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1.2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课程标准 素养目标 重难点懂得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明确《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阐明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懂得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从一国到多国实践的价值,坚信我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1.政治认同:了解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理解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及其局限性,探究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2.科学精神:明确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时代背景明确,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3.公共参与:积极主动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实现共产主义奉献自己的力量。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理论基石和诞生的标志、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历史意义。一、知识梳理要求:课前自主阅读、标划课本,根据学案理清知识脉络,把握本课逻辑思路,完成学案。(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1.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空想,就在于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从______、_______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他们主张__________,反对_________,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2.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先后爆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为标志,_____________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开始联合起来反抗资产阶级的统治,将斗争的矛头指向整个________和_____________。3.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有_______基本形式,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无产阶级的斗争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________________应运而生。(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1.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2.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成分,彻底摆脱了唯心主义思想的束缚,创立了___________。_________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___________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___________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把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3.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等思想,创立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劳动的秘密,揭示了______________的根本对立,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___________的斗争指明了方向。___________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4.1848年2月,_____________发表,标志着_____________的诞生。《共产党宣言》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_____________的历史必然性。《共产党宣言》宣告,_______________是同样不可避免的。5.《共产党宣言》总结______________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____________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_____________的必要性。______________是代表无产阶级的政党,是无产阶级中最有觉悟、最有战斗力的先进部队,是无产阶级先锋队,___________除了代表整个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以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6.《共产党宣言》阐述了____________。《共产党宣言》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正是这一理想目标所蕴含的强大动力激励着人们不断为共产主义而奋斗。(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1.______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在以_______为代表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俄国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斗争,推翻了__________的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确立了_____________。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_____________国家,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_______到________的历史性飞跃,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3.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__________、___________,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但是,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____________终将代替___________是不可逆转的;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___________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面对风云变幻的当今世界,只要把目光投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就不难看到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了何等强大的生命力。5.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 所取代(历史必然性)虽然这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历史过程,但这是历史的必然趋势。二、情境探究【阅读与思考1】由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也由于空想社会主义者历史观的局限,他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长期囿于天才的设想之中,正如恩格斯所说:“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还隐藏在不发达的经济关系中,所以只有从头脑中产生出来。社会所表现出来的只是弊病,消除这些弊病是思维着的理性的任务。”《共产党宣言》从现实的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出发,指出资产阶级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而且产生了运用这一武器的人;当它创造的财富不能为自己的关系所容纳时,它的外壳就要炸毁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共产党宣言》不仅找到了资产阶级灭亡的原因,而且找到了埋葬它的掘墓人,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1、结合材料,谈谈你对空想社会主义的认识。2、结合材料,分析为什么社会主义能够实现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阅读与思考2】冬宫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基地和象征,攻占冬宫意味着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1991年11月25日,成立74年的“苏联共和国”解体。从此一切事务均交由俄罗斯管理。普京说:“谁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他就没有良心!”思考:如何认识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严重曲折这一现象?三、知识总结(一)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历史条件 ①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 ②历史前提:资本主义发展和工人运动兴起理论基石 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把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剩余价值学说 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标志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二)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科学的原因1、用科学的实践概念对人的本质问题做了解答。实践概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2、用唯物史观具体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发现了剩余价值,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从而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科学结论。3、用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本质和其存在、发展、灭亡的规律。4、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既从不同角度,又相互联系,完成了对社会主义的科学论证。(三)正确看待社会主义运动发展中出现的严重曲折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过程中遇到曲折、面临挑战,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2、尽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还有容纳生产力发展的空间,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命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的生产力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终究被社会主义社会所取代。3、尽管社会主义运动发展遭遇严重曲折,但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二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和取得的世人瞩目的成就,充分证明了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4、尽管社会主义运动发展遭遇严重曲折,但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四)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创建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人类指明了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途径,为人民指明了实现自由和解放的道路。2、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3、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4、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五)科学社会主义的三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第二次飞跃 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第三次飞跃 通过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探索各具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在当代的应用和发展,是当代中国化的科学社会主义。四、习题检测(一)易混易错辨析(判断对错并将错误表述改正)1.俄国十月革命首次将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 )2.科学社会主义超越空想社会主义之处在于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无情的批判。( )3.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理论基础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4.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迫切要求根本变革资本主义社会,建立理想社会。( )5.虽然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要经历漫长的过程,但确实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6.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7.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剖析资本主义社会,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等思想,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8.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9.“科学社会主义” 就是“马克思主义”。( )10.巴黎公社是世界 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政权。( )(二)基础达标(限时训练并要有做题痕迹)1.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的过程及其影响,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共产党宣言》发表②一些先进分子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美好社会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历史性飞跃④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A.③→①→④→② B.③→④→①→② C.②→③→④→① D.②→①→④→③2.世界社会主义有着近500年的发展历史。它的最初形态是空想社会主义,时间从16世纪初到19世纪30—40年代,其影响几乎遍及欧洲,并达于美洲。托马斯·莫尔等人是空想社会主义的先驱,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是空想社会主义的集大成者。空想社会主义者( )①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弊端,对资本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②看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③主张阶级斗争,反对阶级调和④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某校高一同学在探究“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课题中,收集到如下事件。其中对应正确的是( )①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②资本主义三大工人运动——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③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④《共产党宣言》——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具体目标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1825年,英国爆发了第一次全国性经济危机。此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每隔一定时间就会爆发一次。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和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都使全球经济遭受了重创。这表明( )A.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 B.资本主义最终一定会被封建主义所取代C.经济危机决定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前途命运 D.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5.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法、英、德等国无产阶级开展了独立的政治运动,主要表现就是发生了著名的三大工人运动,即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三大工人运动( )①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思想和理论源泉②为马克思、恩格斯进行理论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材料③表明空想社会主义者建立理想社会的思想是错误的④表明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6.“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材料表明( )①人类社会历史进程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②我们必须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③中国式现代化开启了人类社会形态的历史新纪元④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必须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道路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7.恩格斯将马克思在历史唯物主义方面的重大发现与达尔文发现物种起源学说相类比,生动地指出了这一发现的划时代意义。正是由于唯物史观的提出,社会主义学说才得以从乌托邦的荒漠中摆脱出来。这一伟大发现的意义在于( )①找到了解决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社会矛盾的方法②奠定了社会主义实现科学飞跃的实践基础③科学预见了未来社会的发展进程和一般特征④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尽管福利待遇有较大改善,但西方每年爆发的工人上街游行示威仍极为频繁,在资本大鳄的操控下,号称捍卫民主的国家机器最终只能对民众出手。这一现象总是周而复始,无从根治。这说明( )A.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B.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对立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C.生产力不适应生产关系是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和冲突的根源D.资本家缓和矛盾的措施无法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9.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在未来社会“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社会主义制度以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社会再生产活动以全体社会成员充分参与的高水平社会化大生产为路径,以不断满足全体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对“无产阶级的运动”的描述,阐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应该坚守的立场B.对“目的”的描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奋斗目标和根本原则C.对“基本特征”的描述,说明实现社会主义本质离不开经济高质量发展D.对“路径”的描述,体现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基本规律10.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与《共产党宣言》中提到,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任何人都没有特殊的活动范围,而是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社会调节着整个生产,因而使我有可能随自己的兴趣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形态②人的自由发展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③共产主义社会的劳动分工会更细化和灵活化④它体现了以人为本和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原则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三)能力提升(限时训练并要有做题痕迹)11.列宁指出:“凡是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他都有批判地重新加以探讨,任何一点也没有忽略过去。凡是人类思想所建树的一切,他都放在工人运动中检验过,重新加以探讨,加以批判,从而得出了那些被资产阶级狭隘性所限制或被资产阶级偏见束缚住的人所不能得出的结论。马克思的思想理论源于那个时代又超越了那个时代,既是那个时代精神的精华又是整个人类精神的精华。”下列表述与材料主旨一致的是( )①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从而实现理论向实践的伟大飞跃②马克思主义以其特有的反思精神与批判精神不断推动思想理论创新发展③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文明成果的结晶④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理论,必须突破传统的思想和制度的束缚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是好,要看事实,要看中国人民的判断,而不是看那些戴着有色眼镜的人的主观臆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其生动实践和伟大成就、以其独特魅力和巨大优越性,生动回答了为什么“好”这个重大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①是中国共产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②在理论创新基础上为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根本的政治前提③是根植于中国大地、适应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④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3.《共产党宣言》是由两个年轻人用一个多月时间在布鲁塞尔一间小小的“白天鹅咖啡馆”写就的,是“天才”和“能手”通力合作的结晶。但从大历史背景看,《宣言》更是由19世纪中叶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世界历史舞台这个大时代写就的,是时代风云的回声,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可见( )①《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源于马克思、恩格斯的个人智慧②《共产党宣言》是深刻洞察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基础上的时代先声③阐述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是《共产党宣言》发表的目的④资本主义发展和工人运动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4.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历史性转变。它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唯心史观,从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革中去探求未来理想社会;它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者阶级调和的思想,把社会主义看作是两个阶级——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斗争的必然产物。材料表明,科学社会主义的伟大之处在于( )①成功地改造了两千多年来人类思想文化中有价值的东西②把社会主义建立在对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之上③揭示了阶级斗争在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中的作用④通过剖析空想社会主义,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5.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社会主义并没有定于一尊、一成不变的套路,只有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本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才能把蓝图变为美好现实。这说明( )①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一般进程是由各国地理环境、文化传统、外部因素等决定的②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发展与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方式没有本质的、内在的关系③现实与历史之间是有联系的,当代中国的变革基于自身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基础上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六、本节课学习的收获请书写本课的知识框架【参考答案及解析】【易错易混辨析参考答案】1.答案:√ 解析:俄国十月革命使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首次将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2.答案:× 解析:科学社会主义超越空想社会主义之处在于解释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找到了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之路。3.答案:× 解析: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理论基础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前提。4.答案:× 解析: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并不是要求根本变革资本主义社会,而是想要改造资本主义社会,建立理想社会。5.答案:√ 解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虽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6.答案:× 解析: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7.答案:× 解析: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8.答案:× 解析:《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9.答案:× 解析:马克思主义是一套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三个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仅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组成部分。10.答案:× 解析:巴黎公社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雏形。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政权是苏俄。【基础达标参考答案】1.答案:D解析:伴随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中日益显现的激烈矛盾,一些先进分子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弊端,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美好社会,空想社会主义形成,②排在第一位。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①排在第二位。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开启人类历史的新纪元,④排在第三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③排在第四位,故②→①→④→③符合题意。2.答案:B解析:空想社会主义者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弊端,对资本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①④入选。空想社会主义者没有看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他们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②③错误,不选。3.答案:C解析:①: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思想来源,①错误。②:资本主义三大工人运动为标志,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开始联合起来反抗资产阶级的统治,将斗争的矛头指向整个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②符合题意。③:《共产党宣言》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③符合题意。④:《共产党宣言》——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④错误。故本题选C。4.答案:A解析:A: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瘤疾,经济危机难以治愈的根本原因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A符合题意。B:资本主义最终一定被社会主义所取代,B错误。C: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决定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命运,C错误。D: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D错误。故本题选A。5.答案:D解析:①:三大工人运动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而不是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的来源,①错误。②④: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是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工人运动的实践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材料,②④符合题意。③: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选项表述不正确,③错误。故本题选D。6.答案:B解析:“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体现了人类社会历史进程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所以选①。②说法错误,我们必须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③说法错误,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体现了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必须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道路,所以选④。7.答案:D解析:①:唯物史观这一伟大发现,不可能解决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社会矛盾,且只是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①说法错误。②: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实践基础”的说法错误,②说法错误。③④: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把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科学预见了未来社会的发展进程和一般特征,③④说法正确。8.答案:D解析:材料说明资本家缓和矛盾的措施无法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并未体现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A不符合题意。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B说法错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根源,C说法错误。尽管福利待遇有较大改善,但西方每年爆发的工人上街游行示威仍极为频繁,在资本大鳄的操控下,号称捍卫民主的国家机器最终只能对民众出手。这一现象总是周而复始,无从根治。这说明资本家缓和矛盾的措施无法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D符合题意。故选D。9.答案:C解析:本题为逆向选择题。A:“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体现无产阶级是为大多数人谋利益的,阐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应该坚守的立场,A正确但与题意要求不符。B:在未来社会“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说明社会主义要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奋斗目标和根本原则,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要求。C:对“基本特征”的描述不涉及经济高质量发展,C错误但符合题意要求。D: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社会再生产活动以全体社会成员充分参与的高水平社会化大生产为路径,这体现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基本规律,D正确但与题意要求不符。故本题选C。10.答案:C解析:①: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最高形态,不是最终形态,①说法错误。②④: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任何人都没有特殊的活动范围,而是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社会调节着整个生产,因而使我有可能随自己的兴趣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体现了人的自由发展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它体现了以人为本和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原则,②④符合题意。③:题干是对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的自由发展的描写,没有涉及劳动分工,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能力提升参考答案】11.答案:C【详解】①: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没有实现理论向实践的飞跃,①错误。②:列宁指出:“凡是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他都有批判地重新加以探讨,任何一点也没有忽略过去。凡是人类思想所建树的一切,他都放在工人运动中检验过,重新加以探讨,加以批判,从而得出了那些被资产阶级狭隘性所限制或被资产阶级偏见束缚住的人所不能得出的结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以其特有的反思精神与批判精神不断推动思想理论创新发展,②正确。③:马克思的思想理论源于那个时代又超越了那个时代,既是那个时代精神的精华又是整个人类精神的精华,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文明成果的结晶,③正确。④: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理论,要突破不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思想和制度的束缚,④错误。故本题选C。12.答案:D【详解】①: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①不符合题意。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②不符合题意。③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其生动实践和伟大成就、以其独特魅力和巨大优越性,生动回答了为什么“好”这个重大问题。这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适应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13.答案:D【详解】②④:材料中“是‘天才’和‘能手’通力合作的结晶”“《宣言》更是由19世纪中叶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世界历史舞台这个大时代写就的”,是时代风云的回声,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说明②④可选。①:《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源于时代实践,①说法错误。③:指导人们建立共产主义社会是《共产党宣言》发表的目的,③表述错误。故本题选D。14.答案:C【详解】①:科学社会主义在创立时批判性地吸收和改造了两千多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该说法不准确,且这是科学社会主义伟大的原因,不是其表现,①不选。②:科学社会主义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唯心史观,从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革中去探求未来理想社会,说明科学社会主义把社会主义建立在对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之上,②应选。③:科学社会主义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者阶级调和的思想,把社会主义看作是两个阶级——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斗争的必然产物,说明科学社会主义揭示了阶级斗争在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中的作用,③应选。④:马克思通过剖析资本主义社会,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而不是揭通过剖析空想社会主义,④不选。故本题选C。15.答案:D【详解】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这一规律决定着社会形态的依次形成和更替,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受到地理环境、文化传统、外部因素等的影响,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发展道路有着不同的表现,①说法错误。②: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②说法错误。③: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要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本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说明现实与历史之间是有联系的,当代中国的变革基于自身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基础上,③符合题意。④: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只有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本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才能把蓝图变为美好现实。这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