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芥豆之微小人物,见微知真大观园——刘姥姥形象的“小大”之辨教学目标:深入探究刘姥姥三访贾府的情节脉络: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详细梳理《红楼梦》中刘姥姥三次访问贾府的情节,包括每次访问的背景、目的、经过以及结果。通过分析这些情节,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刘姥姥与贾府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她在贾府中的地位和角色。多维度分析刘姥姥的“小”与“大”人物形象:教学目标:指导学生从“小”和“大”两个角度对刘姥姥这一人物形象进行深入的分析。一方面,探究她作为一个来自农村、身份卑微的“小人物”,在贾府中的生存状态和心理变化;另一方面,分析她如何通过智慧和勇气,在关键时刻展现出超越身份和地位的“大智慧”和“大勇气”。通过这种分析,使学生能够理解刘姥姥人物形象的复杂性和丰富性。探究刘姥姥形象在《红楼梦》中的价值和意义: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思考刘姥姥形象在《红楼梦》中的独特价值和深远意义。通过分析刘姥姥与其他主要人物的关系,以及她在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和深化主题思想方面所起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到刘姥姥作为一个边缘人物,却承载着丰富的社会意义和深刻的人文关怀。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刘姥姥形象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影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人文关怀精神。教学重难点1.重点:从“小”与“大”两方面分析刘姥姥的人物形象,理解其复杂性和丰富性。2.难点:探究刘姥姥形象的价值意义。教学过程激情导入在《红楼梦》这部小说中,尽管贵族公子小姐、夫人太太以及丫鬟婆子的人数众多,刘姥姥作为一个来自乡间的老妇人,其出场次数和戏份并不突出,且身份地位低微,显得她如同一个普通的“小人物”。然而,她的人物形象却异常丰满,她在书中的作用也远超过许多配角,这足以显示出作者对这位角色的精心塑造和深厚情感。她曾经三次踏入贾府,每次的经历都截然不同,可以说,她就像是一位“贾府兴衰的见证者”。今天,我们就一同深入探讨和分析这一角色——刘姥姥。梳理与概括阅读小说第6回、39回、40回、41回、42回、113回、119回,梳理刘姥姥三进荣国府的原因、主要经过和结果。(一进) 忍耻求助 (二进) 知恩还礼 (三进) 仗义救难原因 刘姥姥的女婿家中无以为继,因祖上与贾府连过亲,所以让刘姥姥去贾府寻求救济。 刘姥姥给荣国府送来瓜果表示感谢,贾母想找个上岁数的人说话,因此留她小住。 贾府被抄家后,刘姥姥探望凤姐。主要经过 刘姥姥在太太的陪房周瑞老婆的引荐下,见到了管家奶奶王熙凤。 游览大观园,参加宴会,为大观园里带来很多欢乐。给王熙凤的女儿取名“巧姐”。 王熙凤托付刘姥姥找回巧姐。结果 刘姥姥得到凤姐二十两银子加一吊钱的救济。 刘姥姥收到王夫人给的一百两银子,并获赠了很多东西带回去。 刘姥姥卖了房子赎回了被卖的巧姐,并带回乡下。比较与探究活动:深入剖析刘姥姥的“小大”人物形象1.知识点温习:多维度解析人物形象。①我们需要考虑角色的身份、地位、个人经历和教育背景。②要深入分析人物的外貌特征、语言表达、行为动作、神态表情以及心理活动。③研究故事情节对理解人物形象也至关重要。④同时,不可忽视人物所处的社会历史背景或自然环境对其性格和行为的影响。⑤最后,通过作者或其他人物对角色的介绍和评价,我们能更全面地了解这个人物。从刘姥姥三进贾府的情节,分析其“小”在何处?“大”在哪里?小 情节(示例) 大身份卑微有小心机 策划攀附贾家。 有胆识 有见识自卑胆怯 到贾府门口不敢进去、对看门人毕恭毕敬、不敢对王熙凤说出自己的真实目的。 自尊隐忍 有羞耻心察言观色 世故圆滑 装疯卖傻、扮丑讨好贾母及众人。 机智幽默 大智若愚粗鄙无知 游览大观园。 憨厚朴实能力有限 探望凤姐,搭救巧姐。 知恩图报 善良纯朴〔小结〕虽是小人物,但有大勇、大智、大义。刘姥姥这个小人物的性格具有复杂性,但复杂、多元、矛盾的人物形象更具真实性,这也是《红楼梦》人物塑造的原则。思辨与深化1.曹雪芹塑造刘姥姥这个“小人物”的深层意义在于:(明确)①角色对比:通过刘姥姥的朴实与真诚,与其他贵族人物形成鲜明对比,从而更加凸显其他人物的性格特点。②社会揭示:刘姥姥的经历和视角,为读者提供了一个观察贾府奢华生活和贵族腐败的窗口,进一步揭示了当时社会的贫富差距和贵族阶层的腐化。③情节推动:刘姥姥作为一位外来者,她的出现和经历成为推动贾府兴衰的重要线索,使故事情节更加丰富和具有张力。2.刘姥姥这位“小人物”对贾府和大观园带来了什么:尽管刘姥姥来自底层,生活困苦,但她的到来并非仅仅是接受贾府的接济。实际上,她给贾府和大观园带来了更为宝贵的东西。①欢乐与放松:刘姥姥以其淳朴和幽默,为贾府的女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欢乐和放松,使她们暂时忘却了日常的束缚和规矩。②真挚与纯朴:刘姥姥不掩饰自己的真实身份和经历,展现了她的真挚和纯朴。她的报恩行为、取悦众人的表演以及最终散尽家财赎回巧姐的善举,都体现了她纯真的人性。③现实与对照:曹雪芹通过刘姥姥这一角色,将大观园的理想世界与真实世界进行了对照。刘姥姥所处的世界为读者提供了一个观察社会现实的视角,使《红楼梦》这部小说在展现理想世界的同时,也不忘反映社会的真实面貌。〔小结〕小人物与大世界。3.在《红楼梦》的影视改编中,刘姥姥第三次进荣国府的情节被赋予了不同的演绎。新版《红楼梦》电视剧选择了刘姥姥受王熙凤所托,将巧姐带出荣国府并带到乡下避难的结局。而87版《红楼梦》电视剧则描绘了刘姥姥散尽家财,从青楼中赎回巧姐的感人场景。你更欣赏哪一种结局,为什么?明确:我个人更倾向于87版《红楼梦》的演绎。之所以欣赏这一版本,是因为它更加贴近原著中刘姥姥的善良与坚韧。刘姥姥虽然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人物,但她拥有着无比高尚的品质。当她得知巧姐的困境后,不惜一切代价,散尽家财也要将她救出,这种无私的爱和牺牲精神,让人深感震撼。这种结局不仅体现了刘姥姥的人性光辉,也展现了作者对人性美好的赞美和追求。相比之下,新版《红楼梦》中刘姥姥受王熙凤所托救出巧姐的情节,虽然也展现了刘姥姥的善良,但缺少了原著中那种深沉而强烈的人性光辉。同时,新版结局也削弱了刘姥姥在贾府兴衰中的见证人角色,使她的形象变得相对平淡。补充:《红楼梦》中另一位多次受人恩惠的人物——贾雨村,他在仕途上却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态度。他对自己的恩人采取了忘恩负义的行为,如陷害收留过自己的小沙弥,对曾资助自己的甄士隐一家袖手旁观,对提携过自己的贾府落井下石。这种忘恩负义的行为,最终导致了他的可悲结局——“因嫌纱帽小,致使枷锁扛”。贾雨村的故事与刘姥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个忘恩负义,一个知恩图报,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和态度,让人深思。课堂小结初览《红楼梦》时,我以为刘姥姥不过是个平凡的乡村老妇;然而随着对作品的深入阅读,我渐渐发现刘姥姥的情商超乎寻常;当再次品读《红楼梦》时,我深刻感受到她才是整部作品中承载着小人物世界“真、善、美”的核心人物。我们目睹了她的多面性:她看似粗犷却蕴含着深沉的智慧,为了生存而委曲求全,却始终保持坚韧的斗志;她貌不惊人,但内心蕴藏着美丽,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展现出非凡的智慧与品质;她纯朴善良,拥有侠义心肠,知恩图报,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性的光辉。刘姥姥的形象,如同一幅丰富多彩的画卷,在我们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结〕小人物与大主题课后作业姥姥虽然在《红楼梦》中是次要人物,但是她形象鲜明,给读者深刻的启示。小说中还有很多像她一样的小人物,请选取其中一个(如晴雯、袭人等),用一两个词语进行评价,并结合整部小说分析其人物形象,100字以上。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