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1.2光的传播 同步练习一、填空题1.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学者墨子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一光从门上的小孔射进来,会在对面的墙上形成外面景物的例像。这种现象被称为“ ”,它的原理就是光沿 传播。2.我们用直纸筒能看到烛光,用弯纸筒不能看到烛光,这说明:光在空气中是 传播的。3.夏天,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地上留下一些光斑,有一些光斑是圆形的,这是 现象,利用的是光沿 原理。二、单选题4.右图中是皮影动画《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截图。皮影动画蕴含了光沿直线传播的科学原理,以下成语与皮影动画原理相同的是( ).A.镜花水月 B.杯弓蛇影 C.一叶障目5.老师用投影仪(如图)播放动漫时,白板上变换各种画面,时而光亮时而暗淡。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白板是光源,所以才会自由变换亮暗B.放映过程存在光的反射C.放映过程中光始终沿直线传播6.小朋友不能在机动车附近逗留,因为机动车周边存在盲区。关于盲区的形成,以下解释不合理的是( )。A.正常情况下,司机可以通过后视镜看到车后方的部分景象B.盲区的光线照射到后视镜,被反射后,无法进入司机的眼睛C.盲区的光线照射到后视镜,发生折射,进入司机的眼睛7. 龙龙用手电筒和不透明的管子进行了以下操作,手电筒的光可以从管子的一端到达另一端的是( )。A.B.C.三、解答题8.下面的漫画说的是一个成语,你知道这个成语吗? 。这个成语说明了一个关于光的科学原理是 。四、简答题9.光能穿过任何物体吗 当光照射到一个不透明的物体上时,会发生什么情况 10.在上体育课时,体育老师为了让我们把队伍排整齐,告诉我们,只要最后面的同学只能看见前一位同学的后脑勺,就说明队伍站直了,这里应用了什么科学原理?五、实验探究题11.小明同学将四个木板间隔15cm,保证小孔的位置在一条直线上,如图1所示。(1)在黑暗的环境中,打开手电筒,进行实验。小明观察到,手电筒点亮时, (选填“1号”、“2号”、“3号”或“4号”)木板上会出现光斑。(2)将2号木板向右移动一定距离,如图2所示,小明观察到,手电简点亮时, (选填“1号”、“2号”、“3号”或“4号”)木板上会出现光斑。(3)请同学们根据(1)、(2)的实验结果,在图1和图2中画出光行进的路线。(4)假设将实验中的木板换成玻璃片,你认为光束会 (选填“全部通过”、“部分通过”或“不能通过”)玻璃片。说明玻璃片是 (选填“半透明”、“透明”或“不透明”)的。(5)为了再次证明光的传播方式,小明找来两根不同的水管,并将手电筒的光分别射进水的A端和D端。小明发现,水管的B端 (选填“有”或“没有”)光束射出。水管的C端 (选填“有”或“没有”)光束射出。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小孔成像;直线【知识点】光的传播【解析】【分析】 两千多年前,中国古代的学者墨子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光从窗户上的小孔射进来,会在对面的墙上形成外面景物的倒像。这种现象被称为“小孔成像”,它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小孔成像是倒立的。小孔所成的像不仅上下颠倒,而且左右也颠倒。2.【答案】沿直线【知识点】光的传播【解析】【分析】在同一种物质中,光是沿直线传播的。通过直管观察烛光能看见蜡烛的火焰,透过弯管不能看见蜡烛的火焰,可以说明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3.【答案】小孔成像;直线传播【知识点】光的传播【解析】【分析】夏天,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地上留下一些光斑,是太阳经过树叶缝隙形成的像,树叶缝隙就是小孔,这些光斑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通过小孔成的太阳的实像,所以光斑是太阳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因此不是树叶的像,也不是太阳的虚像,更不是树叶的影子。4.【答案】C【知识点】光的传播【解析】【分析】 皮影戏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不透光的物体的影子真实反映物体形状。一叶障目与此原理相同。5.【答案】A【知识点】光的传播;光的折射;光的反射【解析】【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途中遇到物体表面时,被反射回原来的物质中,光的传播方向改变,叫做光的反射。A、光源是指自身能够发光且正在发光的物体,白板不是光源,自身不会发光,故A错误;B、投影仪放映过程存在光的反射现象,不透光的胶片会反射光线,故B正确;C、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投影仪播放动漫过程中光始终沿直线传播,故C正确。6.【答案】C【知识点】光的传播;光的折射;光的反射【解析】【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途中遇到物体表面时,被反射回原来的物质中,光的传播方向改变,叫做光的反射。A、光碰到物体表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形成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汽车的后视镜就是利用光的反射作用工作的,正常情况下,司机可以通过后视镜看到车后方的部分景象,故A不符合题意;B、盲区的光线照射到后视镜,被反射后,无法进入司机的眼睛,因此,司机无法看到盲区的景物,故B不符合题意;C、盲区的光线照射到后视镜,发生反射现象,而不是折射,无法进入司机的眼睛,故C符合题意。7.【答案】C【知识点】光的传播【解析】【分析】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不透光的物体会阻挡光的直线传播。龙龙用手电筒和不透明的管子进行了以下操作,手电筒的光可以从管子的一端到达另一端的是选项C中的直管子,选项A、选项B中管子都是弯折的,光线不能穿过。8.【答案】一叶障目;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知识点】光的传播【解析】【解答】图片中描述的成语是一叶障目,这个成语说明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分析】一叶障目的意思是将一片树叶放在眼前,整个世界都看不到了。这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在光经过不透明的物体时就会被物体挡住,无法前进。9.【答案】当光照射到一个不透明的物体上会在背面形成影子。【知识点】光的传播【解析】【分析】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光能透过透明物体,仍然沿直线向前传播,光不能穿过不透明的物体。当光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就在背面形成影子。10.【答案】光沿直线传播【知识点】光的传播【解析】【分析】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排纵队时,如果后面一位同学只能看到前一位同学的后脑勺,就表示队伍排直了,这主要是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11.【答案】(1)4号(2)2号(3)(4)全部通过;透明(5)没有;有【知识点】光的传播【解析】【分析】(1)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在黑暗的环境中,打开手电筒,进行实验。因为1号、2号、3号纸板上的小孔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光线会通过小孔继续传播,小明会看到,手电筒点亮时,4号木板上会出现光斑。(2)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若将2号木板向右移动一定距离,如图2所示,小明会观察到,手电筒点亮时,2号木板上会出现光斑。(3)根据(1)、(2)的实验结果,光在图1和图2中行进的路线即可;即图1中的4号木板上会出现光斑;图2中的2号木板上会出现光斑。(4)光由光源发出,在同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遇到不透明物体时,便会在物体后面形成一个黑暗的区域,即是影子。假设将实验中的木板换成玻璃片,光束会全部通过玻璃片,说明玻璃片是透明的。(5)从图3、图4可以看出,因为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将手电筒的光分别射进水管的A端和D端,会发现,水管的B端没有光束射出,水管的C端有光束射出。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