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7张PPT)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 第2课 物质、意识、运动、规律认识论 第4课 认识、实践、真理(唯物)辩证法 第3课 联系、发展、矛盾社会历史观 第5课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基本规律、人民群众价值观、人生观 第6课框架引领4.2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第四课 探索世界的奥秘学习目标1、真理的含义和基本属性;2、真理的特点(客观性、条件性和具体性);3、认识的特点(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4、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真理的含义和属性0101020304有用的观念是真理大多数人承认的是真理圣人之言、领袖之语是真理正确的认识是真理思考:你支持哪个观点?到底什么是真理?关于“真理”的思考一、真理是客观的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谬误相符合不符合认识客观对象1.真理的含义真理和谬误有着严格的界限注意:(1)真理是正确的认识。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2)真理是主观同客观相符合,不能写成客观同主观相符合;区别: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属于唯物论。认识是人脑对客观对象的反映,属于认识论。真理是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也属于认识论。联系:内容都是客观的,形式都是主观的。意识、认识和真理的区别与联系课堂小互动你看到了什么?在同一条件下,人们对同一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注:真理不会因个人的喜好、出身、社会地位等主观因素而改变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 ,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认识具有多样性真理具有唯一性思考1:对同一确定的对象为什么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思考2:对多种不同的认识,是不是每个认识都是真理?一、真理是客观的2.真理的最基本属性——客观性真理是客观的,如何理解?真理的内容来自于物质世界的客观事物及规律,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主观意志,是客观的。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是客观的启示:①真理是客观的,坚持真理;②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勇于追求真理。原理1:真理的含义及客观性【原理内容】真理是标志着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真理是客观的,同一条件下人们对同一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方法论】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做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谬误。壹 真理是客观的1、毛泽东说:“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是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这说明( ) A.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B.真理是客观的,真理面前人人平等C.真理就是科学理论 D.只要参加实践,就能获得真理2、“谎言重复千遍便成了真理”的说法( ) A.是正确的,看到了真理的有用性 B.是正确的,看到了真理的上升性 C.是错误的,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D.是错误的,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BD一、真理的含义和属性1.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哪怕是向同一方向迈出的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谬误。思考:“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是否适合于任何条件?平面上:三角形内角和=180°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和<180°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内角和>180°三角形内角和>180°三角形内角和<180°三角形内角和=180°强调空间(即某一领域、某一层面)的限制,强调真理不能超越一定的空间条件和范围(二)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其他属性)一、真理的含义和属性(二)真理的属性1.真理是具体的具体性: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 历史的 统一。指主观认识符合当地的实际指主观认识符合当时的实际如果我们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只是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出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就变成谬误。要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要求错误表述:任何真理都是客观与主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前苏联的社会主义革命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先在城市夺取政权”理论“农村包围城市”理论主观认识符合当地的实际(空间)真理谬误实施三孩儿政策,适用于当下在计划生育时代主观认识符合当时的实际(时间)一、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3.真理与谬误的关系真理与谬误的关系:相伴而行误区:真理中包含着谬误真理和谬误相互包含①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的。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谬误是主观同客观不相符合的认识,二者有严格的界限。②真理和谬误是统一的。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在一定条件下,真理和谬误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原理2: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原理】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方法论】要坚持真理,把握真理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做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02阅读“党的指导思想”相关材料思考:(1)在社会主义初期,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我们也经历过迷茫,甚至出现过失误,请用认识的相关知识分析原因。(2)党的指导思想还会发展吗,应怎样发展?(3)党的指导思想的内在联系说明人的认识有什么特点?二、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1.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为什么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呢?正确的认识往往要:认识反复性的含义:指原有的认识有局限,甚至错误,后来加以完善、修正。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从主体来看,受具体实践水平、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限制。从客体来看,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变化性,使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实践二、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2.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无限性的含义: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原因:认识对象认识主体认识基础人类是世代延续,人的认识能力是不断发展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二、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3.认识具有上升性认识上升性的含义:认识运动不是圆圈式的循环运动。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不存在永恒真理、终极真理,真理永不止步,不断向前发展真理可以被超越,不可以被推翻原理3: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认识特点 解读(世界观) 方法论认识受到主客体各种条件的限制,具有反复性,使得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真理是不断向前发展的。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认识的上升性1.问: 对一个事物的认识是有限还是无限 ?有限2.人们对一事物的正确认识要经过从认识到实践,再从实践到认识的多次反复才完成。× “实践—认识—实践”判断3.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表明真理具有反复性× 认识才具有反复性4.今天的真理可能是明天的谬误,可见真理不断被推翻× 真理只能被超越,不能被推翻5.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6.认识是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判断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真理含义特征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最基本的属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反复性无限性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坚持真理,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坚持做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正确对待谬误,发展真理上升性方法论方法论方法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