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64张PPT)进程轴新民主义革命胜利,新中国成立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立、发展社会主义在中国194919561978198220132017社会主义改造胜利,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建设、探索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十八大党的十九大提出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第四课 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总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的科学内涵、意义01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02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03阅读教材P43思考回答:新时代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具体来说,“新”在哪里呢?意义何在?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教材P43: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新的历史方位。十二大1982年党的十二大,邓小平同志在开幕词中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崭新命题。十九大2017年,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拓展延伸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而不是别的什么新时代。①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新时代“新”在哪里)(一)新时代的科学内涵实践主题②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③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⑤是我国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奋斗目标人民期待历史使命世界意义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伟大意义(三个“意味着”)①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历史意义②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政治意义③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世界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原矛盾同变化为同新矛盾注意:措辞的细微变化,预示着今后党的工作思路的调整。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二)新时代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2017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1981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1956主要矛盾的变化北京某小学生教室拓展延伸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人民的期盼社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变化的原因: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2、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变化的原因①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人民需求角度②社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社会生产角度③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突出问题一个变主要矛盾变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两个没变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际地位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3、“变”与“不变”4、如何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2)三个牢牢(从“不变”的角度看):①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②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③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1)新要求(从“变”的角度看)①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②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5、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党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领导力量、主体、手段、目标。(三)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1)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性质)1、原因(2)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3)坚持好、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无比崇高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接续奋斗。(4)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2、怎么做(1)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2)广大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一以贯之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开新局于伟大的社会革命,强体魄于伟大的自我革命,继续书写历史新篇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内涵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的内涵进入新时代的意义新矛盾转变原因新时代主要矛盾是什么如何解决新时代主要矛盾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坚持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主要矛盾变化的“变”与“不变”新征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原因如何坚持课堂小结第四课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二、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总议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识梦之旅——中国梦的本质01圆梦之旅——新时代党的使命02逐梦新征程——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03(一)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就是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在此基础上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基础)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类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出发点、落脚点、奋斗目标)就是要使中华民族更加坚强有力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核心内容)2、中国梦的本质: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1、中国梦的内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3、中国梦的特点人民的梦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世界的梦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结合起来。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梦,每个人都要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之中,汇聚成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中国梦是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的梦,也同世界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中国将同国际社会一道,推动实现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梦。4、中国梦的提出的意义( 中国梦的提出使人们产生共鸣的原因。)①把国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人民的期盼融为一体,②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 表达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景,③已成为激荡在近十四亿人心中的高昂旋律,成为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大同心圆。1.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2.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从党的角度)(1)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中国共产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①原因②要求要充分认识这场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治国理政)(2)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原因要求中国共产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必须始终过硬。中国共产党要不断增强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カ,以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3)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原因要求我们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什么样的领导力量”治国理政)(“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四个伟大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明确宣示了中国共产党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治国理政的问题。明确宣示了中国共产党“以什么样的领导力量”治国理政的问题。明确宣示了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明确宣示了中国共产党“朝着什么样的目标”治国理政的问题。实现途径奋斗目标(4)伟大梦想、伟大工程、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是一个有机整体必然要求决定作用现实载体统揽方向3.如何推进伟大工程?推进伟大工程,要结合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来进行,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三)分两步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1.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从战略角度)2020年2035年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2.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安排的要求(措施)(1)深入落实九个方面①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国防统一外交党建②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③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④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⑤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⑥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⑦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⑧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⑨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2.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安排的要求(措施)(2)要抓住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奋斗中华民族强起来、实现伟大复兴的机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更加成熟、更具引领力感召力的机遇中国人民创造美好生活、走向共同富裕的机遇中国共产党从建党百年迈向执政百年、进而铸就千秋伟业的机遇(3)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知识总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国共产党战略安排青年分两步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①2020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②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人民必须依靠人民来实现,不断为人民造福;让每个人获得自我发展和奉献社会的机会,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梦想的机会,成长进步的机会;推动实现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梦,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贡献(P49)中国梦中国梦是什么如何实现中国梦本质上特点及要求:与人民、与个人梦、与世界梦党的角度(四个伟大)国家的角度(战略安排)青年的角度人民角度:主体、目标、手段第四课 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时代之问(理论主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主题?)回答时代之问的科学理论(时代背景)01(一)回答时代之问的科学理论。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时代的产物,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1、回答的时代课题: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回答时代之问的科学理论(1)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前所未有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经济复苏乏力,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疫情局部冲突和动荡全球性问题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近年来美国退出的国际组织1.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 2017年1月23日)2.巴黎气候变化协定 (2017年6月1日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7年10月12日 )4.全球移民协议( 2017年12月2日 )5.伊朗核协议( 2018年5月8日)6.联合国人权理事会 (2018年6月19日)7.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 (2018年10月3日)8.万国邮政联盟 (2018年10月17日)9.世界卫生组织 (2021年7月6日 )10.世界贸易组织 威胁退出从世界局势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持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在把握世界发展大势、维护人类共同利益、推动中国与世界携手并进的过程中创立并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一)回答时代之问的科学理论(2)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机遇: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础上,我国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变化,我们具备了过去难以想象的良好发展条件,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挑战:但我们也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困难和问题,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从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一)回答时代之问的科学理论(3)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拓展近代以来,实现现代化是世界各国发展普遍面临的历史任务。实践表明,世界上不存在既定的唯一的现代化模式。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必然走适合自己特点的现代化道路。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从现代化发展进程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在成功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4)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新的蓬勃生机。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和发展,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了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世界社会主义遭受严重曲折。但我们挺直了腰杆,顶住了冲击,经受住了考验,科学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奋起。从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深邃思考、深刻总结,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懈探索、砥砺前行中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一)回答时代之问的科学理论(5)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开辟新的境界。治好我们这个大党和大国,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特别是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发扬党的自我革命精神,解决好大党独有的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个跳出这个治乱兴衰历史规律的第二个答案.(一)回答时代之问的科学理论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从党的发展过程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不断实现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过程中,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过程中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小结新变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新进程: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拓展新阶段: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新的蓬勃生机。新考验: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开辟新的境界。回答的时代课题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产生背景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主要内容)02(二)原创性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内容概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领域、各个方面,构成了一个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相互贯通的思想理论体系。1、十个明确2、十四个坚持3、十三个方面成就1、“十个明确”的核心内容和地位 (侧重于理论层面) P60(二)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1)十个明确的内容 党的领导总任务主要矛盾总体布局、战略布局深化改革总目标依法治国总目标高质量发展强军目标中国特色外交党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人民为中心、全过程人民民主、人的全面发展、共同富裕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最本质的特征、最大优势、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发挥政府作用,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从严治党、5+1(政思组作纪制)建设、反腐败斗争、政治责任、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1)内容(二)原创性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1、十个明确“十个明确”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为核心关键的组成部分,是支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四梁八柱”。“十个明确”中的每一个“明确”都是具有原创性的新思想新观点,集中反映着我们党对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今时代的理论思考和理论贡献。偏重于理论层面的高度概括和凝练,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地位一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三是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四是坚持新发展理念五是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六是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七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八是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九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十是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十一是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十二是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十三是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十四是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二)原创性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2、十四个坚持(1)内容十四个坚持记忆方法党领导民中心,深改革新理念,民做主法治国,核体系善民生,谐共生安全观,绝领导国统一,共同体严治党。(侧重于实践层面)(二)原创性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2、十四个坚持“十四个坚持”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和“方法论”。偏重于实践层面,回答了新时代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地位误区:“十个明确”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和“方法论”( )×3. “十三个成就” (侧重于成果层面)P62末段(1)主要内容:P63相关链接四个全面五位一体国防、安全、统一、外交①党的全面领导②全面从严治党③全面深化改革开放④全面依法治国⑤经济⑥政治⑦文化⑧社会⑨生态文明⑩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上 在维护国家安全上 在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上 在外交工作上(二)原创性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3、“十三个成就” (侧重于成果层面)(2)意义:P62末段“十三个方面成就”全景展示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理念、成就和经验。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的结果,又以一系列重要原创性成果丰富发展了这一重要思想。(二)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4. “十个明确”“十四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的关系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理论实践成就①三者彼此呼应,相互贯通。②明确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 、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③构成了系统全面、逻辑严密、内涵丰富、内在统一的科学理论体系。(二)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地位作用)031、为什么(重要性+必要性)(1)意义(贡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通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贯通历史,现实和未来,贯通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领域(理论创新的广度)既坚持了老祖宗、又讲了很多新话,使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理论贡献)。(2)地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必要性)(三)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2. 如何长期坚持(1)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2)必须高举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3)必须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地位不动摇(三)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时代背景主要内容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为什么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层面)(实践层面)如何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成果层面)国际背景国内背景小结最核心关键、四梁八柱、理论概括(认识论)实践指南(路线图、方法论)全景展示、丰富发展理论贡献、历史地位1、世界局势2、中华民族发展历程3、现代化发展进程4、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5、党的发展过程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问题导向,分别回答了新时代我们要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重大时代课题”。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十个明确”从实践层面明确回答了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十个明确”从理论层面明确回答了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十四个坚持”从实践层面明确回答了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十四个坚持”从理论层面明确回答了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D课堂检测1.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蛟龙”号载人作业深潜器、“长征五号”运载火箭、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复兴号”动车组、港珠澳大桥等高科技成就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这表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①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形式②体现了中国制度自信,是中国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保障③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④对社会实践的发展有重大的指导作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D解析:①新形式错误,应该是新飞跃;②制度自信错误,应该是理论自信。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下列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做出了原创性贡献的是( )①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②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③指明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④强调“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A解析:③科学发展观是胡锦涛的贡献;④“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邓小平提出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