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八年级下学期名著阅读知识点梳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简介】尼古拉 奥斯特洛夫斯基,苏联早期著名的无产阶级作家。【内容梗概】本书反映了乌克兰工人家庭出身的保尔与苦难生活抗争,投身革命事业,奋斗不息,最终成为忠诚的革 命战士的成长历程。小说真实而深刻地再现了苏联国内革命战争前后的社会特点和时代画卷,热情歌颂了为祖国 而战的年轻一代的精神风貌。【作品主题】通过保尔的奋斗、成长历程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战胜自己,只有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才能创造出奇迹,成长为钢铁战士。革命者在斗争中百炼成钢,这是小说 的一个重要主题。【作品价值】①作品塑造的主人公保尔 柯察金充满了革命的理想主义色彩和英雄主义格调,他的人格特征表现 为:自我献身的精神,坚定不移的信念,顽强坚韧的意志。②作者塑造了革命和建设中产生出来的青年英雄 形象,把同时代人波澜壮阔的斗争生涯和富有激情的建设蓝图描绘了出来。③“保尔精神”——顽强、执着、刻苦、奉 献、勇敢、奋进的人格操守应成为青少年永恒的人生精神坐标。【人物简介】人物 辨识关键词 相关故事(加框的为重要情节)保尔 童工、饱受折磨和侮辱、入狱,战场搏杀,修铁路 苦难的童年——退学(被开除)——枪支风波(结识朱赫来)——初恋——营救朱赫来——死里逃生——负伤——参军——为祖国而战(第一、二次死里逃生)——痛苦的抉择(第三次死里逃生)——制止暴乱(第二段恋情)——筑路(第四次死里逃生)——疗养——保卫苏维埃,入党——革命的烈火——病重——车祸——与病抗争(第三段恋情)——重生——著书朱赫来 保尔走上革命道路的引路人,枪支风波,制止暴乱 教保尔打拳——营救犹太人——被捕——战斗中受伤——制止暴乱——筑路过程中教育并帮助保尔三段恋情 1.保尔与冬妮娅::保尔钓鱼时偶遇冬妮娅,互生好感,但由于崇高的革命理想,他与初恋情人冬妮娅感情上产生了裂痕,最终,他不得不牺牲爱情。 2.保尔与丽达:保尔与丽达因为共同的追求产生了感情的萌芽,但由于保 尔的误会与固执而使感情中断。后来保尔因伤病被送走,丽达听信保尔去 世的谣传,悲伤绝望之余,开始了自己的新生活。 3.保尔与达雅:保尔在疗养时认识了达雅,并与她真诚地结为终身伴侣,在 达雅的帮助下,保尔一次又一次地战胜了自我,获得了新生。 冬妮娅:善良、热情,小资产阶级情调浓郁,贪图安逸生活。 丽达:机智,打扮简单而干练,心地善良而坚定,酷爱工作,爱憎分明。 达雅:善良。勤奋,不怕困难,勇于挑战。死里逃生 在与波兰白军战斗中保尔腿受伤并得了伤寒。 保尔在骑兵部队的战斗中,头部受重伤。 繁重紧张的工作击倒了保尔,他不得不离开岗位,回家养病。 在修铁路时,患了伤寒和大叶性肺炎。 保尔:顽强的生命力和钢铁般的意志力,勇敢面对磨 难,用钢铁般的意志迎接 挑战。情节概述 人物形象退学 自幼丧父,与母亲、哥哥相依为命,上学期间曾因质疑《圣经》而被神甫毒打,后又因在神甫家等候补考时将一小撮烟末撒在神甫家做复活节蛋糕的面团上而被赶出学校。 保尔:具有反抗精神参军 1.被赶出学校后便在外做童工,先在车站食堂干了两年,后来又去了发电厂,在社会最底层饱受折磨和侮辱。 2.保尔通过哥哥认识了朱赫来,受朱赫来的影响产生革命意识,后因救朱赫来而入狱,在狱中坚贞不屈,侥幸逃生,由哥哥阿尔焦姆和冬妮娅送走,奔赴战场,参加红军。 保尔:力求上进 朱赫来:保尔的导师、对革命事业忠贞执着、深明大义筑路 为了供应木材和粮食,要在三个月内修一条铁路,于是保尔等共青团被调去修铁路。筑路队的工作条件十分艰苦、泥泞、暴风雪、土匪骚扰、疾病四散、饥饿等威胁着筑路队,在重重困难面前,有人退缩了,遭到了人们的唾弃。保尔和战友们则冒着寒冬,仍在冰天雪地中工作,发誓要按时完成修铁路的任务。铁路如期修通,朱赫来赞叹道:“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他还送给保尔一把枪,但是不久后,保尔因得了伤寒和大叶性肺炎病倒了。 保尔:不畏艰苦,吃苦耐劳、忘我劳动,忠于革命事业,拥有顽强斗志著书 保尔忍受着身体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先自己写,后来口述请人代写,在完成了三章后,寄稿过程中,稿子被邮局遗失,心血被浪费;在母亲和达雅的帮助下,保尔用生命写成的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终于出版,从此他也开始了新的生活 保尔:顽强、执着、永不放弃的精神,坚定不移的信念,忘我工作的热情《经典常谈》【考点1】给《经典常谈》写推荐语(介绍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①这本书是朱自清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全书共13篇,按我国古代经、史、子、集分类法的顺序介绍了《说文解字》《周易》《史记》等经典著作,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等情况,以此展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一窥古代文化现象和古人的思想智慧。②本书对经典的梳理与讲解,通俗流畅、深入浅出,容易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③使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启智增慧,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答题思路:内容概括+语言特点+文化意义【考点2】《经典常谈》的写作顺序全书共13篇,按我国古代经、史、子、集分类法的顺序介绍了《说文解字》《周易》《史记》等经典著作,并按照传统的意见,将“小学”书放在最前头。(“小学”指文字学)古籍四分法:“经史子集”“小学”(“文字学”):《说文解字》第一经:儒家经典著作。《周易》第二、《尚书》第三、《诗经》第四、“三礼”第五、“四书”第七、“春秋三传”第六史:史书、正史《史记》《汉书》第九,《战国策》第八子:先秦百家著作诸子第十,《墨子》《吕氏春秋》集:文集、诗词汇编辞赋第十一、诗第十二、文第十三、《离骚》《九章》【考点3】《经典常谈》的艺术特色①内容简洁精炼,兼具学术性与通俗性。②叙述脉络清晰,语言流利畅达,生动有趣。③融入传说、习俗、历史背景等,富有吸引力和生活气息。【考点4】中学生阅读古代经典的意义。①学习语文知识:古代典籍中包含了数千年的知识汇总,例如通过《说文解字》可以了解汉字的造字法和每个字的造字本义,通过《诗经》可知诗歌艺术之美。②了解古代社会状况:古代典籍中记载着我国文明的发展轨迹,比如可以从《战国策》中了解战国时期盛行策士游说这一历史事实。③充实精神:古代典籍中渗透着先贤的智慧,比如读《汉书》,我们可以通过其中古人的故事,感受古人的精神品质,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④提升个人修养:古代典籍中记载了许多先贤的言论,比如从儒家经典中我们可以汲取有关于学习、做人等多方面的道理。【考点5】阅读《经典常谈》的阅读策略①选择性阅读。带着某个具体目的去阅读,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作为切入点,然后进行精读。如对历史方面感兴趣的同学,可以阅读《《战国策》第八》《《史记》〈汉书〉第九》等。②组合阅读法。如选择《〈诗经》第四》《辞赋第十一》《诗第十二》进行组合阅读,这样能够完整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过程及其成果。③摘抄和做笔记。采用编写提纲的方法,用精练的语言准确概括每一篇的内容要点,这样就能够快速把握篇章内容,达到纲举目张的效果。④联系课文阅读。比如读《〈诗经〉第四》时可以联系学过的《诗经》二首,加深对作品内容的理解。【考点6】为什么说《说文解字》是一部划时代的书?①收录的字多(9353字);②书中分析字的偏旁部首,540部;③每字都有说解;④和秦代及西汉的字书大不相同,这本书意在帮助人通读古书,并不是只供通俗之用;⑤保存了小篆和一些晚周文字,让后人可以溯源穷流;⑥不但研究字形得靠它,研究字音字义也得靠它。⑦它是文字学的古典,又是一切古典的工具或门径。【考点7】汇总几个“第一”1.东汉的许慎《说文解字》,中国最早的系统分析汉字字形、考究字源的语文辞书,也是最早按部首编排的字典,2.《尚书》我国最古的记言的历史,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3.《诗经》是我国第一部(现实主义)诗歌总集。4.《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5.《史记》二十四史之首,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6.《汉书》班固,二十四史之一,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7.《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史,也是第一部通史。书中虽用鲁国纪元,所记的却是各国的事。8.《国语》又称《春秋外传》,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9.《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考点8】史书体例:纪传体:通过记叙任务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司马迁《史记》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左丘明《左传》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左丘明《国语》,刘向《战国策》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史记》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班固《汉书》,班固首创断代史。《三国志》同属纪传体 国别体 断代史。【考点9】先秦部分学派及其代表人物:儒家:至圣-孔子(开创私人讲学的风气)、亚圣-孟子(提倡“王道”,主张“仁政”,提出“民贵君轻”主张)、荀子道家:老子、庄子墨家:墨翟,提出“兼爱、非攻”政治主张法家:韩非子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被汉武帝采纳,儒家思想从此确立了政治地位。倾向 代表人物拥护旧文化、旧制度 ①孔子、孟子、荀子、墨翟建立新文化、新制度 ②韩非子反对一切文化和制度 ③老子、庄子【考点10】各章重要内容梳理:(1)相传最古的字书:《史籀篇》(2)《说文解字》东汉许慎,本书是文字学的古典,是一切古典的工具或门径。中国最早系统分析汉字字形、考究字源的语文辞书,也是最早按部首编排的字典,540部,收字9353字。书中收集了小篆、籀文和“古文”,又分析偏旁,定出部首,每字都有说解。六个条例,汉字“六书”:造字法4个: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用字法2个:转注(互训)、假借。(3)《周易》,商民族用龟甲、牛骨占卜吉凶。周朝用筮法辅助占卜法。卜筮官将占筮记录(卦爻辞)按着卦爻的顺序编辑起来,便成了《周易》这本书。汉以后,《周易》被奉为儒家“六经”之首。《易传》,儒家对《周易》的卦爻辞作了新的解释,其内容便是《易传》,《易传》中较为系统的是彖辞和象辞,彖辞断定一卦的涵义,象辞推演卦和爻的观念,这里面包含着大量的儒家伦理思想和政治哲学。(4)《尚书》(书:记录)我国最古的记言的历史,是一部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大部分是向大众宣布的话,小部分是君臣相告的话。秦始皇焚书时,伏生私藏得以流传,仅存29篇,成为《今文尚书》。孔安国整理孔子旧居发掘的“古文”经传,成为《古文尚书》。【考点11】一些材料运用题的考点1.辨别汉字的字体演变发展: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2.辨别汉字所对应的六书(1)象形:描绘事物的形状,主要是勾画事物的特征。(日、月、牛、羊、人、山、孕、禾、水)(2)指事: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添加提示性符号表示词的方式。(上、下、本、末、三、天、甘、牟、刃、亦)(3)会意:把两个或几个偏旁合成一个字并把这些偏旁的意义合成新的意义。(武、信、采、明、森及、旦、出、休、北、比、从、取、涉、丞、政、先、死)(4)形声字:由表字意类属偏旁和表示字音的偏旁组成新的字。是汉字造字法的主流,形声字的比例在90%以上。(5)转注:考——老、豕——猪(6)假借:令、长,而、汝、彼。(假借本因有音无字,但以后本来有字的也借用别的字。所以我们现在所用的字,本义的少,引申义的多,一字多义,便是这样来的。)3.根据内容辨别古籍(1)要了解屈原的爱国情感,那么他应该选择阅读的内容是——辞赋第十一(2)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史,书中虽用鲁国纪元,所记的却是各国的事,是我们第一部通史。—《春秋》(3)这是一部划时代的字书,收录九千个汉字,意在帮助人通读古书,让后人可以溯源穷流,并提供了研究字形、字音、字义的依据。——《说文解字》(4)据说是孟子本人和弟子公孙丑、万章等共同编定的。书中说“仁”兼说分辨“义”“利”甚严。—《孟子》(5)由于各诸侯国关系紧张,战争频繁,担负外交的策士受到重用。策士们拥有广博的知识和微妙的机智,他们的言辞被此书收录。——《战国策》(6)这部书包括虞、夏、商、周四代,大部分是号令,就是向大众宣布的话,小部分是君臣相告的话,是中国最古的记言的历史书。——《尚书》(7)作者早年游历各地,搜得大量史料。后担任太史令和中书令,著述历史。他在书中据事实录,使善恶自见,完成这部纪传体通史。——《史记》(8)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倜兮,赫兮喧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诗经》(9)(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人说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战国策》(10)它的本来面目是一种巫术,儒家将它哲学化了。——《周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