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8张PPT)
保教常规活动礼仪
PART 01
第一节 入园、晨检、晨间活动礼仪
第二节 如厕、盥洗礼仪
第三节 进餐、午休礼仪
第四节 离园礼仪
第五节 幼儿游戏活动指导礼仪
入园、晨检、晨间活动礼仪
第一节
一、入园
第一节 入园、晨检、晨间活动礼仪
1.幼儿入园前的准备
(1)幼儿教师要在幼儿入园前与幼儿家长做好沟通,提醒幼儿家长做好相关准备。
(2)幼儿教师要在幼儿入园前做好准备工作。
2.幼儿入园
幼儿入园时,教师要以和蔼、亲切的态度接待幼儿和幼儿家长,礼貌地向幼儿和幼儿家长问好,同时,要引导幼儿在遇到本班小朋友和认识的其他班级的小朋友时主动问声“早上好”。
对于有特殊情况的幼儿,幼儿教师要更加耐心、细心地与幼儿家长做好交接工作,尤其是要做好个别不愿入园幼儿的安抚工作。
和幼儿家长交接完毕,幼儿教师除了自己和幼儿家长道别外,还要引导幼儿和其家长道别,并向家长说“谢谢××来送我”“××再见”。
第一节 入园、晨检、晨间活动礼仪
二、晨检
第一节 入园、晨检、晨间活动礼仪
1.晨检主要内容及其重要性
晨检即晨间检查,主要内容包括检查幼儿身心健康状况、仪容仪表、个人卫生、携带物品是否安全等。
晨检是幼儿园一日生活常规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排查幼儿身体不适、排查安全隐患、预防疾病传播、保护幼儿健康的重要一步。
2.晨检各步骤具体内容
(1)入园晨检。入园晨检在幼儿园大门口进行,主要由幼儿园值班领导、幼儿教师和门卫负责。
(2)教学楼晨检。教学楼晨检在幼儿园教学楼门口或大厅进行,由幼儿园保健医生和值班教师负责。
(3)班级晨检。班级晨检在幼儿所在班级的教室进行,由班级值班教师负责。
第一节 入园、晨检、晨间活动礼仪
3.晨检负责人员应当注意的其他问题
整个晨检过程中,晨检负责人员态度要和蔼、亲切,语气要轻柔,要耐心引导幼儿积极参与、配合晨检。
晨检负责人员既要注意营造愉悦、轻松的氛围,又要注意维持秩序,以保障晨检顺利进行。当出现幼儿不愿意配合晨检的情况时,要注意耐心引导、劝导、示范,切忌训斥幼儿,强行晨检。
第一节 入园、晨检、晨间活动礼仪
三、晨间活动
第一节 入园、晨检、晨间活动礼仪
教师在组织晨间活动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结合近期正在开展的主题活动,提供足量的晨间活动材料,并按区域分类摆放。
第二,结合幼儿兴趣爱好,引导幼儿自由选择活动材料、活动项目。
第三,要主动而又自然地参与到活动中,根据幼儿需要,适时以活动参与者的身份耐心、细心地为幼儿提供科学指导。
第四,活动结束,以师幼相互讨论的方式,以表扬、鼓励为主做针对性讲评;组织幼儿整理好玩具及材料,并放回原处。
第五,幼儿教师要时刻巡视,注意所有参与活动的幼儿的安全。
如厕、盥洗礼仪
第二节
一、如厕
第二节 如厕、盥洗礼仪
1.如厕时间的引导
为了培养幼儿如厕习惯,幼儿教师要帮助幼儿养成如厕规律。例如,在班级晨检后、晨间活动后、集体活动前后、用餐前、午睡前后、离园前等都要提醒幼儿如厕。
幼儿教师要告诉幼儿,有尿急、便急等情况可以随时告诉老师。幼儿教师不能限制幼儿如厕次数,更不能为了减少幼儿如厕次数,限制幼儿喝水。
2.如厕方法的指导
第一,指导幼儿识别男女厕所标志。
第二,集体如厕时,引导幼儿自觉排队;如个别幼儿出现紧急情况,则可特殊处理。
第三,指导幼儿正确穿脱衣裤,正确用卫生纸擦屁股,防止衣裤弄湿。
第四,指导幼儿正确冲马桶。
第五,指导幼儿科学地洗手。
第二节 如厕、盥洗礼仪
3.幼儿教师在其他方面应当注意的问题
第一,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如厕环境,保证厕所环境干净、空气流通。
第二,对于个别容易拉裤子、尿裤子的幼儿,应当保护其自尊心,采取有技巧的方法处理突发情况,不能粗鲁对待幼儿,也不能取笑幼儿。
第三,要留心观察幼儿大便情况,发现异常及时与保健医生、幼儿家长联系。
第二节 如厕、盥洗礼仪
二、盥洗
第二节 如厕、盥洗礼仪
1.盥洗时间的引导
幼儿教师要教育和引导幼儿保持手、脸、口腔始终干净。为了实现上述目标,要引导幼儿养成在餐前、便后、活动后洗手,餐后用温开水漱口的习惯。个别幼儿出现特殊情况,弄脏手或脸,要及时帮助其洗干净。
2.盥洗方法的指导
以洗手为例,目前严格的做法是采用如图1-1所示的“七步洗手法”。
第二节 如厕、盥洗礼仪
3.幼儿教师在其他方面应当注意的问题
(1)要采用幼儿喜欢的方法,经常向幼儿宣传良好盥洗习惯对幼儿的积极作用,调动幼儿自觉盥洗、主动盥洗的积极性。其中,创设科学而具有童趣的盥洗环境,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兴趣,是经过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做法。
(2)集体盥洗时,组织幼儿有序地盥洗,对于中班和大班的幼儿,还可以安排其轮流做值日生检查其他幼儿盥洗结果。
第二节 如厕、盥洗礼仪
(3)多数幼儿都喜欢玩水,所以盥洗过程中幼儿教师要注意引导幼儿不要随地洒水,不要向小伙伴身上洒水。
(4)当幼儿盥洗中把地面等公共环境弄脏或把衣服等个人物品弄湿时,幼儿教师要及时采取措施,消除安全隐患,尤其要预防幼儿在湿滑地面摔倒和幼儿因穿着大面积湿凉的衣服而着凉生病。
第二节 如厕、盥洗礼仪
进餐、午休礼仪
第三节
一、进餐
第三节 进餐、午休礼仪
1.进餐前
做好进餐前的准备是保障幼儿顺利进餐的基础,进餐前幼儿教师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幼儿进行引导:
(1)进餐前30分钟(加餐前15分钟)不组织幼儿进行大运动量的活动。
(2)营造愉快、安静的进餐环境。
(3)提醒有如厕需要的幼儿及时如厕。
(4)组织幼儿洗手。
(5)组织幼儿入座。
(6)组织幼儿分发餐具如勺子、筷子(中班、大班幼儿)、碗、餐盘、残渣盘(可以共用)等。中班和大班幼儿可以协助幼儿教师分发餐具。
(7)向幼儿介绍当餐饭菜品种及其营养,引起幼儿对当餐饭菜的兴趣,增加幼儿的食欲;有的饭菜要向幼儿介绍或演示其食用方法。
第三节 进餐、午休礼仪
2.进餐时
幼儿进餐过程是整个进餐活动的主要阶段,进餐过程中幼儿教师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指导幼儿正确使用餐具。
(2)引导、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3)注意不要一刀切,照顾到幼儿个体需要。
第三节 进餐、午休礼仪
3.进餐后
幼儿教师要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要提醒幼儿轻放板凳或椅子,将餐具送回指定位置,视情况组织幼儿力所能及地打扫餐厅的卫生。
(2)指导幼儿餐后漱口、擦嘴,必要时提醒幼儿餐后洗手。
(3)进餐后30分钟(加餐后15分钟)内不组织幼儿进行大运动量的活动。
第三节 进餐、午休礼仪
4.幼儿教师应当重点关注的问题
(1)思想上高度重视幼儿进餐。
(2)努力为幼儿营造愉快、安静、安全的进餐环境。同时,除了餐具等要符合《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的要求外,幼儿教师还要及时处理进餐过程中幼儿出现的异常情况,做好记录并按规定及时上报。
第三节 进餐、午休礼仪
二、午休
第三节 进餐、午休礼仪
1.睡前准备
幼儿教师主要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准备:
(1)营造安静、适宜的睡眠环境。
(2)提醒幼儿如厕,如厕幼儿较多时要注意维持秩序。
(3)引导幼儿安静地进入寝室,找到各自床位。
(4)指导或帮助幼儿脱、放外套、鞋袜。
(5)检查幼儿的床铺,确保无安全隐患。
2.睡中照料
(1)幼儿午睡过程中,要确保有专门的幼儿教师值班、巡视。幼儿教师主要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纠正个别幼儿的不科学睡姿,如趴卧、蒙头睡觉等。
2)及时帮助踢被子的幼儿盖好被子。
3)照顾好入睡困难或有其他特殊需要的幼儿。
4)及时发现并正确处理安全隐患。
5)做好值班记录,有关事项按规定及时上报。
第三节 进餐、午休礼仪
(2)幼儿教师在巡视、照料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1)要始终在幼儿午睡寝室巡视,如果有紧急情况需要离开,必须事先安排好交接人员并做好交接班。
2)要做到专心、细心、耐心地巡视、照料。
第三节 进餐、午休礼仪
3.睡后指导
幼儿教师主要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以《起床操》唤醒幼儿,提醒幼儿起床。
(2)指导幼儿穿好衣服,整理自己的床铺。
(3)引导、组织幼儿有序地进行盥洗、喝水、吃加餐等。
(4)在开展以上几个环节的工作时,要留意观察幼儿午睡后的健康状况,发现异常及时与保健医生联系,如有必要,要及时联系幼儿家长,妥善处理突发情况。
第三节 进餐、午休礼仪
离园礼仪
第四节
一、幼儿离园准备
第四节 离园礼仪
幼儿离园前幼儿教师要做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需要幼儿带回家的物品的检查与整理;
第二,幼儿园的物品包括公共物品的检查与整理;
第三,教室、活动室等地方的环境卫生的检查与整理;
第四,幼儿个人卫生包括仪容仪表的检查与整理。
在离园准备过程中,幼儿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稳定幼儿的情绪。
第二,组织、引导幼儿按照上述离园前准备工作的顺序逐项进行检查与整理。
第三,在每个项目的检查与整理过程中,做好巡视、提醒、指导、评估,以确保幼儿离园前准备工作做到位。
第四,上述检查与整理工作结束后,如果还有空余时间,可以组织幼儿开展自选活动,等待幼儿家长来园接走幼儿。开展活动,转移幼儿注意力,是稳定幼儿情绪的有效措施。
第四节 离园礼仪
二、与幼儿家长交接
第四节 离园礼仪
与幼儿家长交接过程中,幼儿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注意严格确认来幼儿园接幼儿的家长的身份,严防幼儿被陌生人接走。
第二,与特殊幼儿如生病或在幼儿园期间出现其他异常情况的幼儿的家长做好交接。
第三,根据需要,和幼儿家长就幼儿在幼儿园的表现、幼儿家长需要配合的地方、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等进行交流,也可以就前一阶段幼儿园、班级对幼儿保育和教育的情况,以及下一阶段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计划等向幼儿家长征求意见。
三、道别
第四节 离园礼仪
离园道别也是幼儿教师职业礼仪应用及幼儿教师对幼儿礼仪培养的重要环节。这一环节既包括幼儿教师和接幼儿的家长打招呼,和离园幼儿道别;也包括幼儿和幼儿家长打招呼,和幼儿教师道别,和班级其他幼儿或者其他班级认识的幼儿道别。幼儿教师要注意引导幼儿主动和其家长打招呼,并向劳累了一天还亲自来接自己的家长道一声“辛苦”“谢谢”。
与幼儿和幼儿家长道别以后,幼儿教师要进一步检查幼儿园活动场所的整理是否完成,并做好一日工作总结及次日各项活动的准备。
幼儿游戏活动指导礼仪
第五节
一、引导幼儿自主选择游戏主题和游戏同伴
第五节 幼儿游戏活动指导礼仪
在引导幼儿自主选择游戏主题和游戏同伴的过程中,幼儿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有的幼儿选择能力较弱,会出现无所适从的情况,幼儿教师要对这类幼儿多加关注,鼓励他们大胆选择、主动交往,还可以引导主动性较强、积极性较高的幼儿邀请选择能力较弱的幼儿加入他们的游戏小组当中。
第二,在选择游戏主题和游戏同伴的过程中,有些幼儿之间会因为选择游戏主题不同产生分歧,或会因为选择游戏同伴不同出现分歧。对于分歧,幼儿教师要及时引导幼儿,使其通过同伴间讨论协商、取长补短、求同存异,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化解分歧;同时,幼儿教师还要引导幼儿讲礼貌、讲团结,爱同学、爱集体,使他们以此为基础化解分歧。
二、和幼儿一起布置游戏场地和准备游戏材料
第五节 幼儿游戏活动指导礼仪
1.布置游戏场地
合适的游戏场地是开展幼儿游戏的一个必要条件,幼儿教师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幼儿教师要尽最大努力为幼儿提供足够宽敞的游戏场地,避免因场地空间过小而影响游戏计划,甚至引发幼儿间的矛盾、冲突。
(2)布置游戏场地时,幼儿教师要让幼儿有参与感,可以让其参与游戏场地设计、游戏场地布置。
(3)游戏场地布置完毕,要组织、引导幼儿检查游戏场地布置是否完备、是否合理,不符合游戏要求的部分要进行整改。
2.准备游戏材料
游戏材料是开展幼儿游戏的另一个必要条件。关于游戏材料的准备,幼儿教师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和幼儿一起,根据游戏内容列出所需要的材料清单。
(2)和幼儿一起,在现有材料中挑选出材料清单中的材料。
(3)引导幼儿“废物”再利用,节约成本,保护环境,和幼儿一起共同收集可再利用的材料。
(4)鼓励幼儿自带游戏材料,尤其是幼儿喜欢的、新颖的、不常见的游戏材料。
(5)通过上述多种途径收集的游戏材料要丰富、有趣、有层次,并且要符合安全要求。
第五节 幼儿游戏活动指导礼仪
三、引导幼儿自主体验游戏过程
第五节 幼儿游戏活动指导礼仪
幼儿教师在引导幼儿自主体验游戏过程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整个游戏过程中都要保障幼儿安全。
第二,根据游戏过程的需要,择时进行引导。
第三,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幼儿的个体情况,因人引导,因才引导。
第四,不能改变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地位。
四、引导幼儿充分分享游戏经验
第五节 幼儿游戏活动指导礼仪
幼儿游戏过程结束,幼儿教师要组织幼儿进行游戏讲评。游戏讲评是幼儿分享游戏经验的最佳机会,所以,与游戏其他环节一样,游戏讲评的主体也是幼儿。幼儿教师要注意避免直接总结游戏的做法——变“大家讲”为“一言堂”,可适当引导幼儿进行讨论,允许、鼓励幼儿发表不同意见,还可巧妙点评幼儿的发言,使游戏经验分享达到预期的目的。
幼儿教师在引导幼儿自主体验游戏过程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整个游戏过程中都要保障幼儿安全。
第二,根据游戏过程的需要,择时进行引导。
第三,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幼儿的个体情况,因人引导,因才引导。
第四,不能改变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地位。
第五节 幼儿游戏活动指导礼仪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