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绘本阅读 教学设计《愚公移山》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小学四年级绘本阅读 教学设计《愚公移山》

资源简介

小学四年级绘本阅读 教学设计| 《愚公移山》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愚公移山》
学科:绘本阅读课
学段:第二学段
年级:四年级
教材: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阅读建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阅读教学不应以老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基于这样的思考,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尊重学生自我的阅读体验,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字、观察图画并结合课文中已有的学习方法,充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促使学生个性得以张扬,并能关注到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教材分析
《愚公移山》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列子创作的一篇寓言小品文。文章叙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
通过愚公的坚持不懈与智叟的胆小怯懦,以及“愚”与“智”的对比,表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信心和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坚持不懈的道理。
该绘本是作者杨永青根据故事内容,用自己的画作表现而成。是一本构图精巧、人物传神,充满浓郁的中国古典气息的书。
学生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热爱阅读,并掌握了一些阅读的方法,基于学生已有阅读绘本的能力,可以大致读懂这个绘本。但是学生大多是被其中的图画所吸引,对于故事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大部分学生是不易关注到的。
所以在课堂上拿出了一定的时间,孩子独立阅读,鼓励他们的个性思考,引导学生开展阅读实践活动,在发现交流、体验分享中,进一步去体会愚公的坚持不懈与智叟的胆小怯懦,并通过“愚”与“智”的对比,感受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信心和毅力,懂得要克服困难就必须坚持不懈的道理。
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抓住细节展开想象,图文结合,学会阅读绘本的方法。
2.通过阅读交流,认识愚公的坚持不懈,感受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信心和毅力,懂得要克服困难就必须坚持不懈的道理。
3.通过对故事的深入阅读,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神话结尾的作用,正视自己成长道路上的各种挫折,能够勇往直前。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交流,认识愚公的坚持不懈,感受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信心和毅力,懂得要克服困难就必须坚持不懈的道理。
教学难点:
通过对故事的深入阅读,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神话结尾的作用,正视自己成长道路上的各种挫折,能够勇往直前。
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
谈话导入
1. “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任凭那扁担把脊背压弯,任凭那脚板把木履磨穿。面对着王屋与太行,凭着是一身肝胆……无路难呀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耳听江涛的《愚公移山》,这是怎样的一段传奇佳话,我们心中有怎样的感叹?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古代的寓言故事——《愚公移山》。(板书题目)
2.观察环衬颜色,展开想象。
【设计意图:借助歌词,通过谈话的方式,激起阅读兴趣】
走进绘本,感受愚公的坚持不懈
(一)移山的缘由
1.移山的缘由
2.观图想象:两座大山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困难?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生看图和读文字,让学生感受到愚公想要移山的急切心情】
(二)认识愚公
1.对于移山这件事,家里的其他人的看法是怎样的?
2.观图想象:在移山的过程中,遇到困难了吗?怎样做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画面和文字内容展开想象,感受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的精神。】
(三)对比愚公与他人的不同态度
场景1:七、八岁的孩童参与其中
1.过渡:只凭着愚公一家人的力量,就要把两座大山移走真是太不容易了,但是“不怕无能就怕无恒”。听到了愚公和他的子孙挖山不止的消息,四面八方的人都来帮忙了,都谁来帮忙了?
2.只有邻居孩子一个人吗?如果事情发生在今天,你们也会参与其中吗?为什么?
3.体会“刚刚换牙”.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词语,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想象,让学生深入感受愚公坚持不懈精神的可贵。】
场景2:智叟对移山一事的否定态度
1.观察画面,思考:智叟对移山一事持什么态度?为什么?
2.如果你是愚公,你会怎样回答智叟?
3.指名读愚公与智叟的对话。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画面,展开想象,感受愚公的“大智若愚”。】
总结延伸,理解神话结尾的作用
1.愚公的精神感动着我们,更加感动了天帝,于是他派来了……(生答)
2.领悟愚公和智叟的精神实质。
回过头来我们再来看看愚公和智叟这两个老人,愚公真的很笨吗?
启发点拨:愚公已经是90岁的老人了,他自己能看到山移走吗?即使是山移走了,他能享受到移山之利吗?(不能)那他不是傻吗?(不是)他是为了谁?(子孙后代)对呀!他是在为后代造福,从这个观点来看,他不仅不笨还很聪明,而且不是小聪明是大智慧,有个成语叫大智若愚,就是说大智慧的人好像是很愚蠢,其实他深谋远虑;
由此可见:愚公是一个放眼未来的人,是一个远见卓识的人,是一个大智若愚的人。那些只能看见眼前利益的人,根本就不了解他,所以才说他很笨,就像文中的“智叟”一样,他只是小聪明而已,目光短浅,没有远见,实际上“愚”公不愚,“智”叟不智。
3.想象练笔:道路畅通后,愚公和智叟相遇时会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在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想象,结合生活实际,感受故事神奇特点的同时,升华主题,懂得愚公移山的精神是中华宝贵的精神财富。】
联系生活,交流感受。
1.同桌交流:自己成长的道路上,是否有过一些挫折、遇到过一些困难,此时此刻,有什么话想和同伴交流的,互相说一说。
2.集体交流反馈
【设计意图: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正视自己成长道路上的各种挫折、困难,能够勇往直前。】
拓展阅读
1.读通《愚公移山》的文言文。
2.借助绘本图书,帮助自己阅读寓言故事的文言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