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叹年华易逝,悲己愿成空——《锦瑟》教学设计课程名称 叹年华易逝,悲己愿成空——《锦瑟》执教教师 学校名称年级 高二 科目 语文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诵读诗歌,把握朗读节奏,吟咏诗韵,体味诗歌意境。 2.思维发展与提升:抓住诗歌的关键词句进行赏析,领会典故的妙用,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 3.审美鉴赏与创造:在诵读中理解诗歌内容,感受李商隐诗歌的特点,提高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4.文化传承与理解:整体把握诗歌,体会诗人的情感,体味古典朦胧诗代表李商隐诗的特点。教学重难点 感受李商隐诗歌的特点,领会典故的妙用,体会诗人情感教学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课堂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一)课堂导入 情景接龙:学校将要举办“诗词接力赛”,我们先在班级里举行一次小型PK赛,选出表现突出的同学代表我们班参加学校的比赛,老师将出示几句诗歌,请同学举手抢答接龙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同学们能记起这些诗句的作者是谁吗?这些诗句都是出自诗人李商隐。李商隐是晚唐浩瀚诗空中一颗摧残的星,它写的诗歌宛如一位位盖着面纱的女子缓缓向我们走来,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走进她的又一首朦胧之作——《锦瑟》 (二)听音诵读 同学们,请同学们闭着眼睛欣赏视频里的朗诵,感受一下在这首诗歌里面,李商隐在作品《锦瑟》中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明确:李商隐十六岁时,因擅长古文而知名,受东都(洛阳)令狐楚赏识,25岁时李商隐得令狐父子之援而中进士,26岁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僚,并爱上王茂元之女。开成二年(公元837年)正月初五,与其成婚。结婚后感情殊好,可是王氏妻子在他38岁又去世。李商隐一生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中求生存,备受排挤,潦倒终身。李商隐一生又为情所困,留下了这么多哀婉艳丽的诗篇。诗人46岁时,罢官后回乡闲居,写下《锦瑟》一诗,不久病故。 学生自由举手抢答诗句 学生回答。 基础学习任务: 引导学习复习学过的知识,考察学生【识记】能力。(三)任务一:朗读诗歌,直奔诗情 通过学生初读诗歌——听音朗诵——再读诗歌,分享自己的感受,并思考问题。 同学们,你认为诗中最主要的内容和情感是什么?(用诗中的词语) 明确:内容:思华(美好)年 情感:已惘(不得意)然 学生扮演回答,并有感情地朗读个别语句。 基础学习任务: 考察学生古诗课文和某些重点字词的【理解】,并感受诗歌的情感,为后文理解诗歌主旨做铺垫。(四)任务二:还原典故,化虚为实 典丽精工是李商隐诗歌的特点之一,本诗中间两联用了哪些典故?这些典故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明确: 庄生晓梦迷蝴蝶(迷茫) 庄周梦蝶 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庄周非常快乐,悠然自得,竟然忘记了自己是庄周。梦醒后,庄周十分疑惑,不知是自己做梦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 望帝春心托杜鹃(哀伤) 望帝,传说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禅位退隐后,后来的国君昏庸,百姓痛苦,国家灭亡,杜宇忧郁而死,魂化为鸟,暮春啼叫,以至口中流血,其声哀怨悲凄,动人心腑,名为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怀才不遇) 珠生于蚌,蚌在于海,每当夜静月明,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于是珠得月华,晶莹如同泪珠一般。 蓝田日暖玉生烟(半世蹉跎) 传说蓝田美玉深埋地下,不为人所见,但它那温润的精气却能透过泥土,烟雾般升腾到空中。但美玉的精气远察如在、近观却无,所以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下。 意境:缥缈虚幻 小组讨论分析回答。 深度学习任务: 引导学生结合背景【分析】诗歌中所运用的典故,并理解诗歌的意境。(五)任务三:虚实相济,感悟意蕴 请结合李商隐的生平及本诗的写作背景,试着探讨他究竟是为了什么具体的事情而抒发情感 明确: 学生分小组进行探究,分享讨论结果。 《锦瑟》作为李商隐的代表作,自问世以来,颇得文人雅士的喜爱,但它的主题,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中有咏瑟说、悼亡说、恋情说、自伤年华说、寄兴说、诗序说、政治隐喻说、理想说等,每一种学说对诗歌有不同的解读,甚至同一种学说,也有不同的解读。 小组讨论完成。 深度学习任务: 引导学生学会多元解读诗歌的情感和主旨。(六)总结课堂 梁启超曾经说:“义山的《锦瑟》等诗,讲的是什么事,我理睬不着,拆开来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颖的愉快。”美学家朱光潜也说过:诗人在一刹那中所心领神会的,便获得一种超时间性的生命,使天下后世人能不断去心领神会。这份美,这份神秘,和我们心灵深处的隐秘契合,它道出了我们想要说却又无法表达的情感。板书设计 锦瑟 李商隐 朦胧美 思华年 意象美(用典) 已惘然 情感美作业设计 根据课堂点评修改课堂实践作业,并背诵《锦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