图呈上作战方略。请陛下交给老臣来办,不必担忧。”汉宣帝笑着说:“可以。”于是便调发大军前往金城。派赵充国率领金城部队,去攻打西羌。赵充国经常注意派侦察兵到远处巡察,行军时一定做好战斗准备,扎营时一定使营垒坚固,他特别老成持重,爱护士卒,必先制定好作战计划,然后再进行战斗。于是他率军向西来到西部都尉府,每天都用酒食慰劳将士,将士都愿意被他任用。羌敌屡次挑战,赵充国坚守不出。后来罕羌终于不用兵就平定下来。汉宣帝神爵二年秋季,羌人若零、儿库等部落首领共同将先零羌的首领杨玉斩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