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浙江省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模拟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共30题;共60分)1.(2分)读如图,关于该国渔业的发展情况,认识正确的是( )A.国土东西狭长,海岸曲折,多优良的港湾B.拥有北海道渔场,可以任意捕捞渔业资源C.大力发展人工养殖,着力建设“海洋牧场”D.人口多国土小,可以多填海造地沿海围垦2.(2分)下图为“巴黎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下列对巴黎的气候特征描述最恰当的是( )A.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B.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C.夏不太热,冬不太冷,全年降水较多D.终年高温,一年中有明显的旱季和雨季3.(2分)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的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建立隋朝 ②统一南北 ③开通运河B.①统一南北 ②建立隋朝 ③开通运河C.①开通运河 ②建立隋朝 ③统一南北D.①建立隋朝 ②开通运河 ③统一南北4.(2分)科举制度是一种:( )A.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B.监督官吏的制度C.通过门户高低划分官吏级别的制度D.发展教育事业5.(2分)2018年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节目带动全民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节目如问其诗飘逸洒脱,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情怀的唐代诗人是谁?你的回答将是(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苏轼6.(2分)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下列表述不属于唐诗兴盛的原因的是( )A.社会经济的发展B.科举制的完善C.宗教活动的盛行D.民族融合的加强和中外交往的频繁7.(2分)《西游记》是一部家喻户晓的神话小说,“唐僧取经”是书中故事情节的重要线索。“唐僧取经”的“经”是指( )A.佛教学说 B.基督教教义C.伊斯兰教教义 D.犹太教教义8.(2分)“有容乃大”是唐朝超越前朝的特有文化气派。以下能体现唐朝“有容乃大”的是( )①玄奘到天竺学习佛学 ②吐蕃与唐朝“和同为一家”③日本多次派出使者来唐朝学习 ④昭君出塞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9.(2分)李白的诗豪迈奔放、清新飘逸,而杜甫的诗沉郁悲怆、语言精练凝重。导致二人不同创作风格的主要原因是( )A.所处的社会现实不同 B.所受的教育不同C.仕途经历不同 D.个性喜好的不同10.(2分)“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评价的宋代词人是 。( )A.王安石 B.苏 轼C.李清照 D.辛弃疾11.(2分)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下列示意图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是( )A. B. C. D.12.(2分)西夏效仿中原王朝表现在( )①开设科举 ②模仿汉字结构,创造西夏文字 ③用汉文铸造钱币 ④推广汉语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13.(2分)2020 年 4 月 ,苏州相城区成为央行数字货币的重要试点地区。 我国的货币形态曾有金属货币、 纸币等。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我国北宋时期在成都地区出现的( )A.交子 B.会子 C.瓦子 D.银票14.(2分)《今日邵阳·今昔变化》称,唐宋时期,邵阳境内的造纸业、刻书业等手工业生产有一定规模,多种果树开始人工栽培,粮食生产发展到“稻栗再熟”。促进该时期邵阳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占城稻推广到全国B.中亚的胡萝卜、大蒜等开始传入C.经济重心逐步南移D.娱乐场所“瓦肆”遍布农村15.(2分)培根认为:“举世皆知的印刷术、火药和磁石,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下列能够佐证此观点的有( )①印刷术对人类文明传播产生了重大影响②指南针为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③火药的发明大大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④这三大发明帮助中国抵御了西方的侵略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6.(2分)指南针用于航海事业,最早是在( )A.唐末 B.北宋 C.南宋 D.元朝17.(2分)宋朝儿童念的《神童诗》,一开头就是“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当时民间还流行着这样的俗话“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材料主要表明宋朝实行( )A.休养生息政策 B.对外开放政策C.重农抑商政策 D.重文轻武政策18.(2分)图中的人物是我国杰出的发明家,他的重大发明是( )A.指南针 B.雕版印刷术 C.活字印刷术 D.火药武器19.(2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靖康之变是北宋结束的标志B.岳家军纪律严明,维护了南方的稳定C.1141年宋金议和有利于经济的发展D.女真族在中原地区还完整地保留着自己民族的生活习俗20.(2分)某校九年级5班学生在中考复习时对中国古代三个大一统时期(秦汉、隋唐、元明清)进行研究,得出下列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A.汉朝确立儒家思想为正统思想 B.唐朝完善科举制C.明朝废除宰相制度 D.清朝设立宣政院21.(2分)某同学搜集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玄奘西游”、“鉴真东渡”等相关资料,据此推断可能研究的课题是( )A.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B.中华文明的起源C.统一国家的建立 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22.(2分)下列关于清朝疆域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东到太平洋 B.南包南沙群岛C.西抵葱岭和巴尔喀什湖 D.北至北冰洋23.(2分)下列图示是我国历代政府管辖某边疆地区的行政或军事机构,这一地区是( )西域都护府→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伊犁将军A.西藏 B.蒙古 C.新疆 D.台湾24.(2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日本在支援湖北高校捐赠物的包装箱上附了一句“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此诗句出自唐玄宗时期日本长屋亲王《绣袈裟衣缘》。当时唐朝一位高僧有感于长屋亲王的一片赤诚,毅然东渡日本,弘扬佛法,传大唐文化。这位高僧是( )A.玄奘 B.鉴真 C.蔡伦 D.毕昇25.(2分)八年级某同学用画年代尺的方式整理了新疆地区与中央政权的关系,①处应该填的事件是( )A.册封达赖喇嘛 B.实行改土归流C.设置伊犁将军 D.进行雅克萨之战26.(2分)某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课题时,得出以下部分结论。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汉朝丝绸之路的开辟推动了中外贸易的发展B.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已经南移C.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D.清朝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对外贸易的发展27.(2分)小明同学在学习完某历史内容后,制作了一张学习卡片。他所学习的内容是( )A.清代边疆管理的加强 B.八股取士制度C.清代君主权力的加强 D.闭关锁国政策28.(2分)《农政全书》中,对历代备荒的议论、政策作了综述,水旱虫灾作了统计,救灾措施及其利弊作了分析,最后附草木野菜可资充饥的植物414种。据此可知此书( )A.侧重记载手工业的生产技术 B.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C.吸纳了西方科技成果 D.关注民生,重视救灾防灾29.(2分)明朝时全面总结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的书籍是( )A.《齐民要术》 B.《农政全书》C.《本草纲目》 D.《天工开物》30.(2分)以下示意图中①处应填的是( )A.开创科举制度 B.实行重文轻武C.废除丞相制度 D.杯酒释兵权二、非选择题(共40分)(共3题;共48分)31.(14分)阅读图,回答问题.(1)(3分)图1为我国主要山脉分布图,其中太行山脉位于四大区域中的 地区.(2)(3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展现了我国各地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甲所在地区以 (农作物)为原料制作的风味食品(糌粑)享誉全国,该农作物主要分布在 .(3)(3分)图2所示气候资料对应的地区位于图1中的 地区.(4)(5分)图3为我国某地传统民居景观图片,多出现在图1中的 地区,这种民居为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具有 显著特点.32.(2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材料二: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材料三: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乐乎?——以上皆出自《贞观政要》(1)(5分)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唐太宗认识到什么实质性问题?他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认识?(2)(5分)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唐太宗很重视什么?(3)(5分)材料三中可以看出,唐太宗对治国安民有何进一步的认识?(4)(7分)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了什么治世局面?为什么出现这样的治世局面?33.(12分)清朝那些事儿,有辉煌,有凄惨,让我们回味。自从《正说清朝十二帝》在《百家讲坛》播出后,小张同学对这个朝代产生了浓厚兴趣。以下是他为自己的习作拟定的部分提纲,请你帮他补充完整。(1)(2分)清朝是哪一民族建立的?写出此民族的一位杰出首领。(2)(2分)此政权在哪一年迁都北京,从而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3)(2分)哪一机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皇权的进一步强化?(4)(2分)清朝时期,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其法律依据是什么文件?这一文件是在哪次战争后签订的?(5)(2分)清政府设置在西藏、新疆的官职和台湾的机构分别是什么?(6)(2分)哪一政策的推行,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识点】日本——耕海牧渔【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可判断出该国是日本,可用排除法。日本国土南北狭长,所以A选项表述不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日本面临渔业资源短缺的问题,日本采取“耕海牧渔”的措施,不能任意捕捞渔业资源,所以B选项不正确;虽然日本国土面积小,但是过度的填海造地会带来生态环境恶化,所以D选项不正确。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关于日本的区域地理,要了解有利于日本发展渔业的自然和人文条件,理解合理发展产业的重要性。2.【答案】C【知识点】法国巴黎【解析】【分析】巴黎属于全年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夏季不会太热,冬季不会太热,降水均匀,C正确。故答案为:C【点评】巴黎的气候特征是温和的海洋性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平均气温10℃,平均降雨量619毫米。3.【答案】A【知识点】隋的兴亡【解析】【分析】581年,杨坚夺取北周的政权,建立隋朝,589年,隋灭陈,结束了南北朝对峙的局面,统一了全国,609年,隋炀帝命令修建的京杭大运河正式开通,A正确。故答案为:A【点评】隋朝(581年—618年),前后共经历37年。 从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到618年隋朝灭亡,共存在了三十七年,是个典型的短命王朝。 隋文帝杨坚(541年-604年),隋朝建立者,581年3月4日-604年8月13日在位。 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隋朝的第二位皇帝。在位14年。 隋恭帝杨侑(605年-619年),隋炀帝之孙,李渊攻入长安后拥立他为帝。618年杨侑被废。4.【答案】A【知识点】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科举制的创立【解析】【分析】科举制度是一种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点评】考查科举制度5.【答案】A【知识点】唐代的科技文化与时代风尚【解析】【分析】唐代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诗人当推李白、杜甫和白居易。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他的诗气势磅礴,豪迈奔放,感情热烈,想象丰富,语言清新明快,意境奇妙,语言轻快,人们称他为“诗仙”。A符合题意,BCD均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以2016年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带动全民分享诗词之美为切入点,主要考查“诗仙”李白。6.【答案】C【知识点】唐代的科技文化与时代风尚【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社会经济发展、科举制的推动和中外文化交流是唐诗繁荣的重要原因。唐诗的繁荣与宗教活动无关。ABD三项都是唐诗兴盛的原因,不符合题意;C项宗教活动的盛行不是唐诗兴盛的原因,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唐诗兴盛的原因及学生的理解能力。掌握相关知识即可作答。7.【答案】A【知识点】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古代印度及佛教【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佛教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僧取经”的人物原型是玄奘.贞观初年(唐太宗时),他从长安出发,历经艰险,前往天竺,在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贞观后期,携带大量佛经回国,之后他专心翻译佛经。故选择A。【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佛教的了解。8.【答案】A【知识点】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解析】【分析】昭君出塞发生在汉朝,与唐朝无关,据此排除含④的选项。A项①②③能体现唐朝“有容乃大”,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唐朝开放的交往。解答组合选择题,排除法是比较好用的,一般题目排除一个即可获取正确答案。9.【答案】A【知识点】唐代的科技文化与时代风尚【解析】【分析】 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他的诗气势磅礴,豪迈奔放,感情热烈,想象丰富,语言清新明快,意境奇妙,语言轻快,一生写下了不少讴歌祖国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人们称他为“诗仙”。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他的诗深刻反映了那个动荡的历史时代,真挚地表现了他关心国家盛衰和民生疾苦的心情,人们称之为“诗史”。杜甫感情真挚,笔触细腻,风格雄浑,语言简练,被后人尊为“诗圣”。导致二人不同的创作风格的主要原因是所处的社会现实不同。排除BCD,选项A正确;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以唐诗中李白、杜甫的诗的特点为依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李白、杜甫的不同的创作风格及出现的主要原因。10.【答案】B【知识点】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宋元社会生活与文化【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我国古代主要文人的概况的识记。题干中”学士“所指为苏轼,因其官翰林学士,故名。”大江东去“指苏轼的代表作《念奴娇》,大江东去是此作品中的一句词句,因脍炙人口,故又称《大江东去》等。故答案为B。【点评】了解我国古代主要文人特别是苏轼的概况,学会提取关键词获取有效信息。11.【答案】C【知识点】北宋与辽、西夏并列【解析】【分析】916年契丹首领阿保机建立契丹国(辽),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定都东京,1038年党项首领元昊建立西夏,辽在北宋的东北方,西夏在北宋的西北方。ABD三项示意图错误,不符合题意;C项示意图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及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大体方位,根据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大体方位进行回答即可。12.【答案】C【知识点】北宋与辽、西夏并列【解析】【分析】西夏仿效中原王朝采取的措施有:西夏皇帝十分重视儒学,广建学校,翻译儒家经书;仿效中原王朝开设科举;用汉文铸造钱币;模范汉字结构,创造西夏文字。C项①②③是西夏效仿中原王朝表现,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西夏仿效中原王朝采取的措施。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13.【答案】A【知识点】经济重心的南移;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宋元社会生活与文化【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交子,需要学生识记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为与铜钱并行的货币。交子从出现,有利于商业活动,促进了各地区经济文化 故答案为: A。【点评】本题考查交子,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答关键在学生数量掌握基础知识。14.【答案】C【知识点】经济重心的南移【解析】【分析】主要考查唐宋时期促进邵阳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依据所学知识,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我国经济重心出现南移的趋势,唐朝中后期,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我国经济重心是在南宋时完成南移。邵阳地处我国南方,经济重心南移是唐宋时期邵阳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故答案选C。【点评】 掌握唐宋时期邵阳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15.【答案】A【知识点】影响深远的宋元科技16.【答案】B【知识点】影响深远的宋元科技【解析】【分析】早在战国时期,人们根据磁石指示南北特性,制成“司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事业,13世纪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B项北宋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事业,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指南针的相关知识。17.【答案】D【知识点】宋元社会生活与文化【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当中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可知宋朝实行的是重文轻武的政策,D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宋朝统治者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一方面,对在从事国家政治活动中的武将实行镇压与制衡;另一方面,大大提高了文官士大夫的社会等级地位,让那些没有反抗之力的文人去镇压那些将领。18.【答案】C【知识点】宋元社会生活与文化【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毕昇的相关知识,北宋时期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这种方法即经济,又省时,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后来陆续传播到世界各地。故答案为C。【点评】学生要分清唐朝时期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宋朝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本题难度适中。19.【答案】D【知识点】南宋与金的和战【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于我国两宋时期民族政权概况的了解。靖康之变金灭北宋,之后,金与南宋多年征战,岳飞是著名抗金将领,维护南方稳定。1141年宋金议和,对峙局面形成。之后,金实施汉化改革,中原女真人与汉族没有什么区别。所以,根据题干中“不正确”一词可知答案为D。【点评】掌握我国两宋时期民族政权概况。20.【答案】D【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科举制的创立;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皇权膨胀【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元朝设立宣政院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设立宣政院管辖西藏,所以D错误。故选择D。【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元朝设立宣政院的识记。21.【答案】D【知识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唐朝繁荣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反映了唐朝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发展,民族关系和谐的史实,玄奘西游,鉴真东渡反映了唐朝的对外关系发达,因此这位同学研究的课题是D。【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唐朝文化兼容并蓄,全面开放,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全面繁荣,唐朝经济和文化处于当时世界先进地位,对外交通比过去发达,统治者能实行较开放的对外政策,唐都长安是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最为繁华、最为富庶和文明的城市,为世界各国人民所向往。唐朝的开放传播了唐朝文化,不仅影响到亚洲文明的发展,而且促进了西方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同时也促进了本国经济文化的繁荣。22.【答案】D【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清朝的疆域版图。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的疆域东到太平洋,南包南沙群岛,西抵葱岭和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所以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点评】本题比较简单,主要考查学生对清朝疆域版图的了解。23.【答案】C【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解析】【分析】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管理西域地区的事务。唐太宗设置了安西都护府,武则天设置了北庭都护府,分别管理今新疆地区。清朝乾隆帝时期平定了大小和卓的叛乱,设立伊犁将军,加强了对新疆地区的管辖。ABD三项和题干图示不符,不符合题意;C项新疆和题干图示相符,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我国历代加强对新疆地区管辖措施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掌握我国历代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辖措施。24.【答案】B【知识点】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解析】【分析】A.玄奘,不符合题意;B.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高僧鉴真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东渡日本,到达日本后,他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文化,故选项B符合题意;C.蔡伦,不符合题意;D.毕昇,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25.【答案】C【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解析】【分析】清朝时期,乾隆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叛乱后,在此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巩固了我国的西北边疆,维护了国家的统一。A项册封达赖喇嘛是对西藏的管辖措施,不符合题意;B项实行改土归流是在西南地区,不符合题意;C项设置伊犁将军是①处应该填的事件,符合题意;D项进行雅克萨之战是对俄国的措施,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清政府对新疆的管辖。识记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措施。26.【答案】B【知识点】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隋的兴亡;近代前夜危机【解析】【分析】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B项错误。从远古至西晋中国北方经济无论是农业、手工业、还是商业的发展水平都远远超过南方,虽然三国时期吴蜀对南方有所开发,但和处在中国经济中心的魏国比起来经济实力相差悬殊,因此这一时期经济重心是在北方的。从西晋末开始,中国南方的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高,到唐中晚期,南北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同。从唐中晚期至南宋,中国的经济重心不可逆转地移到南方。故选B项。【点评】本题是逆向思维题,关键要看到“不”字。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可以简单记为:魏晋以前——南轻北重;唐朝中后期——南北平衡;南宋时期——南重北轻;本题还可以改为:以下是我国经济重心变化示意图,与这三幅图相对应的大致时期依次是( )A.魏晋时期、唐朝中后期、南宋 B.南宋、唐朝中后期、魏晋时期C.魏晋时期、南宋、唐朝中后期 D.南宋、魏晋时期、唐朝中后期27.【答案】D【知识点】近代前夜危机【解析】【分析】根据图片中的内容“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只允许广州一地对外通商”可知,这是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海外贸易受到了严格的限制,这一政策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使中国在世界上开始落伍。ABC项与材料内容无关。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闭关锁国政策的有关知识。学生还要掌握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和危害。本题难度适中。28.【答案】D【知识点】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根据“对历代备荒的议论、政策作了综述,水旱虫灾作了统计,救灾措施及其利弊作了分析,最后附草木野菜可资充饥的植物414种”可知,《农政全书》关注民生,重视救灾、防灾。故D正确。《农政全书》是农业著作,并没有侧重记载手工业的生产技术,故A错误;材料突出的是救灾防灾理念,并没有涉及到加强君主专制统治内容,故B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及吸纳西方科技成果。故C错误。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 《农政全书 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明朝末年徐光启编著的《农政全书》是一部实用性很强的农业百科全书,书中记载了我国古代有关农业的理论和科学方法,还介绍了欧洲的水利技术。29.【答案】B【知识点】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农政全书》也是有关国计民生的科技名著,作者是明代农学家徐光启。全书60卷,约70万字,分为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种植、牧养、制造、荒政等大类。《农政全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题干选项中《农政全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ACD三项都不符合题意;B项《农政全书》是明朝时全面总结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的书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农政全书》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识记与灵活掌握《农政全书》的相关史实。30.【答案】C【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解析】【分析】A.开创科举制度,不符合题意;B.实行重文轻武,不符合题意;C.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示意图显示的是唐朝以来,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其中到了明朝,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把丞相权利分到六部,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故选项C符合题意;D.杯酒释兵权,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看出这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再结合其中的明朝来分析思考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看看哪一个备选项是明朝实行的回答。31.【答案】(1)北方(2)青稞;雅鲁藏布江谷地和湟水谷地(3)丁(4)乙;墙薄,窗大等【知识点】气候多样,季风显著;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解析】【分析】(1)太行山脉位于河北省与山西省之间,位于我国北方地区;(2)从图中看出,甲是我国的青藏地区,该区域地高天寒,主要农作物是青稞,是制作糌粑的原料;青稞主要分布在海拔相对较低的雅鲁藏布江谷地和湟水谷地;(3)从图2所示气候资料看出,该区域1月平均气温低,年降水量小于50毫米,气候干旱,应位于深居内陆,降水稀少的西北地区(丁区域);(4)从图3看出,该区域民居墙体窗大、墙薄,屋脊坡度大,多出现在我国降水丰富的南方地区(乙区域).故答案为:(1)北方;(2)青稞;雅鲁藏布江谷地和湟水谷地;(3)丁;(4)乙;墙薄,窗大等.【点评】中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区域.在中国地图上,按照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把中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32.【答案】(1)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王朝更替的决定力量;因为唐太宗亲身经历了隋朝在农民起义的风暴中迅速崩溃的现实,亲眼看到了隋炀帝由于昏庸、腐败被人民推翻的事实。唐太宗吸取了隋亡的教训,注意处理与民众的关系。(2)说明唐太宗很重视吸取历史教训,虚心纳谏,听取别人的意见。(3)进一步认识到了君主要以民为本,要让百姓休养生息,不扰民,不加重人民的负担。(4)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因为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所以,在他统治期间,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力增强,文教昌盛。【知识点】贞观之治【解析】【分析】(1)从材料一中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反映了唐太宗看到民众力量的强大,是民本思想的体现,因为唐太宗吸取了隋朝灭亡的教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强大。唐太宗之所以有这样的认识,是因为吸取隋朝灭亡的经验教训,因此,他实行了开明的政策,注意处理与民众的关系。(2)由材料“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可知,唐太宗统治时,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他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他还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魏征前后向他进谏二百多次,是最著名的谏臣。(3)由材料“夫治国犹如裁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乐乎?”可知,唐太宗进一步认识到了君主要以民为本,要让百姓休养生息,不扰民不加重人民的负担。(4)依据所学,唐太宗统治时期,政局稳定,政治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因唐太宗的年号贞观,因此被誉为“贞观之治”。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是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所以,在他统治期间,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力增强,文教昌盛。故答案为:(1)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王朝更替的决定力量;因为唐太宗亲身经历了隋朝在农民起义的风暴中迅速崩溃的现实,亲眼看到了隋炀帝由于昏庸、腐败被人民推翻的事实。唐太宗吸取了隋亡的教训,注意处理与民众的关系。(2)说明唐太宗很重视吸取历史教训,虚心纳谏,听取别人的意见。(3)进一步认识到了君主要以民为本,要让百姓休养生息,不扰民,不加重人民的负担。(4)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因为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所以,在他统治期间,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力增强,文教昌盛。【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贞观之治等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贞观之治等相关史实,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33.【答案】(1)满族;努尔哈赤、皇太极等(2)1644年(3)军机处(4)《尼布楚条约》;雅克萨之战(5)驻藏大臣,伊犁将军,台湾府(6)闭关政策【知识点】明清帝国的兴替;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近代前夜危机;皇权膨胀【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清朝建立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是由满族的前身女真族建立起来的,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2)本题考查的是清朝建立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644年,清朝入关,灭明定都北京。清廷先后镇压了各地的农民起义和南明抗清武装,逐步统一全国。(3)本题考查的是军机处设置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雍正时期设立军机处,军机处的大臣地位虽高,但是军机处的任何决定都要皇帝通过,军机大臣只是秉承皇帝的旨意办事。至此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标志着我国封建皇权的进一步强化。(4)本题考查的是中俄雅克萨之战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尼布楚条约》是中国和俄国之间签定的第一份边界条约。条约明确划分了中俄两国东西边界,从法律上确立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属于中国领土,清政府同意把贝加尔湖以东的尼布楚之地划归俄国。这一文件是在雅克萨之战中国战胜的情况下签订的。(5)本题考查的是明清时期多民族统一国家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建立后,为加强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在西藏设立驻藏大臣,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在台湾设立台湾府,通此加强中央对这些地方的管理。(6)本题考查的是闭关锁国政策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本着天朝上国的态度,同时避免在与外国交往中出现摩擦,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拒绝与外部世界交往,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清朝的建立及巩固统一政权措施、军机处设立、闭关锁国政策的了解。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