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8张PPT)学案34 明确情境类型,把握设题角度复习目标1.准确背诵必背篇目中的古诗文,并能正确书写。2.读懂文意,根据情境准确默写古诗文名句。类型一 文意阐释型题干是对填写句子的翻译或解释,这类题比较简单,在近几年的高考全国卷中出现频率逐年降低。对于这类题,考生需把题干中的“现代文”提示语还原成“古诗文”。【典例1】 (1)(2023·广州一模)“思而不学则殆”阐明了学和思的关系,《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也表达了类似的道理。(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正值青春年少、意气风发的英雄形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2)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类型二 表情达意型如果题干是对补句思想情感的概括或分析,则被称为表情达意型,这类题型在全国卷中多有体现。考生需正确理解题干中提供的具体的思想情感,并在相应的篇目中找到表达这种思想情感的句子。【典例2】 (1)(2023·深圳二模)王维《山居秋暝》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描写人与环境和谐融合的生活图景,表达诗人对山居生活的喜爱之情。(2)杜甫《登高》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诗人既有自身之苦又有国运之忧,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复杂情感。答案 (1)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2)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类型三 关系补充型题目中设置一定背景,题干给出的提示语与补句之间形成某种逻辑关系,作为所填内容的原因、结果、转折、递进等条件。考生需抓住题干中给出的逻辑关键词(如关联词)确定逻辑关系,再依据这种具体的逻辑关系填写句子。【典例3】 (1)(2023·南通一模)《〈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君子除了不应追求物质享受外,还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才称得上好学。(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望中原仍记得“____________”,而当年拓跋焘行宫外却是“______________”的场景,强烈的反差传达出词人对收复中原的忧虑。答案 (1)敏于事而慎于言 就有道而正焉 (2)烽火扬州路 一片神鸦社鼓类型四 语境完善型在题目中所填句子前或后提供一定的语境,考生根据语境作答。认真审题,不要被前后的语境误导,不能看到什么就写什么,因为前后文并不是所填句子的阐释句。【典例4】 (1)(2021·新高考Ⅱ卷)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感慨:当李存勖强盛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等到他衰败的时候,几十个伶人围困他,就身死国灭,被天下人讥笑。(2)(2023·深圳二模)《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认为,国君决心改变士大夫们养成的种种陋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才招致众人的强烈反对。答案 (1)举天下之豪杰 莫能与之争 (2)而某不量敌之众寡 欲出力助上以抗之类型五 句意关联型题目设置一定的语境,提示语与补句之间形成某种关系,或引用或阐释或化用。【典例5】 (1)(2023·陕西咸阳一模)杜牧《阿房宫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黑格尔的名言“人类从历史中获得的唯一教训就是从不吸取任何教训”如出一辙。(2)(2020·新高考Ⅰ卷)元代戏剧家马致远的杂剧《青衫泪》根据白居易的诗《琵琶行并序》改编而成,剧名来自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答案 (1)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2)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类型六 意象特指型(飞花令型)以关键词为主要支撑点,试题具有开放性,“无范围”的默写形式看似思维量增加了,但答案不再具有唯一性,也为考生得分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典例6】 (1)(2023·济南二模)“澄江”,清澈的江水,古人经常把它写入诗词,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含有“澄江”这一意象,并且辅之以山的背景,描摹出一幅优美山川图。(2)(2021·新高考Ⅱ卷)“日边”一词的字面意思就是太阳旁边,在古代诗文中常用来比喻京师附近或帝王左右。如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日边”的含义就是如此。答案 (1)(示例一)落木千山天远大 澄江一道月分明 (示例二)千里澄江似练 翠峰如簇 (2)(示例一)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示例二)唯有残生梦 犹能到日边 (示例三)天上碧桃和露种 日边红杏倚云栽 (示例四)之子棹从天外去 故人书自日边来类型七 技巧运用型命题者把要考查的重点放在句子的手法技巧上,要求学生根据对手法技巧的理解来调动相关的记忆。【典例7】 (1)李白在《蜀道难》中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的“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2) 姚鼐的《登泰山记》中,用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西边诸峰的特点,更显出日观峰雄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所守或匪亲 化为狼与豺 (2)绛皓驳色 而皆若偻类型八 比较鉴赏型两首不同的诗歌或文言文,在意象选取、思想情感、艺术手法、观点主旨等方面有相似之处,给出一个情境,联想考查另一首诗歌或文言文。【典例8】 (1)李白《襄阳歌》中的“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写诗人陶醉于大自然的美景中,苏轼《赤壁赋》中与李白这句诗有相同意象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有“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两句,描绘了洞庭景象,杜甫《登岳阳楼》中也有与之意境相近的描绘洞庭景象的诗句,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惟江上之清风 与山间之明月 (2)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类型九 情境应用型【典例9】 (1)史铁生笔下关注人物的梦境,古代诗人也常借梦突破时空限制,从心所欲,任意西东,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中华文明的历史告诉我们,文明的发展需要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唯有包容才能百川汇海,唯有包容才能不断壮大。答案 (1)我欲因之梦吴越 一夜飞度镜湖月/小楫轻舟 梦入芙蓉浦/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2)山不厌高 海不厌深[边练边悟]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答案 (1)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2)羌管弄晴 乘醉听箫鼓 (3)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1)寓言《揠苗助长》讽刺那些违反事物发展规律的行为,《种树郭橐驼传》中的“他植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犯了同样的错误。(2)柳永的《望海潮(东南形胜)》中,人们或“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尽情享受乐器给生活带来的愉悦。(3)“兴”是《诗经》“六义”之一,被后世诗人继承并运用,这种艺术手法在唐诗中屡见不鲜,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答案 (1)思国之安者 必积其德义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3)白云一片去悠悠 青枫浦上不胜愁(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1)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以“固本浚源”为喻,自然引出文章的主要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陈情表》中写作者没有亲戚,也没有仆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白云”由于飘忽不定、来去自由,常被寄予孤独、漂泊,或飘逸洒脱之意。古人也常在诗文中用到这个词语,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答案 (1)臣生当陨首 死当结草 (2)引壶觞以自酌 眄庭柯以怡颜 (3)日月忽其不淹兮 春与秋其代序(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盛年不重来 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 岁月不待人/少年易老学难成 一寸光阴不可轻/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花有重开日 人无再少年)(1)“结草”源于古代一个报恩故事,李密《陈情表》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以表达自己深受圣恩的感激之情。(2)《归去来兮辞(并序)》中,诗人自斟自饮,闲观庭树,静享隐士之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刚耽于游玩,不珍惜时间,为此老师引用古诗词中的名句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规劝他,希望他珍惜时间。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答案 (1)赂秦而力亏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 (2)千里澄江似练 翠峰如簇 (3)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1)苏洵在《六国论》中直接指出六国“破灭之道”在于“_______________”,最后他告诫统治者“____________________”。(2)《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_______________”写水,“______________”写山,境界辽阔高远,一幅金陵锦绣江山图展现在读者眼前。(3)在古典诗歌中,夕阳常常被赋予壮美或感伤的意味,这样的诗句比比皆是,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答案 (1)陈王昔时宴平乐 斗酒十千恣欢谑 (2)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 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3)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1)曹植才高八斗,却备受猜忌,有志难展,后世文人常借他的遭遇抒发自己的感慨,如李白《将进酒》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陈情表》中表现地方官员早知李密之贤,先后推荐李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沧海”经常出现在古诗文中和其他意象组合营造意境,或展现宽阔胸襟,或寄托忧思情怀,或抒发离情别绪等,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测 评 练 案(满分:40分)注:每小题2分。题型一 开放式1.古代很多节日记录着先民们的农事劳动生活,如社日,社日有春社和秋社。“社”这个词语频繁出现在古诗词中,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示例一)箫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 (示例二)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 (示例三)桑柘影斜春社散 家家扶得醉人归 (示例四)柘柳阴浓春社罢 牛羊日夕牧童来2.“桑”在古诗词中经常出现,它是原产于中国的一种古老农作物,也可借指农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示例一)开轩面场圃 把酒话桑麻(示例二)巧笑东邻女伴 采桑径里逢迎3.在古典诗词中,中国文人多用“扁舟”或“舟”的意象来承载自己向往自由、渴望回归自然、淡泊世事的情感,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示例一)驾一叶之扁舟 举匏樽以相属 (示例二)人生在世不称意 明朝散发弄扁舟4.古代的文人墨客似乎有无穷无尽的咏愁叹怨之情。他们或以实物喻愁,或借愁绪凭空发愁。请写出包含“愁”字的古诗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示例一)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示例二)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5.“清风”拂面,撩动古人的心弦,又化作佳句融入古代的诗文,其中令你印象深刻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示例一)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 (示例二)惟江上之清风 与山间之明月 (示例三)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示例四)薄帷鉴明月 清风吹我襟6.古诗词中,“雁”这一意象常与季节更替、时间流逝、羁旅游子、凭栏思妇等内容紧密相连,因而被赋予了丰富的情感,比如唐诗里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示例一)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示例二)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7.“鹿”音同“禄”,世人喜好将其作为“长寿安康、仕途美好”的象征;“鹿”幽居山林,生活习性恬淡安静,文人也常借其表达隐逸情怀。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示例一)呦呦鹿鸣 食野之苹 (示例二)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8.古诗中的“东风”一般指春风,也用来比喻有利的时机或条件,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示例一)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示例二)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示例三)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示例四)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示例五)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9.“江”与“月”历来被文人钟爱,在古诗词中往往并存,描写着一幅幅雄浑壮美、孤独寂寥、闲适清雅的画面,如“江月年年望相似”,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示例一)醉不成欢惨将别 别时茫茫江浸月 (示例二)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10.鸥鸟常生活在水边,在水天之间翱翔,仪态闲雅,与人亲善。古典诗词中常用“鸥”的意象来表达诗人的自由自在、淡泊宁静、闲适归隐等,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万里归船弄长笛 此心吾与白鸥盟(舍南舍北皆春水 但见群鸥日日来)题型二 应用型11.小刚参加研究性学习时候,被要求给表现古代帝王骄奢淫逸的插图配文字。有一幅图主题是“奢侈”,他在点评时候用了古人的原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鼎铛玉石 金块珠砾12.小刚学习时,很能指出别的同学的不足,但是自己却很少借鉴前人的经验教训。老师宇文强对他说,你刚学了《阿房宫赋》,想一想,杜牧有哪两句就是为你这类同学写的啊?小刚恍然大悟,那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13.小刚是国学爱好者,他看到《孟子·尽心下》:“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结合近期学过的《屈原列传》,就认为司马迁的这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是赞扬屈原的著作“言近旨远”。答案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举类迩而见义远14.小刚学成语的时候,听老师说“学成语要结合文言文来学”“成语就是文言文的活化石”。于是,他看到成语“源远流长”,很快想到了魏征提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欲流之远者 必浚其泉源15.小刚学成语的时候,听老师说“学成语要结合文言文来学”“成语就是文言文的活化石”。于是,他看到成语“善始善终”,很快想到了魏征提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有善始者实繁 能克终者盖寡16.小刚学历史的时候,对于明君和昏君大相径庭的作为很有感触。对人竭尽诚心还是傲视他人,结果完全不同。小刚想到了魏征的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竭诚则胡、越为一体 傲物则骨肉为行路17.小刚听说老师在古代享有崇高地位,比如有很多“天地君亲师”的牌位。今天是教师节,小刚画了一幅尊师重教的黑板报,想引用古人表示尊师的名言警句,他可以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18.小刚在研究性学习的时候接触到中国教育史,知道孔子之前都是贵族才有学习的机会,很是钦佩孔子的教育境界,用韩愈的八个字可以概括孔子的教育收徒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无贵无贱 无长无少19.小刚是偏理科的学生,他帮助偏文科的学生田敏学数学,田敏帮他复习语文,两人都进步很快。用韩愈的十个字可以概括,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20.小刚给吴明明同学教物理,过了半个学期,吴明明的物理进步很快,期末考试居然超过了小刚。小刚一点也不气恼,他笑呵呵地用韩愈的话自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本节内容结束THANKS学案34 明确情境类型,把握设题角度复习目标 1.准确背诵必背篇目中的古诗文,并能正确书写。2.读懂文意,根据情境准确默写古诗文名句。类型一 文意阐释型题干是对填写句子的翻译或解释,这类题比较简单,在近几年的高考全国卷中出现频率逐年降低。对于这类题,考生需把题干中的“现代文”提示语还原成“古诗文”。【典例1】 (1)(2023·广州一模)“思而不学则殆”阐明了学和思的关系,《荀子·劝学》中“ , ”两句也表达了类似的道理。(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正值青春年少、意气风发的英雄形象的诗句是“ , ”。类型二 表情达意型如果题干是对补句思想情感的概括或分析,则被称为表情达意型,这类题型在全国卷中多有体现。考生需正确理解题干中提供的具体的思想情感,并在相应的篇目中找到表达这种思想情感的句子。【典例2】 (1)(2023·深圳二模)王维《山居秋暝》中“ , ”两句,通过描写人与环境和谐融合的生活图景,表达诗人对山居生活的喜爱之情。(2)杜甫《登高》一诗中,“ , ”两句表现了诗人既有自身之苦又有国运之忧,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复杂情感。类型三 关系补充型题目中设置一定背景,题干给出的提示语与补句之间形成某种逻辑关系,作为所填内容的原因、结果、转折、递进等条件。考生需抓住题干中给出的逻辑关键词(如关联词)确定逻辑关系,再依据这种具体的逻辑关系填写句子。【典例3】 (1)(2023·南通一模)《〈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君子除了不应追求物质享受外,还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 ”,才称得上好学。(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望中原仍记得“ ”,而当年拓跋焘行宫外却是“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场景,强烈的反差传达出词人对收复中原的忧虑。类型四 语境完善型在题目中所填句子前或后提供一定的语境,考生根据语境作答。认真审题,不要被前后的语境误导,不能看到什么就写什么,因为前后文并不是所填句子的阐释句。【典例4】 (1)(2021·新高考Ⅱ卷)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感慨:当李存勖强盛的时候,“ , ”,而等到他衰败的时候,几十个伶人围困他,就身死国灭,被天下人讥笑。(2)(2023·深圳二模)《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认为,国君决心改变士大夫们养成的种种陋习,“____________________, ”,才招致众人的强烈反对。类型五 句意关联型题目设置一定的语境,提示语与补句之间形成某种关系,或引用或阐释或化用。【典例5】 (1)(2023·陕西咸阳一模)杜牧《阿房宫赋》中的“ , ”两句,与黑格尔的名言“人类从历史中获得的唯一教训就是从不吸取任何教训”如出一辙。(2)(2020·新高考Ⅰ卷)元代戏剧家马致远的杂剧《青衫泪》根据白居易的诗《琵琶行并序》改编而成,剧名来自诗中的“ , ”两句。类型六 意象特指型(飞花令型)以关键词为主要支撑点,试题具有开放性,“无范围”的默写形式看似思维量增加了,但答案不再具有唯一性,也为考生得分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典例6】 (1)(2023·济南二模)“澄江”,清澈的江水,古人经常把它写入诗词,比如“ , ”就含有“澄江”这一意象,并且辅之以山的背景,描摹出一幅优美山川图。(2)(2021·新高考Ⅱ卷)“日边”一词的字面意思就是太阳旁边,在古代诗文中常用来比喻京师附近或帝王左右。如诗句“ , ”中“日边”的含义就是如此。类型七 技巧运用型命题者把要考查的重点放在句子的手法技巧上,要求学生根据对手法技巧的理解来调动相关的记忆。【典例7】 (1)李白在《蜀道难》中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的“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的句子是“ , ”,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2)姚鼐的《登泰山记》中,用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西边诸峰的特点,更显出日观峰雄峻的句子是“ , ”。类型八 比较鉴赏型两首不同的诗歌或文言文,在意象选取、思想情感、艺术手法、观点主旨等方面有相似之处,给出一个情境,联想考查另一首诗歌或文言文。【典例8】 (1)李白《襄阳歌》中的“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写诗人陶醉于大自然的美景中,苏轼《赤壁赋》中与李白这句诗有相同意象的两句是“ , ”。(2)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有“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两句,描绘了洞庭景象,杜甫《登岳阳楼》中也有与之意境相近的描绘洞庭景象的诗句,这两句诗是“ , ”。类型九 情境应用型【典例9】 (1)史铁生笔下关注人物的梦境,古代诗人也常借梦突破时空限制,从心所欲,任意西东,如“ , ”。(2)中华文明的历史告诉我们,文明的发展需要包容,“ , ”,唯有包容才能百川汇海,唯有包容才能不断壮大。[边练边悟]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寓言《揠苗助长》讽刺那些违反事物发展规律的行为,《种树郭橐驼传》中的“他植者”“ , ”也犯了同样的错误。(2)柳永的《望海潮(东南形胜)》中,人们或“ ”,或“ ”,尽情享受乐器给生活带来的愉悦。(3)“兴”是《诗经》“六义”之一,被后世诗人继承并运用,这种艺术手法在唐诗中屡见不鲜,如“ ,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以“固本浚源”为喻,自然引出文章的主要观点“ , ”。(2)《陈情表》中写作者没有亲戚,也没有仆人的句子是“ , ”。(3)“白云”由于飘忽不定、来去自由,常被寄予孤独、漂泊,或飘逸洒脱之意。古人也常在诗文中用到这个词语,如“ , ”。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结草”源于古代一个报恩故事,李密《陈情表》中“ , ”两句,借以表达自己深受圣恩的感激之情。(2)《归去来兮辞(并序)》中,诗人自斟自饮,闲观庭树,静享隐士之乐的句子是“ , ”。(3)小刚耽于游玩,不珍惜时间,为此老师引用古诗词中的名句如“ , ”,规劝他,希望他珍惜时间。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苏洵在《六国论》中直接指出六国“破灭之道”在于“ ”,最后他告诫统治者“ ”。(2)《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 ”写水,“ ”写山,境界辽阔高远,一幅金陵锦绣江山图展现在读者眼前。(3)在古典诗歌中,夕阳常常被赋予壮美或感伤的意味,这样的诗句比比皆是,如“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曹植才高八斗,却备受猜忌,有志难展,后世文人常借他的遭遇抒发自己的感慨,如李白《将进酒》中的“ , ”。(2)《陈情表》中表现地方官员早知李密之贤,先后推荐李密的句子是:“ , 。 ”(3)“沧海”经常出现在古诗文中和其他意象组合营造意境,或展现宽阔胸襟,或寄托忧思情怀,或抒发离情别绪等,如“ , ”。学案34 明确情境类型,把握设题角度典例1.(1)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2)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2.(1)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2)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3.(1)敏于事而慎于言 就有道而正焉 (2)烽火扬州路 一片神鸦社鼓4.(1)举天下之豪杰 莫能与之争 (2)而某不量敌之众寡 欲出力助上以抗之5.(1)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2)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6.(1)(示例一)落木千山天远大 澄江一道月分明 (示例二)千里澄江似练 翠峰如簇 (2)(示例一)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示例二)唯有残生梦 犹能到日边 (示例三)天上碧桃和露种 日边红杏倚云栽 (示例四)之子棹从天外去 故人书自日边来7.(1)所守或匪亲 化为狼与豺 (2)绛皓驳色 而皆若偻8.(1)惟江上之清风 与山间之明月 (2)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9.(1)我欲因之梦吴越 一夜飞度镜湖月/小楫轻舟 梦入芙蓉浦/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2)山不厌高 海不厌深边练边悟1.(1)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2)羌管弄晴 乘醉听箫鼓 (3)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2.(1)思国之安者 必积其德义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3)白云一片去悠悠 青枫浦上不胜愁(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3.(1)臣生当陨首 死当结草 (2)引壶觞以自酌 眄庭柯以怡颜(3)日月忽其不淹兮 春与秋其代序(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盛年不重来 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 岁月不待人/少年易老学难成 一寸光阴不可轻/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花有重开日 人无再少年)4.(1)赂秦而力亏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 (2)千里澄江似练 翠峰如簇 (3)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5.(1)陈王昔时宴平乐 斗酒十千恣欢谑 (2)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 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3)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5届高中语文一轮复习学案34 明确情境类型,把握设题角度(含答案).docx 2025届高中语文一轮复习课件34 明确情境类型,把握设题角度(共38张ppt).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