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0.爬山虎的脚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曲”,会写13个生字,“爬山虎、操场”等16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和爬行过程,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3.能找出课文中写得准确形象的句子,感受作者细致的观察。教学重点:了解爬山虎的特点。教学难点: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及爬行过程。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爬山虎生长的位置及叶子的特点。4.圈划关键词句,感知作者观察的细致。教学过程: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爬山虎吗?谁能来说说爬山虎的样子?(请两位同学说并评价),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今天我们学习课文《爬山虎的脚》,看看作者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介绍爬山虎的。简介作者叶圣陶。齐读课题。请同学们打开书36页。自己先读一读,把课文读通顺。3.朗读词语。二、再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1.(出示第1自然段,齐读)这段描写了爬山虎的什么?(生长位置)那么接下来的2至5自然段又写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呢?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可以在书本旁做些旁注。2.师生交流。第一段:生长地点。第二段:爬山虎叶子的特点。第三段:爬山虎的脚的样子。第四段:爬山虎的爬行过程。第五段:爬山虎与墙的关系。三、圈划关键词,感知作者观察的细致。1.读完这篇课文,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作者观察得特别仔细)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呢?小组合作:(1)从2至5自然段中选择一段,自主学习,圈划关键词句。(2)按顺序轮流说说自己圈划的关键词,说清楚理由。(3)准备汇报。2.全班交流汇报。第2自然段:(1)嫩红、嫩绿嫩红、嫩绿与红、绿不一样,表现了作者观察很细致。(2)新鲜、一顺儿朝 下、均匀、没有重叠、不留一点儿空隙师:我们来看看这几幅图片,对照作者的描写,会发现他观察真的很仔细。不仅如此,他观察到爬山虎的叶子从嫩红“变成”嫩绿,说明他对叶子的变化进行了……连续观察。(板书:连续观察)第3自然段:描写爬山虎的脚的句子。师:你能在图中方框里画上爬山虎的脚吗?师:作者不仅观察到了爬山虎的脚,还写得非常具体、非常形象,同学们看看书上的两幅插图,你一定要很仔细很仔细才能看清它的脚,作者真了不起。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段描写。第4自然段:变成小圆片、巴住墙、弯曲、拉一把师:的确,作者不仅观察到了脚的样子,连它是怎么爬的都观察得这么清楚,描写得这么准确、形象,看的出来他非常细致。第5自然段: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师:瞧,这些就是没触着墙的脚。(出示图片,显红“不几天、后来、逐渐”)这些词说明了什么?(作者进行了连续观察)四、小结师:作者就是这样经过连续、细致的观察,描写了爬山虎。五、写字指导范写“虎、嫩、隙、瞧”。板书设计:位置爬山虎的脚 形状 仔细观察颜色 长期观察动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