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把握适度原则课件(共20张PPT)-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2把握适度原则课件(共20张PPT)-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简介

(共20张PPT)
第九课 理解质量互变
9.2 把握适度原则
PART ONE
适度的含义
这还是“爱”吗?
坚持适度原则
1、事物质与量的统一体现在“度”中
(1)度:
①含义:度是一事物保持自身质的稳定性的量的限度。
②重要性:在度的范围内,质与量相互结合、相互规定。
当量的变化达到或超出定量限度时,事物就开始发生质的转化。
判断:度就是量变的关节点。
×
(2)关节点(或临界点):
①含义:事物量变达到的极限,是引起质变的节点。
② 关节点与度的关系:
任何度的两端都存在着关节点或临界点;度是关节点范围内的幅度。
水蒸气

﹥ 100 C

液体
﹤ 0 C
0 C
100 C

请在相应位置填上度、关节点(临界点)
关节点(临界点)
关节点(临界点)
(2)原因:
①事物的变化是发生在度的范围之内还是超出度的范围,这是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
②在度的范围之内,事物的质保持不变,质规定着量的运动范围和变化幅度;超出这个范围,事物的质就发生变化,质与量的统一就会破裂。
③为了保持我们所需要的事物特定的质,应当把事物的变化控制在度的范围内,防止过犹不及。
(1)含义:从思维方式上说,适度原则就是要在“度”的范围内寻求和把握事物发展的适当程度的原则。适当就是幅度“得当”,而不是“失当”。
例如
声音的“度”:按普通人的听觉,0~20分贝,很静,几乎感觉不到;20~30分贝,安静,犹如轻声絮语;40~60分贝,一般,普通室内谈话;60~70分贝,吵闹,有损神经;70~90分贝,很吵,神经细胞受到破坏;90~100分贝,吵闹加剧,听力受损,100~120分贝,难以忍受,一分钟即暂时致聋……
2、适度原则
------事物的变化是发生在度的范围之内还是超出度的范围。
量变
质变
事物的质保持不变,质规定着量的运动范围或变化幅度;
事物的质就发生变化,质与量的统一就会破裂
要求我们在实践活动中遵循适度原则
2、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
结合下图谈谈我们高中生应该如何做好压力管理?
当人们面临的压力过小时,会觉得工作乏味,集中注意力到工作上的动机很小,工作绩效很低;
随着工作压力的逐渐增大,人们受到激发,绩效会得到提高;
在压力达到最佳点之前,工作压力越大,绩效越高;
而当工作压力超过最佳点后,随着压力增加,人们会面临过压、急躁、焦虑、崩溃的状态,压力越大,绩效越低。
探究与分享
(1)防止过犹不及。适度原则要求我们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把握好“分寸”,不犯极端化错误。
质变有前进的、倒退的,不一定是发展。
(2)需要“得中”,就是把持有度,合适且正好。就是要保持我们需要的事物的质的状态。并不是被动地适应事物的存在状态,积极地认识和推动事物发展到最佳的状态。
“得中”是区别于折中主义的思维方式
结合下图谈谈我们高中生应该如何做好压力管理?
(1)把握好“分寸”,防止过犹不及:
适度原则要求我们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把握好“分寸”,不犯极端化错误。
-----质变有前进的、也有倒退的,不一定是发展。
3、遵循适度原则的要求
遵循适度原则,并不只是被动地适应事物的存在状态,而是包含着积极地认识和推动事物发展到最佳的状态。适度思维是“得中”而处之的思维。“中”是不偏不倚,无过与不及。“得中”是把持有度,合适且正好,不是凡事都采取折中主义的消极的思维方式。
(2)要积极地认识和推动事物发展到最佳的状态:需要“得中”。
目的:保持我们需要的质
3、遵循适度原则的要求
相关链接:折中主义
折中主义是企图把对立的思想、观点和理论无原则地调和拼凑在一起的做法。
含义
把矛盾双方等同起来,不分主次;
把对立双方调和起来,混淆是非;
在原则问题上模棱两可,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和坚持的立场。
特征
和表现
例如:二元论主张世界有意识和物质两个独立的本原,强调物质和精神是同等公平地存在的。
它是一种无原则的思维方式,是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表现形式。
实质
1949年,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国民党的势力仅仅龟缩在长江以南的地区。国民党当局打着和谈的名义,妄图积蓄力量,伺机反扑。为了彻底推翻蒋家王朝,建立社会主义的新中国,中国共产党提出“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口号。毛泽东在他的诗中写道:“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应该趁现在这敌衰我盛的大好时机,痛追残敌,解放全中国。不可学那贪图虚名,放纵敌人而造成自己失败的楚霸王项羽。
思考:上述情境对我们掌握适度原则有何启示?
探究与分享
(3)要改变我们不需要的事物的特定的质就要积极创造条件,促成事物质变: (不能限于“得中”)
①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事物量的变化,并使其向度的边缘不断发展,使该物转化为他物。
②量变已达到一定程度时,我们要积极促成事物的质变,使其达到我们所期望的存在状态。
3、遵循适度原则的要求
【背诵】遵循适度原则的要求
①防止过犹不及。适度原则要求我们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把握好“尺寸”,不犯极端化错误。
②遵循适度原则,需要“得中”,积极地认识和推动事物发展到最佳的状态。
③遵循适度原则,不能限于“得中”,当我们不需要事物的某种质的状态时,就要创造条件积极促成事物的质变,使其达到我们所期望的存在状态。
保持我们所需要的事物特定的质
改变我们不需要的事物特定的质
归纳提升
原理(主要内容):
任何事物都是质与量的统一体,量变和质变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基本状态:
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
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体现并保存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③事物的矛盾运动表现为量变与质变及其相互转化。
方法论① :以统一性的观念正确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与质变、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关系。
方法论② :遵循适度原则
把握好“分寸”,防止过犹不及,不极端化
需要“得中”,积极地认识和推动事物发展到最佳的状态
不限于“得中”,积极创造条件,促成事物质变
把握适度原则
度和关节点的含义
适度的含义
坚持适度原则
掌握适度原则
适度原则的必要性
适度原则的含义
如何遵循适度原则
课堂小结
(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小满田塍寻草药,农闲莫问动三车。”小满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第八个节气,与大暑小暑、大雪小雪、大寒小寒等不同,二十四节气中并无大满这个节气,这与中国传统文化讲“中庸”之道,忌讳“太满”“大满”,认为“物盈则倾”“物极必反”的观点相一致。这启示我们要( )
①坚持量的积累,促进事物的飞跃性发展
②创造条件促使矛盾斗争性向同一性转化
③处理好事物发展过程中连续性和间断性的关系,把握适度原则
④注意质变的节点,防止不利的质变发生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D
【解析】①:材料强调的是适度,而不是强调坚持量的积累,促进事物的飞跃性发展,①排除。②: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斗争性和同一性不能转化,②错误。
③④:忌讳“太满”、“大满”, “物盈则倾”、“物极必反”,这启示我们处理好连续性和间断性关系,把握适度原则,注意质变的节点,防止不利的质变发生,③④正确切题。故本题选D。
知识点一 适度的含义
(2023·天津河西·统考一模)心理学研究指出,适度焦虑是健康的,可以帮助提高效率。完全不焦虑唤醒不了身体的兴奋状态,难以发挥最佳水平。但如果焦虑严重,则会降低效率,对生活和学习造成负面影响。从辩证思维角度看,下列选项与之相一致的是( )
A.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B.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C.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D.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D
【解析】D材料中研究表明,适度焦虑是健康的,如果焦虑严重,则会降低效率,对生活和学习造成负面影响,强调要坚持适度原则。
D:“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意思是水太清了,鱼就无法生存,要求别人太严了,就没有伙伴,告诉我们为人处世要适度,D符合题意。
A:“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强调了环境对人的影响,A不符合题意。
B:“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意思是钻研前辈的学问,贵在抱有存疑精神,小疑问则有小进步,大疑问则有大进步,体现的是辩证否定观,B不符合题意。
C:“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意思是只要坚持不停地用刀刻,就算是金属玉石也可以雕出花饰,强调的是要坚持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注重量的积累,C不符合题意。
知识点一 适度的含义
B
知识点二 掌握适度原则
(2023·福建·统考三模)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人口政策不断调整。2014年,实行“单独二孩”人口政策;2021年6月,实行全面放开三孩政策。最近,深圳杭州、温州等地一改以往超生处罚政策,发放家庭生育补贴。我国人口政策调整( )
①体现了全局观念,综合考量人口政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②把握了适度原则,坚持折中主义循序渐进变革现行人口政策
③遵循了唯物史观,自觉遵循社会发展规律搞好人口发展工作
④坚持了问题导向,及时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社会生产力状况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