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4张PPT)关系者项、关系项、量项知识回顾正确运用性质判断正确运用关系判断正确运用简单判断指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又称为直言判断。量项、主项、联项和谓项构成含义分类肯定判断、否定判断全称、特称、单称判断全称肯定判断全称否定判断特称肯定判断特称否定判断单称肯定判断单称否定判断构成含义分类指认识对象之间关系的判断对称性关系:对称、反对称、非对称关系传递性关系:传递、反传递、非传递关系(质)(量)要求不能缺少主项和谓项;主项和谓项搭配恰当;准确使用量项和联项。1、性质判断的含义、结构、分类、要求2、关系判断的含义、构成、分类提问:5.3 正确运用复合判断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乌龟约仙鹤一起到远方旅游。乌龟不会飞,它咬住树枝的中间,让两只仙鹤各叼住树枝的一端。临行前,仙鹤提醒乌龟到了空中不要说话:“如果你一张嘴,就会掉下去。”当它们飞过一个小镇时,有个小孩儿喊道:“看呀,仙鹤绑架了乌龟!”乌龟想解释一下,刚说“不……”,就从空中掉了下去……仙鹤话中使用的判断与性质判断、关系判断有什么区别?仙鹤话中使用的判断是复合判断。如果你一张嘴,就会掉下去。是一个复合判断你一张嘴你会掉下去由两个判断组成①复合判断是由其本身包含的其他判断构成的判断,从分析复合判断的逻辑结构看,直接构成它的要素是判断。②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是简单判断,都直接由概念构成,也就是说,从分析简单判断的逻辑结构看,它的基本要素是概念。探究与分享 P362.复合判断的含义:一、复合判断及其种类3.复合判断的组成:例如:“或者李是凶犯,或者赵是凶犯。”支判断联结词联结词支判断1.运用复合判断的必要性:认识对象的情况是多种多样的,仅仅依靠简单判断并不能全面地反映对象的情况。 这就需要运用复合判断。其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复合判断由联结词和支判断两部分组成。一、复合判断及其种类4.复合判断的种类:根据断定情况的不同,复合判断分为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等多个种类。(1)有的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联言判断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要么武松把老虎打死,要么武松被老虎吃掉。(3)有的是对对象之间的条件联系加以断定——假言判断(2)有的是断定对象的可能情况——选言判断鲁迅既是文学家,又是思想家。联结选择假设二、正确运用联言判断判断可以称为命题,因此联言判断又称为联言命题。1.含义:判定多种事物情况同时存在的命题。2.结构:联言支+联结项联言支联结项含义:组成联言判断的支判断叫作联言支。一个联言判断至少包含两个联言支。①含义:用来联结联言支的词项,叫做联言判断的联结项;②例如:“并且”、“既……又……”、“不但……而且……”、“虽然……但是……”等;③联言判断的联结项有时可以省略。例如,物美价廉;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这篇散文文笔生动 并且 这篇散文富有哲理。知识拓展当联言支的主项或谓项相同时,联言判断也可以用单句表示。①主项相同:“鲁迅是文学家,鲁迅是思想家”。—②谓项相同:“小刘是球迷。小赵是球迷。”—“鲁迅是文学家、思想家。”“小刘和小赵是球迷。”区分:联言判断和关系判断(1)当联言判断用单句表达时,在形式上与关系判断很容易混淆。例如:①小刘和小赵是球迷。 ②小刘和小赵是同乡。(2)区别联言判断和关系判断的方法:是将单句变成复句看是否成立。联言判断变成复句后,每个分句都成立;关系判断变成复句后,两个分句都不成立。①变成“小刘是球迷,小赵也是球迷”,句子成立。②变成“小刘是同乡,小赵也是同乡”,句子不成立。以下联言判断是否为真?1.孔子既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又是伟大的政治家。2.贪污是一种违纪行为,但不是一种违法行为。结论:全真则真,一假则假①联言判断的真假取决于联言支的真假。②联言判断中,当且仅当,组成它的每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③要求各个联言支的断定都要与实际相符合。如果有一个联言支是假的,这个联言判断就是假的。3.联言判断的真假二、正确运用联言判断p q P并且q真 真真 假假 真假 假联言判断与联言支的真值关系的真值表假真假假真假小华读了一篇散文后,评论道:“这篇散文不但文笔生动,而且富有哲理。”小浩读后说:“我不同意你的观点,说它文笔生动我不反对,但说它富有哲理实在谈不上。”小华反驳说:“你不同意我的观点,却要承认他文笔生动,这不是自相矛盾吗?”思考:1.小华的评论属于什么判断?2.上述对话中谁的话不合逻辑,为什么?联言判断小华反驳的话不合逻辑。因为如果联言判断是假的,那么既可能是由构成联言判断的所有的支判断都是假的导致的,也有可能是由其中某个或某些支判断是假的导致的。所以小浩否认了它是富有哲理的,并不自相矛盾。探究与分享 P37有助于人们将认识对象的多种情况综合起来进行考虑,多方面地分析和把握事物的情况,从而使思考更加周密、判断更为恰当。4.联言判断的意义二、正确运用联言判断示例评析例如: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这是一个联言判断,从几个方面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地位加以断定。这对我们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地位有着重要的意义。注意:1.联言支不仅要同真,而且联言支之间必须有联系,不能割裂。反例:孔子是教育家,并且花是红的。2.注意联言支的先后次序。反例:我得了运动会金牌,并且参加了运动会。3.恰当运用联结项。反例:他虽然满头银发,而且精神饱满。有一憨汉,出门砍竹竿,清早出城,午夜未归。家人寻至城外,见其怀抱竹竿哭泣。问其缘何不归,憨汉泣曰:“我或者竖持竹竿进城,或者横持竹竿进城,可是,竖持竹竿进城,城门太矮;横持竹竿进城,城门太窄!”思考:1.请你从思维方法上说明憨汉不能持竿回家的原因?2.憨汉的话涉及什么判断?探究与分享 P38(1)憨汉不能持竿回家的原因在于,除了材料中提到的两个选言支之外,还有其它选言支,前后纵向进城。而这个被遗漏的选言支正好可以满足条件。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情要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尽量把对象的可能情况都提出来,不要遗漏有选择价值的可能情况。(2)憨汉的话涉及选言判断。1.含义:选言判断是断定对象可能情况的判断。2.结构:选言支+联结项结构 含义 联结项常用表述 注意选言支 + 联结项 组成选言判断的支判断 一个选言判断至少有两个选言支用来联结选言支的词项 “或者…或者…” “要么…要么…” “不是…就是…” 在日常语言的表达中选言判断的联结项一般不能省例如: 或者 你说错了 或者 我听错了 选言支选言支联结项联结项三、正确运用选言判断身体不好,或者是由于有病,或者是由于缺少锻炼,或者是由于营养不良。联结项联结项联结项选言支选言支选言支这个选言判断,阐明造成身体不好的原因,生病、缺少锻炼、营养不良这几种情况是可以同时并存的。相容选言判断这堂课 要么 你上, 要么 我上。联结项联结项选言支选言支这个选言判断阐明:按照现在通行的上课方式,某堂课不能两个老师同时上课。这两种情况是不能同时并存的。不相容选言判断探究与分享 P39根据选言判断中选言支之间的关系,有两种不同的情形 P39-1①相容的选言支——选言支所断定的情况可以同时并存。②不相容的选言支——选言支所断定的情况只能有一种存在。①相容选言判断——通常用“或者……或者……”“是……还是……”“也许……也许……”来表达。②不相容选言判断——通常用“要么……要么……”“不是……就是……” 来表达。两种类型划分标准:依据对选言支之间关系的断定情况划分。3.分类:三、正确运用选言判断1.黑格尔或者是哲学家,或者是逻辑学家2.你的考试成绩要么合格,要么不合格3.胜者或因其战斗力强,或因其指挥无误4.这场足球赛,要么甲队胜,要么乙队胜,要么踢平5.这个词的用法要么是对的,要么是错的。相容选言判断不相容选言判断相容选言判断不相容选言判断小试牛刀不相容选言判断p q p或者q真 真 真真 假 真假 真 真假 假 假p q 要么p要么q真 真 假真 假 真假 真 真假 假 假①相容选言一真即真 全假则假②不相容选言有且只有一真为真 同真同假皆为假这场足球赛,要么甲队胜,要么乙队胜,要么踢平黑格尔或者是哲学家,或者是逻辑学家。三、正确运用选言判断4.选言判断的真假:不仅有助于我们准确地表达关于对象的各种可能的情况(从认识角度看),而且能够明确解决问题的范围和途径(从实践角度看)。5.选言判断的意义三、正确运用选言判断6.运用选言判断的要求①要根据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确定应该使用相容还是不相容选言判断,不能误用;②要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尽量把对象的可能情况都揭示出来, 不要遗漏了有选择价值的可能情况。(穷尽选言支)【示例评析】P39某国领导人在讲话中说:“世界各国,不支持销毁核武器,就是想发展核武器。”这个判断准确吗?世界各国对待核武器的态度有三种可能情况,即销毁核武器,发展核武器,既不销毁也不发展核武器。这个选言判断没有列举对象的所有可能情况(选言支未穷尽),因此,这个判断不准确。例: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无非是这样几个方面:要么是社会影响不好,要么是家庭不和睦,要么是学校教育不力。不正确,该选言判断是相容选言判断,不能用不相容选言判断的逻辑联结项,应把“要么……要么……”改为“或者……或者……”。复习提问:1.联言判断的含义、结构、真假、意义2.选言判断的含义、结构、分类、真假、意义、要求《墨子·鲁问》载,墨子与彭轻生子辩论,辩题是:“未来可否预知 彭轻生子曰:“往者可知,来者不可知。”子墨子曰:“籍设而亲在百里之外,则遇难焉,期以一日也,及之则生,不及则死。今有固车良马于此,又有奴马四隅之轮于此,使子择焉,子将何乘?”对曰:“乘良马固车,可以速至。”子墨子曰:“焉在矣来!”思考:上述论辩中彭轻生子的双亲并没有真的遭遇危险,为什么彭轻生子还要选择良马固车以求快些赶到 探究与分享 P40如果墨子假定的那种情况存在,那么选择良马固车就可以快些赶到。尽管彭轻生子的双亲没有真的遭遇危险,但是这个判断所反映的事物之间的条件性关系是存在的,也就是假言判断。1.条件联系:某一情况的发生会促使另一情况的发生;某一情况不发生,会导致另一情况不发生。事物情况之间的这种联系,就是条件联系。(客观的)2.假言判断(条件判断)含义:断定事物某情况的存在(或不存在)是另一情况存在(或不存在)的条件的判断。四、正确运用假言判断人们认识了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联系,就可以形成假言判断。(主观的)如果寒流来了,那么气温会下降3.构成:一个假言判断由表示条件关系的两个判断组成。前件后件联结项四、正确运用假言判断前件 + 后件 表示条件的判断叫做假言判断的前件,表示依赖这一条件而成立的判断叫做假言判断的后件。联结项 ①常用来联结前件与后件的词项,叫做假言判断的联结项。②举例:“如果……那么……”“只有……才……”“……当且仅当……”等;如果 寒流来了 那么 气温会下降③联结项:“如果……那么……”“只要……就……”“一旦……就……”如果天下雨,地面就会湿。4.假言判断的类型、其常用联结项四、正确运用假言判断有前必有后无前未必无后p q 如果P那么q真真假假前真后假为假,其他均为真(1)充分条件假言判断:①含义: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充分条件关系的判断。②逻辑性质:如果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必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情况的充分条件。(有前必有后)真真真假真假真假1.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所断定的前件和后件的关系有( )。①前件真,后件就真②前件假,后件就假③后件真,前件就真④后件假,前件就假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牛刀小试B【充分条件假言判断】肯定前件,肯定后件(有前必有后)否定前件,不一定否定后件(无前不一定无后)肯定后件,不一定肯定前件(有后不一定有前)否定后件,必否定前件(无后必无前)③联结项:“只有……才……” “必须……才……”“……才……” “除非……才……”“除非……不……” “没有……就没有……”只有年满18周岁,才有选举权。4.假言判断的类型、其常用联结项四、正确运用假言判断无前必无后有前未必有后p q 只有p,才q真真假假前假后真为假,其他均为真(2)必要条件假言判断:①含义: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必要条件关系的判断。②逻辑性质:如果没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一定没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情况的必要条件。(无前必无后)真真真假真假真假③联结项:“……当且仅当……”“如果……就……并且如果不……就不……”一个数是偶数,当且仅当,这个数能被2整除。4.假言判断的类型、其常用联结项四、正确运用假言判断(3)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①含义: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充分必要条件关系的判断,是同时断定充分和必要两种条件关系的假言判断。②逻辑性质:有了这种情况,必将产生某种情况;没有这种情况,必不产生该种情况。(有前必有后、无前必无后)有前必有后无前必无后p q 当且仅当p则q真真假假真假真假真假假真全真全假皆为真,一真一假皆为假知识整合:假言判断的真值表p q 如果p,那么q (p→q) 只有p,才q (p←q) 当且仅有p,则q( )真 真真 假假 真假 假真假假假真真真真假真真真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分必要条件1.当且仅当竞争对手推出投标时,小李才会报一个较高的价位2.没有种子,就没有庄稼。3.方老师只有生病或有急事才不来上课。4.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5.一旦黄河决口,后果就不堪设想。6.只要肯登攀,世上无难事。充分必要条件必要条件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分必要条件充分条件牛刀小试5.正确运用假言判断的实质:①假言判断的真假就不取决于前件、后件本身的真假,而取决于判断所揭示的事物情况之间条件关系能否成立。②有时前件和后件都是假的,但是事物情况之间确实存在着某种条件关系,这样的判断仍然可以是真的。例:如果人可以长生不老,那么地球上的人早就没地方站了。四、正确运用假言判断例:如果天下雨,那么地就湿。“下雨”是“地湿”的充分条件。这个假言判断的真假并不取决于是否真的“下雨”或者是否真的“地湿”,而取决于“下雨”与“地湿”的关系。这个假言判断的前件、后件都是假的,它所反映的这两个对象之间的关系却是存在的。这个假言判断仍然是真的。6.假言判断的前提:掌握假言判断前件和后件所揭示的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关系,是我们正确运用假言判断的前提。7.判断的重要性①判断是由概念构成的,又是构成推理的基本要素。②没有判断,就不能明确概念,没有判断,也不能进行推理。四、正确运用假言判断课堂小结2.假言判断分为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和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下列判断属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是( )A.如果不思进取,就会一生碌碌无为B.全国人民只有万众一心,才能共克难关C.鲁迅既是文学家,又是思想家D.当且仅当一个数是偶数,这个数能被2整除牛刀小试BA:如果不思进取,就会一生碌碌无为,这属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A不合题意。C:鲁迅既是文学家,又是思想家,这属于联言判断,C不合题意。D:当且仅当一个数是偶数,这个数能被2整除,这属于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D不合题意。3.有人说:“只要好好学习,就能考上理想的学校。”如果这一判断是真的,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A.某同学没好好学习,考上了理想的学校B.某同学好好学习,没考上理想的学校C.某同学好好学习,考上了理想的学校D.某同学没好好学习,没考上理想的学校牛刀小试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