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九年级上册科学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第2节 物质的酸碱性一、基础达标1.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常需经历一个不断修正和完善的过程。下列各项是不同时期对酸的认识,其中与现在所学概念最相近的是( )A.有酸味的物质B.只有氢才是酸不可缺少的元素C.一切酸中都含有氧D.与碱反应后失去原有性质的物质2.小科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学习了《酸碱盐》课程后,对相关知识有了深刻的理解。氢氧化钠溶液、 氢氧化钾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其本质是( )A.都能电离出金属离子 B.都能电离出氢氧根离子C.都能使指示剂变色 D.都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3.有甲、乙、丙三支试管,所装无色溶液如图所示,已知牵牛花汁的颜色变化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如表所示。“胜哥”将牵牛花汁分别滴入三支试管后,丙试管内溶液颜色将变成( )溶液 牵牛花汁颜色酸性 红色中性 紫色碱性 蓝色A.蓝色 B.紫色 C.红色 D.无色4.一些物质的pH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胃酸过多的人不宜多吃苹果B.苹果汁的酸性比纯鲜牛奶的酸性强C.肥皂水可以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D.厕所清洁剂与炉具清洁剂混用,清洁效果更好5.如图“五环旗”的上面3个环代表一种液体,下面2个环各代表一种酸碱指示剂,两环相交部分表示指示剂跟有关液体混合后显示的颜色,如图表示相交部分显示的颜色,其中显示颜色不正确的是( )A.红色 B.蓝色 C.红色 D.蓝色6.不同的水果有不同的酸碱性,下表是四种水果汁液的pH,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水果名称 杨梅 蜜桔 文旦 西瓜汁液的pH 2.5~3.5 4.0~5.0 4.5~5.5 5.5~6.5A.杨梅 B.蜜桔 C.文旦 D.西瓜7.“胜哥”在一定质量的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蒸馏水,如图中能正确表示溶液pH变化的是(横坐 标表示加入蒸馏水的质量,纵坐标表示溶液的pH)( )A. B.C. D.8.“胜哥”将一定量的某盐酸加水充分稀释,所得溶液的 pH( )。A.一定等于7 B.一定大于7 C.一定小于7 D.一定等于09.常见饮品pH值如下所示,小海往各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最终溶液为蓝色的是( )A.柠檬汁pH=2.4 B.雪碧pH=3.6C.纯净水pH=7.0 D.苏打水pH=8.110.酸是指在溶液中电离出来的阳离子全部都是 的化合物。碱是指在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都是 的化合物。11.酸碱指示剂的定义:跟酸或碱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做酸碱指示剂,简称指示剂。指示剂的显色规律酸碱指示剂 酸性溶液 碱性溶液紫色石蕊试液 无色酚酞试液 蓝色石蕊试纸 红色 不变色红色石蕊试纸 不变色 蓝色①酸碱指示剂只能测定溶液的 (定性分析),不能反映酸碱性的强弱。②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此溶液显酸性,但不一定是酸溶液,如硝酸铵溶液。③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此溶液显碱性,但不一定是碱溶液,如碳酸钠溶液。④酸碱指示剂遇到酸或碱后,是指示剂变色而不是酸或碱的溶液变色。12.小科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学习到了许多有用的化学知识。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可以使用 ,表示溶液的酸碱度可以用 表示;测定溶液的pH可以使用 ,测定时,用 蘸取待测溶液,滴在 上,然后再与 对照,便可测出溶液的pH值。若用此法测得土壤的pH值小于5,可以施用适量的 来改良土壤。二、巩固提升13.下列烧杯中的溶液属于酸溶液的是( )A. B. C. D.14.下列关于酸、碱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酸根中可能含有氧元素 B.碱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C.碱中一定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D.酸中一定有非金属元素15.不同类型水对人体作用不同,下列“水”能使酚酞变红色的是( )A.糖水 B.食盐水C.苏打水 D.汽水(碳酸水)16.不同品牌的洗手液pH一般不同,25℃时四种洗手液的pH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洗手液d和a混合液的pH可能等于7B.洗手液b的酸性比a弱C.洗手液c能使石蕊试液变蓝色D.洗手液a用蒸馏水稀释后pH减小17.肉类的鲜度可以通过测试pH来判断。有资料显示,新鲜肉pH5.8-6.2,次鲜肉pH6.3-6.6,变质肉pH>6.6,则新鲜肉在变质过程中酸性如何变化( )A.变强 B.变弱 C.不变 D.无法确定18.烧杯中盛有CuCl2和HCl的混合溶液100g,向其中滴加10%的NaOH溶液,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与滴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段反应产生蓝色沉淀 B.bc段溶液增加80gC.c点对应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9% D.d点溶液中溶质有2中,且pH>719.“胜哥”往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过量的锌粒,如图是反应过程中某种量Y随加入锌粒的质量变化的关系,则Y不可能表示( )A.硫酸的质量分数 B.生成硫酸锌的质量C.溶液的pH D.生成氢气的质量20.小科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学习了《酸碱盐》课程后,学会了酸碱的检测。如图是小科鉴别盐酸、硫酸、氢氧化钙三瓶溶液的实验过程和现象,请据图分析回答。(1)B物质是 ;(2)写出A和氯化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1. 2021年5月15日7时18分,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我国星际探测征程迈出了重要的一步。(1)火星北极的土壤呈弱碱性。如果火星具备作物生长的其他条件,下表所列作物适宜在火星北极种植的是 。(2)火星上含有丰富的二氧化碳和镁资源。科学家设想用镁作为未来火星上的燃料,因为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同时生成一种氧化物和一种单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作物名称 茶树 棉花 水稻 甘草适宜生长的pH 5.0~5.5 6.0~6.8 6.0~7.0 7.2~8.522.丽水纳爱斯集团是全球洗涤用品行业前五强企业。其产品之一雕牌超能皂(如图)的主要生产原料是油脂、氢氧化钠和水等。(1)生产肥皂的主要反应原理:C57H110O4+3NaOH△3C18H35O2Na+X,则X的化学式为 。(2)该皂液中所含的氢氧化钠常能与氯化铜溶液反应产生沉淀,请写出相关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3)如果想要检测该皂液的酸碱性强弱,可以使用pH试纸,请你写出合理的操作过程: 。23.小科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学习了物质酸碱性后,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小科为了证明Ca(OH)2溶液与稀盐酸、NaOH溶液与CO2能发生化学反应。他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前弹簧夹K1、K2处于关闭状态)和如下实验步骤:步骤1:打开活塞①,逐滴滴加稀盐酸直至过量后关闭活塞①;同时打开K1,鼓入N2(起搅拌作用,使反应充分进行)。步骤2:关闭K1,打开活塞②,将足量NaOH溶液注入锥形瓶后立即关闭活塞②。步骤3:一段时间后,打开K2。(1)在步骤1中能证明Ca(OH)2溶液与稀盐酸发生化学反应的实验现象是 。(2)在步骤3中观察到的现象为:A中溶液倒吸进入B,B中产生白色沉淀,且溶液呈红色。仅凭“A中溶液倒吸进入B”这一现象,能否证明NaOH溶液与CO2发生化学反应 判断并说明理由 ;(3)写出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24.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学习了《酸碱盐》课程后,小科同学在厨房里做了如下实验:将一朵紫色的牵牛花喷上肥皂水,牵牛花很快就变成了蓝色.他又将另一朵紫色牵牛花喷上某种调味品,牵牛花变成了红色。请你根据小科同学的实验现象回答:(1)肥皂水的pH 7(填“>”“=”或“<”);(2)小科选用的调味品可能是 ;(3)牵牛花汁液的性质与化学实验中常用的 性质相似;(4)据中央电视台3 15晚会报道:用食用纯碱可鉴别真假红葡萄酒(红葡萄汁中含有花青素),请你分析其中的原因 。25.叶绿素中富含微量元素铁,叶绿素呈绿色,被破坏后变成黄褐色。小金同学为探究影响叶绿素稳定性的因素,在室温下进行了四组实验,实验记录如下:组号 叶绿素溶液(毫升) pH值 处理时间(秒) 溶液颜色1 3 10 10 绿色2 3 8 10 绿色3 3 6 10 黄褐色4 3 4 10 黄褐色(1)请写出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性的方法 。(2)根据实验结果小金得出结论:当pH<7时,叶绿素被破坏。有同学认为这样得出的结论还不够严谨,理由是 。26.食醋是一种常用的调味剂,主要成分为醋酸(CH3COOH)。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醋酸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CH3COO-和 (2)把虾皮泡入醋中会产生气泡,这是因为醋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醋酸钙[Ca(CH3COO)2]、水和二氧化碳的缘故。请完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H3COOH+ =Ca(CH3COO)2+ 。27.将40g稀盐酸逐滴加入20g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氢氧化钠溶液中,边滴边搅拌。随着稀盐酸的滴加,溶液的pH变化如图甲所示,溶液的温度变化如图乙所示(不考虑反应过程中热量损失)。试分析:(1)图乙从A到B过程中,溶液pH逐渐 (选填“增大”或“减小”)。(2)图乙表示酸碱恰好完全反应的点是 。(3)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28.“胜哥”在一定量的氢氧化钠稀溶液中, 逐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0.73%的稀盐酸,反应过程中不断搅拌,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量不同时刻溶液的温度与pH,记录数据如下表:反应时间(秒) 0 25 50 75 100 125 150 175 200滴入稀盐酸体积(毫升) 0 4 8 12 16 20 24 28 32pH 13.2 13.0 12.7 12.4 12.1 7.0 2.0 1.6 1.3温度(℃) 36.9 37.5 38.0 38.5 38.8 39.2 39.0 38.8 38.6(1)测得溶液的pH必须 7(选填“ 小于” 或“ 小于或等于”)才能证明酸和碱能发生反应。(2)观察上表发现,当反应时间在 秒时开始,溶液中NaCl 的质量不会增加。(3)“胜哥”在逐渐滴加稀盐酸的过程中,溶液的温度先升高后降低,请分析其原因 。(4)结合上表中滴入稀盐酸体积与pH的变化数据,请计算氢氧化钠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稀盐酸的密度取1.0克/毫升)29.利用中和反应可以测定酸或碱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向20g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滴加40g稀盐酸。(1)当酸碱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pH=7,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a、b、c三溶液,滴入石蕊试液呈红色的是 溶液。(2)从微粒的角度分析,此反应的实质是 。(3)求滴加的稀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要有计算过程,精确到0.01%,下同)(4)求c点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识点】酸、碱的概念【解析】【分析】根据酸的组成及性质分析。【解答】有酸味的物质不一定是酸,酸中不一定都含氧元素,与碱反应的物质也不一定是酸,但酸中一定含有氢元素;故选B。2.【答案】B【知识点】酸、碱的概念【解析】【分析】根据碱溶液中都含有氢氧根离子分析。【解答】 氢氧化钠溶液、 氢氧化钾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它们的溶液中都含氢氧根离子;故选B。3.【答案】A【知识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解析】【分析】由表可知,牵牛花汁遇酸性溶液变红,遇中性溶液显紫色,遇碱性溶液变蓝, 氯化钠显中性,食醋显酸性,碳酸钠显碱性。【解答】由牵牛花汁的颜色变化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表可知,牵牛花汁遇酸性溶液变红,遇中性溶液显紫色,遇碱性溶液变蓝,碳酸钠溶液显碱性,则丙试管内溶液颜色将变成蓝色。故选:A。4.【答案】D【知识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解析】【分析】A、根据苹果汁呈酸性分析;B、根据pH小于7呈酸性,越小酸性越强分析;C、根据pH大于7的溶液呈碱性分析;D、根据酸、碱性物质能发生反应分析。【解答】A、苹果汁呈酸性,胃酸过多的人不宜多吃苹果 ,不符合题意;B、 苹果汁的pH小于纯鲜牛奶,则苹果汁的酸性比纯鲜牛奶的酸性强 ,不符合题意;C、 肥皂水pH大于7,呈碱性,可以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不符合题意;D、 厕所清洁剂与炉具清洁剂混用,会发生反应,降低清洁效果 ,符合题意;故选D。5.【答案】D【知识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解析】【分析】根据酸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碱溶液使石蕊试液变蓝,使酚酞溶液变红分析。【解答】A、酸溶液呈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不符合题意;B、碱溶液呈碱性,能使石蕊试液变蓝,不符合题意;C、碱的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不符合题意;D、纯水呈中性,不能使酚酞变色,符合题意;故选D。6.【答案】A【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解析】【分析】根据溶液pH与酸碱性关系分析,溶液pH<7时,呈酸性,且越小酸性越强,溶液pH>7时,呈碱性,且越大碱性越强,溶液pH=7时,呈中性。【解答】溶液pH<7时,呈酸性,且越小酸性越强,所给水果中杨梅pH最小,酸性最强;故选A。7.【答案】C【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解析】【分析】根据碱溶液中加水溶液pH会由大于7减小至接近于7分析。【解答】 在一定质量的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蒸馏水,溶液碱性减弱,pH会减小,但因仍是碱性溶液,始终要大于7;故选C。8.【答案】C【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解析】【分析】根据酸的溶液加水稀释后仍呈酸性,酸性溶液pH小于7分析。【解答】盐酸呈酸性, 将一定量的某盐酸加水充分稀释,所得溶液仍呈酸性,pH小于7.故选C.9.【答案】D【知识点】pH值的测量及方法【解析】【分析】 紫色石蕊溶液是常见的酸碱指示剂。【解答】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溶液变红色,遇碱溶液变蓝色。碱溶液pH值大于7.故选D。10.【答案】氢离子 氢氧根离子【知识点】酸、碱的概念【解析】【分析】根据酸、碱的概念分析。【解答】酸是指在溶液中电离出来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H+)的化合物。碱是指在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OH-)的化合物。11.【答案】(1)红色;蓝色;无色;红色;酸碱性【知识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解析】【分析】根据酸碱指示剂遇到溶液变色情况分析。【解答】紫色石蕊试液遇到酸性溶液变红色,遇到碱性溶液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遇到酸性溶液不变色,遇到碱性溶液变红色。①酸碱指示剂只能测定溶液的酸碱性(定性分析),不能反映酸碱性的强弱。12.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可以使用 ,表示溶液的酸碱度可以用 表示;测定溶液的pH可以使用 ,测定时,用 蘸取待测溶液,滴在 上,然后再与 对照,便可测出溶液的pH值。若用此法测得土壤的pH值小于5,可以施用适量的 来改良土壤。12.【答案】酸碱指示剂;pH;pH试纸;玻璃棒;pH试纸;标准比色卡;熟石灰或消石灰Ca(OH)2【知识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pH值的测量及方法【解析】【分析】根据溶液酸碱性与溶液酸碱度的测定分析。依据正确的测定溶液pH的方法解题;pH<7溶液呈酸性,可用加弱碱性物质(如熟石灰)的方法改良。本题考查pH的测定方法,掌握正确的测定pH的操作方法是解题的关键。【解答】 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可以使用酸碱指示剂, 表示溶液的酸碱度可以用pH表示,测定溶液的pH可以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具体操作方法为:用干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并滴在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相同颜色的pH值;pH值小于5的溶液显酸性,这样的土壤可用加熟石灰的方法改良。故答案为:酸碱指示剂;pH;pH试纸;玻璃棒;pH试纸;标准比色卡;13.【答案】C【知识点】酸、碱的概念【解析】【分析】根据酸的溶液中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分析;【解答】A、溶液中阳离子为钠离子不是酸溶液,不符合题意;B、溶液中阳离子为钠离子和氢离子,不是酸溶液,不符合题意;C、溶液中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是酸的溶液,符合题意;D、溶液中阳离子为钠离子,不是酸溶液,不符合题意;故选C。14.【答案】B【知识点】酸、碱的概念【解析】【分析】A、根据酸根中可能含氧可能不含氧分收入B、根据氨水为碱不含金属元素分析;C、根据碱中含有氢氧根分析;D、根据酸的定义分析。【解答】A、 酸根中可能含有氧元素,如硫酸根,可能不含氧元素,如盐酸酸根,不符合题意;B、 碱中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如氨水 ,符合题意;C、 碱中一定含有氢氧根,则一定含氢元素和氧元素 ,不符合题意;D、酸在离解时产生氢离子和酸根离子,一定有非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故选B。15.【答案】C【知识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解析】【分析】根据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分析判断。【解答】无色酚酞试液遇到碱性溶液变成红色。糖水、食盐水呈中性,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故A、B不合题意;苏打水呈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成红色,故C符合题意;汽水呈酸性,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故D不合题意。故选C。16.【答案】D【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解析】【分析】根据溶液pH与酸碱性关系分析,溶液pH<7时,呈酸性,且越小酸性越强,溶液pH>7时,呈碱性,且越大碱性越强,溶液pH=7时,呈中性。【解答】A、 洗手液d呈碱性,a呈酸性,二者混合液的pH可能等于7 ,不符合题意;B、 洗手液b的pH比a大,酸性比a弱 ,不符合题意;C、 洗手液cpH大于7,呈碱性,能使石蕊试液变蓝色 ,不符合题意;D、洗手液a呈酸性,用蒸馏水稀释后酸性减弱,pH增加,符合题意;故选D。17.【答案】B【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解析】【分析】根据溶液pH小于7时呈酸性,且越小,酸性越强分析。【解答】溶液pH小于7时呈酸性,且越小,酸性越强,新鲜肉在变质过程中pH变大,酸性变弱。故选B。18.【答案】D【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解析】【分析】向盛有CuCl2和HCl的混合溶液100g中滴加10%的NaOH溶液,氢氧化钠首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钠和水,当稀盐酸反应完后,再与氯化铜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据此分析判断即可。【解答】由题意可知,向盛有CuCl2和HCl的混合溶液100g中滴加10%的NaOH溶液,氢氧化钠首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钠和水,当稀盐酸反应完后,再与氯化铜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A.由图象可知,ab段反应是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钠和水,故A错误;B.与氯化铜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160.0g-80.0g)×10%=8g;设生成的氢氧化铜的质量为x,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y,CuCl2+2NaOH═Cu(OH)2↓+2NaCl,80 98 1178g x y;解得:x=9.8g,y=11.7gbc段溶液增加的溶液的质量是80g-9.8g=70.2g,故B错误;C.设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z,NaOH+HCl=NaCl+H2O40 58.580.0g×10% z;解得: z=11.7g;c点对应的溶质质量分数为:,故C错误;D.d点溶液中有过量的氢氧化钠和反应产物氯化钠,显碱性,故D正确。故选D。19.【答案】A【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反应过程分析,先确定横纵坐标表示的量在反应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再判断起点转折点是否正确。【解答】A.随着反应的发生,硫酸的质量会越来越少,则质量分数会减小,符合题意;B.随着锌粒的加入,锌与硫酸反应,则硫酸锌的质量会增加,直到反应结束保持不变,不符合题意;C.发生反应时,酸性变弱,溶液的pH会随着酸的反应不断增加,直到恰好完全反应pH=7保持不变,不符合题意;D.随着锌粒的加入,锌与硫酸反应,则氢气的质量会增加,直到反应结束保持不变,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20.【答案】(1)氢氧化钙溶液(2)H2SO4+BaCl2=BaSO4↓+2HCl【知识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pH值的测量及方法【解析】【分析】酸性物质与无色酚酞不变色;碱性物质与无色酚酞变红色;酸性物质遇紫色石蕊变红色,碱性物质遇紫色石磊变蓝色;【解答】(1)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色,只有氢氧化钙溶液为碱性溶液。(2)和氯化钡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的是A硫酸,所以化学式为H2SO4+BaCl2=BaSO4↓+2HCl ;故答案为:(1) 氢氧化钙溶液 (2) H2SO4+BaCl2=BaSO4↓+2HCl21.【答案】(1)甘草(2)2Mg+CO2 2MgO+C【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数据,确定哪种植物适合在碱性环境中种植即可;(2)确定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解答】(1)根据表格可知,甘草适宜生长的pH在7.2~8.5之间,即适合在碱性环境中生存,那么适宜在火星北极种植的是甘草。(2)镁和二氧化碳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镁和碳,则反应的方程式为: 2Mg+CO2 2MgO+C 。22.【答案】(1)C3H8O(2)2NaOH+CuCl2=Cu(OH)2↓+2NaCl(3)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pH【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pH值的测量及方法【解析】【分析】(1)根据所给方程式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及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分析;(2)根据氢氧化钠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分析;(3)根据pH试纸的使用方法分析。【解答】(1)所给方程式反应前原子种类和个数为:碳57、氢113、氧7、钠3,反应后为:碳54、氢105、氧6、钠3,由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可知,X化学式为C3H8O。(2)氢氧化钠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反应方程式为2NaOH+CuCl2=Cu(OH)2↓+2NaCl。(3)用pH试纸检测该皂液的酸碱性强弱,操作方法为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pH。故答案为:(1)C3H8O;(2)2NaOH+CuCl2=Cu(OH)2↓+2NaCl;(3)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pH。23.【答案】(1)A中酚酞试液由红色变成无色(2)不能,可能是CO2溶解于NaOH溶液的水中,导致气压减小,A中溶液倒吸进入(3)CaCl2+Na2CO3═2NaCl+CaCO3↓【知识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解析】【分析】(1)开始时,滴加酚酞的氢氧化钙溶液显红色。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随着盐酸的滴入,氢氧化钙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呈中性,锥形瓶中溶液红色逐渐褪去变为无色;(2)溶液被倒吸,说明锥形瓶内气压减小,可能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所致,也可能是二氧化碳溶于水所致;(3)确定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解答】(1)在步骤1中能证明Ca(OH)2溶液与稀盐酸发生化学反应的实验现象是A中酚酞试液由红色变成无色。(2)仅凭“A中溶液倒吸进入B”这一现象,不能证明NaOH溶液与CO2发生化学反应,因为有可能是CO2溶解于NaOH溶液的水中,导致气压减小,A中溶液倒吸进入。(3)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2+Na2CO3═2NaCl+CaCO3↓。24.【答案】(1)>(2)食醋(3)石蕊试液(4)红葡萄酒中的色素相当于酸碱指示剂,纯碱溶液显碱性,红葡萄酒遇纯碱变色【知识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解析】【分析】(1)根据碱性溶液pH大于7分析;(2)根据食醋呈酸性分析;(3)根据石蕊试液遇碱性溶液变蓝,遇酸性溶液变红分析;(4)根据 红葡萄酒中的色素相当于酸碱指示剂分析。【解答】(1) 肥皂水呈碱性,pH大于7.(2) 紫色的牵牛花喷上肥皂水,牵牛花很快就变成了蓝色 ,说明牵牛花类似于石蕊试液, 另一朵紫色牵牛花喷上某种调味品,牵牛花变成了红色,则该调味品可能是呈酸性的食醋。(3) 牵牛花汁液的性质与化学实验中常用的石蕊试液性质相似。(4) 红葡萄酒中的色素相当于酸碱指示剂,纯碱溶液显碱性,红葡萄酒中含有花青素,遇纯碱变色 ,所以可鉴别真假葡萄酒。故答案为:(1)>;(2)食醋;(3)石蕊试液;(4) 红葡萄酒中的色素相当于酸碱指示剂,纯碱溶液显碱性,红葡萄酒遇纯碱变色 。25.【答案】(1)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2)pH是7时,溶液呈中性,实验没有以1.0作为pH梯度进行实验,表格中也没有pH是7时,溶液颜色的变化【知识点】pH值的测量及方法【解析】【分析】(1)根据溶液pH值的测量方法解答;(2)在pH>7和pH<7之间还存在pH=7,而表格中没有这个pH值溶液的颜色是否改变。【解答】(1) 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性的方法: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2)有同学认为这样得出的结论还不够严谨,理由是:pH是7时,溶液呈中性,实验没有以1.0作为pH梯度进行实验,表格中也没有pH是7时,溶液颜色的变化。26.【答案】(1)H+(2)CaCO3;H2O+CO2↑【知识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酸、碱的概念【解析】【分析】(1)根据醋酸在水溶液中电离出酸根离子和氢离子分析;(2)根据醋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醋酸钙[Ca(CH3COO)2]、水和二氧化碳及方程式书写方法分析。【解答】(1) 醋酸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CH3COO-和 H+ 。(2) 由题中信息可知,醋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醋酸钙[Ca(CH3COO)2]、水和二氧化碳,方程式为 2CH3COOH+ CaCO3 =Ca(CH3COO)2+ H2O+CO2↑ 。故答案为:(1) H+ ;(2) CaCO3 ; H2O+CO2↑ 。27.【答案】(1)减小(2)B(3)设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HCl+ NaOH=NaCl+H2O36.5 4020g×x 20g×4%= ,x=3.65%,即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65%。【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解析】【分析】(1)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且不断的向外放热,因此温度不断升高。根据乙图可知,从A到B的过程中,溶液温度升高,说明二者正在发生反应。由于氢氧化钠的含量越来越少,因此溶液的碱性越来越弱,则pH逐渐减小。(2)当反应结束后,由于没有热量的产生,那么溶液的温度会下降,那么溶液温度的最高点,就是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的点。(3)根据甲图可知,当氢氧化钠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7,此时消耗稀盐酸20g。写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方程式,利用氢氧化钠的质量计算出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即可。【解答】(1)图乙从A到B过程中,溶液pH逐渐减小。(2)图乙中B点的溶液温度最高,因此表示酸碱恰好完全反应的点是B。(3)根据甲图可知,当氢氧化钠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7,此时消耗稀盐酸20g。设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HCl + NaOH=NaCl+H2O36.5 4020g×x 20g×4%解得:x=3.65%,即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65%。28.【答案】(1)小于或等于(2)125(3)酸和碱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 溶液温度不断升高当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反应后,反应停止,继续加入的稀盐酸起到冷却作用, 导致溶液溶液温度降低 。(4)解:设完全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质量为x参加反应稀盐酸溶质质量:m=ρV=1.0g/mL×20mL=20gNaOH+ HCl═NaOH+H2O40 36.5x 0.73%×20gX=0.16g答: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质量为0.16克。【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解析】【分析】(1)原来的溶液呈碱性,随着稀盐酸的滴入,碱和酸逐渐反应,则溶液的pH逐渐减小。当溶液的pH=7时,溶液呈中性;pH<7时,溶液呈酸性,此时可以证明其中的碱已经反应了。(2)当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完全反应后,就不再有氯化钠生成,即氯化钠的质量保持不变;(3)酸碱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当这个反应进行时溶液温度升高。当反应结束后,不再有热量产生,此时溶液质量降低,据此分析解答;(4)根据表格可知,当氢氧化钠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pH=7,此时滴入稀盐酸20mL。根据公式m=ρV计算稀盐酸溶液中的溶液质量,乘以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出溶质质量。再写出二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从而计算出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的溶质质量即可。【解答】(1)测得溶液的pH必须小于或等于7才能证明酸和碱能发生反应。(2)根据表格可知,当pH=7时,反应时间为125s,则:当反应时间在125秒时开始,溶液中NaCl 的质量不会增加。(3)在逐渐滴加稀盐酸的过程中,溶液的温度先升高后降低,原因为:酸和碱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 溶液温度不断升高当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反应后,反应停止,继续加入的稀盐酸起到冷却作用, 导致溶液溶液温度降低 。29.【答案】(1)NaCl;c(2)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3)解:设25g稀盐酸中氯化氢质量为x,生成氯化钠质量为y,NaOH+ HCl═ NaCl+H2O40 36.5 58.520g×4% x y= = ,x=0.73g,y=1.17g,滴加的稀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2.92%(4)c点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100%=1.95%【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解析】【分析】(1)根据氢氧化钠和稀盐酸的反应产物确定溶质的种类。石蕊试液遇到酸变红色,遇到碱变蓝色;(2)根据酸碱中和反应的本质解答;(3)根据图像可知,25g稀盐酸与20g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写出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的方程式,根据氢氧化钠的质量计算出参加反应的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和生成氯化钠的质量,最后根据计算出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4)将氢氧化钠和稀盐酸的溶液质量相加得到c点的溶液总质量,再根据计算出氯化钠的溶质质量分数。【解答】(1)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则:当酸碱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pH=7,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c点时溶液的pH<7,呈酸性,可以使滴入的石蕊试液变成红色。(2)从微粒的角度分析,此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