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重庆市长寿区湘科版四年级下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2023学年重庆市长寿区湘科版四年级下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简介

长寿区2023年春期期末质量自主测试小学四年级综合学科试题
科学部分(40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 在制作蜡星星时,用酒精灯给蜡块加热,蜡_______发生了变化,但构成蜡的_______没有改变。
2. 刚孵化出来的蚕宝宝叫_______。
3. 蚕、蝴蝶、蜜蜂的一生都要经历卵、_______、_______、成虫四个阶段。
4. 动物繁殖后代方式有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
5. 冬季来临时,黑颈鹤向南_______到温暖的云南;而狼采取_______的方式抵御寒冷。
6. 岩石是重要的建筑材料,花岗岩可以用来盖房、_______等,石灰岩是生产_______、水泥的原料。
7. 当电池、导线、灯泡形成( ),电流经过( ),小灯泡才能被点亮。
8. 根据物体的导电性来分,人体、大地、不纯净的水属于_______;塑料、橡胶属于_______。
二、选择题(题中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写到括号里,每小题2分,共10分)
9. 下列关于蚕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蚕蛾的身体结构与昆虫特点相符,蚕蛾是昆虫
B. 蚕蛾的头部有触角
C. 蚕蛾的身体分成头、胸、腹、尾四个部分
10. 做植物向光性实验时,哪种条件要不一样?( )
A. 水分 B. 光照 C. 温度
11. 在观察一块岩石时,发现它很硬、粗糙,并且由三种不同颜色的颗粒组成,那么这块岩石最有可能是( )。
A. 花岗岩 B. 板岩 C. 大理石
12. 电池的图形符号是( )。
A. B. C.
13. 安装照明电路时,下列导线中可以直接使用的是( )。
A. 导线两端全部去除绝缘层
B. 导线两端没有去除绝缘层的
C. 导线一端去除绝缘层,另一端没有去除绝缘层的
三、判断题(正确的请在括号后打“√”,错误的请在括号后打“×”。全打“√”或“×”一律不给分。每小题1分,共5分)
14. 蚕有耳朵,能听到声音。( )
15. 鸟类常利用树干、草叶等材料筑巢、安家、求偶、繁殖后代。( )
16. 我们吃的盐是一种矿物质。( )
17. 导线、用电器和开关能组成一个简单电路( )
18. 安装房屋照明电路时,一般走直线,拐直角弯。( )
四、实验操作题(每空1分,共5分)
19. 某实验探究小组想将沙和水的混合物进行分离,设想了以下两种实验装置。
图1 图2
(1)图1的分离方法是_______;图2的分离方法是_______。
(2)分离沙水混合物,选取图 __________的实验装置更合适。
(3)图1装置中玻璃棒作用是( );图2装置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A. 搅拌;引流 B. 引流;蘸取溶液 C. 蘸取溶液;搅拌
五、问答题(5分)
20. 人类的哪些行为可能导致动植物数量的变化?长寿区2023年春期期末质量自主测试小学四年级综合学科试题
科学部分(40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 在制作蜡星星时,用酒精灯给蜡块加热,蜡的_______发生了变化,但构成蜡的_______没有改变。
【答案】 ①. 状态 ②. 物质
【解析】
【详解】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的产生,只是物质形状、大小、形态的变化;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的产生;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产生种种现象,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产生沉淀物。在制作蜡星星时,用酒精灯给蜡块加热,蜡的状态发生了变化,但构成蜡的物质没有改变,属于物理变化;蜡烛燃烧变化过程中不仅形态发生了变化,还生成了新物质二氧化碳和水等,属于化学变化。
2. 刚孵化出来的蚕宝宝叫_______。
【答案】蚁蚕
【解析】
【详解】蚕宝宝又名桑蚕,以桑叶为食料的吐丝结茧的桑蚕是经济昆虫之一。小蚕从蚕卵中孵化出来时,身体的颜色是褐色或黑褐色的,极细小,且多细毛,蚁蚕长约2毫米-3毫米。大小和蚂蚁差不多,因此叫蚁蚕。
3. 蚕、蝴蝶、蜜蜂的一生都要经历卵、_______、_______、成虫四个阶段。
【答案】 ①. 幼虫 ②. 蛹
【解析】
【详解】蜜蜂、蝴蝶、家蚕等发育要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4个时期,而且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明显的差异,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完全变态。
4. 动物繁殖后代的方式有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
【答案】 ① 胎生 ②. 卵生
【解析】
详解】略
5. 冬季来临时,黑颈鹤向南_______到温暖的云南;而狼采取_______的方式抵御寒冷。
【答案】 ①. 迁徙 ②. 换毛
【解析】
【详解】面对草原冬季的来临,黑颈鹤向南迁徙到温暖的云南;而狼则留守原地,采取换毛的方式抵御寒冷。它们这样做,都是为了在严酷的环境变化中生存下去。
6. 岩石是重要的建筑材料,花岗岩可以用来盖房、_______等,石灰岩是生产_______、水泥的原料。
【答案】 ①. 修桥 ②. 石灰
【解析】
【详解】岩石是重要的建筑材料,花岗岩可以用来盖房、修桥等,石灰岩用来烧水泥、石灰,还可以做玻璃原料,大理岩能用来雕刻、磨制各种美丽的工艺品。
7. 当电池、导线、灯泡形成( ),电流经过( ),小灯泡才能被点亮。
【答案】 ①. 闭合回路 ②. 灯丝
【解析】
【详解】当电池、导线、灯泡形成闭合回路,电流经过灯丝,小灯泡才能被点亮。为了让电路中各部分的连接更加稳固,我们可以将电池和灯泡分别装入电池盒和灯泡座里。
8. 根据物体的导电性来分,人体、大地、不纯净的水属于_______;塑料、橡胶属于_______。
【答案】 ①. 导体 ②. 绝缘体
【解析】
【详解】容易导电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根据物体的导电性来分,人体、大地、不纯净的水属于导体;塑料、橡胶属于绝缘体。
二、选择题(题中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写到括号里,每小题2分,共10分)
9. 下列关于蚕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蚕蛾的身体结构与昆虫特点相符,蚕蛾是昆虫
B. 蚕蛾的头部有触角
C. 蚕蛾的身体分成头、胸、腹、尾四个部分
【答案】C
【解析】
【详解】桑蚕是完全变态昆虫,一生经过卵、幼虫、蛹、成虫等四个形态上和生理机能上完全不同的发育阶段。蚕蛾的体形像一个纺棰,分头、胸、腹三个部分。
A.蚕蛾的身体结构与昆虫特点相符,蚕蛾是昆虫,说法正确;
B.蚕蛾的头部有触角,说法正确;
C.蚕蛾的身体分成头、胸、腹三个部分,说法错误。
10. 做植物向光性实验时,哪种条件要不一样?( )
A. 水分 B. 光照 C. 温度
【答案】B
【解析】
【详解】植物的茎、叶具有向光生长的特性,在做植物向光性生长试验时,光照条件要不一样,其他条件要基本相同。
11. 在观察一块岩石时,发现它很硬、粗糙,并且由三种不同颜色的颗粒组成,那么这块岩石最有可能是( )。
A. 花岗岩 B. 板岩 C. 大理石
【答案】A
【解析】
【详解】不同的岩石具有不同的特征。根据岩石的特征,可以鉴别岩石的种类。矿物的颜色、形状、透明度、光泽、条痕以及软硬,是辨认矿物的重要依据。 花岗岩主要由石英、长石、云母三种不同的矿物组成,花岗岩很坚硬、粗糙,并且由三种不同颜色的颗粒组成。
12. 电池的图形符号是( )。
A. B. C.
【答案】B
【解析】
【详解】A为开关符号,B为电池符号,C为灯泡符号。
故选B。
13. 安装照明电路时,下列导线中可以直接使用的是( )。
A. 导线两端全部去除绝缘层的
B. 导线两端没有去除绝缘层的
C. 导线一端去除绝缘层,另一端没有去除绝缘层的
【答案】A
【解析】
【详解】容易导电的物体是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是绝缘体。安装照明电路时,可以直接使用的是导线两端全部去除绝缘层,这样有电流通过;导线两端没有去除绝缘层或者导线一端去除绝缘层,另一端没有去除绝缘层,无法让电流通过。
三、判断题(正确的请在括号后打“√”,错误的请在括号后打“×”。全打“√”或“×”一律不给分。每小题1分,共5分)
14. 蚕有耳朵,能听到声音。( )
【答案】×
【解析】
【详解】蚕属于昆虫,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生有一对触角,为感觉器官;胸部着生有两对翅、三对足,为运动器官。蚕没有耳朵,但听觉器官非常发达,能听到声音。故本题说法错误。
15. 鸟类常利用树干、草叶等材料筑巢、安家、求偶、繁殖后代。( )
【答案】√
【解析】
【详解】鸟类的生殖一般都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生活在我国的鸟类一般在春季或夏季生殖。鸟类常常利用树干、草叶等材料筑巢、安家、求偶、繁育后代。
16. 我们吃盐是一种矿物质。( )
【答案】√
【解析】
【详解】食用的盐是矿物的一种形态,矿物指由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它们具有相对固定的化学组成,呈固态者还具有确定的内部结构。食用的盐是矿物的一种形态,是一种矿物质。
17. 导线、用电器和开关能组成一个简单电路。( )
【答案】×
【解析】
【详解】一个简单电路是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灯泡(用电器)四部分组成,电源、导线、灯泡(用电器)是必需的。题目中没有电源,不能组成一个简单电路。
18. 安装房屋照明电路时,一般走直线,拐直角弯。( )
【答案】√
【解析】
【详解】房间照明电路必须构成回路,布线有如下要求:①从电源出发到电灯的电线和从电灯回到电源的电线是并排布置在同一个管道中的,这样能减少施工量; ②线路一般走直线,拐直角弯,便于检修。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四、实验操作题(每空1分,共5分)
19. 某实验探究小组想将沙和水的混合物进行分离,设想了以下两种实验装置。
图1 图2
(1)图1的分离方法是_______;图2的分离方法是_______。
(2)分离沙水混合物,选取图 __________的实验装置更合适。
(3)图1装置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图2装置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A. 搅拌;引流 B. 引流;蘸取溶液 C. 蘸取溶液;搅拌
【答案】(1) ①. 蒸发 ②. 过滤 (2)2 (3)A
【解析】
【分析】要把固体从液体中分离出来,常用的分离方法有过滤、沉淀、蒸发三种。
【小问1详解】
图1的分离方法是蒸发;图2的分离方法是过滤。
【小问2详解】
根据固体物分离的方法,结合物质的性质选择方法。沙子不溶于水,可以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沙子和水。故选图2。
【小问3详解】
图1装置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图2装置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故选A。
五、问答题(5分)
20. 人类的哪些行为可能导致动植物数量的变化?
【答案】大型采矿、乱砍滥伐、非法盗猎、大面积烧荒、废气排放、污水排放等行为都可能导致动植物数量的变化。
【解析】
【详解】人类活动对生物既有积极影响,同时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人类的有些活动会影响生物的生存。根据人类活动对动植物的影响,人工干预、大量种植、加强保护等都是使得动植物数量逐年增多,从这里可以看出,人类的保护活动对生物有积极的影响。同时,非法盗猎、毁林开荒、大面积烧荒、矿物无节制开采等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对生物生存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