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春》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课《春》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春》
一、教材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是语文教材、教学和教学评价的灵魂,它能指导着我们更好地驾驭语文课堂。《春》这篇文章出现在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斑斓春色”中,与《春风》、《江南春绝句》《游园不值》《初春》同列一个单元,单元教学要点提示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春天的美,进而感知作者对春天美好情感的赞美;体会《春》和《春风》的不同内涵、不同写法;作者笔下的春天各不相同,都写出了“独特的自我”,如何引导学生学会文中的写法,从而写出自己眼中“不一样”的春天。
二、设计思路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行为”,即“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并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这是他们真正实现个性化阅读最重要的途径。在本课教学中,我为了更好地引导指导学生发现大自然的美、品味文章的表达之美,在学生探究前都出示例句,让他们更直观的清楚如何解读文本,及时在文中相关语句处做批注,从而努力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及习惯。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新课标中大力提倡素质教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素质教育势在必行。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要努力探求一种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把学生活动有机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的方法,着眼引导学生通过自学,培养他们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以获取知识、提高素质、增长能力。课上我把设计的重点放在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自学,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掌握知识的方法上,并把课堂当作他们听、说、读、写能力展示的舞台,激发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使他们养成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用心观察、做有心人的语文综合素养。
三、教学目标
这节课为了体现课程标准改革精神,主要围绕课程标准的三个维度目标进行设计,全面考虑了学生在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接受的教育,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了解作家作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征、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3、培养学生欣赏大自然、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四、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五、教学难点
能根据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一、情境导入明确目标: 导入:同学们,现在已是暮春时节。作为北方人的我们来说,你眼中的春天是怎样的?(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七嘴八舌,好多同学谈到了上周的瑞雪),我顺势引入本课的学习:今天老师带大家跟随朱自清一起去江南走一走、看一看,江南人眼中的春天是怎样的?设计意图:从学生现实的生活体验入手,让学生有话可说,并且为学习课文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气氛。 带着喜悦兴奋的语气范读题目 用生动形象的画面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内探究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自主学习: 1、作者介绍:我先让学生谈对于作者要从哪些面入手?籍贯、称谓、代表作等,然后让学生来结合课前查阅的资料介绍,最后用多媒体投出我给同学归纳的。这样学生知晓了介绍作者的方法,以后的任何一篇文章他们都会主动、自觉预习。 2、检测字词,课前我对课文布置了预习,这节课检测时我以(我能读准字音)来设计,先让学生自己试着读一读,然后找同学读,并适时纠正学生的读音,最后让学生齐声朗读,达到真正掌握的目的。 3、朗读课文:《春》这课是名家名篇,最适合诵读。课上我让我班的才女,曾在小学当做主持人的---侯欣宜同学给大家朗读,我给她配上了《秋日私语》的音乐。学生陶醉其中,用掌声给予侯欣宜最好的评价。 4、发现春之美:我先让学生说说文中描绘了春天里大自然的哪些景物 然后请同学们用一种鉴赏的眼光来说说你从文中发现的春天大自然的美。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说:我最喜欢的一个画面、我最喜欢的一种声音、我最喜欢的一种气息、我最喜欢的一种气氛、我最喜欢的一种感觉。 并给学生出示例子:最喜欢的一个画面是“坐着,躺着,踢几脚球,打几个滚,捉几回迷藏”。好轻松的感觉,把我的思绪一下子带到了江南,感觉自己就在草地上上嬉戏、玩耍。接着学生们便根据发现的大自然美畅谈自己的感受,我适时点评。 练习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并从中找到所需要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的能力。 同时,要想快速完成,小组合作的分工及和做更是必不可少的。
分组讨论 合作探究:本节课最重要的环节是评文章的表达之美,我引导学生从以下角度来品评:我认为最妙的词语、我认为最美的句式、我认为最妙的修辞、我认为最细致的观察、我认为最清楚的层次、我认为描写角度最丰富的段落等,并给学生出示例句。 这一环节其实就是一种文学鉴赏,对一篇文章的阅读,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春”是美的,但要把这种“美”表现出来却需要高超娴熟的表达技巧。本环节就是引导学生品析写作技巧的。 这节课的设计容量不小,学生不仅感知了江南春之美,还探究到写好江南春之美的写作方法,同时还学以致用--训练春水、春山、春日。这就对学生的要求很高。课堂上要求师生紧密配合,互动娴熟,这就要求老师驾驭课堂节奏的能力要强,对学生的回答自如点评。反思五:在“品味表达之美”过程中,由于时间关系,品评中的朗读指导不够细致,学生的朗读不够充分。在今后的课堂中会继续强化朗读的训练,使整节课学生洋溢在朗朗的读书声中。语文教学之路慢慢修远兮,吾将努力求索!今后我会努力打造孩子们喜欢的江南春一般的语文课堂。 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思维延伸 三、归纳总结当堂训练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有哪些收获?让学生从字词、作者、写法等不同角度来谈。 2、当堂检测: (1)文学常识填空 (2)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 (3)学以致用,写作片断训练:想象描绘春山、春水、春日:要求:学习运用作者描写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等时的一些写作手法:抓住景物特征、清楚的层次、修辞的运用、精美的句式、精妙的词语等等,任选一处进行想象式的描绘。字数100字左右。 学以致用,也是对学生课堂所学写作方法最好地检测。师寄语:“一年之计在于春”,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同学们,你们正处在人生的春天、花样的年华、如歌的岁月!“路上春光正好,天上太阳正晴”。趁着 美好春光,努力拼搏吧! 倾听、思考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打开。
课堂小结 学生讨论小结,互相补充回忆巩固本节课知识,进一步夯实基础提升能力。 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
七、教学反思
反思一:“情境导入”这个环节,是全文的一个引子,也是切入点。我利用北师大版教材的比较优势,先让学生以自身的生活体验(北方人眼中的春景怎样)导入新课,让学生有话可说,再引入江南春的学习。这样就为学习课文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气氛,同时勾起了学生的走进江南春的欲望。
反思二:“朗读美文”,这个环节,是为了让学生尽快走进课文,发现江南春之美。我让班级朗读最好的同学配乐朗读,清脆悦耳的童声配上《秋日私语》的音乐,师生陶醉其中,思绪都飞到了江南。读后的点评更是让他们学会如何做一个优秀的朗读者,如果加上老师的范读会更起示范作用。
反思三:在“发现大自然美”过程中,我引导我班学生在对江南春景物的整体感知中去寻找、发现、感受自己最喜欢的东西。这样既注重了学生的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同时学生的自主探究得以体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