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界的物质性课件(共24张PPT)-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世界的物质性课件(共24张PPT)-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2.1世界的
物质性
回顾:哲学中的整个世界包括哪些部分?
自然界
人类社会
(人的意识)
客观世界
主观世界
整个世界
如图,已知整个世界包含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意识三个部分。
问题:世界是什么?
女娲造人
盘古开天辟地
思考:天地万物的产生是如何产生的?世界的本质是什么?
让我们看看周围的世界:
在自然界中,既有姿态万千的山川湖海,也的许多看不见、摸不着却又真实地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如磁场、超声波、紫外线等;
在人类社会中,有战争、有和平,有生产、有消费,有阶级、有政党,有国家、有国际组织等等。
从哲学的角度看,上述事物有什么共性呢?
一、物质的概念
物质是
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并能
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的客观实在。
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无论人们是否感受到或者是否承认它的存在,它都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意志为转移(与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
物质具有可知性,能被人们所反映、所认识(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客观实在性”是万事万物共同的本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物质和意识的唯一区别)
客观实在(物质)
客观存在
人的思维
人类社会
自然界
易混易错:
客观实在≠客观存在
客观实在性:
物质的唯一特性
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
物质和意识的唯一区别
共性 个性
具体的物质形态
物 质

客观实在性
概括共同本质
(抽象 、一般、共性)
山川湖泊
花鸟鱼虫
电场 磁场
声波 射线
风雨雷电
…………
哲学的物质概念
具体的物质形态
(具体、个别、个性)
二、世界的物质性
1.自然界的物质性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人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世界观原理】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
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
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组成部分。
1.自然界的物质性
【方法论要求】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人类的进化史:
古猿 猿人 新人 现代人
思考:人类社会为什么是物质的?
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劳动
创造了人的生理结构,形成了手脚分工
使猿脑变成了人脑,形成了语言和意识
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形成了社会关系
地理环境
人口因素
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人类社会
客观性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世界观原理】
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方法论要求】
我们尊重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规律,尊重社会的客观性、物质性,正确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反对把人们的主观动机或某种神秘的力量看成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反对否定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英雄史观。
一切物质的反应
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
动物的感觉和心理
人类的意识
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
1.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3.人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
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没有高度发达的人脑,就不可能有人类意识。(人脑≠大脑≠人工智能)
漫画:美术题目,万能的上帝
费尔巴哈说:“如果上帝的观念是鸟类创造的,那么,上帝一定是长着羽毛的动物;假如,牛能绘画,那么,画出来的上帝一定是一头牛”。
意识的形成离不开被反映的客观存在
思考: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3.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客观
存在
人的
感官
人脑
意识
信息
传输
加工
形成
实践
作用于
形成意识的条件(1)厂房、机器——人脑,是形成意识的生理基础。(2)原材料——客观存在,是意识的反映对象。(3)重要环节——生活和实践,通过这一环节,客观存在才能进入人脑并被人脑加工和改造。
1.意识的内容(原材料)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意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1)意识的反映形式是主观的。它既包括感觉、知觉、表象等感性认识形式,也包括概念、判断、推理等理性认识形式。意识不像照镜子一样对客观存在原原本本的反映,而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映。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
(2)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它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2.意识有正确错误之分:
正确的意识——如实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如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错误的意识——歪曲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如宗教、鬼神、法轮功)
易混易错: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2.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
3.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本质)。
知识小结:
世界物质性世界观原理和方法论
【世界观原理】
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都具有客观物质性,人的意识本身就根源于物质。
物质是本原,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物质决定意识。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要求】
我们应当自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统一性原则,坚持科学无神论立场,反对一切有神论。
知识框架
1.由“嫦娥一号”卫星拍摄的月面图像覆盖区域属于月球高地,长约460公里,宽约280公里,分布有不同大小、形态、结构和形成年代的撞击坑,从唯物论的观点看,这幅图像佐证了( )
A.神话的产生是缺乏客观根据的
B.月球与地球具有相同的物质结构
C.各种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科学性
D.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正确性
练一练:
D
2.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莫言在与记者交流时说:“在我早期的作品里边,故事、人物,有的是自己的亲身经历,有的是邻居的、亲戚朋友的经历,有的是听老人们讲过的故事,这批素材成就了我早期的小说。”由此可见(  )
①意识的反映形式是主观的
②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③客观存在是思维意识的原材料
④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B
感 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