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51张PPT)民族之歌《爱我中华》歌词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只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歌曲反映了我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一、课堂导入6.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第六课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目标1.我国民族格局最重要的特点、我国的行政区域类型1.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形成的原因及其内容;2.处理民族关系的三个基本原则及其之间的关系;(重难点)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4.民族自治地方的设置与自治机关、自治权5.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及如何坚持和完善?(重)6、我国宗教工作基本方针(重)7、宗教信仰自由的内涵8、如何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难)二、展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族先民胼手胝足、披荆斩棘,共同开发了祖国的锦绣河山。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中华民族由多元到一体、由松散到紧密,最终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大格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三、讲练结合我国部分少数民族服装展示布依族 基诺族 佤族 德昂族侗族彝族苗族一、我国的民族概况汉 族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伟大祖国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我国重要国情之一少数民族中华民族(56)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多元一体是我国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点。另一方面一方面各民族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各民族又都凝聚在一个统一的命运共同体中。1、民族格局最重要的特点:多元一体表现一①历史贡献: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②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为什么会形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元朝蒙古族把西藏牢牢纳入我国的版图回族抗日英雄马本斋组织回民抗日义勇队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吐蕃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苗族歌手宋祖英,传播了苗族民歌文化培育伟大精神创造灿烂文化书写悠久历史开拓辽阔疆域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政区划由省级行政区、地级行政区、县级行政区、乡级行政区组成。具体情况如下:省级行政区: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合计34个省级行政区。地级行政区:293个地级市、7个地区、30个自治州、3个盟,合计333个地级区划。县级行政区:977个市辖区、1303个县、393个县级市、117个自治县、49个旗、3个自治旗、1个特区、1个林区,合计2844个。乡级行政区:8562个街道、20988个镇、8102个乡、966个民族乡、153个苏木、1个民族苏木、1个县辖区,合计38773个。你了解中国的行政区域的划分吗?(1)行政区域的类型: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别行政区(2)民族自治地方与一般行政地方、特别行政区的区别: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3)行政区域的共同点:中国的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不可分割。中华人民共和国只有一部宪法、一个中央政府、一般行政区、民族自治地方都必须接受中央政府管辖。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3.我国的结构形式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特别行政区(如香港) 民族自治地方(如新疆)区别 设立地区 港澳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社会制度 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 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自治程度 高度的自治权 (除国防权和外交权外) 法律规定的民族自治权设立目的 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为解决民族问题、实现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联系 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行使主权的地方行政区域,都受中央人民政府管辖。一个国家在所辖领土范围内独立处置内政、外交事务而不受他国控制和干涉的最高权力。在国际交往中,我国的主权由中央政府统一行使。最高性对内对外独立性基本特征专家点评主权≠自治权≠高度自治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的行政区域划分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点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二)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1、新型民族关系的建立我国民族关系的变化:新中国成立前:——压迫与被压迫、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根本性变化)1.新型民族关系(1)内容: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2)建立的原因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进行了中国特色民族理论和实践的探索。①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高举民族平等的旗帜,致力于铲除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赢得了各族人民的信赖。②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各族人民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真正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实现了各族人民在根本利益上的一致,为建立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奠定了坚实基础。形成、建立×思考:这是不是就意味着民族差别已经消除?注意:历史遗留下来的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等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依然存在,而且难以在短时间内消除。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重点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民族平等 民族团结 各民族共同繁荣含义 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各族人民都是国家的主人,都依法平等地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依法平等地履行义务。 在民族平等基础上,形成了各族人民和谐相处、友好往来、互相合作、共同奋斗、谁也离不开谁的大团结局面。 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原因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民族的大团结和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①这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②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前提条件物质保证政 治基 础互相联系、不可分割【拓展】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之间的关系不意味消除差距不意味着同步、同等、同时富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对口支援形式:经济援助、医疗援助、教育援助。以下材料分别反映了哪一个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1.人民币票面印有汉、蒙、维、藏、壮五种文字。2.为配合西部大开发的实施,国家从2000年起对民族地区采取更多的优惠政策和措施。3.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们没有因为玉树是少数民族聚居区而放弃救援。4.2987名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411名,占代表总数的13.76%,全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代表。民族平等各民族共同繁荣民族团结民族平等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1949年1954年1984年2001年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被载入宪法颁布民族区域自治法,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进入了法制化建设的新阶段。修改民族区域自治法,正式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的地位,扩大了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二)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必要性: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②“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的分布格局,③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2、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依法行使自治权。前提和基础≠居住如何自治核心内容我国有多少个自治区?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1)民族自治地方分为三级自治区省一级(5个)自治州设立区市的市级(30个)自治县(旗)县一级(120个)二、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乡作为民族区域自治的一种补充形式,是与乡、镇平级的行政单位,不属于民族自治地方。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自治机关注:不包括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监委(2)自治机关3、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二、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地方国家行政机关自治机关只能设立在自治地方(3)双重职权:既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又行使自治权双重地位:既是地方国家机关,又是民族自治机关。注:自治权适用于民族自治区域内的所有人,并非只针对少数民族。依法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的主要有以下权力依法管理地方财政的自治权。依法自主地安排和管理地方性的经济建设事业。依法自主管理本地方的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保护和整理民族文化遗产,发展和繁荣民族文化。《内蒙古自治区湿地保护条例 》内蒙地区的学校除了教授汉语外,还要开设民族语言课。 对农牧民实行免费医疗,农牧民子女上学实行免费吃住等政策。内蒙古对在牧区投资建设的鼓励类产业企业按照减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牧区企业从事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农、林、牧、渔业项目所得,减征或免征企业所得税;对农畜产品初加工项目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管理条例》变通执行权其他自治权自治机关根据需要,经国务院批准有权组织本地方维护社会治安的公安部队,有权根据法律制定管理流动人口办法等。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如果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的实际情况,自治机关可报上级国家机关批准,变通执行或停止执行。是以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的,是国家集中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和基础阿坝羌族自治州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沧州孟村回族自治县宽甸满族自治县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地位和意义地位意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一个重要制度保障。①既保证国家团结统一,又实现了各民族共同当家作主。②符合我国国情,在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在加强民族平等团结、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什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根据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根本原因必要性地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一个重要制度保障。意义A.既保证国家团结统一,又实现了各民族共同当家作主。B.符合我国国情,在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在加强民族平等团结、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小结】维护权益:要充分保证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权,切实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因地制宜采取措施,积极推动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维护尊严: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尊严,依法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关系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依法打击民族分裂势力及其活动,坚决反对和有力回击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民族问题进行的渗透、破坏活动加强教育: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5、新时期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要求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我国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等宗教。千百年来,各宗教和睦相处。我国有多种宗教,妥善处理宗教问题,对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妥善处理宗教问题的意义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我国又有多种宗教并行流传。目前,许多国家、地区冲突都与民族和宗教问题有关。但我国相对于这些国家、地区而言,在民族和宗教问题上可以自豪地说:“风景这边独好。”活动探究:请运用民族相关知识回答,我国在民族和宗教问题上为什么能做到“风景这边独好” (三)我国的宗教政策与法律123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一)全面正确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内容)1、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长期的基本政策(2)含义即包括两方面(内容):既保护信仰宗教的自由又保护不信仰宗教的自由(1)地位信不信的自由信哪种宗教的自由信哪个教派的自由什么时候信的自由实质:使宗教信仰问题成为公民个人自由选择的问题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不得歧视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专家点评】宗教信仰自由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努力加强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之间以及信仰不同宗教和不同教派的群众之间的团结,将他们的力量凝聚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目标上来注意:①国家不鼓励也不支持公民信教。②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不允许信教。(无产阶级政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所武装的,这就决定了共产党员只能是无神论者,不得信教。)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1)含义——政府依法对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务进行管理。强调规范宗教活动(2)要求:①宗教信仰自由不等于宗教活动可以不受任何约束。公民在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②宗教活动必须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③任何宗教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都不能干预国家行政和司法。(3)原则:①我国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②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③我国的宗教事务管理坚持“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的原则。宗教自由是相对的下列哪些行为属于国家保护的正常宗教活动:1. 在寺院宣传佛教.2. 宗教信仰人员大肆宣传反对中国共产党.3. 到小梅所在初中班级发展佛教徒.4. 在家中按宗教仪式祭祀死去的先人.5. 根据宗教理论干预国家行政,司法活动.×√√××邪教是不是宗教?三、我国的宗教政策与法律邪教不是宗教!邪教的本质:反人类、反社会、反科学。国家的态度:取缔邪教组织,严惩邪教犯罪。1978年11月,在圭亚那丛林中过着与世隔绝生活的美国邪教组织“人民圣殿”教900余名信徒,在教主琼斯胁迫和邪教意识控制下集体服毒自杀。这一事件令全美一片哗然,人们在无法接受这个残酷事实的同时,指责政府对邪教组织控制处理不力。图为集体自杀现场局部。李洪志都干了什么! 到2001年2月,- 被“法轮功”害死的练习者和无辜人员已达1660人- 受李洪志“升天”、“圆满”蛊惑自杀身亡的239人自焚前后的大学生陈果“法轮功”组织是邪教。★正常宗教活动和封建迷信活动的区别宗教信仰活动 封建迷信活动有整套的教义、教规有一定的制度 没有教义、教规和制度有正式的组织和活动场所 没有正式组织和活动场所受国家法律保护起破坏作用,要说服教育依法改造据2010年12月23日出版的《环球时报》报道,中国一名宗教事务资深人士22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就梵蒂冈指责中国天主教第八次代表会议一事予以反驳,谴责梵蒂冈攻击中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并称中国宗教政策不会因梵蒂冈改变。这名宗教事务资深人士22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新中国刚成立时,曾将中国天主教爱国会的选举结果等报请梵蒂冈。但是,梵蒂冈和当时大多数西方国家一样,采取敌视新中国的政策,拒绝了中国的报请。中国的宗教事业只能靠自己发展,并逐渐确立了独立自主、民主办教的方针,这也是中国发展所有宗教事业的方针。读材料,如何防止和解决种种宗教问题 3、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思考: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是否表明我国宗教与外界没有任何联系呢?----国家主权在宗教政策上的体现我国宪法规定:“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任何境外组织和个人不得干预我国的宗教事务支持——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抵御——境外势力宗教渗透打击——宗教极端思想(涉及对外交往角度)注意:第八条 外国人在中国境内进行宗教活动,应当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不得在中国境内成立宗教组织、设立宗教办事机构、设立宗教活动场所或者开办宗教院校,不得在中国公民中发展教徒、委任宗教教职人员和进行其他传教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管理规定》近年来,通过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我国宗教优良传统中的积极因素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从实践方面看,宗教界本着关爱人民、慈善助乐、服务社会的理念,积极地参与扶贫救灾、捐资助学等慈善公益事业,在社会上树立了良好的形象;近年来,五大宗教都在信教群众中开展了大量募捐活动,用于社会慈善公益事业。比如,2005年,中国佛教界为东南亚海啸受灾国人民募集捐款千万元,受到了国内各界及国际社会的广泛称誉。我国五大宗教还积极投身于反邪教斗争中,“宗教反邪”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取得了很大的成绩。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社会主义社会不是社会主义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含义:支持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是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重要任务,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宗教,用中华优秀文化浸润宗教,不断推进我国宗教的中国化。不是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放弃宗教信仰而是两个“支持”两个“要求”具体要求:社会现实状态社会性质:坚持无神论课堂小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点:多元一体行政区域类型划分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新型民族关系民族关系的方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宗教政策与法律妥善处理宗教问题的意义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平等、团结、共同繁荣原因、含义自治地方、自治机关、自治权前提和基础地位、作用、要求五、检测反馈1.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自实施以来,各少数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得到了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升。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①以民族团结和民族平等为基础和前提②保证了民族自治地方充分享有自治权③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蓬勃发展④保障了少数民族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B2.近年来,西藏通过建档立卡,精准识别扶贫对象,创新“合作社+能人+贫困户”“党支部+能人+贫困户”等精准扶贫模式,扶贫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效。农牧区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明显改善,西藏人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西藏实施精准扶贫( )①有利于缩小民族差距,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②贯彻了共享发展理念,践行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③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充分享有自治权④有利于消除民族之间的差别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A3.我国宪法规定:我国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以下属于民族自治地方行使自治权的是( )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开展严厉打击暴力恐怖活动专项行动B.湖北恩施州人大审议《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自治条例(修订草案)》C.香港特别行政区积极落实2017年行政长官普选工作D.湖北省钟祥市九里回族乡政府表彰民族团结先进个人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