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散文二篇永久的生命一、教学目标1.了解生命特点,理清本文的行文思路,学习欲扬先抑的写法。2.理解课文的中心观点,体会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3.理解文中传递的哲学思想,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课文的中心观点,体会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难点:理解文中传递的哲学思想,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课时:一课时三、教学过程引入:出示图片:新生儿与老人、新芽与枯树提问:生命是什么?引发学生思考,强调要学生带着思考进入课堂。初读课文:(1)层次划分:1.感慨生命的短暂,欲扬先抑。2.(2-4):正面论说:"永恒的生命"这一话题3.(5):赞美生命是奇迹(2)了解作者严文井(1915-2005),原名严文锦。湖北武昌(今属武汉)人。1934年毕业于湖北省立高中,次年到北京图书馆工作,并开始以“严文井”的名字发表作品。1939年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任教。1945-1951年任《东北日报》副总编辑。到北京后历任《人民文学》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等职。第一部童话集《南南和胡子伯伯》出版于1941年。主要著作有:《严文井散文选》《严文井近作》《严文井童话集》《严文井童话寓言集》等。1958年出版的中篇童话《“下次开船”港》被译成多种外文介绍到国外。《严文井散文选》获中国作家协会首届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在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中被授予荣誉。深入研读师生互动,问题探究将全班分为4个小组,一个小组解决三个问题。问题如下:1.第一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2.题目是"永久的生命",这与内容相违背吗?3.一个人到了三十岁的边头就会发现自己丢失了一些什么?同学们现在才十几岁,有没有有觉得自己丢了什么?4.为什么说个人的生命不像一件衬衣?5.一转:人们却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为什么?我们来看这一段主要讲了小草,牛读,想表达什么?6.“一万年前是这样.一万年后还是这样!”,一万年后变了吗?7.请同学们看到旁批的内容,怎样理解"生命自身"不朽嗅指"我"吗"或""个体" 8.赏析“他是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总是只暂时在哪一个个体内住一会儿,便又离开前去。”此句。9.赏析“那些暴君们能够杀掉许许多多人,但是他们消灭不了生命。”本句。10.赏析“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本句。11.作者认为生命是什么样的12.人类靠什么生存呢?下一段给了我们答案。在花的世界里,它的芬芳与色彩可以永存,那在我们人类世思里,什么可人永存?落实以下内容:1.第一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明确:生命短暂2.题目是"永久的生命",这与内容相违背吗?不违背。这里是伏笔,为后面写永久的生命埋下伏笔。(先抑)3.一个人到了三十岁的边头就会发现自己丢失了一些什么?同学们现在才十几岁,有没有有觉得自己丢了什么?预设:时间、头发、童趣等(引发学生共鸣)4.为什么说个人的生命不像一件衬衣?明确:衬衣可以洗涤,补好;时间却一去不复返。(对比)请同学用“。明确: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衬衣与个人的生命进行对比,以衬衣可以洗涤来反衬个人的生命却一去不复返,无法回补,使无奈、惋惜的情感更强烈。5.一转:人们却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为什么?我们来看这一段主要讲了小草,牛读,想表达什么?明确:小草(卑微但顽强)、牛犊(跳跳蹦蹦)。 永久的生命力一万年前是这样.一万年后还是这样!6.一万年后变了吗?明确:(小草还是小草,但一万年后的小草早已不是一万年前的那株小草了)7.请同学们看到旁批的内容,怎样理解"生命自身"不朽嗅指"我"吗"或""个体" 明确:生命自身是生命本身,而非个体生命"因此,不朽的不是"我",是"生命"本身。个体的生命终将以新的形式永远存在.8.赏析“他是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总是只暂时在哪一个个体内住一会儿,便又离开前去。”此句。明确:(比喻)把生命比成"一个不知疲惫的旅客"具体生动地表现了个体生命的短暂,人类的生命却永无止境。(体现出了一种希望,快乐。情绪上扬)9.那些暴君们能够杀掉许许多多人,但是他们消灭不了生命。批判了“暴君的暴行”、赞美了“毁不灭不掉的生命”暴君杀害了许多许多人,而生命是永不凋零的。10.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凋谢"与"永存"明确:个体的生命必将凋零,而花在凋零前将芬芳献与世人,它的生命也将与世界一起,获得永存。凋谢与不朽混为一体,这就是奇迹。举例:生活中有哪么些"凋谢"与"不朽"混为一体的例子。预设:重庆森林大火中牺牲的逆行英雄;疫情期间赴前线支援的医生……11.作者认为生命是什么样的明确:(永久的)作为生命本身的代名词"小草"不朽,而作为生命个体的也就是一万年前的小草已经消亡,一万年后的小草早已更新换代。前一年生长的小草在一把野火下烧光殆尽,而后一年、新的草又长了出来.且生生不息。今年、明年,每一年的春天小草都会生长而出,个体的生命终将以新的形式一直运作存在。12.人类靠什么生存呢?下一段给了我们答案。在花的世界里,它的芬芳与色彩可以永存,那在我们人类世思里,什么可人永存?明确:(永不休止的繁衍)在人类世界中,精神,价值,奉献可以永存。在有限的生命里实现自己的价值!课堂小结1.本文的主题是什么?通过感慨个人生命的短暂,歌颂生命自身的神奇与不朽,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心态与对生命的热爱与赞美。2.体会本文的写作特色。本文蕴含了深刻的哲理,鲜明生动地传达作者的哲思。条理清晰,章法井然有序。先谈生命的易逝,欲扬先抑,再谈生命的永久,进行正面论述。最后联系现实生活,歌唱生命的赞歌。拓展与延伸出示现实中“将有限的生命发挥最大的价值”的例子。播放《那年那兔那些事》中抗美援朝片段出示重庆山火的新闻播报(激发学生对个人生命的思考。我们不仅要珍爱自己的生命,也要努力在有限的生命里实现自己的价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