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课件

资源简介

(共31张PPT)
知识回顾
1、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思想来源、历史前提、理论基石
2、评析空想社会主义
3、《共产党宣言》的历史意义
4、社会主义的三次飞跃
5、如何正确认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的严重曲折
视频导入
思考:近代以后的中华儿女有怎样的迫切愿望?最后是在谁的带领下实现的?
第一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第一目:悲怆的历程——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
第二目:胜利的征程——新民主主义革命
第二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认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的巨大历史意义,坚定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科学精神:明确中国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是符合我国发展规律的。
公共参与: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理想,努力做担负起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教学重难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开端标志及该事件的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体现在哪些方面。
1、中国近代社会性质?中华民族复兴面临的历史任务?
2、近代中国人民进行了哪些艰辛探索?最终得出什么结论?
3、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的原因?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开端标志及该事件的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什么、其“新”体现在哪些方面?
5、中国革命的两个步骤及其关系?
结合书本p20-p.25,自主预习以下内容
编辑标题
情境探究
思考:近代以来中国处于什么性质的社会?
1840年--1949年
中国近代史
1840
鸦片战争
1919
五四运动
1949
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日甲午战争
1894-1895年
《马关条约》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八国联军侵华
1900-1901年
《辛丑条约》
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56-1860年
《北京条约》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
1840-1842年
《南京条约》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
基本国情: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
一、悲怆的历程——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
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基本国情)
知识延伸
半殖民地 半封建
相对于 完全殖民地 完全的封建社会
看角度 从政治地位看 从社会经济结构看
形式上 有自己政府的独立国家 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
实质上 政治、经济等社会各方面都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国家的控制和压迫。 社会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在不断发展壮大。
半殖民地 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 推翻帝国主义 争取民族独立
半封建 人民大众与封建主义的矛盾 推翻封建主义 争取人民解放
知识拓展
内忧:封建制度落后,加之长期闭关锁国,经济、政治、文化都落后。
外患:西方列强入侵,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民族独立
人民解放
国家富强
人民幸福
前提
目的
2、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
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
一、悲怆的历程——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
3、探索复兴之路
(1)过程
失败!!!
1851-1864
农民阶级
太平天国运动
1861-1891
地主阶级洋务派
洋务运动
1898.6.11
资产阶级立宪派
戊戌变法(103天)
1899-1900
农民阶级
义和团运动
1901-1911
封建统治阶级
清末新政
1912
资产阶级
辛亥革命
一、悲怆的历程——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
(2)结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
我大清岂容你放肆!
我打不过他!
帝国主义不允许
民族资产阶级没实力
封建主义不愿意
摁住他!不能起来!
专家点评: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的原因
由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根本原因、决定因素)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各式各样救国方案的失败,意味着为了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必须另辟新路。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情境探究
思考:为什么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俄国十月革命
马克思列宁主义
马列主义在中国传播
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
二、胜利的征程——新民主主义革命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
(1)特点
①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
②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
③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
(2)意义
①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②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③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具有里程碑意义。
二、胜利的征程——新民主主义革命
2、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五四运动
马列主义
中国工人运动
第一次结合
诞 生
中国共产党
新民主主义革命
领 导
历史意义: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
二、胜利的征程——新民主主义革命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
八一南昌起义
成功占领南昌等地,但孤立无援,最终撤出南昌
秋收起义
攻打长沙失败,最终转移到井冈山地区
广州起义
攻占广州后遭到国民党部队反扑,被迫撤离
思考:几次起义都遭受挫折,给我们什么启示?正确的新民主主义道路是什么?
在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开展就往斗争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逐步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二、胜利的征程——新民主主义革命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革命道路
五四运动
中国共产党成立
国民党一大
南昌起义
全面抗日战争爆发
抗日战争胜利
新中国成立
1919
1921
1924
1927
1937
1945
1949
大革命
土地革命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
二、胜利的征程——新民主主义革命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
经过28年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经历了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这四个阶段后,终于在1949年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取胜法宝
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总结了两次国内革命战争的经验教训,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客观规律。指出:"十八年的经验,已使我们懂得: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 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
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武装斗争。
二、胜利的征程——新民主主义革命
7、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
主体
任务
基础
领导阶级
二、胜利的征程——新民主主义革命
【注意】新民主主义革命≠无产阶级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本质上来说属于无产阶级领导下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
决 定
民主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
8、中国革命的两个步骤及关系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1840年
1919年
1949年
1956年
五四运动
新中国成立
鸦片战争
民主主义革命: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社会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
社会主义革命(无产阶级革命):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必然趋势
必要准备
先后顺序
相互衔接
二、胜利的征程——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而是由无产阶级领导,这一点有决定性意义。
领导权
不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和资本主义制度。而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并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革命前途
它不是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而是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革命范畴
专家点评:新民主主义革命“新”的体现
小结1: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
比较 内容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不同点 最主要: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指导思想 主要是三民主义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革命前途 资产阶级共和国 社会主义共和国
群众基础 群众发动不充分 充分发动群众
革命范畴 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相同点 社会性质 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革命任务 反帝反封建 革命性质 都是民主革命,又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对中国的影响
①历史意义: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②社会意义: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2)对世界的影响
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防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二、胜利的征程——新民主主义革命
9、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新中国成立
注意: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并不意味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二、胜利的征程——新民主主义革命
10、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
小结2: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什么能取得胜利?
1、指导思想:
2、领导阶级:
3、依靠力量:
4、革命对象:
5、革命性质:
6、前途方向:
7、实施路径:
8、革命成果:
9、取胜法宝:
马克思列宁主义
中国共产党
工人阶级、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资产阶级性质的民族民主革命
社会主义社会
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
新中国成立、毛泽东思想
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1840—1919
1919—1949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
近代中国人民的两大历史任务、关系
仁人志士的探索—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征程:十月革命—五四运动—中共成立—新中国成立
内容
指导思想、开端(特点、意义)
主心骨(革命道路、步骤)
革命历程(取胜法宝)
革命性质、特点、胜利及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伟大飞跃(毛泽东思想)
课堂小结
1、20世纪上半叶,在中国的出路、前途和命运问题上,各种政治力量分别提出自己的方案,进行了异常激烈的较量。最终,中国共产党的方案在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脱颖而出,这是因为( )
①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②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革命斗争中不能发挥积极作用
③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人民在斗争中有了主心骨,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和希望
④鸦片战争后,中国工人阶级是最先登上历史舞台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民族资产阶级并不是不能在革命斗争中不能发挥积极作用,而是具有软弱性与妥协性;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才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故②④错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人民在斗争中有了主心骨,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和希望,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中国共产党的方案在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脱颖而出,故①③正确。
B
课堂练习
2、1949年10月1日,这是一个永远为中国人民所纪念的日子。这一天,北京30万军民聚售在天安门广场上举行了开国大典。人民领神毛泽东庄严宣告:“同胞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这个洪亮的声音震撼了北京城,震撼了全国,震撼了全世界,开创了中国各民族人民的新世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
①宣示了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②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
③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④意味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课堂练习
3、毛泽东同志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报告中说:“辛亥革命有它的胜利,它打倒了直接依赖帝国主义的清朝皇帝。但后来失败了,没有巩固它的胜利,封建势力代替了革命,袁世凯代替了孙中山。”辛亥革命前后仁人志士在屈辱的岁月中艰辛地探索,证实了一个结论( )
①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②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和主张根本行不通
③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因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不能承担起领导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使命
④辛亥革命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准备
A.① ② B.①③ C. ②③ D.③④
C
课堂练习
感谢聆听,下节课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