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课 题 《冷战》课时安排 1 课前准备 多媒体教具教材内容 分 析 《冷战》是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6课,讲述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发生的重大变化,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开始形成了长时间的对峙局面,在本课中,我们主要掌握的是冷战的序幕以及冷战的各方面表现。设计理念 在本节课中,主要运用希沃课件资源以及历史文献的查找丰富课件内容完成课堂新授。以讲授法和启发式教学为主,大量导入材料,以学生为主体引起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在课堂上能快速掌握学生的反馈情况。适当补充课堂延伸内容,从而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经过了两年的历史学习,对历史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能力,但是他们对历史材料的深入分析能力和概括仍比较缺乏,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逐步引导学生,通过材料文字、图片等形式使学生循序渐进掌握分析技巧。教学目标 掌握“冷战”的含义以及背景 学习“冷战”在经济、政治、军事方面的表现,掌握材料分析与概括的能力。 通过对两大阵营全面对峙和两极格局的学习,认识到全世界应该携手合作、共同进步才能谋求生存和发展。教学重难点 “杜鲁门主义”的内容 “马歇尔计划”目的和实质 华约与北约的进一步发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一) 师生活动 导入环节: 材料导入: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当时担任美国驻苏参赞的凯南却对身边的记说:“人们在欢呼雀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思考:材料中展示的“两次战争”分别指的是什么?(提示:学生回答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冷战)设计意图 通过温故知新,对上一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进行复习,引入新课,得出历史课文之间具有关联性,学生从材料中思考问题,达到了探究的目的,从而引入正文。教学环节(二) 师生活动 1.“冷战”发生 (1)冷战的含义 学生浏览课文,思考问题:何为冷战?(提示:学生找出答案在书本标记,课件展示标记内容) (2)冷战的背景 课件展示美国和苏联在经济、政治上的发展情况,学生归纳冷战的背景,教师课件展示答案矫正答案。 (3)冷战的根本原因 通过以上内容教师小结“冷战”的根本原因:美、苏两国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使双方的对抗、冲突不断加剧。设计意图 本环节内容较为基础,主要采取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指导学习为主,通过自主学习标记答案,教师在课件上展示正确的结果,达到了教学指向性的作用,信息化资料在这个环节中起到了校正的作用。大部分同学能够快速完成内容的查找,肯定学生的答案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教学环节 (三) 师生活动 2.“冷战”的表现 政治上:杜鲁门主义 ①课件展示“人物扫描”介绍杜鲁门,导出杜鲁门照片和生平资料。 ②材料展示“杜鲁门发言”思考:材料中的“极权政治”指的是哪个国家?美国的企图是什么?(提示:苏联;称霸世界) 经济上:马歇尔计划 ①学生根据课件中图片“黄鼠狼给鸡拜年”和法国总统皮拉尔迪的发言材料展示,合作讨论:马歇尔计划的目的和实质分别是什么? (提示:目的:企图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实质:通过经济手段控制西欧,遏制共产主义) ②简述苏联在经济和政治上的回应 德国的分裂 ①指生讲述德国分裂的背景(提示:围绕二战后雅尔塔会议内容进行讲述) ②通过课件中“四国分区占领德国示意图”讲述柏林危机的过程 ③欧洲冷战对峙局面的基本形成 军事上:北约和华约的对峙 根据课件所示的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思考对峙局面造成的影响有哪些?(通过动态图片展示教材内容)设计意图 本环节中大量出示文字史料和图片史料,丰富课堂内容,内容展示及时,大部分图片出自教材,能做到回归教材,掌握概念性知识。通过动态旗帜的展示,学生更加能够感受到美苏双方互相敌对,发展成为两大集团的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形成的压迫感。环节有讲授有学生合作讨论,形式不单一。教学环节 (四) 师生活动 3.“冷战”的影响 冷战后果 出示五福战时图,讲教材的相关史事以图文形式代替文字形式,讲述冷战后果。 从上图中学生思考和合作讨论“冷战”带来的影响(提示:以辩证的方式思考问题) 教师补充近年来北约的扩张事件,紧跟时政。(古巴导弹危机、星球大战计划、俄乌战争)设计意图 本环节使用启发式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合作思考“冷战”带来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知道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去看待问题,同时感受霸权主义的非正义性质,历史不仅存在在过去,也影响着如今生活和未来世界的走向。板书设计 冷战 美国 苏联 政治 杜鲁门主义 共产党工人党情报局 经济 马歇尔计划 “经互会” 军事 北约建立 华约建立 局势 “两极格局”教学反思 这节课中大量运用了图片和文字材料,能够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的板书呈现在课件上,内容比较清晰明了。在最后的环节中通过讨论“冷战”的影响,补充了一些时政知识,学生比较有兴趣去学习和聆听,符合课前的预期效果,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在冷战政策这个框题内容的学习中用时太多;原因可能是平时上课的过程中教以考试为目的,以中考为出发点,几乎很少考虑学生的知识生成目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