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道超车】2024年九年级科学暑期自学讲义--05探究生活中的盐类-附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弯道超车】2024年九年级科学暑期自学讲义--05探究生活中的盐类-附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5 探究生活中的盐类
一、盐的含义及几种常见的盐
(1)盐的含义:盐在水中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阴离子。
(2)盐是酸碱中和的产物,大多数盐是晶体。通过列表对比三种常见盐的性质与用途:
盐 性质 用途
食盐 (NaCl) 主要来自海水,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白色不溶于稀硝酸的沉淀 AgCl:NaCl+AgNO3=AgCl↓+NaNO3 是人类不可缺少的食物,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0.9%的氯化钠溶液即是医学上常用的生理盐水。
纯碱 (Na2CO3) 又称纯碱或苏打,水溶液呈碱性,它从溶液中结晶析出时常带有10个结晶水,化学式为Na2CO3·10H2O,放在干燥的空气里,会逐渐失去结晶水而成为碳酸钠粉末。 重要的化工原料之一,广泛地应用于玻璃、化工工业
碳酸钙 (CaCO3) 一种难溶于水的盐,是碳酸和氢氧化钙中和反应的产物: Ca(OH)2+H2CO3=CaCO3↓+2H2O 能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也即实验室制取CO2的方法: 2HCl+CaCO3=CaCl2+H2O+CO2↑ 重要的建筑材料,也可用于造纸、塑料、人造橡胶、食品等领域
注意:Na2CO3·10H2O 会逐渐失去结晶水而成为碳酸钠粉末,此过程称为风化,是化学变化。(3)几种重要的含碳酸钙的岩石归类:洁白纯净的碳酸钙岩石——汉白玉,可用来做装饰性的石柱或工艺品,如天安门广场上的华表、太和殿的基座。含杂质而有美丽花纹的碳酸钙岩石——大理石,用来做建筑物外墙和内壁的贴面或铺设地面。 质地致密的碳酸钙岩石——石灰石,可直接用于建房,主要用于生产水泥。
注意:常见的建筑材料有 CaCO3、Ca(OH)2,由于熟石灰(Ca(OH)2)的溶解度较小,在实际生活中常用石灰浆(成分为Ca(OH)2)粉刷墙壁,石灰浆与空气中的 CO2 反应生 CaCO3:Ca(OH)2+CO2=CaCO3↓+H2O
二、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性质
(1)与盐酸反应,都会有二氧化碳产生,反应方程式分别为:
Na2CO3+2HCl=2NaCl+H2O+CO2↑、
NaHCO3+HCl=NaCl+H2O+CO2↑、
CaCO3+2HCl=CaCl2+H2O+CO2↑。
(2)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工业上用该反应制取烧碱。
三、判断碳酸盐、氯化钠的方法
(1)CO和HCO的检验
①常用药品(试剂):稀盐酸、澄清石灰水。
②检验方法:
取样有气泡产生有白色沉淀产生。
相关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CO2+Ca(OH)2=CaCO3↓+H2O
(2)Cl-检验
①常用药品(试剂):稀硝酸、硝酸银。
②检验方法:
取样有白色沉淀产生白色沉淀不消失。
相关方程式:AgNO3+NaCl=AgCl↓+NaNO3
四、典型例题
【例1】下列实验中无明显现象的是( )
A.向H2SO4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
B.向Mg(NO3)2溶液中滴加Na2SO4溶液
C.将浓硫酸加入蒸馏水中并不断搅拌
D.将(NH4)2SO4和熟石灰混合研磨
【例2】把盛有5g16%的NaOH溶液的短试管放入盛有10g 16%的CuSO4溶液的锥形瓶里,如图所示。倾斜锥形瓶直到使两溶液充分混合,混合后不可能的是( )
A.产生蓝色沉淀0.98g
B.锥形瓶内物质总质量不变
C.所得溶液的Na2SO4质量分数大于9.5%
D.所得的Na2SO4溶液质量与原CuSO4溶液质量相等
【例3】A、B、C、D是初中科学中的常见物质,它们之间有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请根据有关信息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若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其中B是钠盐,C是BaSO4: 。(2)若C为一种最轻的气体,且D溶液呈浅绿色: 。
A组 基础训练
1、下列物质属于盐的是(  )
A.氢氧化铝 B.盐酸 C.氯酸钾 D.氧化钾
2、(义乌中考)小明家的芹菜茎秆细弱,施钾肥可免其倒伏,他应施加的化肥是(  )
A.KOH     B.Ca3(PO4)2    
C.K2CO3     D.CO(NH2)2
3、(成都中考)下列有关化肥和农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氯化钾可用作钾肥
B.化肥能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
C.农药施用后,不会通过农作物转移到人体
D.农药应根据农作物、虫害和农药的特点合理施用
4、(攀枝花中考)在氯化钡溶液中滴入某种液体,生成白色沉淀。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滴入的可能是硝酸银溶液
B.反应后溶液可能呈酸性
C.白色沉淀可能溶于盐酸
D.该反应可能是中和反应
5、(雅安中考)某同学在实验室测定了几种溶液的pH,其结果如下表:
溶液 盐酸 CuCl2 溶液 Na2SO4 溶液 水 Na2CO3 溶液 NaOH 溶液
pH <7 <7 =7 =7 >7 >7
该同学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盐溶液可能显酸性、碱性或中性
B.pH>7一定是碱溶液
C.pH=7一定是盐溶液
D.pH<7一定是酸溶液
6、下列各组物质中,能相互反应并生成无色盐溶液的是(  )
A.氧化铜跟稀硫酸 B.铜跟稀硫酸
C.氢氧化钡溶液跟稀硫酸 D.碳酸钠溶液跟盐酸
7、(宁波中考)下列实验方案或措施不合理的是(  )
A.用浓硫酸干燥氢气
B.用氯化钡溶液鉴别稀硫酸和稀盐酸
C.用酚酞试液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D.用稀盐酸除去盛过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上的碳酸钙
8、一瓶使用剩半的氢氧化钠溶液,分析检验其变质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氢氧化钠变质是因为与二氧化碳反应产生了新物质 
②取样加入少量的稀盐酸,没有气泡即样品不变质 
③取样加入足量石灰水,不能检验样品是否完全变质 
④若样品完全变质,取样滴加酚酞不变红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9、在锥形瓶甲中放入10g块状CaCO3,在锥形瓶乙中放入10g粉末状CaCO3,分别同时加入等质量、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足量),如图中对该实验产生气体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描述合理的是(  )
10、甲、乙两位同学分别设计了下述证明未知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的两个实验方案:
甲方案:未知溶液白色沉淀 沉淀不溶解
乙方案:未知溶液无沉淀 白色沉淀
以上两个实验方案能否证明未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说明理由。
甲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组 自主提高
1、向一定质量的NaOH和Na2C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稀盐酸,反应后产生气体的体积与加入稀盐酸的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点时,所得溶液的pH=7
B.P至Q段发生的反应为中和反应
C.P点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只含有NaCl
D.O至P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
2、(莱芜中考)向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钡溶液,直至过量。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0-a段只生成氢氧化铜沉淀 B.室温下,b点溶液的pH>7
C.c点溶液中溶质至少有两种
D.整个过程中,溶液中氢元素的质量一直在增加
3、在“P+Q → 盐和水”的反应中,物质P和Q不可能是(  )
A.HCl,Ca(OH)2     B.SO3,NaOH
C.Fe2O3,H2SO4     D.H2SO4,BaCl2
4、在一定质量的甲溶液中逐渐加入乙至过量,反应过程中溶液的总质量与加入乙的质量关系,能用下图曲线表示的是(  )
序号 甲 乙
① H2SO4溶液 NaOH溶液
② HCl溶液 大理石
③ BaCl2溶液 Na2SO4溶液
④ H2SO4溶液 锌粒
A.①②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5、(南宁中考)为测定某纯碱样品(含少量硫酸钠杂质)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以下实验。取一定质量的样品放置于烧杯中,向烧杯中滴加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实验测得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求:
(1)所取样品的质量是________g。
(2)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精确到0.1%)。
(3)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具体的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四、典型例题
【例1】下列实验中无明显现象的是( )
A.向H2SO4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
B.向Mg(NO3)2溶液中滴加Na2SO4溶液
C.将浓硫酸加入蒸馏水中并不断搅拌
D.将(NH4)2SO4和熟石灰混合研磨
【答案】B
【例2】把盛有5g16%的NaOH溶液的短试管放入盛有10g 16%的CuSO4溶液的锥形瓶里,如图所示。倾斜锥形瓶直到使两溶液充分混合,混合后不可能的是( )
A.产生蓝色沉淀0.98g
B.锥形瓶内物质总质量不变
C.所得溶液的Na2SO4质量分数大于9.5%
D.所得的Na2SO4溶液质量与原CuSO4溶液质量相等
【答案】D
【例3】A、B、C、D是初中科学中的常见物质,它们之间有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请根据有关信息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若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其中B是钠盐,C是BaSO4: 。(2)若C为一种最轻的气体,且D溶液呈浅绿色: 。
【答案】(1) Na2SO4+Ba(NO3)2===BaSO4↓+2NaNO3(合理答案均可)
(2) Fe+2HCl===FeCl2+H2↑(合理答案均可)
A组 基础训练
1、下列物质属于盐的是(  )
A.氢氧化铝 B.盐酸 C.氯酸钾 D.氧化钾
【答案】C
2、(义乌中考)小明家的芹菜茎秆细弱,施钾肥可免其倒伏,他应施加的化肥是(  )
A.KOH     B.Ca3(PO4)2    
C.K2CO3     D.CO(NH2)2
【答案】C
3、(成都中考)下列有关化肥和农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氯化钾可用作钾肥
B.化肥能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
C.农药施用后,不会通过农作物转移到人体
D.农药应根据农作物、虫害和农药的特点合理施用
【答案】C
4、(攀枝花中考)在氯化钡溶液中滴入某种液体,生成白色沉淀。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滴入的可能是硝酸银溶液
B.反应后溶液可能呈酸性
C.白色沉淀可能溶于盐酸
D.该反应可能是中和反应
【答案】D
5、(雅安中考)某同学在实验室测定了几种溶液的pH,其结果如下表:
溶液 盐酸 CuCl2 溶液 Na2SO4 溶液 水 Na2CO3 溶液 NaOH 溶液
pH <7 <7 =7 =7 >7 >7
该同学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盐溶液可能显酸性、碱性或中性
B.pH>7一定是碱溶液
C.pH=7一定是盐溶液
D.pH<7一定是酸溶液
【答案】A
6、下列各组物质中,能相互反应并生成无色盐溶液的是(  )
A.氧化铜跟稀硫酸 B.铜跟稀硫酸
C.氢氧化钡溶液跟稀硫酸 D.碳酸钠溶液跟盐酸
【答案】D
7、(宁波中考)下列实验方案或措施不合理的是(  )
A.用浓硫酸干燥氢气
B.用氯化钡溶液鉴别稀硫酸和稀盐酸
C.用酚酞试液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D.用稀盐酸除去盛过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上的碳酸钙
【答案】C
8、一瓶使用剩半的氢氧化钠溶液,分析检验其变质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氢氧化钠变质是因为与二氧化碳反应产生了新物质 
②取样加入少量的稀盐酸,没有气泡即样品不变质 
③取样加入足量石灰水,不能检验样品是否完全变质 
④若样品完全变质,取样滴加酚酞不变红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9、在锥形瓶甲中放入10g块状CaCO3,在锥形瓶乙中放入10g粉末状CaCO3,分别同时加入等质量、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足量),如图中对该实验产生气体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描述合理的是(  )
【答案】C
10、甲、乙两位同学分别设计了下述证明未知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的两个实验方案:
甲方案:未知溶液白色沉淀 沉淀不溶解
乙方案:未知溶液无沉淀 白色沉淀
以上两个实验方案能否证明未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说明理由。
甲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能证明,因为加入氯化钡溶液后,有可能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氯化银沉淀。
能证明,因为先加足量稀盐酸,没有沉淀,排除了生成氯化银的可能性,后再加入氯化钡产生白色沉淀,因为有足量稀盐酸在,所以也排除了碳酸钡沉淀的可能性,只能是硫酸钡沉淀,故可以证明原溶液中有硫酸根离子。
B组 自主提高
1、向一定质量的NaOH和Na2C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稀盐酸,反应后产生气体的体积与加入稀盐酸的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点时,所得溶液的pH=7
B.P至Q段发生的反应为中和反应
C.P点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只含有NaCl
D.O至P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
【答案】D
2、(莱芜中考)向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钡溶液,直至过量。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0-a段只生成氢氧化铜沉淀
B.室温下,b点溶液的pH>7
C.c点溶液中溶质至少有两种
D.整个过程中,溶液中氢元素的质量一直在增加
【答案】C
3、在“P+Q → 盐和水”的反应中,物质P和Q不可能是(  )
A.HCl,Ca(OH)2     B.SO3,NaOH
C.Fe2O3,H2SO4     D.H2SO4,BaCl2
【答案】D
4、在一定质量的甲溶液中逐渐加入乙至过量,反应过程中溶液的总质量与加入乙的质量关系,能用下图曲线表示的是(  )
序号 甲 乙
① H2SO4溶液 NaOH溶液
② HCl溶液 大理石
③ BaCl2溶液 Na2SO4溶液
④ H2SO4溶液 锌粒
A.①②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D
5、(南宁中考)为测定某纯碱样品(含少量硫酸钠杂质)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以下实验。取一定质量的样品放置于烧杯中,向烧杯中滴加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实验测得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求:
(1)所取样品的质量是________g。
(2)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精确到0.1%)。
(3)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具体的计算过程)。
【答案】25 84.8% 14.6%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